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在学校变革中扮演有意义的角色
——海南师范大学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2013-04-02赖秀龙
赖秀龙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19世纪初期柏林大学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大学的诞生。此后,所有以知识探索为中心的大学制度设计都可称为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不是专指某一个国家的大学制度,它与现代大学一样也是一个总称,反映的是现代大学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民主管理、兼容并包等精神的基本要求,包括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等众多方面形成的制度体系。其中,实行民主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利益直接相关者的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则是大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促进民主管理,海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2年开始实施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拓展学生意见表达渠道,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一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我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亮点,对其他高校也具有较大的参考或启示意义。
一、见面会制度的宗旨:让学生在学校变革中扮演有意义的角色
保障大学民主管理,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其根本在于更好地发挥大学功能。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而且也应该是第一位的。因此,相关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人才培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而不是为了便于管理或其他什么目的。“作为大学校长,能看到学生幸福的样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纪宝成,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2011)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1]若不把学生的角色提高到学校组织成员的位置,在学校变革中把他们彻底遗忘,那么,学校教育者几乎不知道学生怎样看待学校变革,学校变革也多会以美好的愿景为开端,却以失败而告终,正如加拿大教育家迈克尔·富兰所言:“学校变革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一种关系到人的现象。学生,即使是小学生,也是人,如果在学校变革中,他们不具备某些(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角色,那么大多数的学校变革,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大多数的教育都将失败。”[2]所以,高校在推进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因学生而存在、为学生而变革,学生是学校变革的重要力量,要让学生在其中扮演有意义的角色。
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的实施,就是为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一个更直接有效的师生信息交流、意见收集的平台。从决策理论角度来说,学校领导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者,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则扮演着智囊的角色。虽说智囊是用来比喻那些足智多谋的人和善于给人出主意的人,但智与谋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正如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一样,凡夫俗子也自有其智与谋,只是大小各异而已。如今,上至国家,下到学校,英明的教育决策者往往善于借助他人的智慧,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决策的一个显著特点。例如,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来自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就当时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学生不但是知识青年,而且在各自学科领域学有所长,他们在学校变革中对问题的界定、方案的选择、方案的实施与评价等环节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我校召开领导与学生见面会时,同学们争相发言,对学校教育教学、后勤保障、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客观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学生在学校变革中扮演智囊这一有意义的角色,已成为我校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源泉,因为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经过系统的咨询论证、不经过广泛征求学校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就不可能有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教育决策。
二、见面会制度的基本理念
学校教育总是处于不断变革的状态之中,这一变革是“一种系统而持续的努力,旨在改变校内的学习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最终令学校能更有效地达到其教育目标”[3]。有研究表明,当教育者在学校和学生一起工作——而不是为学生工作时,学校变革对于每个参与的人来说都将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4]。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学校和学生更为协调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学校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也增强学校变革的动力,促进学校的发展。这一制度的设计基于以下理念。
(一)学生是大学自治的重要主体
大学是追求、传播高深学问的场所,“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世界宣言:展望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21世纪大学发展的永恒原则。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学生应是大学自治的重要主体,“大学不能只为了教师及其学科而存在,大学之所以存在,第一是要为学生服务,坚持人本主义的哲学概念,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第二是要为社会发展服务”[6]65。因此,高校应视学生为变革的主体,将学生的意见或建议直接反映到学校管理中。只有当学校领导的努力与师生员工的热情参与形成强大的合力时,学校变革才能有不竭的动力,才能体现其发展的核心价值。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建立了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经常沟通、相互理解的平台,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充分吸纳学生方方面面的建议,共同携手创建学校美好未来,从根本上维护学生利益。
