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
2013-03-27烟文英范红敏
● 烟文英 范红敏
“做学习的主人”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期望在纬二路校园里,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每一个孩子能快乐、充实、自主地经历温暖而又难忘的童年历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使孩子能够尽享“成长之美”,所以学校开发了“做学习的主人”系列成长课程。
一、“认知体验”课程
入学之初,学会认知是重要的成长体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学校为一年级学生开发了“星期五小镇”体验课程,二年级“绘本坊”体验课程。我们期望孩子们在情景体验和书籍中获得对社会的感知,增加对各种角色的理解和认识。在“星期五小镇”上,此时的班级变成了医院、超市、银行,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不仅对这些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从经历中收获了文明素养。
低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还特别需要家长的广泛参与,让家长与学校志同道合,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所以,低年级的“亲子”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每个班级的家委会每学期都要围绕学校的总体要求,和班主任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现在的四年级三班家委会,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就精心设计“责任”课程。责任对于一年级孩子,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把成长的目标放在活动中,责任心的培养就有了载体,学生就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们以孩子的名义资助了几个山区的学生,让孩子们用自己买报纸得到的钱,给山区的小朋友买书包等学习用品。当孩子们冬天一早离开暖和的被窝去批发报纸,到大街小巷去卖报纸时,一开始张不开口,家长就鼓励孩子们,报纸卖了一上午,孩子们累了,走不动了,当听到家长说,孩子们,卖了这些报纸,我们就可以资助一个小朋友上学时,孩子们又鼓起勇气继续下去。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们累得想哭时,眼里也含着泪,但是更为孩子们高兴,因为此时,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种下了爱的种子。
就是这样低年级的学生在这些体验课程中快乐着,收获着。
二、“选修规划”课程
课程项目多了,学生就有了选择的需要,选择课程就意味着选择成长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选择就是一种自我的设计与规划。为增强选修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指导与支持功能。我们强化课程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课程选修指导中心”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规划指导,深化学校选修课程的管理。
学校就是让学生有梦想的地方,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成长风景。但成长不能代替,教育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因此学校开发了“童乐汇”成长设计课程,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学会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每年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们首先引导学生确定目标,指导学生在学习、艺术、体育、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制定自己年度成长目标,然后帮助学生设计成长路径,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在学校“最童年”舞台上展示,帮助学生体验成长的过程。
在童乐汇舞台上,学生从小主持到展示的同学,都开始了这“第一次”的经历,也许他们的表现不够精彩和吸引人,但是在这背后,我们看重的是这些孩子收获了什么,从准备到展示的过程,从全校师生给予的掌声和鼓励中,他们收获了自信与成功,收获了友爱与合作,收获着新的进步与成长,乃至收获了进取的动力与久远的美好回忆……
课程没有量的丰富,就很难实现学生的多元成长。我们将所开设的几十门科目整合为紫滕艺术团、红帆船俱乐部、文学社、阳光体育俱乐部等8个课程团队。课程开发出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组成。选修课中人数最少的是花剑课,只有七人,由学校从外面聘请了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学生的合理需求就是课程的出发点。在课程研发上,要求教师设计课程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基于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要通过课程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证课程实施,针对上面的四类课程,在管理过程中,学校加强指导性和规划性。课程团队相当于学科教研组,每学期由各团长组成的课程指导小组进行一次课程实施调研周活动,就课程实施的进程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优秀的经验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调研、梳理,提炼,帮助教师交流分享,为保障课程实施质量出谋划策,指导修改并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保障课程研发的顺利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极其专业的创造性工作,需要为课程开发创设相应的专业工作情境,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研发实施指南、具体研发流程、展示制度、评价制度、资源库建设制度等,这些举措都有力地保障了课程的研发。
团队建设促进课程实施质量。多元评价促进课程、教师、学生的发展。我校选修课程以培养“博雅”学生为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课程是载体,教师则是实施课程的主体,因此,评价的目标、内容必须多元化,才能成为课程、教师、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每学年评选“金牌课程”作为固化优秀课程、激发教师研发课程积极性的有效评价措施。每学期进行“金星”、“银星”团队和优秀课程指导教师的评比,促进团队建设、推动教师发展。学生评价除了以“以展代评”之外,以“学分银行”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将课程体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储存、筛选、反思,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带来了欢乐的成长,自信的成长和不断的进步。
三、“小鬼当家”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人只有具备了成长的自觉,他的生命才会绚烂多彩。
“一个人怎么活,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学生在学校的社会生活,决定了他们将具有怎样的社会观念,将会成为怎样的社会之人。因此,改变大多数学生在班级中从属地位,发展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增强他们内在力量的班级自治课程开始启动。
各班通过岗位设置——自主命名——自由申报——竞争上岗——评价表彰,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在担当中感悟成长。“不差钱财务部”、“吉祥三保”、“大力士搬搬搬”、“天使鱼策划部”、“变变变作坊”,一个个极富个性与创意的岗位名称彰显了学生的智慧。
“小鬼当家”班级自主管理课程,让班级成为学生锻炼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爱与分享。未来生活需要的一些可贵品质在他们心中悄悄生成,真正实现了在“成事”中“成人”。
四、自主实践课程
为“最大程度的成全每一个学生”,我们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剥茧抽丝,内化形成了纬二课程观,即学校课程应成为学生独有的成长方式。将课程变载体为经历,激发学生依据自己的成长需求开发、设计课程,亲身经历、体验课程,为此,我们为学生留下了充满个性、充满成长期盼的“空白课程”,引导学生选择自主发展的方式,可以是以问题为起点的课程,如学生自主开发的“微电影”课程;可以是以兴趣为起点的课程,如学生自主开发的“乒乓球”课程;也可以是以爱好为起点的课程,如学生自主开发的“柔力球”课程。从课程的开发、学员的招募、课程计划与内容的设计与规划、指导老师的聘请、课程资源的运用、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等等,每一步都还给学生亲身经历,用体验与收获的方式填补“空白”,成全自己,让享受自主选择成长方式的幸福与快乐。
学校课程的建设有很多共性,有理念的支撑,有丰富的课程载体。我们学校课程未来的努力方向是: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拥有成长的记忆。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设计者,把学生的成长需要,转化为成长的设计,再转化为成长的体验,把成长体验落实为成长的课程。这三部曲,始终将学生做为主体,根据需求设计愿景,再通过路径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在成全生命。每个学生从童年时期都有一个梦想,学校应围绕着梦想设计课程,尊重学生的成长方式,并进行有效引导。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要继续保证课程的丰富,质从量出,有量的支撑,课程才有广度,学校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广博基础上的丰富。其次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课程的动态生成,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活水,学生的成长是体现在动念中的体验。同时我们要保持课程的整体性,持续性。在学习过程中,要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周期,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为学生留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