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2013-04-02张宝君张骊睆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流行语用语大学生

张宝君,张骊睆

(吉林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吉林 四平 136000)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已步入全民互联网的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据2012年12月统计,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4.2亿,使用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上升至74.5%,实现了快速普及。其中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占25.1%,人均每周在线时长达到20.5小时。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数量最大、最活跃的网民群体。网络流行语多样化、个性化和幽默、诙谐的特点,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使其成为“时髦”“前卫”“时尚”的象征,思维灵活多变的青少年助推了网络流行语的繁衍和发展。网络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拓展视野的平台,其上丰富的网络文化一方面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提高其认知能力,挖掘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感染力,增强文化渗透力;另一方面对于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讲,网络文化的导向价值尤为重要。认识和有效利用网络流行用语已经成为高校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

(一)适应需求,利于宣泄,促进健康成长

摆脱了高考的巨大压力,进入到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大学后,大学生在思想和思维上有了放松和舒缓的空间,他们需要的是内心的宣泄和释放。网络平台奔流放纵的特性成为他们得以放松的美好精神家园,他们可以在这片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与同龄人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年一句“神马都是浮云”在网络上迅速蹿红,似乎说出了所有大学生的心声,在大学校园里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坑爹”“悲催”“鸭梨很大”“羡慕嫉妒恨”等网络流行语的广泛应用,也从一个新的角度折射出了成长中的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网络流行语花样繁多,新奇独特,有的是汉字谐音转换,有的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进行了刻意加工和改动,随意性和娱乐性较强。网络流行语已成为学生娱乐、消遣和交流的工具,具有促进交流者达到内心舒缓愉悦、增进彼此间感情、提高交往能力的功效。

(二)混淆语言,冲击文化,造成价值错位

有的网络流行语过于生僻,中间夹杂着英文字母,如“关注ing”“期待ing”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污言秽语;有的流行用语缘起于某个社会热点事件,由于关注度和民众熟识度较高,或者事件的本身可以联系起另一事件[1],而被某些网友“恶搞”[2]。如“我爸是李刚”在网络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和一系列的恶搞,围绕这一事件而衍生出的网络用语也层出不穷,显现出网络空前爆发的戏谑力和巨大潜力;有的网络用语是有些人为了图方便、容易记住而有意地将正确的字词改写,例如将这样子写成“酱紫”,将怎么办写成“肿么办”,久而久之,混淆了正确的汉字使用和词语搭配,使青少年误把错误的汉字当作正确的来使用。“贴吧”作为青少年乐于聚集闲聊的平台,成为网络流行语的集散地。如“拍砖”指回贴时持批评态度,“潜水”指在聊天室里不说话,“灌水”指发布一些意义不大的文字,“雷”泛指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无法忍受的离奇事物,形容震惊程度极深。“贴吧”作为网络流行语的“集中营”,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流行语甚至人身攻击性语言也层出不穷。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不仅对语言和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冲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良好价值观的形成。[3]

二、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一)挑战传统高校教育管理

大学生在网络前沿的表现折射出当代青年的整体精神面貌。看似简单、幽默的网络流行语恰恰反映的是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特点或者是深谙着对社会的某种期待和向往,或者隐藏着其内心深处对社会抑或是对家庭的某种不满情绪,他们对某一词汇不经意间的使用所折射出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目前,“白富美”“屌丝”和“高富帅”在网络上蹿红,使用频率非常高,颇受大学生的关注、青睐和追捧。2012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采用了“屌丝”一词,更是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网络流行语的关注及其广泛的影响力。这些新奇独特又有趣味的网络用语所体现的是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也体现了人们试图在网络的精神世界里寻求对生活意义的探究,试图用自嘲的方式来诠释自身对于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的问寻。这种看似极具娱乐性的网络用语的背后所承载的是一代人的心声和夙愿,也是90后大学生的消费和生活指向标。在大学校园里,部分学生为了达到所谓“白富美”“高富帅”的标准而违背道德良知,向父母索要大笔生活费,过度消费只为包装自己,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反映了个别女大学生不理智的金钱观和爱情观。这些都是由学生本身不具备辨别是非能力,不懂得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看待自己而造成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为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利于高校教育管理创新

大学生关注社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评判周围的人与事,并期待改变不合理现象,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例如,“谁死鹿手”“做人不能太CNN”就体现了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对美国CNN的报道淡化及“拉萨打砸抢事件”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性、严重歪曲事实的痛斥。这些事件既引起了大学生的网络热议及相关流行语的出现,也深层次体现了大学生迫切的社会参与意识[4]。江泽民同志指出: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并将其融合到高校教育管理之中,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流行语具有思维创新、语言丰富、言简意赅、诙谐幽默、新奇时尚、妙趣横生、贴切逼真的特点,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判、分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是高校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高校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同时,更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在保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宣传正确使用网络流行用语为出发点,以利用网络实现教育目的为落脚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尽绵薄之力。

三、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对网络流行语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5]时代的变迁更迭,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渗透,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流行用语,发挥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作用,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一)观动态,重时效,搭情感交流平台

