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3年世界侨情:背景、特点及应对

2013-03-27曹云华

东南亚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华文华侨华人

曹云华 文 峰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 广州510630)

一 大世界、大背景

2012年,世界在不平静中走过,全球大选、经济危机、地区冲突、领土争端等事件层出不穷。从地域来看,世界形势发展可用“三个中心”来描述:金融危机中心在欧洲,全球动荡和局部战争中心在中东,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在东亚[1]。

(一)多国大选致政坛洗牌,新旧力量角逐世界

2012年被称为“世界大选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74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选举和换届,包括美、法、俄、日、韩、印等主要国家[2]。中国也成功召开中共十八大,确定了新的领导集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新一届政府更加注重未来国际竞争,力求在国际格局转变中占据主动。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话语权和声音日趋增强,推动国际秩序朝公平公正的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东亚地区形势复杂多变

2012年,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强化美日韩同盟,积极与新伙伴发展关系,以此平衡中国日益上升的地区影响,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美国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存在,使得一些亚洲国家希冀“倚美制华”,激化与中国领海岛屿之争,地区紧张局势不排除再次升温的可能,中国维护领土领海主权形势依然严峻。

(三)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发展中国家出现内生性下滑

2012年,美国经济发展面临财政“悬崖”挑战,如无有效方案,将再次衰退。欧洲财政依然受债务危机困扰,未能走出低谷。日本经济虽有所起色,但灾后重建及消费需求拉动的增长动力正在消失。从增长动力源上看,西方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失灵”困境——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同样在外部需求不振的环境中,总体出现了经济增长势头下滑的趋势。这说明,发展中国家财政刺激效应有限,其产业结构升级不能一蹴而就。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不仅失去了以往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失去了投资的方向,经济增长出现了内生性停滞特征[3]。

(四)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经济安全意识崛起

2012年,各国“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延伸到国民经济安全的保护方面,主要表现为:技术壁垒、政治壁垒、环境壁垒、货币问题、道德与社会责任问题等。在发达经济体“双失灵”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世界经济增长目标相互冲突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外溢效应,也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在宏观层面,通常表现为政府对金融开放程度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态度越发谨慎;在微观层面,则表现为对传统产业投资的支持力度下降,而对新兴行业的研发扶植又缺乏信心[4]。

(五)国际安全环境复杂多变,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不定

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的爆发引发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大地震。该地区的动荡局势持续发酵,一个个强人政权倒台,伊斯兰政治势力在中东扩展。西亚北非地区各方利益犬牙交错,利害关系盘根错节,新老矛盾复杂多变,民族、宗教、阶层、领土问题并存交织,伴生并夹杂着地区大国角逐和域外大国干预等诸多因素,加剧了局势发展的复杂性[5],并进而影响着地区乃至世界局势的发展。

二 世界侨情动态:发展与特点

(一)多国移民政策“变脸”,影响中国移民

2012年,多国大选后新政府先后上台,加上经济不景气,右翼保守势力崛起,影响移民政治,成为移民政策的“变脸年”[6]。

1.移民门槛抬高,政策收紧向“钱”看

(1)投资移民。美国众议院9月13日通过“EB-5区域中心投资移民法案延期3年直到2015年9月”的决定;加拿大移民部把投资额增加到150万加元,并把被动投资的方式改变为主动方式;英国大幅放宽了对持有巨额资产人士的签证限制,并缩短了申请时间;从2012年11月24日开始,商业移民申请人只要在澳洲投资500万元便可以申请快速投资签证;新加坡经管局投资移民要求从原先的150万新币提高到250万新币。

(2)技术移民。法国从1月1日起正式要求移民者的法语程度达到欧标B1;澳大利亚技术移民7月1日后推行新的评分标准和申请流程,采取打分制,同时增加英语要求;加拿大6月通过C-38法案,新计分制设立最低语言标准、学历标准以及年龄标准等。

(3)学生移民。英国内政部4月正式取消非欧盟毕业生在英工作两年的PSW签证;澳大利亚减少移民配额,增加学生移民难度;加拿大留学生申请经验类移民审批容易,找工作却困难。

