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与反思
2013-03-28张亚妮,田建荣
张 亚 妮,田 建 荣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与反思
张 亚 妮,田 建 荣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教师专业标准应是一个多元、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从系统论、职业生涯论、学科教学论及地区差异的视角进行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应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细化为具体标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及不同地域的教师还应拥有相应的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反思
教师专业标准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根本,是确立和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前提,建立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从一种“职业”变为一种“专业”的基本标志,是客观评价教育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保障。[1]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符合国际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师专业标准的系统性。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11年10月和2012年2月,教育部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2013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2013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正在向前迈出坚实的步伐;《教师专业标准》也正在以积极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及教师教育的发展。本文在对《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基础上,试图从系统论、职业生涯论、学科教学论及地区差异的视角进行反思。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概念厘清
概念的厘清是研究与反思的起点。在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八个大类,其中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一类,定义为“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下分高等教育教师、中等教育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其他教学人员等。标准一词在《辞海》中定义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中给“标准”下的定义是:“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结果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益。”并在注释中阐述到:“标准应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基础上,并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的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前苏联教育学家卓娅·阿列克耶夫娜·马尔科娃认为:“标准是教育部门产品必须达到的知识、技能、习惯与价值水平的一组参数”。[2]笔者认为,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可以基于不同层面的三种理解和使用。一种是采用“教师—专业标准”的构词方式,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标准,认为教师专业标准的作用是用来衡量教师是否达到专业化的要求,强调专业发展静态的结果;第二种采用“教师专业—标准”的构词方式,理解为教师专业的标准,认为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达到的目标,注重专业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第三种兼含以上两种理解。本文采用第三种理解,既包含判断和评价功能,又涵盖发展和完善功能。
二、教师是谁: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理念的解读
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教师〔2012〕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中,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是我国关于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教师专业标准》的总体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师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旨在阐述教师是谁,应是什么样的人。“教师是谁?”提出这样的问题意在能清楚:教师以何种特殊性使其不似偶然凑在一起的等闲之辈,而是有特殊使命、特定尊严的一种身份的象征。[3]31关于“教师是谁”的追问是想把适宜于从事教育教学目的的人同不适宜于从事教育教学目的的人区分开来。笔者认为,教师是:“育人”并“育己”者。教师的育人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诉求。教师的“育己”,是指教师在职业实践中对完美职业角色形象的探究和实践,思考与行动。教师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育人之前先育己,育己旨在实现教育理想,更好地育人。只有当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时,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完善和发展,“育人”与“育己”并行不悖,相互促进。
(一)育人者
1.教师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启蒙者、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依法执教,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要重视榜样的作用。“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4]教师要做学生的模范和表率,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自尊自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教师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人
教师应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交换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5]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育己者
1.教师是能力为重的实践者、研究者和反思者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谁如果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那么,谁就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成为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6]教师要突出实践能力,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形成全民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5]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终身地进行专业学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教育越来越成为学习,教育就是学习。因此,教师不仅必须获得终身学习者的社会角色,更应当以学习者的角色身份进入教学过程。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先进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构建:基于 多维反思的视角
作为标准,必须具有两个功能,即判断和评价教师功能以及促进教师发展和完善功能;必须体现对特定从业人员全面的、准确的理解;必须体现对人的认识,突出教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群体;必须获得多层面的认同。[7]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具有评价性质,而且具有导向特征。从《教师专业标准》的前言和实施建议中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教师专业标准》的规定是对所有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是教师至少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基本标准,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教师处于不断成长、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由新教师到比较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再到经验很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是一个动态的成长过程。对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不应只是停留在二元化的“是或不是”合格教师的角度,而是应该让教师专业成为一种动态的成长历程,更多关注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与“低”的问题。教师专业标准应是面向所有教师的标准,是衡量和发展相结合的一个多元的、全面、动态的标准体系,建构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教师标准体系构建既要考虑教师专业标准的通用性、普适性、引领性,又要考虑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既要考虑教师队伍素质的应然要求,又要兼顾教师队伍目前的实然现状;既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教师特点,又要兼顾东西部、城区与农村地区教师的差异;既要考虑教师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又要思考教师未来的发展趋势。
