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人物到神话传说:禹之精神崇拜嬗变的哲学路径

2013-03-23张安礼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崇拜

张安礼

(中共怀远县委党校,安徽怀远233400)

从历史人物到神话传说:禹之精神崇拜嬗变的哲学路径

张安礼

(中共怀远县委党校,安徽怀远233400)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启山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禹被神化以后,成了控制水情的神明,民间到处都有禹王庙供奉禹王。禹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是人们心目中改天换地的神性英雄。有关禹的史前传说同史实可能有些距离,从史学的角度,对禹从历史走上神坛的路径进行简略的哲学探讨。

禹;治水英雄;历史人物;神秘化

一、鲜活的历史人物

我国是一个以水为生、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既带来灌溉之利,又招来洪水之灾;因此,我国又是一个以治水闻名的文明古国。从传说中的黄帝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不间断地同洪水作斗争〔1〕。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其时,我国境内河流没有固定的河道,洪水泛滥,人民苦不堪言。舜首先命禹父鲧负责治水,因方法不当,治水九年,鲧无功而返。舜严惩了鲧,又让禹率领人民继续治水。禹汲取其父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他“左准绳,右规矩”,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将洪水引向大海,取得治水的成功,使得人民安居乐业。禹不仅治水有功,而且“禹做大酋长时,对苗作战获得大胜利,苗族被迫退到长江流域”〔2〕。他把极度落后、愚昧,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带入到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禹和黄帝、炎帝等不一样,其传说的来源和文献记载较为丰富、古老,在我国早期《书》《诗》等古籍中均有关于禹的记载。《书·立政》记载周公相信关于禹的事迹的传说,“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周公要求成王做到像禹那样治戎兵,威服四方,遍行天下,发扬文武王的功勋,《诗·信南山》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文王有声》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左传》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这些记载说明,关于禹的神话传说,在西周以前就广泛流传,其启山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禹被神化以后,茫茫九州被冠名为“禹迹”。禹成了控制水情的神明,民间到处都有禹王庙供奉禹王。

禹的神话传说中,有不少事,可能是后人为把禹神秘化而夸大了。《书·洪范》载:“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死,“禹乃嗣兴,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这里把禹说成是得天独厚的,上帝赐给他治理天下要诀的夏朝第一代天子,这种故事就包含着非原始传说的神秘成分。

《史记·夏本纪》对禹的身世和事迹记述甚详:“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当帝尧之时,鸿(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于是舜举鲧子禹,而续鲧之业。”“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禹乃行相地宜所有贡,及山川之便利。”其实,鲧和禹是远古时代两位顶天立地的父子英雄。他们生活在今河南嵩山一代的古老部落。鲧、禹部落的发展,主要在黄河中游和黄淮流域〔3〕。

《史记》是把禹作为尧舜时代有功于社会的人物来记载的,没有把禹当作神,其事迹也很少有神秘的成分。禹之所以被神化,其基本原因有二:其一是禹适合于当时流行的敬神观念,尊先追远,报本反始,有功则祀之;其二是禹的历史传说,给神秘化和夸大其有超人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本素材,于是人们就将人间无能为力的事,反映在禹的神化过程中,赋予禹以神力,以作为精神上依赖的对象。

二、逐渐被神秘化的禹

《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曾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依此可以说,人类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的威力正是来自他既超脱而又与人认同这一矛盾的统一〔4〕。从现有史料看,禹是实有其人的,后来禹被逐渐神秘化了,最后变成了受人广泛崇拜的神。禹的治水事迹被无端夸大和神秘化了,把人功变化为神功,使禹变成了控制洪水之神,禹的事迹也随之变成了神话。如果从史实来考察,夏朝初期或许有过大规模的治洪事迹,但是从当时的生产上的要求和可能性来说,其规模不会超过一两个部落居住区的范围,其能动员参加治洪的人力也是有限的。虽然如此,以古人的眼光来看,这已是非常伟大的事业,如果因治洪而能避免一两次洪水灾害,领导治洪的领袖就会受到崇拜,并为后人所纪念。往后,人们出于纪念和崇拜的心情,难免会有逐渐夸大其事的倾向。禹的治洪传说,流传到汉代,已被夸大到只有具有强大神力的神才能做到的程度。

《史记·夏本纪》中,虽然没有说禹运用神力治洪,但其所记载的治洪方法和成果被过分夸大,促使人去迷信禹是神。首先,《夏本纪》夸大禹的治水区域遍及东北、华北和华南,所谓“禹行自冀州”始,至“黑水西河维雍州”终,茫茫九州。其次,夸大了禹所完成的工程,其工程量若没有神力是完成不了的。所谓禹“道九山”和“道九川”中的大山都经过禹开辟,大河都经过禹疏浚、治理,“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说的是依靠禹的力量,中国土地才变成了适合于安居乐业,财源丰盛的地方。如此丰功伟绩,很难想象不具有神力者能办得到,人们据此也会把禹崇拜为神。

