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

2013-03-24杨琪

当代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糜蛋白酶纯音咽鼓管

杨琪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慢性2种。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黏膜气体交换功能及乳突气化功能不良、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感染、免疫、神经能性炎性机制及一些理化因素等,但多数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病因[1]。目前本病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持久的分泌性中耳炎常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因此,积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78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患者63例(78耳),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9~68岁,平均年龄42.25岁,单侧48例,双侧15例,病程1周~2个月。所有病例均有耳内闷涨感、听力下降、耳鸣,少数患者伴有轻微耳内胀痛。检查发现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甚至消失,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鼓膜混浊、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色、琥珀色、乳白色等,部分可见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明显受限,纯音听阈测试表现为轻中度传导性耳聋,部分表现为混合性聋,声导抗测试提示鼓室图为B型52耳,C型26耳。鼓膜穿刺多能抽出淡黄色黏液。本次研究所选病例经辅助检查,均排除鼻咽等部位占位性病变及中耳乳突急、慢性病变,全部病例均诊断明确,符合《耳鼻喉科学》中诊断标准[2]。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患耳朝向术者。用75%乙醇对术耳的外耳道及鼓膜消毒,2%丁卡因棉片对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实施表面麻醉。在直视或内窥镜下,以长5号针头,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刺入鼓室,抽出鼓室内分泌物,再用地塞米松5mg和糜蛋白酶4000U混合液1mL适当加压注入鼓室,同时嘱患者行吞咽动作数次。术后口服抗生素及粘液促排剂7d,嘱患者近期保持耳内干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1周后复诊,未治愈者可再次重复治疗,最多可连续治疗3周,如仍无效可进一步行鼓膜置管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3-4]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包括听力下降、耳内闷胀、耳鸣等),纯音听阈在25dB以内,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缩小至10dB以内,鼓室图恢复为A型。好转: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耳镜检查见鼓膜内陷改善,纯音测听语频区听力提高10~15dB,但未达正常,鼓室图由B型转为C型或由C型转为A型。无效:再次出现鼓室积液或耳闷、耳鸣等症状无明显缓解,耳镜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同,纯音测听示语频区听力无提高,声导抗检查鼓室曲线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除出现耳内短时间闷胀外,均未出现剧烈疼痛、眩晕、鼓膜过度损伤、出血和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从接受鼓膜穿刺及鼓室注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6个月,平均3个月,未发现咽鼓管狭窄等并发症,鼓膜穿刺孔全部愈合,无中耳感染发生。63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治愈47耳(60.26%),好转24耳(30.77%),无效或复发 7耳(8.97%),总有效率 91.03%。41耳(52.56%)咽鼓管功能好转。

3 讨论

目前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与感染、免疫反应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因此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清除中耳腔积液和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为主要原则[4]。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而对分泌性中耳炎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单纯鼓膜穿刺抽液治疗鼓室内积液较难完全抽出,部分患者鼓室积液黏稠,在鼓膜穿刺抽液后鼓室内残存的黏稠积液会迅速堵塞穿刺孔,外界空气将不能通过穿刺孔进入鼓室,若患者本身咽鼓管功能不良,抽吸后会加重中耳腔负压,咽鼓管塌陷将进一步加剧,导致其功能障碍加重[5]。

有研究表明,鼓膜双穿刺加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单纯鼓膜穿刺效果明显[4],本观察采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内药物注射的治疗方法,因地塞米松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过敏反应并在炎症早期减少血管渗出和白细胞浸润[6],防止疤痕及粘连形成;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能降低分泌物黏度,溶解坏死组织和脓液,促进分泌物消化清除,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并防止鼓室粘连[4,7],介于其药理机制,目前糜蛋白酶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术后粘连,抗癌等领域,在耳鼻喉科的应用日益成熟[7],在鼻窦炎的滴剂、咽喉炎喷剂中加入糜蛋白酶可缓解病患的症状,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鼓室局部大剂量地塞米松及糜蛋白酶灌注后可清除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分泌液,减轻鼓室黏膜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注射时可以在鼓室内产生向咽鼓管咽口方向的压力,有助于咽鼓管的疏通开放,且符合咽鼓管黏膜纤毛正常摆动方向,从而有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另外,鼓室局限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减少了激素对人体的诸多不良反应。本临床观察63例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耳内短时闷胀,但无1例感到明显不适而停止治疗,经随访,绝大多数患者听力提高,咽鼓管功能改善,耳内闷胀、耳鸣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1.03%。治疗中未出现鼓膜穿孔迁延不愈合、中耳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治疗费用低廉,由此可见,这种鼓膜穿刺结合鼓室灌注药物治疗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安全、经济的局部治疗方法。

[1]王正敏,陆书昌.现代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88-494.

[2]孔维佳,王斌全,于德林,等.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8.

[3]汪吉宝.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工作的几点看法[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1,15(10):435-436.

[4]何江,韦立国,徐志文.鼓膜双穿刺加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1):51-52.

[5]邬晓帆.中耳腔注射给药与鼓膜穿刺抽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2):337-338.

[6]张莹莹.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2008,16(5):329-330.

[7]梁燕.糜蛋白酶在耳鼻喉科的新应用[J].上海医药,2008,29(5):218.

猜你喜欢

糜蛋白酶纯音咽鼓管
重组Bowman-Birk型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性质及抑制机理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Valsalvas闭气加压MRI在评价咽鼓管功能中的价值研究
联合雾化吸入对肺癌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重组人糜蛋白酶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