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阳春雨茶文化的渊源及其发展

2013-03-31徐文武

茶叶 2013年3期
关键词:武阳武义武义县

徐文武

(武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武义 321200)

茶是农产品的一种,但她又不同于其它农产品,在被人们发现、利用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被注入了高深的文化内涵。它首先是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并以其实用价值发生作用。当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便被注入深刻的文化内容,使物质形式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了精神和社会功用,使茶之为用已从单纯的解渴醒脑作用提升到了精神文明的高度。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饮食文化的品位,而且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以至于宗教活动中,并渐次形成颇具特色之制度、道德、伦理、风俗习惯、仪式礼节、修心养性等相对规范的茶文化,进而发展成为人们社会交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国经历了古代茶业、近代茶业的发展直到现代茶业,茶文化与茶业经济一直相伴相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茶产业的亮点。

武义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南高北低。南部山区峰峦叠翠,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古就出产高山云雾茶。由于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谷间,茶叶品质也就特别的清洌甘淳。云雾苍茫也赋予了清茶以仙风道骨般的灵俊之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武义茶叶独特的自然品质[1,2]。优良的茶产业基础形成丰富的自然、人文等茶文化历史资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看重物品的实用价值,也注重其审美性与艺术性。茶叶消费不仅仅是物质消费,它也是一种文化消费。茶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兴盛。如今,武义县被评为“中国茶文化之乡”,武阳春雨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茶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武阳春雨茶文化的形成与弘扬,有其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渊源加之现代茶文化发展的结果。

1 武义茶文化溯源

武义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据武义民间传说,西汉末年,提倡儒术、兴建太学、尊崇节义的汉光武帝刘秀曾避难在武义县俞源、白姆一带乡村(现称刘秀垄),向一白发老翁讨水喝。老翁从土罐里取出一撮野生茶叶放入瓷碗内,只见细如针尖,白茸茸似雪芒。斟上开水,醇香扑鼻,轻抿一口,心旷神怡,刘秀拍掌叫绝:“真乃白毛仙茶!”刘秀当上皇帝后,白毛仙茶一度成为朝廷贡品。当地农民遂到深山挖掘野生茶种植在山脚下,春季采摘嫩叶制作成干,存储于陶罐里,常年冲泡解渴、治病和养生。而这白毛仙茶就是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武阳春雨”的前身。

武义茶文化的初步形成于唐。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自高宗至玄宗历时50年,为唐朝五代的皇帝治病和指导养生。唐玄宗年间,叶法善告老还乡,百岁高龄还经常在武义宣平牛头山一带云雾缭绕的山间采茶。叶道士推崇以茶养生,在宣平募建冲真观,为武义百姓行医和传授茶道。他不仅饮茶,还亲自种茶、制茶、总结茶道文化,堪称武义茶道第一人。

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吕祖谦在明招山结庐守墓,怡人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中,茶是最贴心的伴侣。吕祖谦常在廊前煮上一壶茶,看茶烟袅袅飘过,品着佳茗,听林间的鸟鸣和寺院的晨钟,看前山的野花和窗前的修竹。在《明招山居杂诗四首》特别提到了饮茶之趣:“风檐袅茶烟,铜瓶语相泣。清阴一疏箔,不碍飞花入。”吕的声名吸引来全国名流学者,近三百青年才俊云集于此,明招讲堂成为文化盛地。品茶是风雅的文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晨起诵读、讲学论道的场景伴着袅袅的茶烟和清茶的醇香。

