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教育学博士点创建十周年纪念研讨会专题报道

2013-03-27

当代教师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学师范大学

十年艰辛开拓奠基百倍努力再创辉煌

——热烈庆祝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点创建十周年

(教育学原理博士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郝文武教授致辞)

亲爱的各位博士、博士生同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博士生导师,大家好!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今年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陕西省及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创建十周年。此时此刻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这可喜可贺的大喜日子里,我作为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向各位亲爱的同学,各位尊敬的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好!向长期关心、支持我们教育学博士点建设的校内外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为我们教育学博士点创建做出贡献的各位导师、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密切关注、拨冗参加教育学博士点建设十周年庆祝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导师和老师、各位博士和博士生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龙头,它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士点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科建设的抓手、源头。国家特别重视高层次人才博士生的培养和博士授权点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从80年代到去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十一次组织申报和批准博士授权学科、专业。2000年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八次组织申报和批准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前八次陕西师范大学总共批准6个博士授权学科、专业,但没有教育学学科和专业。这种状态与我们陕西师范大学的地位和要求有很大差距,对我校教育学学科和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学校领导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教育学界对这种状态非常遗憾,作为教育学人的我们对这种状态百感交集、无地自容,深感压力巨大,无颜见江东父老。学校的要求、学界的厚望和我们自身责任心、使命感的压力,压得我们几乎抬不起头,喘不过气,说不出话;不能挺直腰杆走路,不能心情舒畅呼吸,不能理直气壮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在这种状态下,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人,没有灰心、没有气馁。从2000年以来,大家团结一致,鼓足勇气,坚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苦练内功、增强实力,凝聚人气,实现我们的学科建设梦。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院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在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才刚获批两年后,2003年又申报成功全国第九批、陕西省及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当时获悉批准的消息,我们高兴极了,真是心潮澎湃、载歌载舞。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它的意义:就是由于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得的批准,使我们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建设实现了几代教育学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开创了教育学学科建设前所未有的新纪元,也是未来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学科和学院发展的活水源头。在这隆重庆祝教育学博士点创建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特别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李国庆教授、司晓宏教授、栗洪武教授、刘惊铎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你们辛苦了!你们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点学科建设的开拓者、奠基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点学科建设的功臣,陕西师范大学不能忘记你们,理应感谢你们!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科发展史上将永远有你们的贡献,永远记载着你们的名字!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科的全体师生将永远记住你们,永远感谢你们!

在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建设的基础上,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取得显著成绩,许多项目填补了陕西省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空白。首先,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建设有力推动了我校教育学学科建设突飞猛进的全面发展。2006年获得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被批准为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获得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我国具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24所学校之一。2010年、2013年两位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的课题获得国家特别资助。在2012年武书连学科评价和2013年教育部学科评价中,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都取得可喜成绩,在全国排名都比前四、五年前进五、六名,排在我校众多学科的前列。

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力推动了科研实力和水平的明显提升。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研课题,打破我校教育学科没有国家科研项目的历史,而且2012年一年获得三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研课题,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2008年、2009年开始积极主动承担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绩。我院教授担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成为我校仅有的两位获此殊荣的学者专家。我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数十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数百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等出版社出版“面向当代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新视野”、“教育科学新进展”等系列专著数十部。以教育学科教授为主编和编委,创办《当代教师教育》刊物和《西部教育报告》、《教育学人讲演录》连续出版物。从2009年开始创办的“教育书院教授讲会”到2013年,专家学者已为我校师生作报告60余次。

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力推动了本科、硕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近年来,《外国教育史》、《公共教育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等建成和正在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教育学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获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教育学和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十二五’优秀教材”,2013年4门课程批准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创造了我校教育学学科发展有史以来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的最好记录。教育学专业改造、教育学实验室建设都取得教育学院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解决了十几年来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显著提升。教育学院教师博士率由几年前40%以下,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目前有近十位教师完成、正在和准备出国,在国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

