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发展总部经济的前景及对策

2013-03-23王伟娅李金波

关键词:总部辽宁经济

王伟娅,周 微,李金波

(1.东北财经大学 a.工商管理学院;b.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大连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52)

一、引 言

企业集团为了利用某个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而在此设立公司总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对该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引发总部经济效应。[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深化,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倾向于重新选择公司总部的地理位置。企业集团纷纷将总部迁往国内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以及天津、重庆等直辖市。而通常将企业的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经济发展薄弱的中小城市。这样一方面利用中心城市的品牌拉动效应,另一方面实现中小城市的低成本效应,用较低的成本取得全方位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总部经济是国内外各大企业集团总部在经济发达城市集群布局的经济形态。在总部经济模式下,通过资源的最优整合,不仅对该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可以实现大型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城市辐射的效应,增强发达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总部经济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辐射作用,它也因此获得我国各级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

辽宁是我国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辽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经济实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它是我国东北地区打造总部基地的最佳场所,是东北地区对企业总部最有吸引力的省份。

二、辽宁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作为辽宁省中心城市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各种优势资源的聚集地,总部经济在这两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代表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水平。

1.沈阳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沈河区一直以来都是沈阳发展总部经济的先导区,目前,沈北新区的总部经济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处于沈阳中心城区的沈河区率先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旨在做大做强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一项战略纳入本区域的发展规划。早在2008年,沈河区先于全国组建了总部经济政府专门管理部门——总部经济发展局,并相应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提出相关服务措施以刺激和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到2010年末,全区引进包括国泰人寿保险辽宁分公司等总部企业52家、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22家,总部经济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33.5%之多。

沈北新区是沈阳发展总部经济的重点城区之一。沈北新区汇集了规模以上知名企业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企业42家。2010年,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在全面总结北京总部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考察和衡量,入驻沈北新区,成为东北最大的外商独资单体项目。东北总部基地是建立的第一个多元化总部聚集区,它由智能化和低碳节能型的独栋总部楼组成,累计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东北总部基地的建成将推动沈阳及周边区域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推动沈阳经济区的成熟和完善,满足国家级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整个辽宁的发展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长虹电器、安琪酵母、新疆特变电工等企业成为东北总部基地的首批入驻企业。在首批入驻企业中,域外企业约占20%,民营企业占80%以上。

2.大连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大连有36个企业地区总部,19个研发中心,90家世界500强企业,近200个投资项目,大连当之无愧地成为辽宁总部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城市。2005年,中远船务集团将其总部迁往大连,这个中国修船行业老大企业的入驻,成为大连总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十一五”期间,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致力于改善区域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总部企业聚集地。安永、惠普、花旗等企业先后把职能型总部布局在大连高新园区,简柏特等企业也把其中国区总部落户于此,中冶焦耐、中国华录、大连华信、海辉国际、联合创业、泰德煤网等企业在高新园区建设了综合型总部。此外,美国IBM、日本索尼公司等具有独立法人公司性质总部的设立,都加快了大连高新园区建立总部经济集群的步伐。

2009年6月,筹备历时5年之久的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连揭牌开业,这是首家将总部设在大连的全国性内资寿险公司。截至2009年底,大连市内四区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北部地区发展特色园区,南部地区发展特色大厦”的总体要求,以特色大厦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总部经济企业的集聚,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5家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在特色大厦内落户。

中山区是大连市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金融、外汇结算中心。作为大连市的中心城区,其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成为东北地区同级城区中的排头兵,连续多年在辽宁省所有城区中综合利润、财政收入、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指标均名列前茅。中山区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聚集了国内外众多的银行、保险公司。其中,有35家金融机构坐落于中山广场附近,有100多家酒店和写字楼汇集于人民路两侧,这里汇聚了总部性质企业2230家。中山区是全国三个精神文明示范区之一,有着良好的人文氛围和投资环境。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区政府设立了与国际互联网相通的外商投资咨询中心和投诉中心,平均4天就有一家三资企业落户。目前由外商在中山区开办的企业已有600多家,大连总部经济的重要集聚地初显端倪。

正在积极打造的东港商务区是大连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其经济总量将赶超中山区,目前已签订合作项目23个,日本欧力士区域性金融机构经营总部、德意志银行亚洲金融区域性总部等相继落户于此。

三、辽宁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分析

总部经济犹如豪华的盛宴,垂涎诱人。但并非所有城市都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企业选择总部基地需要考虑经济、信息、交通、成本、人才等一系列的因素。那么辽宁发展总部经济有哪些优势呢?

