APP下载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13-04-02何孟飞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思潮马克思主义政治

何孟飞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想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思潮,是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它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既有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正确思潮,又有与历史前进方向相悖的错误思潮。它与时俱变,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1]35。社会思潮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思想现象,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观象,它在不同社会与不同时代均存在。“当互不相识的人们,面对社会上的疑难矛盾,由于彼此间利益相近,经验与价值取向相似,他们对某种社会现象往往会不约而同地作出同样的反应。于是,他们物以类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汇合成一种思想的潮流”[2]290。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思潮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今中国由于差异化的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分配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群体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相对的同质化,因而,必然导致思想、文化、理论多元化。

当代社会思潮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定时期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群体利益诉求,以某种理论为指导和基础,并映照当时政治经济等现实,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总体看,当代社会思潮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邓小平思想、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等”[2]209-223。

当代社会思潮作为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以下特点。1.群体性与流行性、时尚性。“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3]320。当代社会思潮一般先从某个阶层兴起,成为某一群体的共识,继而向社会传播、流行。流行性是社会思潮的重要特征,思潮必然要“潮”,也就是像潮水那样起伏波动,甚至汹涌澎湃,且成为社会思想时尚,热闹非凡,有的社会思潮,犹如一阵疾风过后,就一无所存,传播得快消失得也快;有的社会思潮可能给社会的主流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2.思想性与理论性。社会思潮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风格和烙印,它是特定社会阶层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着特定阶级、阶层或者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思想观念。3.问题性与民间性、公共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经济、政治、民生、环境、社会管理等各种矛盾与冲突,人们就会思考怎样解决现实矛盾与冲突,一些人自然而然就会出于本阶层的利益需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提出解决办法,并在一定的范围交流,加之网络的普及,公众表达思想的公共空间比过去更为广阔,也为各种思想的交流交融交锋提供了有利条件。4.多元思想文化价值观与主流思想文化价值观冲突。当代社会思潮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一般反映的是某一阶层的思想状况,它往往有与社会倡导的主流思想文化不一致的价值观念,对主流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5.多样性与复杂性,在一定时期内会同时存在多种社会思潮,并呈现价值的多元性。“社会思潮的多元并存,不经意中,形成事实上的百家争鸣的趋势,不同思潮在应对其他思潮挑战时,也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2]328。当代社会思潮往往与西方社会思潮有紧密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流变。6.自主性。一般讲,社会思潮不是靠某种强制力量来推动其传播流行的,而其本身“是对社会困境与矛盾的反思的产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会发现,不同思潮之所以不早不晚地在某一时段出现,恰恰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疑难与矛盾,存在着对应关系”[2]323。因而,它能够不断繁衍甚至可以在实践生活上,给人们思考问题提供新的路径,催生出另一种社会思潮。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思想多元化格局,多元文化的格局已经形成,这是大转型过程中的新的文化特点,我们民族的文化包容性已经增强”[2]327。在网络时代思想文化多元多样之下,各种社会思潮潮来潮去,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路径。但是,不可否认,当代社会思潮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成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无论哪一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掌握、和引导群众的活动”[4]131。因此,错误社会思潮流行无疑会给生活阅历不多的大学生增加了辨别思想是非的困难,消解了主流思想文化的价值,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系数。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倾向和理论形态,与一定阶层意识形态相结合的产物,它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会不断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与洗礼,同时他们也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看待和影响社会思潮的流行传播。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正确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促进作用。社会思潮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它们是同时存在的。正确的思潮如爱国主义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思潮、生态文明思潮等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人们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一致的思想认识,摒弃那些不合适应的陈旧观念;有些思潮如人本主义、人权理论、生态文化理论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积极观点和主张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2.社会思潮群体性、流行性与时尚性,启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现实针对性,不能满足于教育者自说自听。“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一般是从高层知识分子到青年大学生,再到社会群众,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关键性载体,在社会思潮的产生、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青年的热情被激起,他们会率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某种思潮变成批判社会现实的武器,加速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实践化过程”[5]60。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是社会思潮流行传播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社会思潮是社会文化思想变化的“晴雨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遵循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当今社会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我们社会充满活力和包容性,为大学生了解认识各种思潮提供了方便,使他们看到国内外社会意识形态交锋斗争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体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社会思潮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样本。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些社会思潮往往有合理性成分,也有糟粕性东西,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善于批判地吸收其合理成分,借鉴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因素,坚持真理修正谬误,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错误社会思潮的实质及其危害性。

4.有利于我们做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潮反映了一定阶层集团的利益诉求,有民间性与公共性,我们可以从分析思潮产生变化传播轨迹入手,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有的放矢地开展正面的思想教育。

(二)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冲击。有人借口思想文化多样化,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把马克思主义说成过时了。或者借口思想文化多元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一种社会思潮,否认其真理性,从而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守。有人只看到改革开放的某些失误和我国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也有人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伤害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和个人尊严,从而限制了思想自由之发展。

2.淡化了理想信念作用。理想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有的学生对理想采取物欲化、实惠化态度,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才图”,在学习求职择业上急功近利,把追求现实物质利益作为首选,忽视道德精神生活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信念产生疑虑,甚至信仰宗教。

3.人生观发生扭曲。人生观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的追求,每个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都有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人生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大学生应该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然而,一些人由于受到错误社会思潮影响,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金钱盲目迷信崇拜,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追求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认为人生目的就是满足自己感官的需求、快乐和物质上的享受,只讲向社会索取而不愿意奉献社会。

4.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独立意识、效率意识、平等竞争观念,但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趋利性和等价交换原则也会反映到社会道德生活中,容易引发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使一些人见利忘义,只讲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违背社会主义道德,不讲诚信。

5.助长狭隘民族意识。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趋利避害保持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独立性是面临的艰难选择。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爱国主义有其坚实的发展土壤和巨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增强了大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但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有的学生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表现出狭隘的民族意识,用不理智的方式对待国际争端,盲目排外,甚至发生“亲者痛仇者快”的非理性行为。

三、应对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冲击的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动,我们必须正视社会思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积极的姿态做好工作,应对各种挑战。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与博大胸怀,它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与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持久生命力。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6]382-383。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要毫不动摇不地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建立引导机制,积极主动占领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社会思潮的产生有其现实土壤,高校是社会思想文化高地,也是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集散地,高效要建立主管部门牵头的社会思潮引导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批判;“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管控好各种讲座、学术活动;利用团校党校对学生骨干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实质及影响。“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回去占领”[7]97。高校要加强思想舆论阵地建设,特别要重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掌握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教学工作对于理论武装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实效性,使大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观察现实社会,不断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明辨是非的本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各种社会思潮要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其真实面目,引导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增强免疫力,不为各种社会思潮所迷惑所烦扰。

(四)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善于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步不能缺席中华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善于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长处,才能不断前进。我们要教育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理性积极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待国际矛盾和争端,服务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局。

(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的观点,人的正确思想认识只能来自于实践。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有助于加深对国情乡情的了解,培养学生亲近人民群众、亲近社会、亲近实际的情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知行合一。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将以不同的面目长期存在和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分析看待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不回避矛盾,又要重视其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使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选择认同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践行者、理论的信仰者、制度的拥护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1] 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36-41.

[2] 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9):128-137.

[5] 杨林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分析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9(13):59-62.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思潮马克思主义政治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