教育学学科建设有力推动了教育学国际化水平的显著提升。近年来,我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多所大学的教育学院建立了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回顾历史成绩卓著,艰辛快乐,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压力更大。我们每位老师、同学既是教育学原理博士点的建设者,又是她的受益者。没有十年教育学原理博士点的建设,我们既没有十年的艰辛,也不会有在此过程中的兴奋和快乐,特别是今天的兴奋和快乐,更不会有今天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等建设的辉煌成就。十年的成就值得自豪,应该庆祝,但这只是我校学科建设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是万丈高楼的基础。目前我校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状态与学校的地位和要求,与国内外最高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目前还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没有国家级优博论文,没有国家级重大课题,没有国家级重大奖励,还缺乏国家级和世界级专家学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了追求卓越,我们必须确定更加明确和宏伟的目标,采取更加有效和得力的措施。我们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卧薪尝胆增强实力;必须虚怀若谷凝聚士气、人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必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如果再有五年的辉煌,创造几个划时代成就,我们的学科建设就可跨进全国学科评估的前10名。如果再有十年的辉煌,填补几个历史空白,我们的学科建设就可跃升全国学科评估的前9名、前8名,甚至更好成绩。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对未来的企盼,也应该是后一代人的理想、目标和任务!

就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博士点建设和国家级层面的教育学教学科研项目、奖励而言,50年代的这一代人是白手起家的,但后来的人则完全不同。现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都有很好的基础。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昂首挺胸的走路,理直气壮的说话,扬眉吐气的生活。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良好的基础既不是一劳永逸不会改变,更不代表最高水平。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实现更宏伟的目标。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前功尽弃。我们50年代的人都已年近六旬,将要退出历史舞台,按理说我们不能管得太多,不能说的太多,应该放手让年轻人在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但振兴陕西师范大学乃至陕西省的教育学科不仅是这五年来和十年来我们的努力,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理想和心血,因此我们多说几句,为我们的年轻人鼓劲、打气、加油也应该理解。我们相信,我们的年轻人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一定会填补一个又一个空白,打破一个又一个记录,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超越造一个又一个辉煌,把我们的教育学学科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目前,教育学原理博士点设置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德育原理等方向,十年已招收博士生70多名,毕业博士7届共40多位。多数博士积极进取,硕果累累,多位博士晋升为教授、副教授,担当院长、副院长等职务,成为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建设需要陕西师范大学各位教育学人的不懈奋斗,同样需要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各位博士、博士生的长期努力,你们的教学科研成果,你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是对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持。多年来,你们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好成绩,为陕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亲爱的各位博士、博士生,尊敬的各位导师、各位老师,十年来,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不仅你们付出很多,你们的家人、朋友也付出很多。你们尽管在精神上获得了很多,但在经济上则得到的很少。我曾开玩笑说过,我们获得第一个博士点就可死而无憾了,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就能含笑九泉了,获得重点学科那就永垂不朽了!以前是这个想法,现在还是这个态度。但无论是否能够永垂,我们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创造更大的辉煌,都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和美满的家庭。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不仅以前需要你们,现在需要你们,以后更需要你们!在此,祝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心想事成!谢谢!

十栽耕耘终有获一园春色满芳庭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萧正洪教授致辞)

尊敬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于此举行的陕西省及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创建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我谨代表学校向教育学院、教育学科的各位同仁表示祝贺!向各位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若说在陕西师范大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实不为过。今天在座的一些朋友对别的教育学科建设进步比较快的学校,想必亦有所知,当我给出这样的评论时,可能会认为我是在刻意地溢美,但如果了解这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史,或许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史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曾经有过犹豫、彷徨、停滞,我们曾经失去过一些重要的机遇,我们有的学科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但遗憾的是实际却并非如此。然而万幸的是,我们后来觉悟了,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与艰辛,所以我们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我校的教育学科发展堪称典范。在现在的这所学校的各个学科中,比起有的享有盛誉的传统学科来说,教育学科一点儿都不逊色,有的方面还更值得称道一些。这样的成绩当然主要归功于我们这所大学所有的教育学科的同仁。