宋代的武义,种茶、制茶、饮茶已十分普及。“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文人名士嗜茶,僧侣嗜茶,平民百姓也普遍饮茶,留下内容广泛的茶诗词。“酒贱茶饶新面熟,不妨乘兴且徘徊。”描述了春末夏初时节,茶园一片葱茏的景象。南宋诗人巩丰于金柱山(今武义泉溪镇茶亭村)筑水帘亭,邀师友朱熹、吕祖谦、陈亮一起观瀑、品茗、论道、赋诗,留下《江南序·游水帘亭》和《归途咏》等八首诗,也留下武义茶文化史上一段佳话。好友相逢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得对床吟至晓,拟烹山茗汲清泉。”彻夜长谈之后,一早起来便汲取清泉煮茶,茶已经化身为一种意境。永嘉学派的叶适与巩丰是“朝语日再晨,夜谈更五过”的莫逆之交,“书来病良慰,誓言指春华。为我秉桕烛,沦以蒋富茶。”诗中提到的蒋富茶产自县城东南的蒋富山,即今天泉溪镇夏嘉畈的蒋夫山。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采摘、焙制的工艺,蒋富茶在当时已负盛名。

武义境内出土的宋代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青白瓷茶托及茶碗,碗为花口外撇,托为宽沿浅腹,光洁如玉,别致新颖,美仑美奂。茶壶有影青刻花执壶,做工精致,足见当时名人雅士对茶具的考究,也从一个侧面窥见宋代武义茶产业的繁盛。

1520年修订的明代正德《武义县志》记载,武义茶叶已列为明代岁贡。“细雨霏霏点落花,白云勾引到仙家。寺僧知我三衢主,不问姓名先煮茶。”因为茶与禅的特殊渊源,寺庙成为茶与茶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基地。

到了清朝,武义茶叶更是声名在外。康熙年间,武义举人徐俟召曾有《宝泉说》一文,说宝泉“旱不涸,潦不溢,……僧人旋汲而沸诸铛,烧以红叶,佐以秋芥,连啜数杯,清香沁脾,不觉尘烦尽涤,形神具爽。……恨陆鸿渐之品第不及也。”文中“秋芥”即当时名茶。《清·康熙志》记载,武义“茶,宝泉、古莱山二处佳”。宝泉即今日郭洞的宝泉山,山上有宝泉寺,寺前有古老的茶亭,上刻有饱经沧桑的“义亭”两字。如今“义亭”仍在,茶香更浓,透过亭身攀爬着的绿色藤蔓,依稀可以看见当年人们举杯品茗相谈甚欢的情景。

清末、民国时,武义种茶、制茶业十分发达,在后树(现白姆乡)水阁村形成了一个浙江中南部地区有较大影响的茶叶初级市场。出现了一批坐地行商的茶叶行。现存留有上新屋茶行、下新屋茶行等建筑。水阁村在清末已出现比较有规模的制茶业。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做烘青茶,这种茶叶称“后树云雾茶”。后树云雾茶以其“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泽翠绿,幽香如兰,滋味深厚,鲜爽甘醇,耐冲泡,汤色明亮,饮后回味香绵”的特点,特别受到江浙沪富庶地区人士的青睐。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由于抗战爆发,浙江省茶叶公司迁移到水阁村的董氏宗祠,该公司在此制作龙井茶,也制作红茶。下新屋茶行排列着36口制作龙井茶的铁锅,加上董氏宗祠的生产车间,全村制作龙井茶的铁锅有50多口。当时还出现了现代流行的公司+农户的“包买商”现象。由于茶叶交易市场十分繁忙,后树桑叶坞村人张天喜等6人就专门从事品评茶叶、判断价格的工作,当时叫“牙郎”。在民国21年(1932年)的省农产品展览会上,武义鸿源协的茶叶获乙种奖。

2 民间茶文化的传播

茶文化既是一种高雅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她雅俗共赏,因而受众面广,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能参与其中。人们不但关心茶叶的质量的好坏,也希望得到身心的愉悦与精神的享受。因而茶叶具有的优美的外形、富有诗意的名字、以及美好的意蕴成为了人们消费的理由。人们因参与茶文化活动而对茶叶由无知到有知、从了解到喜爱,从而成为茶叶的忠实消费者。历时千年传承,武义形成了待客、敬神、辟邪、施茶等传统茶风茶俗。

一是待客:客人进门,主人第一件事就要让座敬茶,以表尊敬。客人不管口渴与否,都要啜几口茶以示感谢。

二是敬神:在民间祈雨、求神拜祖的仪式上,供桌上摆放两只小盅,盛上半盅大米、半盅茶叶,以表敬意。说明吃饭与喝茶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