(4)亲属移民。法国政府年初开始严审移民入籍和家庭团聚,减少名额,将“家庭团聚”与住房收入挂钩;英国6月调整家庭团聚类签证政策,在收入和年限两个方面加以限制;新西兰移民局7月30日父母类团聚移民的政策,规定优先处理财力雄厚家庭的申请。

(5)非法移民。在美国、波兰、意大利等国,实行了大赦新政,使部分中国非法移民受益;另一方面,英国、葡萄牙、俄罗斯、博茨瓦纳等更多国家加大打击非法移民力度,包括部分华人在内的非法移民处境依然十分艰难。

2.移民难度增加,中国人移民热情不减

尽管多国移民政策门槛提高,但中国人移民热情依然高涨。《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2012)》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投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总数排名第一[7]。加拿大移民部批准的2万名加拿大经验类别 (CEC)申请的移民中,中国移民占第1位,约6000人。另据加拿大统计局公民和移民部“季度管理资料报告”(QADR)显示,2011年中国籍留学生总人数为98,378人,压倒其它国家人数,且有继续攀高趋势[8]。而英国私校委员会调查发现,海外学生中37%是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9]。

3.中国经济大发展,海外侨胞出现“回流”潮

从200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了“千人计划”项目,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近几年学成人士的回归率已经上升。2011年,有186,200名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2012年为230,300名,上升了23.6%[10]。但同时应关注,部分海归回国后会产生一种文化的陌生感,易出现“逆向文化冲击”现象。另外,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定居的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尤其是部分老年华侨,眷恋故土,有着浓厚的回国定居的意愿。

(二)“世界大选年”,华人参政精彩不断

2012年华人参政大获丰收,参政意识增强,人数增多,组织能力提升,华社、华文媒体和华裔新生代成参政主角。

1.参政积极,成绩斐然

2012年美国国会历史性地诞生了三位华裔女众议员,分别是美东地区孟昭文、加州赵美心以及有一半华裔血统的谭米·达科沃斯。8月20日,赵美心推动的为“排华法案”致歉决议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成为华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此外,华人还踊跃投入到总统选战中。赵美心与赵小兰分别出任“奥巴马竞选委员会”共同主席和“亚太裔辅选罗姆尼委员会”主席,领衔两党的亚裔辅选团队。此外,9月6日,加拿大温哥华警察局长朱小荪获选为加拿大警察局长联会主席,为首位华裔出任联会主席;9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好市围选区,华人刘娜心、单伟广和吴金营成为12名新任市议员中的成员;9月,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省长选举中,华裔候选人钟万学当选副省长;10月,芬兰四年一度的地方选举预先投票日期间,也涌现了不少积极参政的华人。

2.参政意识增强,参政能力提升

法国大选中,华人的参政意识从“不差我这一票”发展到“选了再说”。自4月22日首轮投票开始,华人便积极参与投票。法国华裔互助会、潮州会馆、法国华侨华人会等侨社负责人纷纷带头踊跃投票,并通过刊登公益广告、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发动宣传。法国华人团结联盟一共分发了1.2万多张宣传单给华裔选民。巴黎13区华人副区长陈文雄表示,该区拥有投票权的11万华人中80%以上参加了投票。随着华人新生代的努力,政治融入的前景会越来越好[11]。在伦敦市长及大伦敦市议会选举后,“华人参政计划”对全英华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54%的被访者表示参加了投票;伦敦地区的华人投票率更达到63%,比英国32%的整体投票率高出近一倍[12]。美国总统选举中,华人的投票率总体较往年有明显增长,部分投票站的华人投票人数更创下历史最高,来自华人社团、商家等的强有力支持引发华裔胜选者重视。

3.主流关注,争抛“橄榄枝”

