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及效果检验
2013-03-27明海凤
明海凤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03)
一、教材分析
“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基于2011版课程标准的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地图的阅读是地理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地理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地选择地图,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会阅读地图,主要是识读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二是如何正确地选择地图。教材中落实的课标内容包括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等。
二、学生分析和重难点确定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解读还多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但他们已有一定生活经验,而且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他们已有一些“比例”的概念,也初步学会了比例计算的基本方法。依据七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将“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上方向的判定”设置为教学重点,将“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定”设置为教学难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
三、目标设置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特点分析的结果,设置了如下与教材及教学资源相贴近并与学生发展水平相吻合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确定方向;能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转换成实地距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并能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日常生活中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地图有好奇心,会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学习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
为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个人经验,我尝试以讲授为基础,以生活中的地理事象为教学资源,重点运用案例法、小组合作法开展教学。最终也证明了这些方法或方法的组合取得了更高的教学效率。
五、教学设计思路和特色
1.谜语导入新课
为吸引学生,我用了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我有很多个城市,但没有一间房屋;我有很多片森林,但没有一颗树木;我有很多条河流,但没有一滴水”,答案是“地图”。在学生热烈猜谜和充满好奇之际,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地图的阅读”标题。
2.合作学习重点内容
在地图的三大基本要素中,因其要求不同,内容难易不一,为突出重点,我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图例”难度不大,要求学生会从图中查阅即可,因而我通过让学生辨识图例的活动来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图例。
对于“比例尺的计算”等重点内容,我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每四名学生为一组,合作计算比例尺,小组每位成员均需在组内介绍和讨论计算的方法,由一名成员在全班介绍掌握的内容,错误以及不理解的地方也在交流中提出。其他组的同学可以介绍那些别的小组不理解的内容。合作因为有了讨论的基础,在听其他小组同学介绍掌握的知识和解答自己不理解的知识时,大家很专注,这种方法使得重点和难点顺利攻克,老师只需要加以总结即可。
3.运用案例化解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是一个难点,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就案例提出比例尺大小的问题,学生真的如我预想的出了错。教师再结合案例纠正学生的错误。案例创造了情境,提供了学生理解比例尺大小的真实素材,因此难点很容易就被化解了。
为了让学生理解地图上的方向,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我利用学校正在建设的新校区的平面地图,让学生回答不同的指向情况下的同一个问题:食堂位于学校的哪个方向?即没有指向标是怎样的方位、有指向标后是怎样的、在采用经纬网的情况下又是怎样的。
为了突破“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个难点,我设置了一个旅游情景: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均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组同学沿经线向正北方向旅游(要求一直向北),另一组同学沿纬线向正东方向旅游(同样要求一直向东),假设经纬线都是一条条柏油马路,请问这两组同学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然后展示多种经纬网地图,请学生辨别方向并说明理由以加深理解和加强记忆。
4.紧扣学校平面图联系生活
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新校区建设平面图。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他们希望能读懂地图,希望通过地图来了解新校区的情况。同时,学生想到一个硕大的校园和校园里众多的建筑等居然可以在一张平平的图上表示出来,用一种特殊的语言来告诉人们新校区的一切,学生也因学习身边生活中的地理而兴趣浓厚。
5.实践模拟巩固和检验效果
为巩固与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两个情景模拟活动:一是带朋友游南京。在带自己外地的朋友游南京时,应该选择何种地图;游南京时从红山动物园到钟山风景区应该向哪个方向前进;陪朋友逛完新街口后送他到火车站最方便的公共交通方式是什么(根据所给地图回答)。二是校园礼物大搜索。学生按条件在给出的校园平面图上搜索礼物所在的位置。这种设计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检测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为拓展学生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我还设计了两个课外拓展练习,同时也是两道开放的作业:一是查阅资料,说明如何在野外确定方向,准备好在班级交流;二是自主或合作绘制教室平面图或居住小区的平面图。
六、实效反馈
1.教学效果总体较好但部分内容有差异
以上教学设计及过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良好,虽然学生差别较大,但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却基本一致。对于我校而言,虽然各班学生基础有差别,但在比例尺的计算、大小等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的掌握情况都很不错。对于地图上的方向判读这个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正常的,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空间感。
2.教学目标和过程的适时调整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时,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班级,我一方面放慢了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在教学目标(难度)上做了适当调整,如在处理“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时,对于接受力较强的班级我增加了极点俯视图上的方向判断,而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则改用了侧视图。同时,我还在教学顺序上做了调整,例如在分小组进行比例尺的计算时,我通常是让学生先计算后总结比例尺计算的三种情况及在计算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班级,我让学生先讨论比例尺计算的三种情况、列出计算公式,然后再进行计算,最后根据各组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在计算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我多采用学生讨论、提问、教师补充等方式进行。在巩固练习环节,有些班级我只使用了校园礼物大搜索的情景设置来强化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加强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