1.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综合经济实力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总部经济往往出现在那些富有经济活力、经济基础雄厚的区域。近年来,辽宁致力于推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对技术创新、服务水平、人才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扩大了大型企业集团的市场需求,为各大企业总部的入驻提供了经济支撑和市场支撑。

2.交通体制逐步完善

随着交通网的不断完善,辽宁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辽宁省铁路密度位居全国首位,拥有沈丹、长大、沈山、沈吉、锦承、魏塔等铁路干线、支线共57条,以沈阳为枢纽向四周辐射,尤其是哈大高铁的顺利开通,更加密切了大连、沈阳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联系。省内高速公路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枢纽向四周辐射状,通车里程达到2800 km。辽宁拥有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锦州小岭子机场、鞍山腾鳌机场、朝阳机场、长海机场、营口机场(在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在建)等航空港,拥有丹东、大连、营口、庄河、锦州、盘锦、葫芦岛、旅顺羊头洼等重要港口。“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新建了137个生产性泊位,极大改善了水运方面的发展格局。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辽宁拥有沈阳地铁、沈阳有轨电车、大连轻轨、大连有轨电车、沈抚城际铁路、大连地铁、沈铁城际铁路、鞍海城际铁路。此外,辽宁拥有我国迄今为止最长的沿海公路——滨海大道。辽宁滨海大道全长1443 km,把辽宁沿海的6个省辖市和133个旅游景点联结在一起,在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更为这些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生机与活力。便捷的交通大大缩短了总部与制造基地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企业降低经济成本。

3.人才、科研资源优势明显

辽宁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是东北人才密集地区之一,可以为辽宁总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辽宁省内高校云集,普通高校154所,本科院校78所。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为“211”院校,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是“985”院校。辽宁的专业技术人才有210万人,占全国10%。省属科研机构53家,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近4000人,资产总量10.3亿元,课题经费支出1亿元,R&D课题经费支出0.2亿元。辽宁拥有磁选矿自动控制仪、空调装备生产线、有色金属精整设备、生物质气化技术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或产品。辽宁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

4.区位优势独特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资源总是向区位条件有发展前途的区域聚集。辽宁背负广袤的工业腹地,沿海城市众多,是我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2]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辽宁不仅能够承接京津冀经济圈的技术和经济辐射,还承担起东北亚经济圈战略转移的物流通道的重要角色。

5.配套服务完善

企业总部要求高效完善的市场中介服务,需要咨询、法律、会计、审计、税务、金融、保险、广告、调研等中介服务,因此,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增强对企业总部的吸引力,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撑。近年来,辽宁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不断提升。[3]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829亿元,增长12.1%,超过全国水平3.2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38.7%。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3%,拉动全省GDP增长4.9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6.政策环境良好

为了吸引各大企业总部,沈阳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08年,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作出如下规定:对于国外跨国公司在沈阳设立地区总部,给予开办费补贴5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国地区总部,给予开办费补贴100万元人民币。对于国外大型企业和机构在沈阳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给予开办费补贴10万元人民币。对新办总部经济企业按其当年对区财政贡献额,给予15%奖励;对驻区总部经济企业从次年起按照区财政贡献增加部分给予30%奖励。

大连市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总部的入驻。例如,对在大连设立地区总部或职能型总部的跨国公司自建办公营业用房的,大连市财政按所购土地支付地价款给予50%的一次性补贴;对新购办公营业用房的企业按面积给予1000元/m2的财政补贴;对长期租赁办公营业用房的企业根据年限和面积给予500元/m2的财政补贴。同时,大连市致力于积极打造适合总部经济发展的条件。一方面,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大连致力于打造造船、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软件业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集群,通过不断拓展产业链,创造适合企业集团总部入驻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投资软环境。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出“无行政收费区”的理念,通过免收行政性收费减少入驻企业的成本。对有意入驻园区的大型企业,为其量身定制扶植政策,打消企业的疑虑,切实解决企业搬迁难题,用实际行动和真诚的态度吸引企业落户。

四、辽宁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

1.建设和谐的文化环境

文化是一种软环境,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深刻表现。它随群体思想、行为特征等逐步积淀而成,是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不同区域文化在底蕴、内涵、亲和力、时代感、兼容性方面的吸引力是企业选择总部基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总部文化是总部集群企业的灵魂和神韵,是总部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4]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建设总部文化的基础。在把辽宁打造成总部聚集地的进程中,要加强总部文化建设,建设开放的城市文化,增强辽宁的文化凝聚力、亲和力、融合力,形成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平台;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形成多层次的沟通渠道;要致力于促进辽宁各方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沟通,建设和谐文化,形成符合辽宁地方特色和历史传统的创新文化。

创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也非常重要,因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是吸引总部企业多元化人才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来自全球各地企业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

2.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高度发达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降低总部企业的信息成本,是企业集团灵活应对竞争、把握发展先机的条件。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要加强各大企业在信息获取和共享、信息保密性、信息网络化方面的宣传,完善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各部门分管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人,避免多头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加快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稳步实现各部门办公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全社会推进信息化的合力。