美国总统大选中,两党候选人都积极争取华裔选民,印发和寄送中文竞选宣传材料,深入华人社区拉票,与华裔精英一起上台演说等,提高了华裔投票的积极性,也彰显出华裔选票的重要性。法国大选前,主要政党代表召开法国亚裔选民政见会,倾听亚裔特别是华裔族群诉求,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展开面对面交流,希望赢得支持。加拿大联邦自由党成立“走进自由党”小组,邀请多位本地华裔小区领袖座谈,争取他们的支持[13]。安省进步保守党党魁胡达克与士嘉堡约克区华商会的代表举行圆桌会议,听取华人小区的诉求及其所关注的事务[14]。2013年的马来西亚大选中,国阵和民联两大政党也都在竞相拉拢立场未定的华裔游离选民。

纵观世界华人参政,近年来日趋活跃,但也存在不少新问题,主要包括:新老华人的政治分歧、社团内部的不团结以及外部因素导致票源的分流等。

(三)全球经济低迷,华商处境堪忧

1.“中国制造”被“群殴”,华商发展受影响

2012年是“贸易保护主义年”,中国成为最大受害者。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监测,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15]。美欧等不约而同地选择“贸易牌”作为提振就业、拯救经济的法宝。欧盟新反倾销法规定严查产品成本构成、加大国有企业出口限制、调整重返欧盟市场审查时间、实施更严密的新型非关税措施、严格限制第三国转口等[16]。2012年中欧贸易总值5460.4亿美元,下降3.7%[17]。另外,新兴经济体出现内生性增长下滑,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秘鲁等国频频向“中国制造”“发难”。“中国制造”受阻,无疑给从事中国商品贸易或零售的华商带来巨大冲击。

2.本土保护与容忍度缩小,华人经济受挤压

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昂,本土保护主义倾向严重。5月,美国以“安全违规”为由,关闭了26家华人经营的巴士公司。在欧洲,各国本土商家与资本联手,不断挤压欧洲华人移民及其经济载体的生存空间[18]。西班牙、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多次对华商展开大检查,华人经济遭受重创。阿根廷当地大型连锁超市集团推出“小型化”战略,利用其品牌优势,展开恶性竞争,挤压华人超市的生存空间。

3.华人经济参差不齐,受危机冲击程度不一

华人经济领域高端行业和低端行业并存,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华商高端企业呈现出科技化和资本密集型等发展趋势,数量不减反增。据美国考夫曼基金会2012年10月2日报告显示:中国移民创办的高科技企业的比例从2005年的6.9%上升为2012年的8.1%[19]。而另一方面,很多教育水平不高的老侨或新移民靠经营餐馆、小超市、饼屋、理发店、礼品店等谋生[20]。2012年,欧盟各国依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华人经济相对集中的餐饮、零售、服装、旅游等消费型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在英国,中医“溃不成军”,近四成中药店倒闭,中餐馆转手此起彼伏。

(四)海外“中文热”持续,现象背后“冷思考”

1.“中文热”升温,华文教育进一步拓展

近几年,随着海外“中文热”持续升温,多国将中文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习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快速度增长。据国家汉办估计,截至2010年年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1亿,到2013年年底将跃升至1.5亿[21]。与此同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2012年国务院侨办邀请3400多名华文教师来华培训,“走出去”培训华文教师7000余人次,向海外选派教师730多人。国侨办至今已评选海外华文示范学校104所;华裔青少年夏 (冬)令营吸引了2万余名华裔青少年参加。目前,海外华文学校超过5000所,华文教师达2万多名[22]。

2.“中文热”与海外华文教育新困境

在海外“中文热”升温的同时,也有人认为,中文在海外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乐观,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主流文化中仍然是缺席的。同时,海外华文教育面临诸多新的困境:国内师资难以符合海外需求,存在教育体制和文化差异的问题;汉语国际推广与海外华文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海外华文教育资源严重缺失;世界“中文热”的工具性动因导致华文教育日益实用化和扁平化、华文教育人才及生源流失,最终引发中华文化教育的缺失;海外汉语国际推广机构和华文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不利于“中国形象”的树立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从而削弱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传承的效果等[23]。