1.基于系统论视角,教师专业标准应构建一个完整体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的鼻祖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建构应坚持基本化与具体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通用标准和具体标准相结合,合格标准、优秀标准与专家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一个多元、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其中不仅应包括职前、入职、职后不同阶段的专业标准,还应包括教师教育的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的保障标准,行政、教学不同岗位的标准,不同学科教师的标准,除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标准之外,还应有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教师专业标准不应只是孤立的规范教师的文件,教师管理层、教师教育者也应有相应的适应其专业要求的标准。
2.基于职业生涯论视角,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应有相应标准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目前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既有“五阶段论”又有“四阶段论”,阶段名称表述也有差异。尽管学者们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不同,名称各异,但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概括出的特征却基本相似。比较有代表性的为费斯勒(R.Fessler),他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一种具有可循环的、可重生的生涯发展系统;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短期内的突然实现,也不是从零开始,是在已有基础上逐渐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专业标准应覆盖教师生涯的全过程,体现教师职业生涯中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累积性和连续性特征;既要体现出共性,又要彰显其特殊性,为教师提供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专业发展台阶,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指明方向,真正发挥标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南作用。从专业发展阶段来看,如果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合格、优秀、卓越三个层次,那么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分为初级标准、中级标准和高级标准三个层次。“初级标准”即起始标准或入职标准,适用于刚开始从教的合格教师,强调基本的教学能力。“中级标准”即优秀标准,适用于获得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业绩优秀、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强调学科教学能力。“高级标准”即专家标准,集中反映高水平、有效、成功而卓越的专家型教师的高级能力,强调教学创新能力。三个阶段的要求、内容和范围基本相同,但程度有所区别和侧重。每一阶段的具体标准使教师明了在专业发展旅途中“要去哪里”,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明确自身要达到的专业目标提供了参照依据。每一阶段专业标准使教师知道自己“现在哪里”,根据实际情况,对照标准,判断当前的专业发展状态,明确在哪些方面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究,为达到发展目标不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基于学科教学论视角,不同学科教师应有相应具体标准
在教学中,教师标准必须融入一门具体学科的教学实践,才能成为有效体现专业技能并成为专业发展的有用指南。因此,教师专业标准应体现学科特点,不同学科教师的要求应是有区别的。一般而言,如果标准太具体,陷入细节化,则少有人会用,即推广性差;反之,如果标准太宽泛,陷入笼统化,则又不会那么有用,即适用性差。如何兼顾“通用”与“具体”,其中,“具体性”程度在判断是否达到标准时就变得十分重要。专业标准可以按内容分成“通用标准”和“具体标准”。“通用标准”反映教学的共同原则和实践,适用于各级学校和各类学习环境的教师,“具体标准”则适用于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师。学科教师专业具体标准可按照中小学学科领域编写,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等,在体现通用标准的设计思想,遵循通用标准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细化体现学科特点的专业发展内容。
4.基于区域差异视角,不同地区应有相应具体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差异巨大, 如西部地区教师队伍与东部地区相比较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标准与东部地区完全等同,一套标准一劳永逸的做法是缺乏合理性的。因此,要立足国情,关注地区差异,全盘考虑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存在的教师数量与质量上的、经济及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均衡,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标准的精神制定地区适宜的具体标准,建构能充分反映地区差异的专业标准,使专业标准不仅能有效针对当地实际需求,而且能切实促进当地教师专业发展。
[1] 周南照.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2] 段兆兵,王守恒. 教师专业标准: 理念、构成与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9-23.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57.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0.
[6]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38.
[7] 蒋亦华.当代中国教师标准问题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7):33-36.
[责任编辑向宁]
Teacher’sProfessionalStandards:InterpretationandReflection
ZHANG Ya-ni, TIAN Jian-rong
(Schoolof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should be a pluralistic,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system. To reflec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stem theory, occupation career theory,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subject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it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criteria of refinement for the specific standards,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disciplines,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and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teachers having the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terpretation;reflection
G451
A
1674-2087(2013)03-0030-04
2013-05-29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JSJY2012YB01)
张亚妮,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与学前教育研究;田建荣,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及考试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