在这里,我作为过去九年分管学校学科建设的工作人员,我特别的想感谢郝文武院长和栗洪武前任书记,因为这两位担任院长和书记的这个时期,是我们学校教育学科面临困难最多的时期。应该说当时对这个学科的非议和评论很多,但是两位毫无畏惧之心、颇多担当的勇气,带领教育学院的全体老师和学生,努力进取,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绩。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感谢这所大学教育学科那些已经退休、甚至已经故去的前辈,他们为学科建设曾经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教育学科在陕西师范大学具有特殊的地位。有的学科发展得好,对于这所大学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教育学科则不同,没有教育学科的优先发展,这所大学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和特色,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学科的建设。众所周知,教育学科涵盖的面非常广,除了可以从教育学各个二级学科去理解之外,还可以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和政策咨询等不同的角度予以定义。不同的定义可以外延到教育领域的不同方面,我们这所大学现在几乎在教育领域的每个方面都在忙忙碌碌地工作,这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我们经常讲:“纲举目张”,而教育领域的所有工作都应当立足于教育学科本身的建设与发展,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根本大计。由此说来,我们教育学科的建设也是任重道远。我们有美好的前景,但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前些日子,郝文武院长命我写几个字,我不辞鄙陋,就写了“十载耕耘终有获,一园春色满庭芳”,虽然语句很俗,但也能表达我内心的想法,一是祝贺,二是期待。春色固然可喜,但如若我们停止了耕耘播种,不再深耕熟耨,那一园春色,那满庭的芳菲,也是会凋零的。然而我深信,有我们教育学科各位同仁的努力,有学校其他学科的相助,有全国甚至国外专家们的支持、关爱,我们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学科之花一定会更加灿烂。

谢谢,谢谢大家!

开创教育学学科建设新时代功载史册

跃升教育学全国发展最前列任重道远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田建荣教授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博士生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创建1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政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向莅临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我院博士生教育创立、发展和壮大做出卓越贡献、倾注全部精力和智慧的博导、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已经毕业和正在就读的博士生们表示由衷的祝贺!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院的学位点创建和学科建设工作,感谢学校领导特别是萧校长、司书记;感谢学校研究生部、研究生院和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处、社科处、科技处;感谢参与第一个学位点申报的校内各单位及个人;感谢关心和支持我校教育学科建设的兄弟院校、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正是在你们的鼎力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顽强拼搏,2003年,我们学院、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才结束了没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历史,实现了几辈师大教育学人的夙愿,开创了我校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新时代。

十年来,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在学科带头人郝文武教授为组长的导师组领导下,认真谋划,潜心建设,体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以教育学原理博士点为种子,孵化了课程与教学论新的二级学科博士点,2006年,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得以获准建立。2009年,以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和211工程大学的名号,我们又成功获得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国家首批设置和试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15家试点单位之一。该专业学位点的设立,在我校办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标志着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2010年,在此基础上,我校新增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实现了陕西省在教育学学科门类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此后,我们的教育史、教育管理学和教育技术学也都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生。而这些成功与成就,应该说都来自2003年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的成功创建。

十年来,以教育学原理博士点为平台和纽带,学院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9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获厅级以上教学、科研奖20多项。同时,我们也有资格积极主动承担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以该学位点的开题、答辩为契机,我们得以邀请到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做客教育书院教授讲会,现已举办66场,并出版了“教育学人讲演录”,极大地提升了学术交流丰富程度和层次。通过此平台,先后与美国4所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和加拿大SFU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举办了数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这些都很好地提升了学院学术氛围和对外影响力。2013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们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在59个参评高校中,得分74,排名并列14,得分位次进入前30%,取得可喜成绩,从此,我们的教育学开始跻身我校优势学科行列。

十年来,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共招收博士生70多名,已毕业博士7届共40多位。这些博士们负笈西来,毕业后,他们均已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所谓“吾道东矣!”通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博士生的宣传和成就,其对于我院和我校美誉度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特别是我院博士点对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如此,教育学原理博士点的创办,也极大地促进了对我院、我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学历提升。近五年来,我院专任教师的博士率已由五年前的4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0%左右。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算很短,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位教育学人的心绪都难以平静。回顾这十年教育学原理博士点不断成长和发展历程,呈现出的是我们陕西师大教育学科同仁的不懈努力,代表的是我们教育学人一代代为师大教育学科建设的赤诚之心,特别是体现出了学位点开创者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和勇于进取的奉献精神。我查阅了当年的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当时我们的教育学原理博士点主要开设三个研究方向: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和德育论,最早招生的导师有:郝文武、李国庆、司晓宏、陈晓端、刘惊铎、栗洪武和刘新科七位教授,他们是我们学院教育学博士点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院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代元勋。特别是郝文武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对各位先行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们的学位点建设,特别是一级学科授权点的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面对教育学一级博士点不断增加的新变化,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认真研究和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清五到十年我们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教育学重点学科申报为核心任务,力争实现学科建设新的跨越。