(五)中华文化传世界,华人融入获肯定

1.中华文化海外受欢迎,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华人在海外落脚扎根,不少传统民俗艺术也随之传到世界各地,许多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地固定的文化活动项目。最为典型的是每年春节,各大华埠的舞龙舞狮及庙会活动。另外,还有东南亚各国的“皮影戏”、美国加州一年一度的“龙舟节”、澳大利亚“风筝节”等。2010年,新西兰邮政局发行了中国虎年的生肖邮票,将剪纸虎的造型与具有新西兰特色的银厥叶及国会大厦融合在一起。

2.华人贡献突出,受主流社会肯定

9月5日,印尼总统苏西洛与2000名侨领对话,赞扬华社在发展经济上所作出的贡献。他说道:“华社自建国以来的贡献,使国家在过去数十年来都能克服重重的挑战,使经济转型后继续发展。”[24]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与华族共庆中秋,拉近各族群距离。澳洲联邦众议院8月16日则通过表彰华人移民贡献的动议,肯定华人移民为澳洲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

3.“新同化政策”与“唐人街”的衰弱

9月,澳大利亚针对穆斯林民族问题的一项调查表明,多方质疑多元文化主义[25]。在欧洲,近两年,英、法、德等国领导人公开发表言论,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已经失败,必须强化移民的国家认同。各国新同化政策将对华侨华人社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唐人街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繁荣之后,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正逐渐走向衰落。美国一项人口普查显示,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人口总数减少了9%,亚裔减少了14%。华盛顿唐人街已经缩减为几个街区,华人纷纷搬离市区中心唐人街。此外,华人结构已发生大变化。在纽约华人中,移民后代所占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25%上升到超过30%。这些二代移民已不再依赖唐人街的帮助,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26]。在旧金山,老龄化、低收入移民聚集使得中国城今不如昔。温哥华华埠也发展遇阻,华商拟中西结合改变现状。

(六)政经乱局引动荡,华人安全受影响

1.地区与双边关系波动,华人生存环境存在隐忧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中国与周边部分国家关系紧张,也波及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生存环境。2012年日本政坛急剧“右转”,在钓鱼岛问题上滋事,使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险境地。日本社会对中国持不友好态度的言论随处可见,令在日81万多华侨华人忧心忡忡,直接影响到生活环境和质量。日本东京都中国人骤减,从7月1日至10月1日,仅三个月就骤减6313人。在日中国人增减,成为今后预测日中两国关系的晴雨表[27]。

中菲关系的紧张也让菲律宾华人陷入尴尬之中。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的前秘书长曾星桦表示,华人在南海问题上不能轻易表态,否则可能会被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势力利用。尽管菲律宾本地人对华人整体比较友善,但自从2011年中菲关系因南海问题而动荡以来,华人的处境已经显得非常微妙,南海事态的发展已经影响了菲律宾社会对华人的观感。

2.经济低迷,治安恶化,华人屡遭侵犯

1月4日,意大利罗马街头发生一起暴力抢劫华人血腥命案,受害人周某一家三口两死一伤;4月11日,两名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被枪杀;5月,南非约堡一家华人商城遭到有组织盗窃犯罪团伙盗窃,19家商户店铺遭洗劫,9月,又连发3起华人遇害事件;6月,法国一对华人夫妻被另一对华人夫妻杀害并肢解;7月22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特多查瓜纳斯地区,一对华人厨师夫妇被劫杀;第一季度,安哥拉发生持枪抢劫华人案9起,绑架案3起,7月,罗安达又有两位建材华商遇害;7月,阿根廷拉马坦萨市一名华人儿童被绑架后撕票;11月24日,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一对华商夫妇携带10万比索在工厂门前惨遭两名歹徒抢劫杀害;12月16日,阿根廷首都南部一家华人超市发生抢劫,店主被歹徒开枪打死。

华人屡遭侵犯,除经济低迷引发社会矛盾和治安恶化之外,还有华人自身炫富、不善维权、身材较小等原因。但长期以来,华人在政治上的弱势角色、经济上的“破坏性”,以及文化上的“自我封闭”是深层次根源,这样不仅疏远了政府,也加剧了与当地民众的隔阂,导致当地社会对其产生错误认知。

