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吴学术》二○一二年总目录

2013-03-27傅任

东吴学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东吴太郎文学

《东吴学术》二○一二年总目录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码)

哲学与文化

哲学语汇在中国文化中的古今之变与当代更新 张法(1·005)

民众传播的兴起与微博文化的若干思考夏德元(1·016)

对两种文化流派的深刻批判(重读鲁迅《“京派”与“海派”》、《“京派”和“海派”》) 丁 帆(1·026)

敬重你自己而已?孔子的敬畏对今天的意义 顾 彬著 张依苹译(1·031)

《红楼梦》的哲学要点 刘再复(2·005)

刘再复开启了红学研究的新阶段(对《红楼四书》的审美感悟) 王世德(2·016)

第三个眼神(《汉语红移》语花 仿电影片花的文本语花) 任洪渊(2·020)

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 李泽厚 刘绪源(3·005)

还用不用“本体”、“本体论”、“哲学”这些词李泽厚 刘绪源(3·016)

谈人文学科的危机 何辉斌(3·022)

西方哲学的理性逻辑与“情绪”规定之凸显陆杰荣(4·005)

两者之间(略论保罗·策兰与海德格尔的隐性对话) 刘聪(4·009)

“诗”与“存在”之思(施莱格尔与海德格尔之比较) 张继云(4·013)

艺术之思与人的自由实现的途径 姜永刚(4·016)

“天道酬技”(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性技术”) 梁海(4·020)

忧乐人生(论中国古代的诗酒文化) 钱锡生(4·028)

论张法美学的特色与进思方式 王洪岳(4·046)

重构人文学科和素养 李欧梵(5·042)

德文学科与“德国学”建设 叶 隽(5·050)

博采中西 积力久入(漫谈张隆溪与钱锺书学问之道) 蒋洪新(5·060)

关于《多余的话》(兼及瞿秋白的评价问题)胡 明 赵新顺(6·005)

乐园想象与文化认同──桃花源及其接受史 郑文惠(6·019)

东吴讲堂

张爱玲电影剧本中的性别、类型与表演(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张英进(1·037)

中华文化场与中国文学观(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张 炯(2·033)

小说创作(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王安忆(2·038)

我的非洲大地〔尼日利亚〕沃尔·索因卡 著 史国强 译(3·031)

为什么美的本质是一个伪命题(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美学基本问题) 张 法(4·035)

海外汉学之外的参照系(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颜海平(4·055)

世界的约定 〔日〕谷川俊太郎 田 原(5·072)

译与讹 〔美〕依兰·斯塔文斯 著 林 源 译(5·085)

诗歌与全球化(关于文学的对话)〔美〕依兰·斯塔文斯 小 海 著 周春霞 译(5·089)

海外中国研究的冷战与东方主义余绪(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王 斑(6·032)

论出版的品质(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贺圣遂 姜 华(6·041)

现代中国文学

近二十年中国文学中的荒诞现实主义 刘志荣(1·051)

林纾的西方小说研究 何辉斌(1·068)

破碎如瓷:《古炉》与“文化大革命”,或文学与历史 黄平(1·076)

新世纪十年短篇小说论 张学昕(2·077)

“平淡中有奇创,清空中有浓厚”(论贾平凹的游记创作) 杨剑龙(2·087)

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中的价值观问题董 健 张光芒(3·058)

八十年代初期现代庄子的转运 刘剑梅(3·071)

《汪曾祺全集》补遗及考论 徐 强(3·082)

论郁达夫的文艺观 曾华鹏(4·088)

论郁达夫的旧体诗 曾华鹏(4·096)

“能朝着既定的目标蹒跚前行”(论曾华鹏的作家作品研究) 杨剑龙(4·101)

历史的主角与局外人 南 帆(5·005)

评《人面桃花》或格非的矛盾叙事 陈众议(5·009)

诗人小说家与中国文学的大传统 王 侃(5·018)

文学评论的文体问题 黄发有(5·025)

芬芳哀怨的雨中丁香(戴望舒与中国古典诗学) 杨景龙(5·032)

浪漫主义的沉思与漫游(论张炜《你在高原》)贺仲明(6·048)

现代诗语:陌生化张力的新思考 陈仲义(6·056)

从《白夜》到《雨夜》〔一种“萨米兹达特”(Samizdat)式的新抒情主义〕 柏 桦(6·063)

谷川俊太郎专辑

阅读谷川俊太郎 林建法(2·056)

给世界! 〔日〕谷川俊太郎著 田 原译(2·057)

谷川俊太郎:感觉、冒险与纯粹 宗仁发(2·061)

在悖论中踯躅的人间歌者(读谷川俊太郎的诗) 小海(2·064)

从镂空的尘世降下悲哀(谷川俊太郎诗论)傅元峰(2·068)

天空宽广到何时,天空宽广到何地?(读谷川俊太郎的诗) 何言宏(2·074)

历史学

建立新事业:晚清的百科全书家 李孝悌(2·045)

建立新事业:晚清的百科全书家(续) 李孝悌(3·046)

政治学

论“域界变化”与“社会建设” 黄建钢(5·099)

经济学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动力因素分析 冯云生 李建昌(1·085)

就业能力概念:一个世纪的变迁史杨伟国 谢 欢 代 懋 陈玉杰(4·070)

学术年谱

范小青文学年谱 何 平(3·090)

