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嵩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痹证
2013-03-31侯春福陈志煌
侯春福,韦 嵩,陈志煌
(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 510010)
吾师韦嵩教授从事研究风湿免疫性疾病20余年,对临床诊治痹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诊疗思路,临床疗效甚佳。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吾师临床辨证治疗痹症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伏邪致痹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素问集注》释:“冬伤于寒,邪不即发,寒气伏藏,春时阳气外出,邪随气而化热,发为温病。”清·刘吉人在《伏邪新书》中指出:“感六淫而即发病者,不定期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亦谓之曰伏邪。”六淫伏邪,存之于体内,久之则损伤正气,形成瘀血、痰湿,再遇阴冷及外邪来袭,则极易复发,多数痹症患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临床很多患者初次“治愈”,而后又复发者,其根本原因是或邪未尽除,遗邪伏内,或正气虚弱,不能祛邪外出。其病邪侵入人体常不即刻发病,而是深入膜原,伏于骨骱,伺机而发,药力难至。正如《读医随笔》曰“以其邪在膜原,不在腠理,又仅发于一脔,能与药力相避故也”。
1.2 经筋不通 经筋,又称为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但走向呈向心性。十二经筋的分布具有“结”“聚”“散”“布”的特点,每遇关节处则“结”或“聚”,即多在腕、肘、肩、颈、踝、膝、髋等关节处聚合;每遇胸腹、腰背或头面部则“散”或“布”。虽然有的经筋循行入于体腔,但是与脏腑无属络关系。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的生理功能。正如《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灵枢·经筋》记述了十二经筋的病候,虽各有差异,但总的来看主要表现为各条经筋循行所述部位的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如筋脉的牵掣、拘挛、掣痛、转筋、强直和关节活动不利等。《素问·长刺节论》“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为痹痛”。可见痹症的形成与经筋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因病理为邪气留滞经络,形成了病态的聚结、挛缩,阻碍了气血运行,致气血凝涩不通,出现筋肉酸楚、疼痛、麻木、拘挛、活动受限等症状。
1.3 阴痰凝结 《素问》:“风寒湿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首次提出痰沫可致痹痛;明·朱丹溪《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因于痰者,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苍术。”提出通过燥湿化痰治疗顽痹,并认为“痛风”(历节风)的主要病机是湿痰浊血流注,突出了阴痰致痹的观点。清·董西园《医级》谓:“痹非三气,患在痰瘀。”中医认为怪病、难症多为痰作祟。凡关节肿大疼痛多属有形之邪留滞其间,痰浊、水饮、瘀血皆其类也[1]。痰浊是痹症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痰瘀痹阻多见于痹症中晚期,痰瘀难化可反作用于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痹症日久关节滑膜炎症充血、渗出、水肿、增生、增厚,关节积液、血管翳的形成,软骨和骨骺破坏,关节畸形,皮下结节,心包、胸腔积液等均与顽痰凝结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或相关性。
1.4 邪伏膜原 邪伏膜原说始于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吴氏讲“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吴又可指出:“邪气盘于膜原,内外隔绝,内不在藏府,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吴又可在《温疫论》中首创膜原学说,创造性的运用达原饮宣发膜原,引外邪从膜原而出。宣发膜原法虽为治疗温病伏邪所创,但亦可为痹证治疗所借鉴。痹证为伏邪致病,邪在膜原,为半表半里之地。痹证与温病相异,但其理相通,异病可以同治。痹证形成往往由于病邪侵入人体常不即刻发病,而是深入膜原,伏于骨骱,伺机而发。