后人夸大禹治理洪水能力方面,又在具体情节上增添了神秘成分,使禹这一历史人物变成了神。例如《孟子·滕文公下》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再如《墨子·兼爱》还歌颂禹凿龙门之神功。《墨子·兼爱》中说:“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呼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此外,还有禹使用法宝——息土(一种用之不尽或能自己快速增多起来的土壤)治洪水的神话,《淮南子·地形训》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另外,还有禹精通五行的迷信,等等,使禹的神性大大膨胀起来。

禹的德性和政绩被极端美化,使他变成了人类理想的祖神。《书》里的《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和《禹贡》等篇,都拿禹的具体言行为例,歌颂了禹的德行和政见。这些美德,加上禹是第一个从上帝那里接受统治天下要诀——《洪范九畴》的天子,本身和神有联系,这些条件使禹很容易被崇拜为具有神性的人王。后人在禹的政绩中,也加了一些神秘的成分,例如《墨子·非攻下》在讲禹征三苗时,说禹得到了天之瑞令和鬼神的帮助。这就更容易使人联想到禹是与天神有特殊关系的神。《墨子·明鬼》还直接宣扬禹能支配鬼神,受鬼神“佐谋”,所谓“察山川鬼神所以莫敢不宁者,以佐谋禹也。”古代神话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始状态。“这些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它反映人类改造自然的积极意义,但它毕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5〕。

三、完全神化的禹

禹的身世被完全神化了。禹已经不再是个历史人物,而是神了。就连禹的父亲鲧也变成了神。关于鲧、禹父子神化,苏轼《濠州涂山》诗云:“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四句诗四件事,即是关于鲧、禹的神化。“支祁”,禹锁“无支祁”(降伏水怪无支祁);“汪罔”,禹诛杀“防风氏”;“黄熊”指鲧化黄熊,禹又娶涂山氏于涂山;末句“乌鹊”等等,似又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拟禹聚涂山神话。《左传·昭公十七年》和《国语·晋语》都有关于鲧被神秘化的记载,说鲧在羽山被诛以后,灵魂化成黄熊潜入羽渊,鲧成夏、商、周三代郊祭的神。晋侯因怠慢祭鲧而得疾,韩宣子听信子产的说明,赶快郊祭了鲧,晋侯的病就好了。据晋人王嘉著《拾遗记》,后来还有鲧变成鲧鱼潜入羽渊成了河海之神的传说,民间还信此传说建立了鲧庙,四时进行供祭。六朝时,对鲧的神秘化更进一步发展,郭璞注《山海经·海内经》说:“开筮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人们又根据禹父鲧的神秘传说而制造出了禹出生的种种神话,有一传说是禹生于三年腐的鲧尸,其根据是《楚辞·天问》:“……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鲧腹禹,夫何以变之?”这里的羽山,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事实可能是帝尧把鲧幽禁在羽山三年,然后才把他杀死〔6〕。还有一种传说是禹生于石头,《淮南子·修务训》说:“禹生于石”,耳朵有三个洞,“耳有参漏,是谓大通”。另外,从鲧化为黄熊的传说,也引伸出禹本身也有变化为黄熊的神力,《汉书》中记载了汉武帝到嵩山观看启母石时,说启母石的来历是禹妻涂山氏因看到禹变成黄熊而吃惊所化成的。关于启母石的故事,在安徽怀远境内的涂山却留下了美丽动人的传说:禹在涂山治水期间,和涂山部落一位姑娘相爱结婚,婚后仅两天就又外出治水,直到积劳成疾,患病而死。他的妻子涂山女,一年四季,天天都要来到山坡上,眺望遥远的南方,等待丈夫的归来。据说,涂山女朝思暮想,精诚所至,竟然变成了一块人形石头。上述有关鲧和禹的身世的神话,可能来源于石、熊、鱼等图腾崇拜。

正是由于人们把古代传说中禹的事迹夸大和神秘化,禹就被尊奉为祖宗神、社神、支配水情的神。

在原始宗教时代,对氏族(部落、家庭)祖先的崇拜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普遍出现于各民族的原始信仰之中〔7〕。把禹作为本族祖宗神崇拜的首先是夏族及其后代。《礼记·祭法》说夏后氏郊鲧宗禹。《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在我国古代,这些姓氏都奉禹为祖宗神。

