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2013-09-21沈云飞

当代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丙泊酚血肿

沈云飞

急性脑出血是因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引发脑血管破裂而造成的急性颅内血肿,分急性脑内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外血肿等[1]。由于急性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因此易引起脑疝或颅内压增高,常需要通过手术将占位效应解除。本文通过研究两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药物对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两组药物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 100例(男 59例,女 41例),年龄 22~65岁,平均(47.62±5.09)岁。急性脑出血类型:脑内血肿36例,硬膜下血肿29例,硬膜外血肿35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伴肺部疾病22例,伴胃肠道疾病9例,伴冠心病6例。患者手术前的收缩压为(161.98±33.86)mmHg,舒张压为(122.53±29.11)mmHg,心率为(71.96±9.29)次/min,100例患者手术前的血氧饱和度均≥95%,其中16例患者在手术前已进行气管插管。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中应用1mg/kg丙泊酚、0.1mg/kg咪达唑仑、2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手术期间持续给予浓度1.5%~2%异氟醚,采取低流量输入方式,并间断推注维库溴铵2mg/次,在切皮前一次性推注2μg/kg舒芬太尼,之后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0.2 μg/(kg·h),0.1mg/kg咪达唑仑或 2~4mg/(kg·h)丙泊酚。此外,在麻醉前给予患者完整的常规检查,且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建立静脉通道2~3条。在完成麻醉诱导后,必要时进程右侧锁骨下的静脉穿刺置管与左侧桡动脉的穿刺置管测定动脉压。以颈内静脉作为静脉采血点,股动脉或桡动脉作为动脉采血点。一侧静脉通道给予 0.2mg/(kg·h)咪达唑仑或 4~8mg/(kg·h)丙泊酚,另一侧静脉通道则常规给予乳酸钠林格。手术期间对患者的血压密切监测,若患者手术时血压>170mmHg,观察组将丙泊酚用量调整至0.5mg/(kg·min),对照组则将咪达唑仑的用量也做相应调整,若有需要可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控制血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分析,在各类急性脑出血中应用丙泊酚麻醉,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HR)与平均脉动压(MAP),且优化了患者血红蛋白(Hb)的稳定性与氧和情况。而应用咪达唑仑麻醉对改善患者的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氧和情况与血红蛋白稳定性等无明显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各类急性脑出血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对HR、MAP的影响(±s,n=50)

表1 各类急性脑出血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对HR、MAP的影响(±s,n=50)

注:HR单位为(次/min),MAP单位(mmHg),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脑出血类型 指标 组别 术前 术中 术后30min 术后60min急性脑内血肿HR 观察组 75.0±13.7 90.0±13.9 88.0±12.9 85.0±12.8对照组 74.0±11.4 92.0±10.7 78.0±11.7 68.0±10.9 MAP观察组 184.0±10.5 148.0±11.0 147.0±9.6 146.0±12.7对照组 185.0±12.6 162.0±12.1 160.0±13.0 161.0±11.5急性硬膜下血肿HR 观察组 70.0±11.2 89.0±11.3 88.0±10.3 86.0±11.6对照组 68.0±12.1 70.0±11.3 72.0±11.2 69.0±12.2 MAP 观察组 161.0±11.1 149.0±10.9 148.0±10.9 146.0±11.8对照组 162.0±13.0 161.0±11.9 160.0±12.1 162.0±10.5急性硬膜外血肿HR 观察组 67.0±12.1 87.0±12.6 88.0±12.7 87.0±11.5对照组 66.0±11.3 69.0±10.1 71.0±10.5 68.0±10.9 MAP 观察组 164.0±11.3 149.0±10.6 148.0±9.9 147.0±9.7对照组 165.0±12.0 160.0±12.0 162.0±12.8 163.0±11.6

表2 各类急性脑出血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对Hb、脑氧和的影响(±s,n=50)

表2 各类急性脑出血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对Hb、脑氧和的影响(±s,n=50)

指标 组别 术前 术中 术后30min 术后60min CEO2观察组 0.23±0.09 0.37±0.16 0.48±0.35 0.47±0.18对照组 0.28±0.12 0.32±0.15 0.42±0.18 0.43±0.21 CO2(动脉)观察组 183.0±21.1 149.0±16.9 143.0±20.9 146.0±31.8对照组 185.0±21.0 141.0±18.9 140.0±21.9 142.0±16.5 CO2(静脉)观察组127.0±23.299.0±11.3109.0±23.3117.0±21.6对照组 128.0±24.1 101.0±10.3 118.0±21.2 119.0±20.1 SO2(静脉)观察组0.71±0.110.71±0.100.68±0.130.71±0.09对照组 0.72±0.12 0.70±0.11 0.69±0.10 0.72±0.09 Hb(g/L)观察组 147.0±9.1 124.0±8.3 122.0±7.4 126.0±8.6对照组 146.0±9.1 117.0±11.3 110.0±6.2 113.0±7.3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的特点,且常伴有其他疾病,如脑水肿、脑疝等,此外还可能伴有呼吸道不顺畅,引起血氧饱和度不正常的情况。而在给予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及手术时的刺激,易激发患者的交感神经,使患者的心率加速、血压上升,影响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因此在全麻时应该尽量保持麻醉平稳。现阶段,丙泊酚及咪达唑仑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麻醉药物[2]。丙泊酚起效快,可扩大周围的血管,降低血压与血管阻力,作用时间短;咪达唑仑可起到抗惊厥、松弛肌肉、安眠、镇静等作用,且持续时间短,代谢灭活迅速。

根据本研究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应用丙泊酚后,HR与MAP均大致恢复为正常值,相比术前,Hb的氧合状况与稳定性也有明显改善,相比应用咪达唑仑的对照组,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也反应了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对患者围手术期各项生理指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丙泊酚麻醉药物在几次能够脑出血手术中主要起到保护脑部的作用。丙泊酚的作用机制是其分子结构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在浓度适合的情况下,可阻断脂质产生氧化反应[3]。丙泊酚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在脑灌注受到损伤出现大量氧自由基时,可防止脂质的氧化反应损害脑组织,从而有效降低脑细胞的代谢率及脑组织的耗氧量,提高脑组织对于缺氧情况的耐受能力,以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氧和、降低脑代谢几率与血管阻力、扩大周围的血管,相比咪达唑仑所取得的麻醉效果更佳。

[1]张建荣.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在预防颈丛阻滞麻醉后高血压反应的作用[J].临床医学,2012,32(10):73-74.

[2]刘子良.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73-74.

[3]宁巧明,梁敏.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诱导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9):882-884.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丙泊酚血肿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