为此,我们要以十年来累积的学科基础和精神力量为支撑,进一步彰显教育学科建设的特色化、国际化和个性化发展方向,不断学习和努力探索新的学科建设经验,形成强有力的人才队伍,重视学术环境和条件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博士生的教育质量,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成功转型。

面对新的起点,我们全院上下将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念去应对这些挑战;以上下齐心,扎实工作,积极投身到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中去;尽心尽责,勇于创新,在学校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为把我们的教育学科建设成高水平学科,为实现把我们的教育学科跻身全国前十强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十年博点结硕果桃李芬芳满园开

(陕西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司晓宏教授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作为导师代表发言。

首先,我对教育学原理博士点迎来10年华诞表示祝贺!对各位领导莅临今天的庆典表示感谢!对同学们重返母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在这一时刻,我倍感欣慰、喜悦和高兴。

教育学原理博士点2003年创立,翌年招生。2006年我们获得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2009年我们获得全国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博士点(全国首批获得的仅15所高校),2010年我们又获得了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上述博士点的设立和发展,在教育学院的办院历史可谓震古烁今,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也是几代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接力式奋斗的结果。老一代人张安民、吴元训、环惜吾、谢景隆、王兴中、游正伦、史明轩、黎顺清、曹鸿远、陶志英、孙昌识、杨永明、欧阳伦、姚平之、王淑兰等,他们创办和恢复了教育系,并创立了硕士点。第二代人方俊明、郭祖仪、强海燕、李国庆、刘新科等,他们创立了教育科学学院,并将硕士点发扬光大,使之涵盖到了学院的主要学科。第三代人郝文武、栗洪武、陈晓端等,不负众望,经过顽强拼搏与奋斗,终于赢得了博士点的创立。在此,我想特别说明的是,郝文武教授作为时任副院长、后来的院长,也作为我们的学科带头,为博士点的创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可谓立下汗马功劳第一人!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导师组成员,向各位先贤和前辈们的付出,也向郝文武院长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博士点的创立是我们导师组全体成员以及全院教职工精诚合作、团结奋斗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错失了博士点创立的最佳时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极为落后和被动的情况下破釜沉舟、奋起直追的。教育学原理的首批导师有郝文武教授、李国庆教授、刘新科教授、栗洪武教授、陈晓端教授、刘惊铎教授和我等7人。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终日乾乾、夜以励惕,勤奋地耕耘和奋斗。以陈晓端教授为例,尽管身体状况不太好,但依然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著述,且每年都有高品位的科研成果进帐。“莫让年华付水流,一针一线织锦程”。正是由于我们的辛勤劳作,才使得那一张张博士点申请表格显得异常丰满和靓丽,继而为博士点的获批奠定了牢固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成员皆同心同德,密切合作,矢志开拓,众志成城,既让艰辛的奋斗过程变得极为轻松和快乐,同时也凝炼和升华了我们团队成员之间深厚的友谊,并使“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我为自己能够置身于这样一个团队、拥有如此坦诚的同仁而倍感骄傲!事实上,我们这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已在学界业内人士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那种“文人相轻”的诟病永远不属于我们。

博士点的创立,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台、提升了学院学科建设的水平、增强了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同时也彻底扭转了学院在校内外学术圈内的整体形象。在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大学学科评估排名中,我们教育学得74分,位居全校第三位(我校中国语言文学78分,中国史77分),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并列排名14位;我们教育学学科在全国的排名率为23.7%,得分位次进入前30%,排名率位列全校第2位(我校的学科进入20%的只有一个学科即中文,进入前30%的除中文外还有4个学科,依次是教育学、中国历史、心理学、化学)。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二级博士点和一级博士点的创立,我们是决然不可能会获得如此评价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尽管我院的博士点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我院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与实力距离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距离学院发展的实际需要、距离我们自身的价值追求等,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中,我们还是唯一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教育学院。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奋斗目标,并继续进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奋斗。我愿意和我的同事们再共同经历一次酣畅淋漓的奋斗!

