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
2013-03-31指导
,指导: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临证经验·
单兆伟教授治疗消化道肿瘤
赵宇栋,指导:单兆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单兆伟教授认为,消化道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并可减轻放化疗对于机体的毒副反应。他认为,“虚实夹杂,正虚邪恋”为其主要病机,“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辅以“怡情悦性,剂型多样”,以求抗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道;肿瘤;虚实夹杂;正虚邪恋;名医经验;单兆伟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著名的脾胃病专家。师承有源,孟河医派传人,医术精湛,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单教授师古而不泥古,临床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通过对消化道肿瘤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虚实夹杂,正虚邪恋”为其主要病机,以“扶正祛邪”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以求抗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收获良多。今将单老对于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以飨同道。
1 虚实夹杂 正虚邪恋
古语有云:“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如痰热、瘀血、癌毒等共同作用于消化道,则早期以气滞血瘀、浊毒内蕴,邪实为主;随着邪毒侵袭,生痰成瘀,聚湿化浊,郁而化热,日久则热蕴,热之余便为毒,此时由于病情迁延日久,阴血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腑受损,兼之“久病必虚”“久痛留瘀”,瘀结不去,则阴血津液继而耗伤,阳气不足,胃失濡养温煦,继而形成虚实夹杂。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的精微营养物质,需耗伤大量的气血津液;同时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退,使得精微物质生成较前减少,形成“虚—实—虚”(免疫力低下致使肿瘤病情加重,肿瘤病情的加重使得患者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的恶性循环。当今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治疗虽然可以直接祛除肿瘤癌变,但由于手术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元气造成直接的损伤,而且术后的放、化疗因其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更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所以使得患者肿瘤术后的生存质量欠佳,归咎其原因中医认为祛邪过度致使耗伤正气。单老认为消化道肿瘤多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可以归结为:初期毒邪内蕴,气滞络阻,以标实为主;中期毒邪较甚,正虚已伤;后期瘀结不去,津液阴血耗伤,阳气不足以正虚为主;其肿瘤术后多以“正气亏虚,余毒未尽,伏邪内蕴”为其特点,此时的治疗当扶正与祛邪同施。
2 辨证论治 扶正驱邪
《内经》云:“有胃则生,纳谷则昌”,《脾胃论》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兼之古语有训“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故扶正治疗当以健运脾胃为要。现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多以气阴两虚、痰湿内阻、血瘀热郁为基本病机,此三者常多有混杂,在辨证的同时,结合舌象、脉象,明确正邪虚实。如舌暗或泛紫气,上有瘀点,又可见舌下静脉增粗、迂曲、紫暗,甚则延至舌尖者,为夹有瘀血之证;又如脉象滑、数、弦、大者,多以邪实为主。针对以上所阐述的多种情况,单老的治疗方法多有以下特点:
2.1 清热解毒防败胃,活血通络兼养血 多数消化道肿瘤在其初期可有实热的症状表现,如肿瘤初期患者的发热症状及肿瘤局部包块的红肿热痛,而病程较长者又可由于气血两虚,水不化气,湿从内生,蕴久则可化热,而热之余便化毒,此时用清热解毒之法可谓对症下药。单教授认为祛邪重在清热解毒,热毒解除之后则可气血通行,继则痰火消郁积解,脾胃通降恢复,津液气血方可输布全身。对于此类清热药,单老常选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仙鹤草等,西医认为癌症夺走生命是因为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很快,由于癌细胞的无限分裂使机体组织失去原来的功能,而对于上述的现代药理学研究[1-2]表明这些清热药可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的MgC-803增殖,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其抗肿瘤的功效。运用清热药时,考虑“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因此清热时不可过于寒凉,过则伤阴过盛,易生内热,从而致使寒热虚实夹杂,影响疗效。是故单老临证之时配伍养阴药,常用凉佐温法。
