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腧穴命名的临床意义

2013-03-31冯新成张智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内风经气腧穴

冯新成,张智龙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40)

针灸腧穴命名的临床意义

冯新成1,张智龙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40)

腧穴的命名是融汇医学、天文、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知名求位,便于取次;知名得意,便于操作;顾名知用,便于施治。如风穴多为诸阳经之会,临证取穴能使卫阳密固,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风邪则不易侵袭,且阳气充实,卫外而为固,并且奋起抗邪,故风字穴疏风祛风力强。“风字穴”虽都以风字命名,然其功效各有不同,因其与风的关系不同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其命名各有特色。

腧穴;命名;穴,丝竹空;穴,瞳子

腧穴的命名是中医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腧穴的命名是融汇医学、天文、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中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每一个穴位的命名,或与其功效或与其部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值得后人不断追溯和探讨。《经络腧穴学》(7版)[1]提出穴位的命名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天象地理类;2)人事物象类;3)功能形态类。其中天象地理类又包括日月星辰、山谷丘陵、大小水流、交通要冲;人事物象类又包括动植物名称、建筑居处、生活用具、认识活动;形态功能类又包括解剖部位、脏腑功能、经络功能、穴位作用。笔者通过以下4个方面[2],对腧穴命名的涵义进行整理,将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并分析阐述穴位命名的临床价值。

1 知名求位,便于取穴

凡诸以山川地理、器物居宅命名的穴位,皆欲以事物之形象、位置以名腧穴之定位。但能明其名所拟事物之形象,再演于人身筋骨,无有不得其位者。所以临床可据其名而求其穴位。丝竹空,丝竹,细小之竹;空,空窍,孔穴;谓眉形有如细小之竹叶,穴当眉梢之空隙中,故于眉梢之空隙处取得。承泣,承,承受。泣,泪水;常为泪水之承受处;穴当眼眶下缘正中。迎香,迎,迎接;香,芳香;谓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鼻塞得通,则为香为臭自可迎而知之矣,故本穴在鼻孔两旁[3]。环跳:环,弯曲;跳,跃起,必须曲腿方可便于跳跃;示人取穴时之体位及其能治环而难跳之腿病,环,腿难伸也,不能跳跃,为腿病的必然之象,此穴为疗腿病之要穴,且在取此穴时必须侧卧、屈上腿、伸下腿,穴处出现凹陷才针。

2 知名得意,便于操作

古人谓“天人相应”,天地间有一物必应于人身有一象,且所应事物之特性皆与人身此象亦有所呼应,故临床可据其名而施于术。以字命名之穴有素、居、瞳子、肩等。字穴皆在骨孔与骨隙之中,故操作时应当浅刺。素在当鼻尖处是治疗鼻疾及苏厥开窍之常用穴,肺属白,乃金,白为素色金为素气,故名。以泉字命名的穴位有曲泉、阳陵泉、阴陵泉、极泉、涌泉、水泉等。皆为经气深邃而出也,故示人宜深刺。阳陵泉,阳陵指人体外侧高起之处;泉,水从窟穴而出,穴在膝关节外侧隆起处腓骨小头之下方;曲泉,穴居膝关节屈曲之凹陷处,言经气深邃如泉也;阴陵,指人体内侧高起之处,穴在膝内侧高大隆起处之下方,经气如泉水之外流;涌泉,位于足底,为人身最低之处,亦是肾经之始。肾气之动乃生身立命之本,故知此上涌之泉即人气之根也,深刺之方能通泉眼之阻塞,发水流之涌现。笔者之导师认为,足部肌肉瘦薄,涌泉深刺是相对足部诸穴而言,诸足下腧穴,刺之深无其左右者。

3 顾名知用,便于施治

古人命名腧穴,皆仰观天文借风雨星辰之名,俯察地理假山川草木之形,中观人事取衣食住行之理。象天诸穴,既名风雨寻常之象,亦秉星辰异变之弊,应诸人身即为异常天象所拟之病。名地理、人文诸穴亦同此理,其病必应穴名所拟事物的异常变化。

3.1 “风字穴”的临床应用 在十四经穴中含有“风”字的穴位命名共有6个,即风府、风池、风门、风市、翳风、秉风6穴,由于他们在命名特点及主要治疗作用上有诸多的相同之处,故被称为“治风六穴”“六风字穴”等。因此,风穴多为诸阳经之会,临证取穴能使卫阳密固,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风邪则不易侵袭,且阳气充实,卫外而为固,并且奋起抗邪,故风字穴疏风祛风力强。“风字穴”虽都以风字命名,然其功效各有不同,因其与风的关系不同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其命名各有特色,不仅形象的表述了风字穴各自的临床治疗特点,也融汇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临证灵活运用,机圆法活,针到病除,效如桴鼓。

3.2 “俞字穴”的临床应用 十四经中俞字穴,共计23个,大部分位于膀胱经第一侧线。俞字穴,多以脏腑、部位命名。如心俞、臑俞、腰俞等。且“俞字穴”定位与其所指脏腑、部位均有明显的解剖对应关系。俞,同腧,同输亦通枢。是经气出入输传的部位。俞字穴或内通脏腑或外通肢节。加之其因脏腑、部位而得名,因此,不难推知,诸俞字穴皆于所指代脏腑、器官相通,有内调脏腑、外调肢节之功效。

本文通过对腧穴进行分类,阐述腧穴的选取、操作及临床应用,将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汇总,阐示穴位命名的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为了解与完善腧穴之归属、特性、专长及配伍提供新思路。以期通过腧穴命名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对腧穴深层次的理解,并以此不断深入发掘腧穴的临床应用。

[1]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18.

[2]周楣声.针灸穴名释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张善忱.穴名释义(一)[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1):30-34.

R246

B

1007-4813(2013)02-0255-02

2012-11-19)

冯新成(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药并用治疗脑血管性痴呆。

*

张智龙,E-mail:syztj@eyou.com。

猜你喜欢

内风经气腧穴
“内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人体经脉养生律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基于“内风”理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临床研究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六阴经“经气”性质的探讨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从“经气双向循行”角度阐释人迎寸口脉法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