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地之心人文之彰

2013-03-23李光毅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广义命运文化

李光毅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天地之心人文之彰

李光毅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纵观古今中外,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阐述命运的内涵和影响个人命运的各种因素,分析个人、社会、广义文化、自然在命运中的作用;认为命运是世界上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个人人生中的表现和反映,美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个人好命的客观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广义文化是人的社会基因;观念之变是社会改革的滥觞,个人应该积极乐观地迎接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个人;社会;广义文化;自然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就是由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界和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制度、体制机制和周围的人(包含父母等亲人),加上我们自己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各种因素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因果相承并不断在时间与空间交织中演绎的故事;具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作用,具有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我们并非只能完全消极悲观地接受,而是应该积极乐观地迎接和改变命运。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对命运之不敬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们每个人都承接着父辈血脉,并在后代上延续,而唯一能够保障我们以及子孙万世永昌的东西,不在于我们拥有并留给他们豪宅与万贯钱财,而在于创建人与人和谐、充满公平正义、生机与活力四射的社会体制机制;在于博大精深、包容并蓄、吐故纳新的文化(本文指广义的文化);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大自然环境。只有在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通过人们的诚实劳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生命的真谛,才有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精神或西方人惯称的灵魂在我们的事业和后代中延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链条中的一环,是大自然中的一个住户与过客。每个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泽被后世,或殃及池鱼。因果关联或隐或显,或近或远,或长或短。

一、个人

个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社会的基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个人的昌盛是社会强大的基础,强大的社会要为每个成员的昌盛创造条件。关心自己的命运要从爱护自我开始,学会生存与生活,了解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不断超越现在的我,充分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并最终上升到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强健的体魄是人生一切事业的基础。有一句英文谚语“Sound in body,sound in mind”(只有强健的体魄才有健康的心灵),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观。每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锻炼身体,享受锻炼与健康带来的快乐。乐观向上的心态、有节律的生活、平衡的膳食、充足的睡眠也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自信、自强、自立、自律是人生不断超越自我,并实现其价值的金科玉律。这个道理在《易经》乾卦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爱默生(Emerson)的《论自助》中以及在尼采(Nietzsche)的上帝已死、超人诞生的哲学思想里,都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以不同的文字讲述同一个道理。

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包括品德修养,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现状。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是对社会的贡献。个性是人的首要属性,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本质东西,它与别人的不同,是我的活力和创造力的来源,如同我毕生的足迹。假如世人都完全失去了个性,这个世界将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了生机。在爱默生看来,每个人的内心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是人与神相通的地方,这就像地球内的岩浆,总要寻找机会喷涌而出,流光溢彩〔2〕。

唐代的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孔子活在今天,他肯定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学习与体验是人存在于世界并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自己的潜能是每个人毕生的任务。“自然”的概念包含了宇宙、地球上的万物,当然也包含人类群体和“我自己”的身体,即人的意识以外的全部。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永远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充满着无言的智慧,是人类永恒的认识对象,是人类一切灵感的源泉。另外一个我们的不竭的认识对象就是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和文明成果。

广义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从其诞生以来的思维方式和广义的生存经验的总和。它是一种无形的客观存在,包括哲学、政治意识形态、逻辑、伦理道德、科学技术、经济、法律、历史、人文地理、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语言成为它的主要载体和疆域;广义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延续。历史朝代、国家政体会更迭,但广义的文化总在激荡中发展和延续。孔子说:“告诸往而知来者”,因此,我们每个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过去历史,还要了解人类的历史过去,我们才能明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自己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和当前社会中的位置,并发挥好作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加豁达开朗,避免误入歧途,避免重演历史悲剧;不怕慢,就怕弄错了方向。不断学习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像站在群峰之上,而小天下。

