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例大咯血患者急诊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2013-03-31朱金陵荆州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湖北荆州434020
陈 锋,朱金陵 (荆州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湖北 荆州434020)
咯血是一种呼吸内科及胸外科的急诊,严重时可造成失血性休克或窒息等症而危及患者生命,病情危重,无时间性,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在临床上凡单次咯血量超过300ml或者24h内咯血量达600ml以上者即可诊断为大咯血[1]。大多数咯血患者可经止血药物或介入等治疗方法治愈或缓解,少数患者虽经各种非手术治疗仍难以止血,此时保守治疗死亡率为22%~50%,而手术治疗存活率在80%以上[2]。我院2003至2011年间行急诊手术治疗大咯血患者12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21例,其中男84例,女37例。年龄21~62岁,平均42岁。病程1~15年,均有反复多次大咯血史。24h咯血量小于600ml 52例,600~1000ml 47例,大于1000ml 22例。所有病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疗效欠佳,或复发。根据术前X线胸片及胸部CT和术后病理证实出血源于肺结核空洞37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23例,肺结核继发曲霉菌感染18例,慢性肺脓肿17例,支气管扩张症16例,肺癌7例,肺动静脉瘘等血管畸形3例。
1.2 手术方式
患者均于大咯血间歇期急诊手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肺叶切除104例,其中右上肺叶切除33例,右下肺切除16例,右中肺切除9例,左上肺叶切除23,左下肺叶切除14,左下肺叶切除+舌段切除9例;全肺切除2例,双叶切除9例,肺段切除6例。
2 结 果
118例患者术后停止咯血,3例患者术后再发咯血,原因为术后结核复发及余肺再发支气管扩张,咯血量不大,内科治疗后好转。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肺不张5例,切口感染3例,脓胸1例,心律失常2例。全组无死亡病例。
3 讨 论
大咯血发生后致死率高,其主要致死原因系窒息及失血性休克。因此,救治大咯血病人,若内科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复发,其咯血仍威胁病人生命者,宜积极手术治疗[3]。
3.1 手术时机及术前准备
大咯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对心、脑、肾等器官损伤大。出血部位的明确、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前积极充分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大部分大咯血患者能通过术前体征、影像学资料、支气管造影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部分患者可通过咯血间歇期纤支镜检明确出血部位。一旦明确手术指征,术前应积极抗休克治疗,保证各器官的灌注,充分备血,大咯血患者咯血无具体时间性,各科室应紧密配合,保证手术准备能在1~2h内完成。我们认为大咯血急诊手术适应证:①咯血量大,经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无止血趋向,或短期内复发[4]。②单侧肺内病变,内科治疗病灶不能恢复者,如结核性纤维空洞、肺曲菌球、毁损肺、支气管扩张、慢性肺化脓症等。③已确定出血部位,咯血严重威胁生命者。手术时机十分重要,此类病人病情瞬息万变,大咯血发作期,麻醉风险高,手术宜在大咯血间歇期进行,此举可一定程度降低麻醉风险。
3.2 术中及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插入双腔管,防止术侧出血流至对侧造成窒息。术前积极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术前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纤支镜检结果、既往病史、体征等确定出血部位。初步分析制定手术方式,多采取后外侧切口快速进胸,大咯血患者出血多来至于体循环[5],故往往胸腔内粘连严重,胸壁内侧枝循环多,此时不可盲目分离,造成不可控制的广泛出血,分离粘连应小心、仔细,对于纤维索条状粘连,一定予以结扎,对于胼胝状粘连无法剥离者,可通过胸膜外分离。出血间歇期,气管内血块凝集,可造成肺叶的不张,给术中判断出血的来源造成困难。可根据术中仔细探查肺内病灶、支气管旁淋巴结等情况,再结合术前肺出血定位综合判断需要切除某肺。出血量大者,首先处理支气管,予以双"7"号丝线结扎出血部位支气管,再解剖肺门,对于支气管动脉,常规予以结扎,切断支气管后可经断开的支气管残端吸出余肺内积血,保证支气管通畅。对于左下叶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而行左下肺叶切除术的病例,同时加左上叶舌段切除为好。其原因系左下肺叶切除后,左上叶代偿性扩张,舌段支气管易下坠成角,造成反复阻塞性炎症,再次形成支气管扩张致再发咯血,本组中1例术后再发咯血者,考虑与此有关。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测24~48h,麻醉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积极行抗炎、祛痰、纠正贫血、强化抗痨等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行雾化排痰及纤支镜吸痰。
虽然大咯血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危症,但是经过积极充分的准备,急诊手术治疗大咯血患者,疗效确切,是挽救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