大学时代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也是人生一个较为脆弱和危险的心理过渡期。由于他们在父母长辈那里缺少话语权,因此宣泄和表达的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大学生之所以乐于加入到形形色色的论坛、贴吧、微博、人人网之类的平台中去讨论一些与学习、生活、恋爱、交友相关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平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消遣娱乐、自由抒发感情、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满足了大学生好奇心强、渴望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寻求无障碍交流的心理需求。事实证明,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以一种自然放松的心态面对教师,向教师展现真实的自己,讲出自己对某一事件的真实态度和看法。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优势,为学生搭建健康的学习交流平台。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握学生心理,以网友的身份去接近学生,积极使用学生所喜欢的“给力”“hold住”等网络流行语,减少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障碍,真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既起到了教育作用,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对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二)重参与,树形象,搭教育引导平台

语言的魅力其乐无穷,网络语言也有其特定的依托背景和发展平台。在网络语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要加入到学生的网络语言阵地里,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优势和特点,丰富教育管理的手段。教师自身应该积极投身到开通微博、创建贴吧的行列当中,不应是被动地以匿名的身份加入到学生创建的贴吧中去“探寻”学生的世界,而是自己主动成为论坛的主人,邀请学生积极加入,利用教师语言的无穷魅力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潜意识地接受有价值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作为论坛的主人,首先要掌握论坛的主题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期向学生发布一些健康、有教育意义又不失趣味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在论坛中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聊天中要主动地接受学生所倡导的思想行为,本着积极健康的心态使用网络流行语,从而抵制不良的网络语言。同时,教师也可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向学生询问某些流行用语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并把自身学习后的感受分享给学生,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该积极倡导使用的,哪些是低俗的、该被排斥的、禁止使用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活动,如人气之星评比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扩大教育面,提高教育效果。

(三)正视听,寻症结,搭和谐疏导平台

当代大学生思想积极活跃,是网络的主力军也是引领网络流行用语的掌舵人,他们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决定了网络流行用语的多面性和不确定性。作为指路标和引路人的高校教育管理者所肩负和担当的责任是在面对性情多变、情感丰富、心理脆弱,对是非对错、美丑善恶认识不清的学生时,理解他们的行为和言论,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正确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疏导他们的心理危机,积极应对他们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网络流行语的滥用是学生本身对于流行语的实际涵义不了解或者认识不清造成的,因此,我们可利用宣传板、宣传海报列举出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实际涵义,并搭配相关的语境做一些细致的解释,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流行语,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的心态下接受正面的教育。也可以开展趣味知识问答竞赛,引起学生对于网络流行用语的重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做文明人、说文明话、讲正确网络用语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总之,一切相关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使学生在感受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魅力的同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

(四)重规范,促创新,搭文化弘扬平台

汉字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而大学生是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必须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主阵地。受网络文化冲击,部分当代大学生忽视汉字的正确使用,把新奇的网络流行语捧为时尚。高校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正确使用不仅仅是一种规范、一种规则,它更是与保护我国古典文化息息相关,是我国文化传承事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减少和抵制网络文化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给网络文化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宣传正确使用汉字,也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正确地引导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新事物,学会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在此基础上,还要寓教于乐,通过举办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如举办网络流行用语相关的辩论赛,让更多的学生认识正确使用网络用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我们应号召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不要局限于现实世界,更应注意网络世界对学生的影响,在网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网络交谈质量,为网络注入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格调,通过网络流行语的连接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强交流,重吸纳,搭学生沟通平台

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借助网络这个丰富的知识储备库,多浏览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评论时事政治、校园热点、生活逸趣当中。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化解问题的法宝,有益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思维动向,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在开阔自身视野的同时也能叩响学生心灵的大门,在完成教师的神圣使命的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网络语言、网络行为所表达的直接意愿及隐含诉求进行梳理,做到学生的所思、所求心中有数。负面的言论、消极的情绪要及时做好教育引导,正面的看法、积极的建议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有选择的吸纳,以促使学生视线中的网络从宣泄情绪、消磨时光的虚拟世界转变为诉求利益、发表建议的现实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托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为其开设网络窗口,引领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大职能向网络化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献言献策,利用网络高效、快捷、隐匿的特点,博观学生之愿,约取学生之策,为学生搭建与学校沟通的有效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努力向网络领域拓展。网络语言承担着网络交际媒介的重要角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价值取向的引领、行为模式的养成时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流行用语,更是网络生活方式的时尚风向标,以其多样性与多元化、潮流性与时效化、创新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客观、批判地看待网络流行语在大学校园中的广泛流行,既要看到其混淆语言、冲击文化、造成价值错位、挑战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也要看到其适应学生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宣泄负面情绪、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丰富校园流行文化、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等有益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网络流行语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知力、充实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沟通能力、提升学生创造力、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教育渗透力、创新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吸引力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价值,并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坚持以注重时效性、参与性、规范性、吸纳性为原则,时刻关注学生动态、积极树立正面形象、努力寻找症结所在、着力修正视听言行、重视对学生的吸纳参与,努力在校园网络流行语境下,为学生搭建情感交流、教育引导、和谐疏导、文化弘扬等平台,以此为有效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变挑战为机遇,进一步开辟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新阵地。

[1] 曹宣明,罗鑫.青年网络流行语与价值观教育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0(6):48-49.

[2] 李宇杰,高雅.从网络流行语看当代青年的价值观[J].社会科学家,2012(6):158-160.

[3] 付欣晴,袁仁瑜.网络流行语的文化价值取向[J].探索与争鸣,2011(9):78-80.

[4] 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95-97.

[5] 习近平.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1-03(1).

猜你喜欢

流行语用语大学生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大学流行语考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巧借 流行语
大学生之歌
礼貌用语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