其次,借鉴和学习其他省市在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实行政府管控,不断改革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信息资源的运行和维护机制,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再次,在力求信息化项目取得成效的同时,务必保证信息与网络的安全性。这是打造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前提和基础。维护信息网络安全必须结合辽宁信息建设发展现状,建立并出台相配套的政策措施,保证信息与网络的安全稳健运行。

最后,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由于辽宁省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急需一大批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省内各大高校要加大信息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形成辽宁信息发展的智力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寻求技术创新的捷径,把沈阳和大连打造成高度信息化的大都市。

3.适当控制商务成本

商务成本是企业集团在选择总部基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辽宁各项商务成本不断增加,其中大连最具典型性。大连市的房价、工资、租金、物业费用等各项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倾慕大连城市品牌效应欲将总部落户的企业望而却步。因此,首先,政府应该积极调控商务成本,即通过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减少企业各项审批费用,主动影响商务成本的下降。其次,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来规划和管理土地,在降低土地价格的同时进一步控制房价和租金,减少企业的置业成本。最后,政府应保证人才供给,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降低人才成本,以保证企业集团的发展。只有严格控制商务成本,才能提升辽宁省的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大企业总部到辽宁落户。

4.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各区域应该注重创新机制,提供优质服务。

第一,加强企业间在技术方面的协作与配合,促进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以及具有创新黏结功能的中介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企业在新材料、新技术等重大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第二,政府要进行创新综合服务管理。为入驻区域的总部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引进和充分利用全球各种服务资源,对总部经济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建立与总部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服务政策。

第三,要加快企业机制体制的创新,促使企业进行制度变革,体验不同的资本管理和运作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5]

第四,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建立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奖酬、培训和激励机制。只有持续不断地改善辽宁的综合环境,才能吸引高端人才,提高辽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吸引各大企业总部入住,促进辽宁省总部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样,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保持区域灵活性,增强区域内各个总部间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够进行研发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获得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

5.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城市间的协作机制是总部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在总部经济的模式下,不同区域之间由于资源差异处于生产经营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并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优势。整个区域的协作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只有不断探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作和交流,才能实现城市的互利共赢与协同发展。

为此,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区域协作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合作意识。加强同省内城市及省外城市的合作,为城市间的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布局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整体规划。要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向周边省市辐射,与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腹地通力协作,加强与沿海地区省市的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设备、技术、产品和人才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协作共同发展。

总部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起不同区域间的资源共享、整合与重新配置。区域间应加快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整个市场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共享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资源。同时还应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咨询机构等非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营造和谐的协作环境。[6]

通过实行战略协同促进各经济主体的融合,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增强辽宁吸引总部企业的能力,提高辽宁的综合竞争力。通过不同地区的产业协作促进共赢发展,这是发展总部经济、再创开放型经济体系优势的必然选择。

6.提升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力

目前,辽宁总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来自国内各个省市的竞争和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辽宁省总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抢抓机遇,应对竞争,迎接挑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企业总部的了解,优化政策环境。要想吸引大型企业到辽宁省设立总部,必须摸清各个企业对辽宁省的政府政策、经济实力、科研能力、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要对企业总部在辽宁省各个城市的数量、分布以及对辽宁省社会与经济的贡献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及时推出各项优惠政策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创造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对自身明确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基本上都属于中国地区总部,很少有全球总部,并且多数集中在香港、上海和北京三地。[7]辽宁总部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在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竞争力还无法与香港、北京、上海相比。辽宁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寻找空隙形成与其他省市的错位发展模式,比如,充分利用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大连的石油化工、造船、软件业等优势,从而吸引各大企业到辽宁省设立总部。

(3)加大对辽宁的宣传力度,扩大辽宁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我们处在一个注意力竞争的时代,谁能够引起世界更多的关注,谁就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几年来,沈阳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动力城市”、“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现代建筑产业化城市”,大连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名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CCTV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等荣誉称号。但是目前辽宁在国内、国际上的声望和影响力与其他省市相比尚没有太大的优势,迫切需要扩大自身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此,应当加大对辽宁的宣传力度,加强辽宁省的城市营销,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和渠道来宣传自己,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来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辽宁,让辽宁真正地走向世界。

[1]赵 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4.

[2]徐志坚.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与“五点一线”开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22.

[3]张 兵.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22.

[4]黄振飞.培育发展南宁市总部经济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47-65.

[5]朱选良.温州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2010(3):107-110.

[6]姚 莉.总部经济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实现途径[J].当代经济,2010(21):130-132.

[7]贺 丹.武汉总部经济的发展与中部崛起[J].特区经济,2007(10):169-170.

猜你喜欢

总部辽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辽宁之光
RAYDATA总部办公室
读辽宁 爱辽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