(二)学生具有平等参与学校变革的权力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者常常扮演“变革代理人”的角色,他们在考虑变革时,往往把学生作为学校变革的潜在受益者,而很少想到把学生作为学校变革过程和组织生活的参与者。从学理上来说,学生与学校教育者之间不是“平等”主体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主从关系,因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在学校变革中被无情地“边缘化”,被剥夺了参与权。实际上,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参与学校变革的权力越来越得到重视。例如,以AAUP(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为首的美国十个全国性教育团体在最新修订的《关于学生权利与自由的联合声明》中就重申,“学生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应该有权利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就学校政策和涉及学生群体整体利益的事项自由地发表意见,对于影响学术和学生事务的大学政策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学生群体应该有很明确的参与方式。”[7]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体现的就是这种平等精神,把“学生是学校变革中不可缺席的主体”的理念付诸实践,尊重学生追求自身发展的主动权,让学生拥有学校变革的知情权、意见权和建议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变革。
(三)学生具有参与学校变革的能力
就学生这一角色而言,挪威学者波·达林指出:“仅仅把学生当做客体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学生掌握着有关学校的第一手资料,如果说有人知道学校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的话,那肯定是学生,学生拥有有价值的信息。”[8]大学生是具有独立尊严和自主性的主体,他们善观察、会思考、能学习,具有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能力,有自己的理解、思想和看法,其行为、态度、日常生活实践也内含在学校变革之中,这些都是没有被充分开发的资源,是推动学校变革的重要力量。简而言之,大学生对学校系统中阻碍或支持他们学习的方面都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他们参与学校变革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若学生不成为学校变革的策划者、推进者或参与者,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成为学校变革的逃避者、破坏者或旁观者。前者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后者则是绊脚石。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就是建立在充分肯定学生具有参与学校变革的能力这一基础之上的。实践表明,我校学生在教学、学习、师资、教育资源等方面都能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在学校变革中初步发挥了作用。
三、见面会制度的主要做法
学校变革是一种关系到人的复杂现象,是多元主体参与、多维互动的过程。为此,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确定了如下主要做法:
1.定期召开学生见面会。学校在开学初和学期末分别在两个校区召开学生见面会,每学期共召开4次学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每次见面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在校园网主页上公布,以便学生及时了解、积极参与。
2.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学校在校园网公布见面会的情况,学生采取网上报名的办法自愿报名,并提交拟与学校领导交流的问题。根据学生报名先后以及提交问题的情况,每次安排10—20名学生参会。
3.领导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校领导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参会学生就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召开圆桌会议,进行面对面交流。
4.及时提供反馈信息。针对学生在见面会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校组织各相关部门抓好落实,能当即解决的就当即解决,不能当即解决的提出解决的计划及办法,暂时解决不了的做好解释,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校园网上公布,这既是对参会学生的回应,也有助于其他学生了解情况。
这种做法与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如检查卫生、纪律和出勤情况、班级管理、活动组织等不同,这些还主要停留在一些常规管理上。参与就是“对一持续的社会过程的组织活动,这一活动以组织中最低层次的人们愈来愈多地参与决策以及行动上愈来愈大的自主权为特征。”[9]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把学生的角色提高到学校组织成员的位置进行合作、对话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表达思想、沟通意见、权衡利益,使学生参与对学校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上的更新与改造,构成真正的变革力量,引起学校从理念到行动、从目标到评价、从课程设计到实施等的根本性变革。
四、见面会制度的实践成效
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虽然才实施一年多,但由于学生掌握了学校中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丰富而真实的信息,大到大学生活、专业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小到图书馆占座、食堂菜价、学生活动场地等,他们提出各方面的问题、意见或建议,对学校变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大学治理的实质是“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10],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大学的使命。决策权力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了大学治理结构,其外在形式表现为由一定的组织机构及制度构成的体系,包括政府对大学的管理、社会在大学中的参与以及高校内部治理等组成部分。就高校内部治理而言,学生主体权利缺失,处于被支配、被管理的地位,对自己的利益没有足够的诉求,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参与学校变革的力量,是目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之一。我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重视学生参与学校变革的权利,把学生视为学校组织的重要成员,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向“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学生自治”这一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理想状态迈进了一步。虽然这与南方科技大学把学生作为代表有权参与学生有关事件的决策过程的做法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我校的实践是值得肯定的,后者将是也应该是我校的努力方向。
(二)促进了学校变革效果的提高
在学校变革中提倡学生参与的前提假设是学生的加入会给学校注入新鲜活力,能提高变革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个假设是成立的。我校学生在领导见面会中,用其独特的知识、观点以及看问题的视角,从“图书室、自习室资源”“院系师资”“贫困生奖助学金评定”“宿舍管理”“校园环境与校区安全”“学生活动及活动场地”“校区互动”“网络资源利用”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改善实施学校改进的方法,无疑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起到了直接而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倾听学生的意见,学校也能与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使学校变革更加有力。例如,我校新校区图书馆、资料室图书资料不足,但由于新校区刚建立不久,很多设施还没有完善,图书馆空间有限,没法在短时内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领导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对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学校也在新校区协调安排空间存放旧书,以便于更多的新书上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见面会制度的实施也促进了我校管理效率的提高,学生的意见能够得到反映,学校变革中可能出现的误解能够加以消除,学校没有关注到的问题也可能被学生提及,正如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所言:“明智的分享权力并不等于削弱权力,反而可以多出成果。”[6]65当然,见面会制度除了促进学校变革之外,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历练。学生通过见面会制度逐步树立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了向学校表达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的水平,也进一步培养了民主精神、民主意识以及民主参与能力。