关于“社”的历史起源,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但都极古远。最晚的说法是帝舜时“封土为社,置木为侣,使民知礼也”。更早些的,如《左传·昭公廿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8〕。这两种说法,符合古人神化帝王的历史观,但在史实方面很难辨别其真伪。把禹当作社神崇拜,可能是东周以后的事。说禹是社神,古籍有种种记载,《淮南子·汜论训》说:“禹劳天下而死为社。”《书·吕刑》说:“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从禹的神性、神格看,属社神。《史记·夏本纪》也说:“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这里说的禹的神性虽有些杂,但最后结论是“山川神主”,是社神。西汉以后,禹被列入社祭之神,是比较确实的。《汉书·郊祀志》说:“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但是,我们在前文已经讲过,社神的本体是谁,各时各地有不同说法,所以,禹只是多种社神之一罢了。

茅盾先生认为:“禹也是古代神话中的为民除害的半神英雄”〔9〕。把禹当作治理水情之神崇拜的事,虽然在古籍中没有看到直接记载,但是从在禹治水立大功的地方设有禹王庙的记载中,可以判断古人曾把禹作为管理水情之神来崇拜。全国各地有禹王庙的地方不少,其中较古者如山西省河津县龙门附近的禹王庙,这些庙表明着古人迷信禹开凿龙门疏导黄河为真事。还有关于禹王陵的种种记载。《史记·夏本纪》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此外,《吕氏春秋》《墨子》和《地理志》都有禹葬会稽的记载。《地理志》还说禹陵在越州会稽县南十三里,山上有禹井、禹祠。现在浙江绍兴县山门外有禹陵,陵旁有禹王庙,庙宇雄伟,内有禹碑、禹像。《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2001年,淮河历史文明研讨会上,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明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等专家都认为:大禹治水的“涂山在今天的蚌埠怀远”。据此,十余年来,考古专家在怀远县城西南的禹墟——当年大禹会诸侯之处,发掘出大量史前文物。

四、结语

中华民族有着无数被历代奉为楷模、受人崇拜的典范人物,他们共同的闪光之处就是非圣即贤。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追求的人格目标;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老百姓追求的人格目标〔10〕。禹既圣又贤,既是历代帝王的人格目标,也是普通人物追求的人格目标。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因此,禹被认为是夏王朝的始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继“人文始祖”黄帝之后一位杰出的帝王,由于他奉行德政、功业卓著,使当时的社会成为古代治世的典范,受到华夏后代子孙的尊崇和敬仰。禹迹茫茫遍九州,“九州”就是今天的中国黄河流域及其西南面的一些地方。大禹治水的业绩遍于全国,在我国,有关大禹的古迹和纪念建筑分布既广又多,遍及今之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十余省。诸如“禹穴”就有三处(四川北川大禹诞生地之禹穴,浙江绍兴大禹葬地之禹穴,汉水中游、禹治汉水时憩息之地禹穴),四川北川、安徽怀远有禹庙,绍兴、忠州、三门峡、桐柏县也都有禹庙,开封有禹王台,禹城有禹王亭和禹堤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各地人们对大禹的缅怀与讴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的“水仙宫”中,首供大禹,配祀与大禹有关的英雄人物,而在“三官庙”中供有尧、舜、禹,说明海峡两岸民俗自古一体。

有关大禹的史前传说,可能同史实有些距离,但可以说明大禹率领天下百姓治水确实建立了丰功伟绩。其“九导天下之川”“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突出表现〔11〕。现在看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大禹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是人们心目中的改天换地的神性英雄,人们纪念他、崇拜他,已把他视为神圣的宗教信仰。

〔1〕萧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

〔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93.

〔3〕陈广忠.淮河传〔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52.

〔4〕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58.

〔5〕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一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

〔6〕聂石樵.楚辞新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9.

〔7〕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94.

〔8〕卢国龙.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礼乐文明中的宗教理解〔J〕.中国哲学史,2011(2):17-26.

〔9〕茅盾.茅盾说神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4.

〔10〕周家庭.中国古代文化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9.

〔11〕蚌埠市教科所.蚌埠历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8.

(责任编辑 杨朝霞)

From Historical Figures to the Myth the Legend:Philosophical Path of Yu's Spirit Worship Transmutation

ZHANG Anli
(CPC School of Huaiyuan County,Huaiyuan,Anhui 233400,China)

Yu is a historical figure in Chinese ancient legends,the Qishan flood control story were deeply rooted in hearts of Chinese.Yu has been deified,Yu has become the hero of the human conquest of nature,the transformation of a natural kind of spirit, changing the world of the minds of the divinity,Yu Temple could be found everwhere in China.Even there may be some distance between Yu's prehistoric legend with historical facts,from the historian's and philosophical view,we intends to briefly explore the path of Yu from the historical to the altar.

The myth of Yu;flood-control hero;historical figures;mystification

B932

A

1672-2345(2013)02-0028-04

2012-08-17

2012-12-20

张安礼,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崇拜
中國村莊名稱與自然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古埃及人的圣甲虫崇拜
古代突厥文碑铭文献中所反映的原始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