同学们回来了,作为老师我也想借此机会给同学们讲几句话。看到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作为导师甚感欣慰。我一是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创造辉煌。因为只有你们的成就才能充分验证陕西师大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也只有当你们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和栋梁之才时,才是母校和为师们真正的骄傲!二是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地生活,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又轻松愉快的心态。三是希望你们常回母校母院看看,你们要知道,你们是母校和老师永远的牵挂!

在这里,我也代表导师组诚挚感谢萧校长以及研究生院、“211办”、社科处、科技处等长期以来对教育学院的关心与帮助,并渴望继续获得您们鼎力的支持!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业进步,事业有成!

回首十年,历经艰辛修正果;苦尽甘来,满怀感激创未来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首届博士、教育学院李延平教授发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

人生中总有一些幸运让我们激动,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发言就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幸运。

幸运十年前我们教育学院有了教育学原理博士点,更感幸运的是我的导师郝文武教授当年没有嫌弃我“老”,义无反顾地收我在他的门下。

今天能代表首届七位博士生发言自然是因为年龄。虽然自己是无可争议的大师姐,但心里总存一些忐忑,因为并不十分自信配得上这样的称呼。所以,发言中的不周之处请多包涵。

今天我最想表达的就是感谢。代表首届博士生言感谢,真还有些顾虑:如果我能用语言表达感谢之意,担心对于那些我们要感谢的人来说,感谢之情不够深厚;如果我不能用语言表达,又担心老师认为表达能力不强,后悔当初让我毕业。但是,不首先言谢那一定不是我站在这里的本意,借用我导师的口吻就是:“不感谢,你发什么言!”

相信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心中最念怀的就是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因为博士学习成就了我们每一位今天的事业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感谢那些曾经为了我们今天学位点的诞生开拓阵地的前辈们,是他们为我们的今天奠定了基础;感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那些为学位点建设运筹帷幄、辛劳奔走的奠基者们,没有他们的深谋远虑和不懈努力,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机会;感谢那些为我们学位点建设付出智慧和心血的学界尊者,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之情和对兄弟院校的帮持之意成就了我们这棵幼苗的生命,他们中有的人也见证了我们在校学习、论文开题和答辩,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丁钢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康宁老师,北京大学的陈学飞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劳凯声老师和西安交大的张再林老师;更多的感谢留给一直教诲我们,为我们操劳,对我们不离不弃、始终鞭策我们完成学业的各位导师,他们是李国庆老师、刘新科老师、郝文武老师、栗洪武老师和司晓宏老师。我们是在五位导师的沐浴下实现了人生蜕变。作为首届博士生导师,他们是在不断探索中,毅然决然地完成了培养我们的使命,促使我们破茧而出,飞向更广阔的世界。一次次上课和交谈、一场场辩论和相聚,凝聚和积淀了师生深情,也让我们深切体会了师如父般的温暖和情怀。再多的话语也表不完我们的感谢之情,再多的列举也难以顾全所谢之人、所谢之事,这里只是一个引子。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将植于我们的生命到永远。