三是辟邪:武义农村风俗,茶为正气之树,可辟邪。民间将茶叶和大米包成茶米包,放在小孩衣袋里或枕头底下做护身符,用于辟邪保平安。

四是施茶:早年间,在炎热季节武义各地的凉亭、村口等一些公共场合,一般都会摆放着水缸或木桶,村里农户轮流供应茶水和碗勺,让过往行人免费饮用。施茶之举,历来是武义人广为流传的美德。

3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武阳春雨”为代表的武义名茶及茶文化随之兴起,形成以高品质名茶“武阳春雨”茶和“中国有机茶之乡”为背景的“有机、健康、养生”茶文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武义是浙江省几个为数不多的重点产茶县之一,所产茶叶品质“色、香、味、形”独特。武义茶人传承传统精华,博采众长,创新工艺,研制出一只具有武义地方特色的名茶,因其芽叶饱满,成茶紧实挺秀,形似松针丝雨,色泽嫩绿鹅黄,冲泡时茶芽在杯中竖立,缤纷错落,似江南春雨丝丝缕缕,亦兼顾武义古名“武阳”,遂取名“武阳春雨”。自问世那天起,“武阳春雨”茶便如春风拂面,以其卓尔不群的品质享誉茶界。

“武阳春雨”茶产于早春三月的武阳川,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鲜叶经过摊青、杀青、理条、烘干、整理等制作工序而成。制作出来的武阳春雨茶外形细紧,具有独特的松针外形,色泽绿润,香气清馥,幽远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新鲜嫩绿,芽叶匀整。以其甜、绵、软的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故美其名曰“武阳春雨”。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武阳春雨茶纯天然无公害的优良品质,秉承千百年传统制茶工艺,加之现代科技精心制作,其品质卓尔不群。2003年以来,武义县为“武阳春雨”茶选育了特有的茶树品种“春雨一号”、“春雨二号”,进一步提升了“武阳春雨”茶独特的品质。因此,“武阳春雨”茶在各项评比中屡获殊荣。1994年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获浙江省名茶证书;2002年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浙江省十大名茶”;2005年获浙江省名牌产品;2006年被商务部评为中国三绿工程中茶协“放心茶”推荐品牌;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和金华市著名商标;2009年蝉联“浙江省十大名茶”。

武阳春雨茶自开发成功以来,逐步发展成为我县名优茶的代表。在“武阳春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武义县名优茶生产效益快速提高,企业纷纷自创品牌。为集中资源优势,打造武阳春雨精品名茶,使各家企业保持适度竞争,又迅速扩大了“武阳春雨”茶的产销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武义县进行品牌整合,在保留各自品牌的基础上,以“武阳春雨”作为公共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以来,根据《“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暂行办法》,全县10家茶业龙头企业成为“武阳春雨”品牌加盟企业。加盟企业在“武阳春雨”品牌办统一管理下,以企业子商标为质量保证,进行市场开拓。“武阳春雨”在北京、上海、河北唐山、辽宁大连、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头以及本省杭州、宁波、金华、永康、武义等地设有专卖店或经营部。

伴随现代武义茶产业的发展,茶文化建设主要围绕浙江省十大名茶—武阳春雨开展,丰富武阳春雨茶文化内涵。以武阳春雨茶艺编创,武阳春雨茶品牌形象代言人选拔,武阳春雨茶诗词创作,武阳春雨主题歌创制及武阳春雨茶故事征文等建设内容,树立武阳春雨茶有机、健康、养生的品牌形象,促进武阳春雨茶的品牌升级。

3.1 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武阳春雨茶艺

以武阳春雨茶品质特征为基础,以武义地方文化为背景,通过对我县传统民风、民俗及服饰、音乐、歌谣、礼仪、茶俗等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加以艺术修饰,编创具有地方特色的武阳春雨茶艺。使武阳春雨茶艺表演既赏心悦目又具有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

