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2013-04-01方玉萍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资源思政

方玉萍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并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的,有助于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所有元素的总称。它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得以开展的凭借和依赖,是其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看,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可分为不同类型。

从实践教学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思政课教师、相关管理人员、学生等,他们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物力资源主要指实践教学场地、器材、社会调查题选、讨论选题、辩论选题及视频、案例等等,它们是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财力资源主要是指实践教学中的经费投入,它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条件。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权属看:可分为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课堂实践教学资源,即立足于课堂并由任课教师掌控的实践教学资源。如,课堂讨论、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学生、讨论选题、案例等便属于课堂实践教学资源。二是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即立足于校园并由思政部及学校相关部门掌控的资源。如在学校辩论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中,辩论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的设计者、组织者、参加者,辩论赛选题、演讲比赛选题及投入的经费等,均属于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社会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指立足社会开展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劳动锻炼、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人、财、物等。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和隐性实践教学资源。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形式存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资源,可称为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如教师、学生、经费、实践教学场地等。以隐蔽的、潜在的、渗透的方式[1]对实践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资源称为隐性实践教学资源。如,实践教学的环境、氛围,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及学生的态度、言行,等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2004年16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各高校根据“05方案”的整体部署及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的要求,大力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由此实践教学资源问题业已受到广泛关注,其开发利用中也出现了喜人局面: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显著增强,能充分开发利用课堂实践教学资源广泛开展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思政部及学校相关部门能重视开发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经常开展诸如辩论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能积极主动发掘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创设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校领导重视实践教学,能切实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等。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在被高度重视并广泛开发利用的同时,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意识有待增强

“思想政冶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在事实上归于不同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所占有、控制、支配而导致资源占有主体的分散性。在高校内,这种思想政冶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主体的分散性或许非常突出。”[2]就人、财、物等实践教学资源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源,他决定着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配置和走向,因此,整合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关键在“人”。但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相关“人”——思政课教师往往容易把教师职业“单兵作战”的习惯延伸至实践教学领域,承担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相同课程教师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意识淡薄,由此“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现象普遍存在;思政部及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时,彼此之间也壁垒森严、界限分明,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负责,大学生社团活动由校宣传部负责管理,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组织安排,由此导致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关“人”缺少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仅不利于整合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也不利于开启实践教学思路,提高整体实践教学水平。

(二)隐形实践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发掘利用

相对于显性实践教学资源来说,隐形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容易被忽视,其发挥的作用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思政课教师能够奉行“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但走出课堂那种规范的教学环境,一些教师言谈随意,与学生交流时,常常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一些老师举止失范,乱丢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殊不知,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宝贵的隐形实践教学资源,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不当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再如,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活动前的培训、发动往往过于形式化;活动过程的掌控、追踪往往缺位;活动结果的评定仅仅以调查报告“论英雄”,缺乏规范性、科学性。而这些与实践教学管理密切相关的、蕴藏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隐性资源,经常左右着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和热情,也决定着实践教学成效的大小。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有待提升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亦即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效性,即是否促成实践育人目标的达成及其达成程度如何。就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看,利用效益不高亦即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不强是不争的事实。一是在校本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视频教学:网络时代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推广,使视频成为使用最便捷的课堂实践教学资源,但由此即衍生了视频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过多、过滥现象。再加上一些教师对丰富的视频资源或筛选不够、使用不当,或解读、诠释、引导不力,结果使视频教学很多时候成了“装饰品”“点缀物”,与理论教学成了不相干的“两张皮”,于实践育人的目标相距甚远。二是在对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如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参观考察,学生“来去匆匆”,缺乏情景体验,常常是导游顺次讲解,学生走马观花,导致出现“轰轰烈烈”走过场的尴尬。再如社会调查,这原本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现实、发现问题、启迪思考,培养实事求是精神的一个良好契机,但一些大学生在调查中敷衍了事,撰写调查报告时胡编乱造、甚至数据和结论直接源于网络。而由于监管乏力,诸如此类的情况总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虽然这并非是普遍现象,却在一定程度上却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是开发利用时的方法、策略问题,换言之,即不是“要不要开发利用”问题,而是 “怎样开发利用”问题。科学地开发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