单老认为“正气复,则邪自消”,是故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当以回复正气为先,即补中可祛邪,乃养正祛积之意。其指导思想与张锡纯不谋而合,《医学衷中参西录》也提出“补中逐瘀”。消化道肿瘤原属中医学积聚范畴,血瘀之征已成,经手术治疗后,气血受伤,气不足以帅血行,所以此时仍可有瘀血阻于脉络之象,加之病程较长,所谓久病必瘀,久痛留瘀,其瘀血病理过程较长,迁延复杂,因此祛瘀之法攻之不可过急,当意在缓图,皆因此类药物易于对脾胃有所损伤,过则迫血溢于胃络,从而加重病情,使病情更为复杂。是故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时,当循序渐进,又可与参三七、紫草等同用,以达到活血止血的目的。同时兼顾养血,如组方中可以运用丹参,其善治血分,又可养血活血补血,取《妇人明理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意。
2.2 养阴不滋腻,化湿不伤津 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来说,尤其是在其手术、放化疗后常伴随有阴血亏虚的症状,更有甚者可见耗气伤阴,气随血脱之症。其脾胃运化功能损伤,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正气亏虚,甚则阴伤及阳,胃气衰败。对于此类症状,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之法对症治疗。治中焦如衡,应以“平”为期,益气养阴,以芪竹方(经验方)为代表,养阴不滋腻,化痰湿不伤津。中医认为癌毒耗损正气以自养,首伤气阴,是故常选用黄芪、玉竹、麦冬等药,以养正气,即为“养正积自除”之理。由于脾胃已虚,运化不强,众多滋补药恐碍胃气,故可少佐理气药以调中,可使其补而不滞,同时尽量不用辛香燥热之品,以防伤阴动血。单教授在通过水药调理时,还不忘指导患者服用多汁的食物或药物滋润,以达“补阴助阳”之功,效果明显。
朱丹溪曾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也”,单老提出欲祛痰湿,当先实脾土,健脾化湿乃治其本,如枳实配伍白术的使用,枳实可泻痰浊、除痞满,白术补脾运中燥湿,以补以守为主,二药一泻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消补兼施补,不滞攻不伤正,急不破削,缓不留邪,共奏健脾开结、消除痞满之功。同时指出治痰当先治气,气顺则津液顺,即如《金匮要略》所言“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同时可适量运用大贝母、瓜蒌等软坚化痰利湿之品。“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化湿慎勿辛燥助热,由于燥易伤阴,阴伤则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因此药物配伍时当择而从之,如药对法半夏配麦冬,遵叶天士之法,取自益胃汤之意,两药刚柔并济,麦冬可制半夏辛燥,同时半夏又可以防麦冬滋腻,既能燥湿和胃,又不伤胃阴,润燥相宜。
2.3 注重理气调升降,谨防香燥损伤阴 脾胃居中州,以灌四方,乃气机升降枢纽。消化道肿瘤患者常因脾胃受损,升降失司,致使气机阻滞。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如药对枳壳配桔梗,取其一升一降,意在调理升降,顺应脾升胃降之势。单老好用芸香科类药物理气,考究非常,如用古法以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然急重者用枳实,轻缓者用枳壳。又如莱菔子配决明子,两者同用可使胃气得降、气机调畅,而下腹胀脘痞自消,对老年患者更为适宜,同时配伍补益脾胃之品,则下气通便无伤正之虞,补气培本无壅滞之嫌。
单老认为,理气时不可过于辛散,辛散易于戕伤胃阴。行气常选理气而不伤阴的药物,如佛手、绿梅花等,这些花类药芳香醒脾,理气而不伤阴,实为阴伤气滞证之良药。同时注意顾护脾胃之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调合脾胃之升降。
3 怡情悦性 剂型多样
紧张、恐惧等一系列消极心理状态在消化道肿瘤疾病的患者中比较常见,而这些非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心理疏导变得尤为重要。单老常引导患者怡情悦性,自我调养,使病人主动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使其精神内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也从侧面辅助治疗。
单老对于肿瘤患者除了日常的水药剂型治疗外,还常常运用膏方剂型。《山海经》中云:“言味好皆滑为膏”,以为物之精粹,以滋养膏润为长,其药性较缓和、药力更持久,“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对肿瘤患者可改善其术后症状,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1]王晓华,单兆伟.芪竹方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Caspase-3及端粒酶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2):90-92.
[2]徐陆周,单兆伟,赵万洲.芪竹方对MGC-803细胞VEGF KDR表达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977-979.
R273
B
1007-4813(2013)03-0420-02
赵宇栋(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201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