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房颤研究进展
2013-03-31王立玉
王立玉,沈 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些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我国人群中房颤总患病率约为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显著增高的趋势,80岁以上患病率达7.5%。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机械收缩,使血流缓慢,容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附壁血栓。一旦血栓脱落,极易造成肢体、脑、肾等脏器的动脉栓塞;其次房颤可以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室充盈量减少,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是住院病死率增加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中医中无房颤之病名,多属于“心悸”“怔忡”范畴,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将房颤定名为“心动悸”[2]。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心悸是由于气血阴阳虚,或瘀血痰浊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而引起的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3]。曹洪欣教授[4]认为心阳不足是房颤的基本病机。张艳教授[5]认为心之气阴两虚伴瘀血内扰心神为房颤的病机。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血脉鼓动无力,脉气不相连续,故见脉结代;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阳心脉,故见心动悸。徐承秋教授[6]认为房颤病位在心,其本在肾,以心肾阴虚、虚热内盛为主。朱明军教授[7]认为房颤病位在心、肝、脾、肾,发病机理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痰浊、瘀血,因心为神之舍,心主血脉和心藏神功能相关,故房颤患者心神虚者居多,需要辅以安神之法。何立人教授[8]多从痰湿来治疗房颤,认为痰湿是房颤的主要病机。杨关林等[9]则从虚着眼,认为房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或心之阴血亏虚,影响心主血脉功能,使心脉不畅,脉络瘀滞,心失所养而致。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五脏,为本虚标实之证。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治疗 刘强等[10]将房颤分为气阴两虚证、心阳(气)不振证、痰(瘀)热扰心证、心脉瘀血证,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稳心颗粒、益心舒胶囊、荷丹片、通心络胶囊,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而且从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6),BNP和超声E峰、E/A几个方面综合评价,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李焱[11]将房颤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血瘀阻、痰湿痹阻、水气凌心5个证型,分别予益气养阴、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益气化痰、通阳利水治疗,结果发现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而对照组为62.07%。黄崇先等[12]将房颤辨证为心脾两虚、气滞血瘀、心阳不振、水饮凌心4种证型,并分别予归脾汤、桃仁红花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7.2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刘东方等[13]选用小陷胸汤治疗痰热蕴结型非瓣膜型房颤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不仅症状改善明显,而且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沈智杰等[14]使用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发现治疗后PAI-I、t-PA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能纠正低纤溶状态。
2.2 单方治疗 许金凤[15]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老年性房颤38例,疗效满意。于阳等[16]将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炙甘草汤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后15 d 2组患者心室率和血清神经肽Y水平均降低,但2组之间无差异。提示炙甘草汤与美托洛尔均能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改善神经内分泌的紊乱。赵文学等[17]将13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养血复脉饮合用心律平)和对照组(心律平),疗程结束后发现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庄小梅等[18]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对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且能抑制MMP-9水平。许业辉[19]以生脉散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老年性房颤,结果显示,全部恢复为正常心律,心电图复查为窦性心律。
2.3 单法治疗 曹洪欣教授[4]认为,心阳不足是房颤的基本病机,治以温阳益心安神,并确立了其基本方(人参、桂枝等),随症加减,发现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房颤的发作。阎俊等[20]观察胺碘酮单独使用和与益气养阴中药联合使用对房颤复率后维持窦性心率的疗效中发现,联合中药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单纯胺碘酮治理组,且中药组能改善患者左房内径。何玉明[21]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和“痰瘀互结”的理论,采用益气复脉祛痰化瘀的复律汤治疗房颤,能使房颤转为窦性心律。
3 中药现代研究
据报道[22]关附甲素,是从黄花乌头的块根关白附子中提出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新型的特异性减慢心率的药物,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甘松能显著延长离体心房不应期,对心房有直接的抑制作用[23]。甘松提取物中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成分主要存在于石油醚及乙酸乙酯提取物中[24]。苦参中的活性成分苦参碱类生物碱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作用[25]。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次酸对乌头碱、BaCl2、CaCl2-Ach混合液和结扎冠状动脉诱发大鼠和小鼠引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26]。葛根中的有效成分大豆苷元对心肌细胞膜的Na+或Ca++内流可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7]。黄芪中的黄芪皂苷能抑制Na+-K+-ATP酶和抗自由基损伤,稳定细胞膜,改善心肌营养和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28]。
4 结语
中医药治疗房颤可调整气血阴阳,标本兼治,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缓复发,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房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对于房颤疗效的评价多局限于临床疗效,而对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应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的研究,充分应用快速发展的现代学技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治疗房颤的特色。
[1]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2]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医病证治法术语[M].长沙: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1997.
[3]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0-117.
[4]郑德俊.曹洪欣教授以温阳益心安神法治疗房颤的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06,35(4):19-20.
[5]付蓉,张艳,柳士博,等.张艳教授治疗房颤经验撷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14-15.
[6]周育平,杜羽.徐承秋治疗心房颤动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4).
[7]张方方,任红杰,朱明军.朱明军教授辨证治疗阵发性房颤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5-16.
[8]王世君.何立人教授从痰湿治疗心系疾病举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2):10-11.
[9]杨关林,陈民,赵宏阳.应用转律汤辨证治疗房颤120例-附西药对照组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21(3):177-178.
[10]刘强,徐智,毛威.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30(9):649-652.
[11]李焱.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58例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1,43(9):15-16.
[12]黄崇先,马学万.辨证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1):9.
[13]刘东方,倪约翰.小陷胸汤对痰热蕴结型心悸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0,27(6):19-21.
[14]沈智杰,郭蔚,王肖龙,等.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疗法对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临床症状及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2):30-32.
[15]许金凤.炙甘草汤加味治疗老年房颤38例[J].中医药信息,2007,24(3):27.
[16]于阳,周景华,吕玉霞,等.炙甘草汤对慢性房颤患者心室率和血清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28(3):58-59.
[17]赵文学,岳春芝,贾波.养血复脉汤合用心律平治疗房颤7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2):117-118.
[18]庄小梅,谢强,陈健,等.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5):19-20.
[19]许业辉.生脉散加味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15例[J].新中医,1998(8):63.
[20]阎峻,张艳.益气养阴中药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718-719.
[21]何玉明.益气复脉祛痰化瘀法治疗心房纤颤[J].黑龙江中医药杂志,2000,9(3):21-22.
[22]陈伟,陈维洲.从中草药发现的新型特异性减慢心率药关附甲素[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3):132.
[23]马传庚,项思远,岑德意,等.甘松乙醇提出液的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J].安医学报,1980,15(4):11-14.
[24]崔志斌,刘芬,黄家锟,等.甘松抗心律失常有效组分的药理筛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3):504-506.
[2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2.
[26]谢世荣,黄彩云,黄胜英,等.甘草次酸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试验研究[J].医药导报,2004,23(3):140-142.
[27]叶和杨,邱峰,曾靖,等.大豆苷元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53-856.
[28]石富胜,杨正国.黄芪皂苷对烧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