回忆如烟往事,对于今天的我们犹如一种庆典。入学前的复习、考试和面试,入学后的学习、论文开题和答辩,依然历历在目。那些长夜难眠的煎熬、被痛批的无助、答辩前的慌乱、答辩中的尴尬绝望……一幕幕不堪回首,成为有生之年永远抹不去的片段。博士生涯,我们既体验了为提升学历承受的艰辛;也有求学、求发展带给我们的踏实与满足。课堂上凝神静气聆听老师教诲,课后埋头读书准备发言;会议室惴惴不安恭候老师点拨,会后面面相觑继而笑颜逐开与老师小聚。每一位同学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博士生活增添了无数精彩、珍贵的素材:直白而脸上总是写着笑意的宋红霞在开题汇报会上的一句笨鸟慢飞让我们紧绷的神经顿时变得舒缓,虽然花了五年的时间才飞到终点,可她却在途中栖息时,喜得生命中最宝贝的女儿,她以探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为自己的学业划上了句号;显得不善言辞的李尽晖却是当年全校博士生中最热心的一位,负责各种对外联络和组织各种活动,最后研究了“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外表淳朴敦厚的徐波峰总喜欢讲点笑话,逗得别人哈哈大笑时他却眯起眼睛尽显得意,他以“教育的审美价值”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喜欢张罗和吆喝的康伟在餐桌上端着酒杯碰个不停,可他自己却喝得最少,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关注“主体间性”;隽秀婉约的申卫革,她的语言和文章尽显了她的才气和智慧,通过研究“教育学知识”强化了自己知识女性形象,如今她在自家窗前种植的那颗桂花树将与她一起带给人们更多知性美的憧憬;开朗乐观的秦立霞以“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写就了自己的教师角色;七人中最老的我,只能以最不被看好的“职业教育公平”为自己多年的研究注解……

蕴藏在我们每一位导师严谨治学背后的是一颗真诚、宽厚、充满活力和率性的心,李国庆老师的一曲《敖包相会》和芭蕾舞姿把我们惊得目瞪口呆,他的才艺羡煞人;我的导师郝文武教授酒到八成时的《东方红》总是让人心潮澎拜,一首首高亢、深情的陕北名歌,唤起了多少人念想自己的那个“二妹子”和“三哥哥”;一丝不苟的刘新科老师;和善慈爱的栗洪武老师;激情满怀的司晓宏老师,让我们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魅力……正因为有这些可亲、可爱和可敬的老师,我们的博士生活才会苦中浸透着幸福和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坦然地说:曾经的磨难都是今天幸福的资本和人生的财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今天相聚在这里,是为了表达一种感谢、分享彼此的经历,也是共同见证一个事业、继续一个使命。希望每位正在这里奋斗的同学做好承受“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的坎坷,同时,也笃定“太阳就那个升”的信念;祝远道而来的同学挥别对母校的眷恋踏上归程再续卓越,让我们共创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点更加辉煌的未来;衷心祝愿各位老师健康、幸福,永远给我们指点事业和人生。谢谢!

学科建设十年跳跃三级教育学人百炼铸就辉煌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第五届博士、延安大学副校长胡俊生教授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过去十年,师大教育学博士教育完成了学科建设三级跳,成绩辉煌,令人仰视!我作为她的受益者,耳闻目睹,确有不少感悟。我在想,促使我们这个点能够后来居上,长足发展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当然,学院的领导集体、各位导师善于谋划,巧于运作;苦练内功,广结良缘,为专业点积累了硬资本、软实力,毫无疑问,乃是制胜的根本。但这个看法,应是官方评价,有官话味道。如果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我感觉,教育学原理博士点,乃至整个教育学院,凭借以下“四气”,内外兼修,打造自身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取法乎上的志气。和其他重点校、名校比,当初我们的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底子偏弱、起步较晚,出师不利。但我们对老师、对学生要求的标尺不降低。十年过去回头望,高标准未必一定换得完全的高质量,但至少防止了粗制滥造,避免于浅陋下流。

第二,敢与大腕过招的勇气。博士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体现了一种思维上的大格局。从开题报告、预答辩,到正式论文答辩,十年间,国内学界的大腕名流,几乎无一遗漏地成为我们学院答辩席上的座上客。大家的博学、卓识和风采,让同学们由衷钦佩、折服、倾倒,眼界大开;但大家的严厉、苛刻以至刻薄,也委实让不少同学心惊肉跳,腿脚发麻,自信全无。我听到的最伤人的话,莫过于“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心比天高,命如纸薄”,如此云云。硬拉着丑媳妇见公婆,不乏屈辱,难堪备尝。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过而知之,思而敬之。知耻而后勇,知死必求生。这也许可以叫做“瀑布精神”,瀑布精神,就是敢于跳下悬崖,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你曾经和美国、俄罗斯过招叫板;那么,应对菲律宾、越南便是小菜一碟。

