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黄饮子合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临床观察

2013-03-29郑春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饮子麻木传导

郑春燕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qpathy,DPN)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发病率与病程有关,有60%~90%的患者通过神经功能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患者无症状[1]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采用口服地黄饮子合四物汤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DPN,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5月-2012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DPN患者,诊断明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34岁~73岁,平均60.8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临床神经疾病学》[3]制定如下诊断标准:符合 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四肢(至少在双下肢)有持续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双侧或一侧踝反射减弱;振动觉减弱(内踝弱于胫骨内侧髁);主侧(以利手侧算)神经传导速度减低;除外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1.3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4]证属气阴两虚络脉痹阻者。主证:乏力,嗜卧或活动胸闷心悸,4分;腰膝酸困或失眠多梦或五心烦热,4分;肢体及麻木,3分;肢体刺痛、烧灼样痛和电击样串痛,3分。次证:肌肤甲错或皮肤瘙痒,1分;舌质暗或有瘀斑,1分;脉沉细弱或沉细涩或结代,1分。判定标准:主证3项+次证2项,辨证标准≥12分。

1.4 排除病例标准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并发症者;严重肝肾损害。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停用干扰疗效判断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维生素药物和相关物理治疗。对照组予疏血通注射液10 m 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1次/日。治疗组予地黄饮子合四物汤煎剂口服,疗程14 d。

地黄饮子合四物汤方剂组成:人参9 g,黄芪、生地、熟地、天冬、麦冬各20 g,泽泻、石斛、枇杷叶各15 g,当归、川芎各10 g,赤芍15 g,炙甘草6 g。由中药房专职药师用自动煎药机制成每袋规格150 mL制剂,每剂2袋。服法:2袋/日,早、晚各1袋。

口服中药的依从性判定:早、晚各1次口服中药后,搜集中药药袋,逐日累计至疗程终点。达28袋判定依从性满意;达22袋判定良好;不足20袋判定依从性差。

1.6 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主要症状和体征:肢体疼痛、肢体麻木、皮肤瘙痒。每周记录其症状变化。1周评价1次症状疗效,治疗终点评价证候疗效。辅助指标:用Keypoint机器常规检测右侧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SCV<同年龄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异常。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临床症状疗效 肢体疼痛改善80%,肢体麻木,皮肤瘙痒改善50%为显效;肢体疼痛改善50%,肢体麻木,皮肤瘙痒改善30%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判定无效。

1.7.2 神经检测指标疗效 SCV>同年龄平均值2个标准差为显效;SCV>同年龄平均值0.5个标准差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判定为无效[5,6]。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主要症状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1周时,治疗组:肢体疼痛程度改善明显,显效病例中有6例较治疗前改善50%,而对照组中有3例。两组中肢体麻木和皮肤瘙痒改善不明显。但治疗终点时,两组中肢体疼痛继续改善,而治疗组,有效例数增加达22例,对照组有效例数增加不明显有12例。详见表2。皮肤瘙痒改善程度达30%~50%,在治疗组中尤其明显。两组中肢体麻木疗效相似。

表2 两组治疗14 d症状疗效对比情况 例

2.3 神经传导速度疗效评价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症状改善不一致,对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疗效不如症状疗效显著。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至今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DPN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的基础上选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抗氧化剂、神经营养素(神经节苷脂、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糖基化终产物抑制剂及对症治疗,疗效目前尚不确定。祖国医学其相关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痿辟足”、“麻木”等病证中。消渴病痹痿日久导致气阴两伤,久病入络,导致络脉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肌肤失荣,出现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表现,终致四肢萎废不用[7]。以气阴两虚、络脉痹阻证型为常见。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已经得到多数中西医临床实践的肯定。地黄饮子合四物汤以人参、黄芪、生地、熟地、天冬、麦冬、泽泻、石斛、枇杷叶、当归、川芎、赤芍、炙甘草为组方,其中人参、黄芪、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益气养阴,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全方补益气阴,补而不滞,活血化瘀,通痹止痛,而无破血耗血之弊。方剂的配伍符合DPN气阴两虚、络脉痹阻证型,不同于由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等组成具有清热养阴、活血化瘀作用的疏血通注射液,也不同于补阳还五汤。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地黄饮子合四物汤综合疗效优于疏血通注射液。提示气阴两虚仍为基本病机。其次两组的有效病例也揭示存在络脉瘀阻病理。治疗2周的结果以肢体疼痛疗效最明显,继续治疗,终点症状疗效依次为肢体疼痛、皮肤瘙痒、肢体麻木。说明口服给药疗效不逊于静脉直接给药,问题的焦点是气阴两虚络脉瘀阻的权重。

本研究还发现,尽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指标之一,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与症状表现不一致,更何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存在多样性,治疗前54例病例中有43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下降。治疗14 d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如症状疗效,出现与症状疗效分离。值得注意的是,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仍然是改善或延缓DPN的基本措施。在对DPN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时,选择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52.

[2] 沈雅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6-287.

[3] 吕仁和,张法荣,高彦彬,等.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0-60.

[4] 蒋雨平.临床神经疾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70-479.

[5] 沈静,王晓玲,谢向东,等.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2):84-86.

[6] 秦利,殷毅,邢惠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22(6):531-533.

[7] 魏耀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4,3(6):355-356.

猜你喜欢

饮子麻木传导
麻木
地黄饮子含药血清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
神奇的骨传导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浮生一记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无题(2)
宋代的保健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