(七)参政、维权、奉献、融入:海外华社的多元新角色

1.全力助选,支持华人参政

2012年美国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成功获得连任后表示,工会力量支持和华人选民出钱出力功不可没。法国大选中,华裔互助会、潮州会馆、法国华侨华人会、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等侨社,通过刊登公益广告、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发动宣传,鼓励华人参加选举。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在伦敦市长选举前组织义工团队,在英国各地提醒华人登记选民以及按时投票,并举办多次讲座、辩论会,引发华人社区对选举的讨论,提高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同时鼓励新一代华人投身媒体工作,旨在提高华人在英国主流媒体的参与性和代表性,以更好地代表华人社区发声。3月28日,美国福建同乡会举行庆祝成立71周年活动,郑棋主席表示该会将继续秉承爱国爱乡传统,促进中美人民友好往来,并鼓励年轻人积极参政,希望不久的将来有福建裔民选官员诞生[28]。

2.集体维权,保障华族权益

1月,意大利华侨华人在社团组织下举行了万人大游行,要求政府改善社会治安,杜绝针对华人的暴力。8月23日,法国著名时事周刊《观点》刊登了题为《在法华人耐人寻味的成功之道》的文章,将华人成功之道歪曲总结为超时工作、使用黑工、偷税漏税,更将偷渡、黑帮等帽子扣在华人头上。此文刊出立刻引起华界的巨大反响。华社使用法律手段,将不良媒体告上法庭。12月10日,法国反种族歧视团体“SOS Racisme”,以“侮辱在法华人”为由正式起诉《观点》。10月,西班牙“皇帝行动”后,18家华人社团联名向西班牙媒体发出公开信,呼吁西班牙媒体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实事求是,不要误导西班牙社会对中国移民的看法。欧华联会也呼吁,欧洲的华商在保持客观冷静的同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做慈善、讲奉献,赢得社会认同

4月,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事业女性组协助女囚犯重返社会的“植苗计划”,使女囚犯得到就业配对,重获新生。6月,意大利中北部发生地震,华人社团向灾区伸出援手,帮助震区侨胞和民众共同渡过难关。12月9日,希腊华侨华人社团在雅典市艺术中心举行圣诞慈善义卖活动,全部善款将用于资助雅典市政府无家可归者接待中心。2013年,西班牙社团取消了连续三年的万人庆新春庙会和彩妆游行,举办慈善活动,鼓励华商参与“一公斤奉献”活动,带上一公斤的食品 (大米、面粉、油、豆子等,只要一公斤),捐献给西班牙贫穷的人们[29]。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也对菲华人社团的慈善事业表示感谢,认为华人对菲律宾慈善事业的贡献是全方位的,甚至做得比政府还要高效。2013年3月8日,美国洛杉矶政府为表彰华人黄锦绍对华裔小区乃至洛杉矶的贡献,以其名字命名了一个广场,表达对他所做慈善事业的认同与感谢。

4.组织华人大游行,彰显公共外交软实力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此后挑衅之举不断,激起全球华人的抗议和谴责。各国华人社团、商会同舟共济,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当地华侨华人游行,抗议和谴责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行为,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日本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据统计,9月份,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匈牙利、荷兰、英国、坦桑尼亚、安哥拉等国华社先后组织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游行活动,在国际舆论上给日本政府施压,充分展示了华侨华人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角色和重要作用。

海外华人社团长期以来在维系宗亲关系,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时代变迁,华社逐步突破传统功能,助参政、帮维权、作奉献,说明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积极努力和意愿一直在持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华人力量的不断积累,华人事业多元并趋向主流,更加有利于华人良好形象的树立。

三 发展趋势与应对思考

展望2013年,大国较力、美国“财政悬崖”、欧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地区紧张、安全动荡等问题依旧,都可能影响未来国际形势发展,也对世界侨情产生一定影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移民与“回流”潮继续高涨,华人参政将更具活力和成效,华人经济依旧可能喜忧参半,华人安全始终值得高度关注,华侨华人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公共外交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侨务工作及华侨华人社会自身不仅要处理好华人社会既有的问题,也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有一定的预判及应对。