第三,力倡争鸣的风气。我以为,这是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博士点最最宝贵的传统,业已成形,特色独具,理应倍加珍重,代代相传,玩命坚守。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年龄不分长幼,地位不论高低,官职不分大小,学术面前,一概平等;即使谬种流散,也让他有话只管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利!”这种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治学风气以及包容宏阔的治学态度,是导师们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学生们走向成功的保障,是学校走向辉煌的希望!(没有这种平等民主的学风就没有真理,而这种平等民主的学风正是由坚守平等民主学风的老师营造的,所以“吾爱真理,吾更爱吾师”。——编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回答“钱学森之问”时曾讲,中国的大学之所以出不来卓越人才,主要是因为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他认为,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不仅是学术卓越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开放社会和自由经济不可缺少的道德和知识基础。没有这样的思想市场,人才的多样性必将枯竭。我们欣喜地看到,师大教育学院,也许是不期然而然地在打造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思想市场。

记得我当时的论文选题——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研究,曾经饱受争议,吵成一片。从始至终,我是少数派,反对的是多数派。但我固执己见,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老师们虽然有不同见解,但温和的或激烈的批评,无不充满善意,无不体现负责精神与包容态度;正是由于师生在学术观点上的激烈交锋,促使我不断反思,不停检讨,看看一已之见,到底在哪里可能存在谬误或偏执。为了验证拙见不缪,我有意在离校后,将论文放了一年多,并重新到陕北两市六县30多所学校作过为期半个月的农村教育状况调查,对论文重新大幅补充修订,于今年七月份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订正式出版合同。前天,编辑回短信告知:“书稿成书质量很高,赞扬!您应争取获奖!”本人小受鼓舞!我确信,没有老师们的看似刁钻的批评意见,我会自以为是,我会偏执、轻狂。目前的文稿,已经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智慧与理性思想。

第四,充满活力的勃勃朝气。教育学院有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十分可贵!只要坚持弘扬这种风气,学院一定能够充满活力、出人头地。比如,郝老师,讲课思辨,思维缜密,不乏大哲人智慧。课堂之外,兴致所在,酒量大增,手舞足蹈,引吭高歌,陕北民歌唱的震天响,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年龄,一切率性而为,可爱至极!陈鹏老师颇有秦汉辩士遗风,纵横捭阖,引人入胜,激才、辩才,十分了得!引导学术争鸣,求异思维,不可或缺的高手!司晓宏老师,看问题往往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融学者的学养与领导的胆识于一身,总是激情四射,慷慨激昂,气场很大,震撼力、冲击力很强。栗洪武老师的深刻、沉稳、睿智、和善,一副佛爷面相,菩萨心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总能给人留下智者印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一个富有个性的集体,性格互补的集体,和而不同,富有活力的集体。我确信,这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值得珍重,值得弘扬,因为,他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福报!谢谢大家!

博学敬业志向高远修身明德完善自我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3级博士生卜凡帅同学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教育学原理专业2013级博士生卜凡帅。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我院第十届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同学发言,我倍感荣幸!

10年时间匆匆而过,10年来你们当中有人选择留下继续服务母校,有人选择在外打拼,今天大家都怀着同样的目的重聚母校,共贺教育学原理博士点诞生10周年,在这里我代表各位师弟师妹,欢迎各位师兄师姐回家!希望你们在这几天的重聚时刻能够重温师生之情,重温同窗之情,重温在师大的每个日日夜夜。

而作为新加入这个大家庭的我们,在这个硕果满园、金桂飘香的季节,有幸相聚曲江池畔,开始了博士生学习生活!这既是一种幸福,更是一份重任!我们清楚地知晓,博士研究生生活不是挤过独木桥后的休憩,而是一个新的梦想再次启航的地方,我们要扬帆破浪,奋力前行!“博士生”这个称谓,不只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一段自我成长的历程,是一份庄严的承诺:

第一,要以博学敬业为旨趣。《中庸》倡导,学习应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年学习期间,我们要秉承“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学风,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术领域积极探索,恪守学术规范,刻苦钻研,追求卓越,肩负起学术传承与知识创新的使命。

第二,要修身明德不断完善自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要秉持人性的善良与仁爱,勇敢面对成长中的疾风暴雨。正如康德所言,我们应敬畏“头顶的灿烂星空”,直面“心中的道德法则”,担承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谱写人生绚丽的篇章!