2 治疗原则
2.1 内科治疗 根据痹症的病因病机“伏邪致痹、经筋不通、阴痰凝结、邪伏膜原”理论基础,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针对伏邪,采取透痹转气法[2],通过口服中药煎剂,鼓动体内的伏、顽之邪外出;同时“乘其外发而散之”,通过中药全身熏蒸、药蜡局蒸、正清风痛宁及蛇毒穴位注射等,开通腠理,荡涤积邪,内外合一,使寒湿之邪随气而化,透邪外出,达到祛逐风寒湿毒之目的。临床观察证明,利用具有辛香浓烈之品中药局部熏蒸、外敷,在温热蒸气的协同作用下,可达透痹转气、通经活络、祛邪外出之功效,治疗风湿类相关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肢体麻木不仁等症,在临床上收到了显著的疗效。并证实[3]透痹转气法有明显的止痛、消肿作用,有效降低疼痛程度、消除关节肿胀和晨僵,显著降低ESR、CRP等炎症指标。透痹转气法可通过调控Fas/FasL系统,促进增殖的滑膜细胞凋亡,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吾师认为,风、寒、湿邪侵入人体,不即刻发病,因其邪在膜原也,膜原为半表半里之地,当以宣发治之。提出“宣发膜原”治疗顽痹,宣透膜原,清利痰浊,条达气机,芳香透泄,以疏解透达伏于膜原之邪,条达气机,气壮则血行,气血流通而痹行矣。并自主研发院内制剂双乌宣痹颗粒(制川乌、制草乌、南蛇藤、鹿衔草、槟榔、青蒿、草果、知母),制川乌、制草乌均为辛、苦,热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的作用,为君药;南蛇藤其性微辛、温,入肾、膀胱、肝经,祛风通络,活血消肿,除湿止痛,鹿衔草入肺经、胃经、肝经、肾经,具有祛风除湿,强壮筋骨,补虚益肾的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2药共为臣药,助君药温经除湿之力;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知母既能避免方药过热,又能清热除痹,共为佐使,协君药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偏热者酌情加石膏、知母清热解毒,治疗关节红肿热痛,为临床开辟了新的诊断思路。
2.2 外科治疗 针对痹症顽固性关节肿痛,药力常常不及,吾师根据《灵枢·刺节真邪》记载“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提出“横络解结法”治疗顽固性痹痛。根据中医“经筋”理论,首次提出“经筋序贯疗法”治疗顽痹的新方法,并应用自研的经筋刀和微创电子针镜对顽痹进行局部“横络解结”。在微创、可视条件下,通过特殊针具,完成关节内松解组织黏连,清除增生肥厚滑膜及骨赘,修复关节面,灌洗关节腔等,实现对关节内“横络”的“解结”,是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大针解结”疗法,解决了长久以来大针在临床应用上的难题。针刀镜及经筋刀的临床应用:1)风湿病诊断:包括单关节肿痛及多种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不能十分明确的关节病诊断。在针刀镜下,医生可直接看到关节内部各个结构的病理变化,可以方面地获取病变组织,如滑膜、关节液及关节内沉积物等,如针刀镜下看到沉积在滑膜、软骨或关节腔内的白色晶体,可患者可能有痛风或假性痛风可能性很大;如在关节腔内观察到增生串珠样的红色血管翳、软骨、骨面覆盖增生的滑膜则能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2)风湿病治疗:微创针刀镜技术通过持续的关节腔灌洗、清除滑液内大量致炎因子及免疫复合物,在消除局部炎症的同时,调整关节渗透压、酸碱度及补充电解质,改善关节内环境,使滑膜炎症迅速消退,正常的滑液分泌得到回复;通过松解关节内组织黏连,剪除增生的滑膜,可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度,如对侧隐窝、翼状皱襞的松解治疗;通过钝性剥离、关节面减压,有利于迅速消除关节内肿胀,缓解疼痛,并有利于关节软骨营养及再生。对一些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风湿痹症,还可以通过针刀镜下药物缓释剂的植入进行治疗。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
[1]胡荫奇,韩永刚.名老中医治疗风湿病经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33.
[2]韦嵩,沈鹰,黎凤燕,等.透痹转气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3):13.
[3]韦嵩,沈鹰,钟社光,等.透痹逐邪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