余华文学年谱 王 侃(4·108)

韩少功文学年谱 廖述务(4·122)

施蛰存文学年谱 赵凌河(5·124)

苏童文学年谱 张学昕(6·070)

阿来文学年谱 梁 海(6·087)

苏州研究

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徐伟荣(1·091)

虚构 王安忆(1·099)

晚清文化场域中的南社 张春田(2·092)

《长江以南诗丛》阅读札记 罗振亚(2·102)

影子:在幽暗的世界里闪烁(读小海的《影子之歌》) 曾一果(2·105)

生态民间组织: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 方世南 宋 青 李 彬(3·103)

县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基本规律探析(基于常熟实践的思考) 胡小君(3·111)

科学推进苏州新型城市化的思考 万智慧(3·115)

以水环境治理加快苏州生态现代化步伐〔德〕冈瑟·盖勒 方世南(4·080)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 徐敏中(4·084)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影响问题研究 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课题组(5·106)

强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执政责任:实现苏州增总量、优质量、分公平的有机统一 田芝健(5·120)

江南文化的精神坐标:以常熟翁氏家族为例沈 潜(6·100)

雅俗的对峙:新文学与鸳鸯蝴蝶派的三次历史斗争 余夏云(6·108)

学术史研究

“古今之争”及其对雨果研究的影响(雨果学术史研究) 罗国祥(2·1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高尔基学(高尔基学术史研究) 陈寿朋 邱运华等(2·11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高尔基学(高尔基学术史研究)(续) 陈寿朋 邱运华 等(3·119)

海外汉学

“头”的故事:历史·身体·创伤叙事王德威 著 余淑慧 译(1·105)

建构上海·日刊一页(世纪之交报章小说的美学原理) 〔美〕戴沙迪 著 郭冰茹 译(5·139)

北美词学研究述评 吴珺如(5·147)

国外社会科学

罗伯特·诺齐克:一只喜欢探询的狐狸 郭建玲(1·122)

知识分子为何反对资本主义?罗伯特·诺齐克 著 郭建玲 译(1·125)

战争、恐怖主义与报复(为道德划定底线)罗伯特·诺齐克 著 郭建玲 译(1·134)

极端主义的特征罗伯特·诺齐克 著 郭建玲 译(1·137)

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乔安娜·班齐亚 著 史国强 译(1·139)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美〕安妮·柏瑞 著 郭 茜 陈引驰 译(2·129)

依兰·斯塔文斯:知识分子的使命 史国强(3·129)

博尔赫斯对希特勒的态度〔美〕依兰·斯塔文斯 著 史国强 译(3·133)

辛格的打字机……和我的打字机〔美〕依兰·斯塔文斯 著 林 源 译(3·140)

闯入者 〔法〕让-吕克·南希 著 郭建玲 译(4·133)

艺术中面对面的身体〔法〕让-吕克·南希 著 简燕宽 译(4·139)

出生到在场:让-吕克·南希论身体的“非实在性场域” 夏可君(4·143)

差异还是障碍?理解神经发展障碍的文化问题〔英〕科特尼·佛雷泽·诺不利〔美〕艾莉森·斯帕克斯 著吴继霞 冷 洁 赵 坤译(6·119)

从回忆到阅读:低收入家庭对儿童语言和读写发展的影响〔美〕艾莉森·斯帕克斯 〔新西兰〕伊莱恩·里斯 著赵 坤 冷 洁 译吴继霞 审校(6·136)

随笔与书评

文学与世界 莫 言(1·147)

“故事、小说和信息” 格 非(1·149)

我的中国经验 林 白(1·151)

从顾彬的一句诗谈起 王家新(1·153)

从苏州庭院到“马戈的堡”的黄昏 朱文颖(1·155)

沈从文早年的教书生活 张新颖(2·144)

从密室到旷野(当代小说可能发生的变化)谢有顺(2·147)

古典诗歌的余辉远霭(评马亚中的《中国近代诗歌史》) 钱锡生(2·151)

对话的难度 李凤亮(2·154)

“学术共同体中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王 吉 巴 亮(2·157)

《帝国意识:俄国文学与殖民主义》读后倪蕊琴(3·149)

探寻一种理解卡夫卡的恰当方式(兼评曾艳兵《卡夫卡研究》) 赵山奎(3·154)

真实与幻象 栾文钰(3·158)

二〇一一年中国翻译文学一瞥 谢天振(4·150)

《中国现代诗学论稿》自序 许 霆(4·155)

《中国新诗发生论稿》后记 许 霆(4·158)

书和插图,时代和记忆 张新颖(5·154)

在汉学家阐释与阐释汉学家之间读季进的《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 谢 淼(5·156)

闯入者、误-会、身体的焦虑(从让-吕克·南希的《闯入者》谈起) 郭建玲(6·150)

两大诗学场域的开拓与话语建构(尹锡南《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之解读) 张羽华(6·154)

现实关怀·价值关怀·理论关怀(评《马克思恩格斯弱者权益保护思想》) 姚剑文(6·157)

《东吴学术》二○一○、二○一一年总目录 (1·158)(傅 任辑录)

猜你喜欢

东吴太郎文学
孤独是基本条件
东吴·名家
我们需要文学
从暴走战士到西瓜太郎
诸葛亮治蜀思想研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东吴为何没有五虎将
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与文学三十年
「舞姫」の研究——豊太郎の二つ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