最后,应以心系天下为志向。我们要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理想,矢志不渝地践行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之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己为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们应以此自勉!

“借我一只春风笔,挑见人间四月天。”人生之笔握于手,人生华章需奋笔疾书。此时此刻,我祝福所有博士和博士生,秉承“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精神,努力展现师大风采,传承学科精神,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成!为教育学原理博士点下个10年、下下个10年的辉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年来,正是在座的每一位师大人倾注无数心血和汗水才撑起今日之辉煌,没有你们的不懈努力,谈何我们今日结缘恩师,结缘师大。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感念这份情怀,衷心地对各位为教育学院发展做出贡献的尊敬的各位老师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千言万语总是无语,在此,我衷心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各位师兄师姐事业顺利、再攀高峰!各位同学,学业有成、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七届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建设高层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2013年10月11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高层论坛在学校崇鋈楼闻道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6个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的50多位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王英杰、丁钢、陈学飞、吴康宁、刘海峰、徐福荫、靳玉乐等7位教授,以及应邀嘉宾莅临本届论坛。学校党委书记甘晖研究员、副校长萧正洪教授、党委副书记司晓宏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海荣教授、211工程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姚若侠教授、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陈鹏教授、教育学院所有博士生导师以及等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挑战与对策。整个论坛采取“圆桌”形式,由开幕式、上半场与下半场三个部分组成。

在开幕式上,学校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郝文武教授宣布会议开始,并介绍了各位与会领导与专家。随后,王英杰教授、学校副校长萧正洪教授分别为论坛致辞,点明了本次论坛召开的背景、主题与重要意义。接着,郝文武院长介绍了学校教育学院发展、教育学博士点创建十周年纪念研讨会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历程及其质量管理经验。开幕式完毕后,与会代表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楼前合影留念。中午,学校党委书记甘晖研究员亲切看望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高层论坛的代表,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校教育学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祝愿论坛圆满成功!

论坛上半场,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王英杰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家永教授、北京大学陈学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与范国睿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于伟教授、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坤庆教授、西南大学靳玉乐教授、我校司晓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等九个博士点单位代表发言,主要围绕各校教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博导数量的猛增与博士生招生规模的矛盾、招不招在职博士生的困惑、招生公平与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博士生的“两关”(“入口关”与“出口关”)的把守、博士生培养工程质量监控问题等焦点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下半场,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主持。重点开始转向研究生质量考核、培养模式、资源共享、国际合作等问题,共有十二家单位发言交流。天津师大李素敏教授、山东师大唐汉卫教授、浙师大李长吉教授、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首都师大孟繁华教授、华中科大张应强教授、新疆师大孙钰华教授、哈尔滨师大温恒福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何海燕教授、辽宁师大傅维利教授、华南师大徐福荫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晓敏教授等代表纷纷发言,交流了各自的建设经验与质量保障路径。最后,王英杰教授和丁钢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宣布第八届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高层论坛明年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

12号,参加本届高层论坛的部分代表考察宝鸡文理学院,对宝鸡文理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提出宝贵建议。

本次全国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高层论坛期间学校举行了陕西师省及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教育学博士点:教育学原理博士点创建十周年纪念研讨,学校教育学院师生、参加纪念研讨的博士、博士生不仅为这次高层论坛提供了良好服务,还与来自全国26所具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学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密切交流,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王英杰在教育书院教授讲会做的精彩报告。

本届论坛讨论的突出特点是:讨论问题集中,崇尚务实精神,关注人才培养。整个论坛在紧张、热烈、和谐、研讨的气氛中进行,各位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享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有见地、有实效、有远见、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达到了论坛预定的研讨目的。本次高层论坛成为新世纪助推我国教育学一级学科点建设工作再攀高峰的学术盛会。

猜你喜欢

博士生教育学师范大学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