(一)进一步做好留学生移民以及“回流”人员服务工作

留学生移民是侨务工作的潜在资源,也是未来海外侨务工作的重要对象。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加强调研,关注留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发展动态,尽可能提供便利和协助。同时,在当前“以资引智”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对海外“回流”人员的后续服务工作也值得关注,包括“二次文化适应”、两地分居、子女教育、“洋留守”儿童、出入境等问题。

(二)加强华社建设,提高政治参与,争取各种平台,维护合法权益

首先,应进一步推动社团建设,增进团结与合作,推动华人参政,充分利用选民权利,增强话语权。在推动华人参政中,要从基层社区做起,强化华人政治团体制度,加强华人社会之间的沟通。其次,华侨华人应加强与外界沟通,协同其它族裔共同增强话语权。维权方面,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在共同利益上联合行动。另外,要加强与公权力机构合作,通过正当途径维护合法权益。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叶玉兰女士也提到,中国人社会融入还要加大力度,要努力使当地社会真正了解我们。侨民应更加熟悉、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维权组织要加强,要能真正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与交涉[30]。

(三)依法自律经营,加强融入与合作,适应结构调整,推进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首先,华商在观念上要明确定位:华人经济是居住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国从商,华商要依法自律,不要破坏当地的商业生态平衡。其次,华侨华人企业不仅应该相互合作,减少同行业的恶性竞争,还要加强与本土企业、国内相关行业的合作,强化品牌意识,积极拓宽产业链,推动产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扩大生存发展空间。再次,各方力量还要组织建设好世界性的华侨华人经济网络,充分发挥世界华侨华人经济、经贸网络对市场反应的灵敏性和经营选择的多元性的优势[31]。

(四)循序渐进,整合资源,稳步推进海外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与扶持政策,可借鉴美国、法国等国向海外推广本国文化的成功经验。海外华文教育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以推广识字和传授一般知识为主的初级阶段,重点在量的扩张,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华文学校、大学的中文系、中文专业等;第二步,是以弘扬中华文化和价值观为主的高级阶段,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在汉语推广的同时,应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对华文教育在资金、师资、教材等方面予以保证;厘清“汉语国际推广”与“华文教育”的关系,明确作为工具需要的汉语推广与作为价值性需要的华文教育的区别;利用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群体的学术资源,构建适合于新形势下汉语推广和华文教育需要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化”知识系统和标准[32]。

(五)融入当地,拓展社交,回馈社会,和谐共处

华人要进一步融入居住国社会,应主动了解当地的宗教文化风俗,就个人而言,第一步是努力学好当地语言,了解居住国的历史与文化,突破与当地人交流的语言与文化障碍;二是要勇于走出华人圈子,积极参与居住国主流社会的活动。在集体层面上,华人社团要积极展开民间交流活动,并对当地社会开放,让当地人有机会了解和信任华人社会[33]。另外,对于已入籍的华人,更应增强自己的公民责任意识,爱祖 (籍)国,爱居住国,感恩回馈社会,与当地民众和谐相处。

(六)加强自助互助防范,增进与当地政府及使领馆联系,提高集体抱团和法律救助意识

首先,华侨华人要提高自我保护和集体协作意识,受到侵犯一定要报警,与警方积极合作。其次,华人应该逐步改变自身的消费方式,尽量“遮富”,学会低调处世、低调做人。另外,领事保护应该想侨民之所想,急侨民之所急。使领馆可以利用网站和其他媒体渠道及时发布驻在国的安全状况、旅游、经商、劳务等信息;跟踪、分析和研判涉及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安全的信息;对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注 释】

[1]吴健民:《2012年国际形势回顾:世界呈现出三个中心》,《第一财经报道》2012年11月28日。

[2]孙炳辉:《大国博弈牵动世界格局》,2013年12月25日,http://www.cet.com.cn/ycpd/sdyd/724859.shtml

[3]《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及其特点》,《中国证券报》2013年1月28日。

[4]《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及其特点》,《中国证券报》2013年1月28日。