(一)以“人力资源”整合为抓手,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开发意识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既然“人”是首要的决定因素,实践教学的相关“人”就要从实践育人的认识高度、从“资源节约型”的现实需要出发,大力增强整合开发利用意识,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带动、促成其它资源的优化组合。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有整合开发意识,注重各门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之间的链接,在开发利用时做到集思广益、齐心合力。二是在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思政部要做好与校团委、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的衔接,做到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三是思政部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做好与专业实习实训之间的对接,做到既各显神通,又相辅相成。同时,思政部及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大学生社团这一重要平台,将一些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交予大学生社团,做到涓滴渗透,润物无声。这样,思政部、学校团委、宣传部、学工部、专业实习实训中心等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中联手,在使用时共享,努力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二)高度重视隐性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使隐性实践教学资源与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彼此相得益彰

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目标性、指向性显而易见,而深嵌其中的隐性实践教学资源或发掘利用得当,与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在目标、指向上就能“合二为一”,产生增力效应,增强显性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或疏忽、发掘不当,二者就会 “分道扬镳”,从而产生减力效应,削弱、降低显性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要使隐性实践教学资源与显性实践教学资源产生“合力”,首先,实践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 “谨言慎行”、言行一致,始终奉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的原则,用发自肺腑的真言、真行(行动)去感染、引导学生。其次,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其发动工作做实,切忌形式主义;活动过程中要追踪到位,严防弄虚作假;活动结果的评定不仅要“听其言”(小论文、调查报告),还要“观其行”(学生参与实践的态度和实践中的表现),力求规范、科学,力戒随意性,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不正之风,使其端正态度,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感,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受到熏陶、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三)是树立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意识,不断提高育人成效

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必须紧扣课程教学目标来展开,在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就思政课来说,假如说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知”的问题,那么,实践教学即是由“知”通向“信”和“行”的桥梁,只有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才能切实提升育人的成效。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精挑细选”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对资源优化组合、加工处理,使实践教学资源能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提供服务”[3]。如在课堂使用视频教学资源时,面对海量的视频信息,要慎重筛选,多选积极、健康、正面的,契合课程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视频资料;对于一些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视频资料,要注重科学引导,善于抓住视频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激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以此为基点,培育大学生继续自我学习和研究的浓厚兴趣;反对一味地投学生所好,杜绝视频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庸俗化、低俗化倾向。二是努力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多样化,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参与者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目前,思政课在利用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时主要采取参观考察形式,由于经费、安全等原因,参加者只能是学生中的少数人;在利用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时,比较常见的是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参加者往往都是学生中的“精英”,上述种种导致出现了“思政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政课实践教学却是少数大学生的选修课”的怪现象。着力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多样化。立足社会开展实践教学时,可将参观考察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相结合,立足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时,可多开展校园义务劳动,鼓励、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等,这样,才能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参与者的普及化、大众化,也只有如此,才能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能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接受教育、受到锻炼,从而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四)是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主体多元化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不应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相关部门,也应包括所有的大学生。大学生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参加者、受益者,也应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参与者——他们可以成为网络视频资料的收集者及讨论选题、社会调查选题、辩论选题等的设计者;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热情等总是相互影响着的,其中的先进分子、积极分子在实践中的态度、热情即是弥足珍贵的隐性实践教学资源,善加发掘,即可通过他们榜样作用、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同时,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作用,也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由被动参与者到主动参与者、由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而藉此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更能贴近学生,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需要;就能拓展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视野,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就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自觉地端正态度,以更积极、主动、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

[1] 秦永芳.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

[2] 何景春,叶 芃,夏 兵.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中的分散、闲置、浪费诸问题[J].党史文苑,2008(24).

[3] 汪 洪,叶 芃,舒先林.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的原则[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6)35-38.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资源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