表演背景取武义传统民居或茶园风光。表演人员8人,主泡一人、助泡二人、解说一人、协泡4人。表演用具用矮八仙桌,泡茶品茶组合器具一套;茶米荷包和武义传统茶点若干;武阳春雨茶一罐。茶艺表演者穿具有武义地方特色的蓝底印花布服饰。背景音乐采用婺剧音乐。茶艺表演设计为12道程序。

3.2 选拔武阳春雨茶品牌形象代言人

2006年9月至11月,通过制定选拔标准,聘请有资质的专家组成评委,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程序,选拔8位形象好、气质佳的人员担任武阳春雨茶品牌形象代言人。制作形象代言人形象广告,在各类媒体实施形象宣传。组建武阳春雨茶艺表演队,在各类茶事活动中展示武阳春雨茶艺。参加中国茶道最权威机构的茶文化培训和全国性茶艺大赛,以及参加国际国内茶文化博览会,向国内外展示武阳春雨品牌的风采。

3.3 武阳春雨茶诗词创作

2007年4月,为扩大武阳春雨茶的影响,充实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组织武阳春雨诗会。本次诗会邀请浙江之江诗社、武义县诗词楹联学会和武义县半月诗社诗人共同参与创作,诗人们参观台山、大圆塘有机茶园、桃溪滩万亩无公害茶园、及武阳春雨茶叶加工厂等采风活动,通过身厉目睹,创作了武阳春雨茶诗歌55首,并在武阳春雨茶艺馆进行了吟唱。时年90岁高龄的武义籍我国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诗人叶一韦先生,吟唱六年前写下一首《武阳春雨》:“一场春雨后,云雾遍山乡。多少品茶客,开怀话武阳。”在参观了桃溪滩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后,他又用一首《如梦令》,表达了对武阳春雨茶的赞美:“车出桃溪一望,误入绿涛香浪。迷眼雨濛濛,似听茶歌轻唱。飘荡,飘荡,心在蓬莱模样。”

3.4 武阳春雨茶歌曲创作

2008年4月,金华籍著名作曲家陈越创作了极富江南特色的武阳春雨主题歌,并由武阳春雨形象代言人主演制作了精美的武阳春雨茶歌曲MTV。在浙江电视台、金华电视台、武义电视台及各个茶博会上广为播放,被金华市宣传部收入八婺放歌专辑。

3.5 利用现代宣传媒体,弘扬武阳春雨茶文化

2008年11月,委托香港阳光卫视制作武阳春雨茶宣传片,以叶一韦老先生《武阳春雨》:“一场春雨后,云雾遍山乡。多少品茶客,开怀话武阳。”诗歌为主线,以山乡茶山茶海优美自然环境和武阳古城的人文情怀相互交揉,通过水墨意境、山水茶韵,表达武阳春雨有机、健康、养生的品质特征。

3.6 建立茶文化平台,举办茶事活动,弘扬武义茶文化

2009年3月,举办以“有机 健康 养生”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武义)国际有机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提升武义有机茶产业水平,做大养生武义文章。

2012年5月,武义县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会员来自武义县茶叶生产经营单位、文化旅游单位、宣传和管理单位以及热心于茶文化研究的各界人士,人才荟萃,群贤毕集。武义茶文化研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武义文化界、学术界、茶叶界以武义县茶文化研究会为平台,组织进行茶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形成了浓烈的茶文化研究氛围。

武阳春雨茶文化内容已经初步形成,推广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通过茶文化建设展示武阳春雨品牌形象内涵,进一步提升武阳春雨茶品牌价值,推动武义茶产业发展。

1 郑旭霞.武阳春雨后起之秀.茶叶,2005,31(1):12-13.

2 陈先林.武义县——中国有机茶之乡.茶叶,2006,32(1):17-17.

猜你喜欢

武阳武义武义县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浙江省武义县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白水青菜面
父亲
武阳春雨 茶如其名
小熊和星星
在远离你的地方
谈《荆轲刺秦王》中秦武阳的新价值
武义 山水如画温泉城
武义:力促工业垃圾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