五、见面会制度的反思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已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决策部门达成共识,并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就把“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列为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虽然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具有普适性,但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具有不同的办学层次、类型和运行机制,其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办学规模与功能使命等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现代大学制度在各高校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也应因校而异。学校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制度是我校探索大学民主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保障大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的现实方式,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表现形式。但从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理念来看,见面会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在制度上确保学生参与的权力
见面会制度是我校探索的一种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具体形式,但这种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一方面这种制度是学校领导出于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而提出的,另一方面,制度的实施还没有形成规范,随机性比较大。因而,见面会制度就可能因学校领导的更换或意志改变而流于形式,甚至被取消。因此,高校应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结合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的有关精神,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在被称为“学校宪法”的大学章程中明确规定学生有权利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就学校政策和涉及学生群体整体利益的事项自由地发表意见,并制定很明确的学生参与的方式,如见面会制度等,而不是像有的大学章程那样宣称“学校建立学生权利保护机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而又无实际措施,空洞无用。只有在制度上确保学生参与的权力,明确学生参与的形式,诸如见面会制度这样的学生权利保护与民主参与的机制才能逐步完善并真正发挥其功能。
(二)扩大学生参与范围
当前我校见面会中所涉及的主要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面的事项,没有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分门别类、系统地引导学生参与,学生也往往就事论事,还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美国学者沃尔夫(Wolff,R.P)曾经指出,既然“所有政府的合法权利都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那么所有与学生有重要关系的决策都应该征求学生的意见。”[6]63因此,学生见面会制度一方面应从理想的角度,规划学生参与的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从学校变革中面临的问题出发,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目前,我校见面会制度主要在后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学校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从提高质量和效率角度来说,仍有待按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思路进行改善。
(三)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
学校变革是一个过程,从问题的出现与界定、方案的选择、方案的实施到评价与终结,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的。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拟定措施、评估成效、完善决策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参与作用,或提供数据,或积极回应,甚至作为研究者或共同研究者。因此,见面会制度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从客观事实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及研究、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和科学的预测,为学校变革的决策提供信息与建议。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见面会制度的功能不是无限的,学生参与学校变革有一定的限度。“在大学里,权利与责任要反映对该校承担义务的时间长短”,“服务期限的长短是经验和忠诚的标记”。这些服务期短的人——学生,经验告诉我们,在对长期后果不清楚甚至不关注时所做的决定往往是欠妥的。只有那些理解其职责的受托管理者才会认真考虑学校的长远问题[6]66。学生通过见面会制度在学校变革中扮演的主要应该是智囊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决策者的决策作用。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2] 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第3版)[M].赵中建,陈霞,李敏,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1.
[3] 卢乃桂,张佳伟.学校改进中的学生参与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6-9.
[4] Adam Fletcher.Meaningful Student Involvement:Guide to Students as Partners in School Change(Second Edition)[EB/OL].(2006-02-12)[2012-12-10].http://www.Sound out.org/MSIGuide.pdf.
[5]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郑继伟,张维平,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8.
[6] 转引自李宁.西方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66.
[7] 转引自江林海.论学生参与大学规章的制定——一个基于比较的考察[EB/OL].(2008-03-12)[2011-10-14].http://www.cnsaes.org/homepage/html/magazine/jyfzyj/jyfzyj_tzgg/5227.html.
[8] 波·达林.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范国睿,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1.
[9] 徐培成.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56.
[10] 刘向东,陈英霞.大学治理结构剖析[J].中国软科学,2007(7):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