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的计量学分析
2013-07-05李洋
李 洋
面对就业难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心理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直面更多的冲突挑战,有研究表明,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除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之外影响大学生心理的第四大因素[1]。目前国内学者对就业心理的定义、内涵和结构的研究尚未有统一的论述。刘春雷认为就业心理问题指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和状态,包括就业心理、就业认知、就业能力、就业压力、就业观点等内容[1]。姚本先认为大学生择业心理主要从心理特点、心理冲突、心理误区及调适等方面进行聚焦[2]。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可以从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全力保障高校学生的就业。就业心理研究将会成为应用心理学工作者理论扩展的一次契机。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计量学的分析,为后来学者对就业心理研究的方向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抽样
运用文献信息学统计方法,以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期刊网镜像文献资源为样本源,通过中国期刊网学术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整体抽样,一共获取文献1199篇。(检索中利用关键词和篇名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大学生择业心理”进行检索)
(二)分析内容维度与项目
参考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就业心理问题的理论,将涉及就业心理问题的文献划分为就业前心理、就业心理、心理调适以及其他四个内容维度,其中就业前心理指对就业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就业认知、就业能力、就业动机等;就业心理指面对就业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和心理误区;心理调适指通过干预等手段,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调试;其他就业心理相关的文献列为“其他”项。此外,还对合作研究文献比例进行统计。
(三)研究方式
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研究,数据多以频次、百分比报告为主。
二、结果与分析
(一)历年文献分布统计
由表1得知,近十年有关就业心理问题文献计数分布。其中,2012年文献相比2003年增长近12.5倍,尽管2011年出现波动但整体上升趋势显著。2008年至2009年增长率最高,2010年至2011年增长率最低,平均增长率为42.65%。就业心理文献历年分布反映出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呈上升趋势。
表1 就业心理文献历年分布统计(n=1199)
(二)历年文献内容维度分布
本统计中,对于同时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维度的文献分别计数(频次)。
1.总体分布分析
如表2所示,首先,学者们聚焦多在心理调适方面(心理调适为879篇,占总频次的55.84%),即通过干预对其就业时出现的心理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其次,就业前心理方面以及就业心理方面在总文献中的比重接近(就业前心理为17.22%,就业心理为19.95%),且多数为问卷调查与简单数据分析,实证性研究少。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性问题和教育工作内容显现出社会学、教育学的结合(社会学文献占17.22%,教育学文献占55.84%),描述性的文献和干预性的文献居多。最后,其他项的内容方面涉及文献数量的较少,10年间共110篇,内容多为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引入的介绍,如霍兰德职业角色分析、人格理论、心理资本理论等[3-5]。
表2 2003年~2012年间各内容维度研究论文分布(n=1574)
2.历年分布统计
如表2所示,十年间,心理调适方面的文献数量由10篇增长到165篇,尽管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增长明显。而就业前心理同就业心理两方面的文献数量增幅较慢,分别占总内容出现频次的17.22%和19.99%,较为接近。心理调适发展趋向较显著。四个内容维度历年的平均增长率分布为,就业前心理25.75%,就业心理40.53%,心理调适42.38%,其他项94.02%。其他项因为出现较晚,发展态势较好。
3.合作研究比例历年分布统计
如表3所示,合作研究文献占总文献的比例为97.38%,就非常高,而且从历年整体发展水平看,合作研究的总平均比例达到79.11%,就业心理的研究表现出学者间合作的整体态势较为明显。由于就业心理研究中面临着多学科交叉的问题,研究的难度较大,学者间的合作增加了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
表3 合作研究比例历年分布
三、讨论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深度有待挖掘
近十年间就业心理研究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达到42.65%,国内学者对于就业心理研究的关注度可见一斑。但就业心理尚无公认的定义,没有学者间相互认可影响与作用机制,大部分研究文献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提出干预的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自我调适。而对引起作用的心理变量,没有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通过更为细致的方法方式,去预测和控制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深度有待挖掘。近年来有些文献中提出引入人格理论、应激理论、心理资本理论、国外就业心理量表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是一个新的启发。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中呈现教育学化的趋势
结合历年文献内容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已经呈现出教育学化的趋势。就成因进行分析,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包括高职大专都已经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其主要目的就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本身,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育管理实践,心理学作为教育学下的二级学科,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着工具性的支持。就此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借助成熟的心理学理论和调试手段,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就业问题。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研究文献将会增长。
(三)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的主流
同其他心理学领域合作研究趋势相同[6-7],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在大学生就业心理领域的研究合作研究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作为多学科都能涉及到的问题,学者们多从各个角度去探寻其发生、发展以及变化,难度较大,因此合作研究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力量,使得学者们更加能力把握该问题。此外,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学者间的合作研究通常都是跨领域的,如心理学学者同教育学学者的联合。间接说明就业心理问题本身具有多学科性。
四、结论
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关注度逐年提高,指出了大学生就业时面对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需要切实可行的应对的方案。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学者们仍需在新的条件下展开新的探索。就目前看,大部分学者都将精力集中心理问题的描述与干预调适措施,描述性的研究干预性的研究较多,在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的理论的深度上有待挖掘,宽度上有待拓展。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涉及学科较多,在研究中表现出多学科发展的结合,其中,教育学化的倾向较为显著。在今后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领域的研究中,教育学同心理学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同时,合作研究已成为该研究的主流。
最后,由于采用的检索方式的局限性,没能检索到的文献内容与特点,难免对研究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文献整理分析仍有待深入。
[1]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D].吉林:吉林大学,2010.
[2] 姚本先,王传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3] 彭嘉芬.寻找与反思-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探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途径[J].科教导刊,2010(1):111-112.
[4] 励 骅.心理资本视域中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J].中国高教研究,2010(3):73-74.
[5] 顾 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1:93-94.
[6] 姚本先,汪海彬,王道阳.1987~2008年我国安全感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9,4(29):93-96.
[7] 余益兵,葛明贵.世纪之交中的中国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心理学发展与教育,2004(4):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