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腺素E1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2013-03-31孙晓顺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15期
关键词:依帕司前列腺素肌电图

孙晓顺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434000)

柳 丹,云 鹏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荆州434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为糖尿病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糖尿病确诊的同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文献报道DPN发病率高达60%以上[1]。本研究观察了前列腺素E1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型糖尿病(T2DM)并DPN患者63例,均为某市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住院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男18,女13)例,年龄44~76(58.6)岁,T2DM病程2~21(8.4)年,并发DPN病程0.5~8(4.7)年,体质指数(BMI)18.31~29.88(21.03)kg/m2。对照组32(男19,女13)例,年龄41~78(59.3)岁,T2DM 病程1.5~19(7.4)年,并发 DPN 病程1.4~8.4(5.5)年,BMI 17.42~31.82(22.11)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病程等各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DPN诊断标准:①四肢感觉异常,包括麻木、针刺、烧灼、蚁行等;②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减弱;④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方案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甲钴胺针 (扬子江药业)1mg,静推,1次/d,治疗3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 (50mg,tid,扬子江药业)及前列腺素E1(10μg,qd,北京泰德公司)治疗,疗程3周。

1.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 (NCV)、腱反射,治疗后的主观神经症状改善情况。

1.2.3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NCV正常或增加>8m/s;有效:临床症状较前好转,腱反射有所改善,肌电图NCV增加<8m/s;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得到改善,肌电图NCV无增加。

1.3 统计学分析

治疗后各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32例中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31例中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1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关于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说法,但得到公认的是其为多因素所致。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代谢紊乱及血管障碍在DPN的发病机制中充当重要角色。多元醇旁路的激活是DPN发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高血糖状态下,糖代谢紊乱,醛糖还原酶被激活后会转化葡萄糖为山梨醇及果糖。二者大量沉积于周围神经,且不能被神经组织分解、代谢,最终使周围神经出现脱髓鞘病变和坏死,导致DPN的发生[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能有效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从而阻断多元醇旁路的激活。糖尿病时,血液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高血脂等因素呈高凝状态,血液粘滞度增高,流速变缓,氧的弥散能力下降,从而使神经内膜缺氧,神经纤维受损而致神经病变。前列腺素E1与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膜上的PGE结合而发挥作用,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素A2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等作用。

在本研究中,前列腺素E1及依帕司他联用对改善代谢紊乱及血管障碍有较强的针对性,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中亦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认为,前列腺素E1联合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猜你喜欢

依帕司前列腺素肌电图
前列腺素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