[5]《2012—2013年国际总体形势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2月25日。

[6]《2012年各国移民政策变脸:“紧”字当头向“钱”看》,2012年9月28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9-28/4219590_5.shtml

[7]王婷婷:《2012年中国移民报告发布 亿元富翁近三成已移民》,2012年 12月 17日,http://news.sohu.com/20121217/n360693512.shtml

[8]《加拿大留学生总数近10万 中国留学生人数再居首》,2012年4月17日,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2/04-17/3825100.shtml

[9]《统计显示:英私校海外学生37%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2012年4月27日,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2/04-27/3850667.shtml

[10]《2012年中国教育在线出国留学趋势报告》,http://www.eol.cn/html/lx/report2012/report3.shtml, 2013年4月19日。

[11]《回看2012海外华人参政舞步》,2013年1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1/04/c_11 4241175.htm

[12]《伦敦市长选举六成华人参与投票 争取自身权益》,2012年 5月 5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5-05/3866792.shtml

[13]《加拿大自由党党领会华社,争取年轻华裔支持》,中新网,2012年9月2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9-02/4151316.shtml

[14]《加拿大安省进步保守党党魁办圆桌会,听取华人诉求》,中新网,2012年10月12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10-12/4242974.shtml

[15]《中国制造被“群殴”?全球40%贸易保护针对中国》,2012年11月5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105/c1004-19495439.html

[16]Council Regulation(EC)No 1225/2009 of 30 November 2009 on protection against dumped imports from countries not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http://europa.eu/legislation_summaries/external_trade/r11005_en.htm,2011-02-17.

[17]《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38667.6亿美元 增长6.2%》,2013年 1月 10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1/10/c_124212689.htm

[18]《欧洲华侨华人的融合发展困境》,2011年11月26日,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119083&PostID=37092361

[19]《美移民创办高新企业在减少 华人列第二仅次于印度》,2012年 10月5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10 -05/4227244.shtml。

[20]《美华裔学者讲述中餐馆百年变迁:酸甜苦辣谁人知》,2012年 5月12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5 -12/3883342.shtml。

[21]《理性看待海外“中文教师热”》,2012年8月1日,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2/08-01/407392 2.shtml

[22]《国务院侨办2012年“走出去”培训华文教师7000余人次》,2012年12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19/c_114085389.htm

[23]《世界“汉语热”导致海外华文教育陷入新困境》,2012年 8月 15日,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1/08-15/3258245.shtml

[24]《印尼总统与两千名侨领对话,肯定华社对国家贡献》,2012年9月5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905/c157278-18925893.html

[25]《穆斯林游行成暴乱,多方质疑多元文化主义》,http://www.xkb.com.au/html/news/aozhoushizheng/2012/0919/89178.html,2013年4月19日。

[26]《新环境下走向衰落海外华侨华人“拯救”唐人街》,2012年 9月24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9-24/4205636.shtml

[27]《日本东京都中国人骤减过万华人社区减少至四个》,2012年10月29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10-29/4283330.shtml

[28]《美国福建同乡会庆祝成立71周年 鼓励年轻人参政》,2013年 3月 29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3/03-29/4688937.shtml

[29]《欧华网:今年春节怎么过?》,2013年1月8日,http://chinatown.ouhua.info/news/2013/01/18/1888614.html

[30]《西班牙“打黑行动”重创华商侨领建议华人集体维权》,2013年 1月 8日,http://gb.cri.cn/27824/2013/01/08/6611s3984171_2.htm

[31]《欧洲华人经济行业概况》,2009年4月9日,http://hi.baidu.com/amold369/blog/item/df92badf092eea1b 622798ee.html/cmtid/21c99212e76f3c5df919b824

[32]《世界“汉语热”导致海外华文教育陷入新困境》,2011年 8月 15日,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1/08-15/3258245.shtml

[33]《从法国华侨华人游行看华裔族群海外生存》,2010年7月5日,http://news.163.com/10/0705/13/6AR 4H4EM000146BC.html

猜你喜欢

华文华侨华人
何为“华人”?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