学习和实践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有效手段,学习化的生活是最佳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根据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个体”“不完美”和“流变”是现象世界里事物的特点,而“‘理念’是永恒不变的,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依存的根据”〔3〕。通过学习使我们对现象的和理念的世界都有更好的把握。每个社会和时代的人都面临着生存、生活、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解决它们成为人们必备的本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它主宰着我们的行动,每天都在思考决策,做着或大或小的事,这些行动又直接影响着我们当前或今后的生活,而且还会影响我们身边的人,也包括亲人。如果我们处在高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会有更广、更久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正确的决策和明智的行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学习就为我们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减少错误机率。此外,研究和征求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是一个社会科学决策的前提。重大的错误决策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弥久难消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性的后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在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里,已经创造和积淀了浩瀚的经验和智慧,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工作更加专业化,各行各业之间的知识鸿沟进一步扩大。人虽是万物灵长,充满灵气,但由于人生短暂和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掌握各个领域内的全部知识,不过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会成为某一或某些领域的行家里手,更容易把握今天的生活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或方向,积极改变我们的命运,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对于个人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使我们的人格真正独立,使我们真正获得自由和快乐。人对物质的欲望始终是有限的,而对精神的追求是无限的。在本质上,社会的现代化就是各领域的专业化和个人的行家或专家化,以此来提高社会所有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价值,丰富生命的意义。由于所处的特殊时代和环境,我们正在面临着新的情况和生存问题,需要我们在借鉴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之上,研究并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历史和社会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解决新问题中发展和进步。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只有构建起学习型社会,人人热爱学习并善于学习,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人与人

社会性是人的重要属性之一。我以外的其他人以及社会制度与体制机制构成了我存在的社会环境。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共同生存、和谐共处、合作共赢是一个公正正义社会的特点。我影响着别人的命运,同时别人也一样影响着我的命运。我与别人总处在各种社会交往之中,为彼此的生存和生活提供条件与便利。别人的生存状况的好与坏也和我的幸福直接或间接相关。别人不仅为我的生存提供条件,而且他们的生存状况也成为我生存的参考,还对我的人性构成暗示或考验。关心自己的命运还要从关心身边的人和关爱弱势人群开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绳子从细处断”“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片木板”的俗语皆说明个体与整体间休戚相关。因此,帮助和关心弱势人群,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就等于间接关心和改善我们自己的命运,改善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印度古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说明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

文化性是人的又一重要属性。从社会广义文化角度来看,人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构成了人的社会基因或第二天性。只有开放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才能孕育昌盛的文化人。由社会主流推动创造一种让各种群体和个人都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由、民主、和谐的文化至关重要。这样的文化就像阳光雨露和沃土,让生活于其间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获得滋养,给每个人带来好运,个人从而反哺这种文化和社会,使其生机勃勃,充满了创造力与活力。

广义文化又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边缘文化。社会制度与体制机制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晶,是广义文化发展的产物;特定的社会制度与体制机制也必然创造特定的广义文化。社会制度与体制机制不仅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发展性和变化性,它同时也是一种相对固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态与利益格局。社会制度与体制机制比生存于其中的任何个人都要强大,它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大海与一滴水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存在引力也有张力。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和高效的体制机制能够保障每个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它是一个人与人、代与代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具有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的特征:“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以及孟子所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5〕;它是一个人们之间构成相互依存、唇亡齿寒的民主社会;它是一个生产力发达、物质丰富、人人讲信修和的社会;它是一个汲取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我幼时,父母养我,社会帮助养我,使我得到健康成长;壮年时,除了养活自己外,还要养活后代与父母,同时我以为社会提供劳动服务的形式履行养活别人的社会职责。当我老了的时候,后代养我,以及社会化形式的别人帮助养我。商品和服务交换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解决生老病死等人的生存需要和重大问题的基本形式。诚信是公正、正义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原则。诚信缺失将颠覆社会的正常秩序。贪污腐败、学术造假、侵权盗版、假冒伪劣都是缺乏诚信的极端表现。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就成了党纪国法制裁、单位部门纪律处分的首要任务。

由于历史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广义文化有综合性、演变性与价值取向性。综合性表现在广义文化涵盖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彰显出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特点。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广义文化呈现出它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始终处于演变之中。价值取向性表现在社会中各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其中由社会或民族中的强势阶级所倡导的广义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其核心为政治意识形态,它关乎社会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掌控话语权,它像一个辐射源,影响和控制着社会群体,并对边缘文化产生影响。边缘文化也试图摆脱主流文化的影响,努力证明自身的独特存在。

三、人与自然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息息相关。古人所云“天灾”“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地灵人杰”“居移气”等,就指出了生存环境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直接联系。首先,大自然不仅是我们安生的大家园,还是我们立命的依靠。空气、水和食物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关乎性命和人的创造力。优美的环境使我们心情舒畅、心境平和、思维敏捷,甚至灵感不断,有利于思维创新。其次,大自然为我们提供大量优质的生活资料、天然食物。当今世界,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和环境污染,人类正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生物物种急剧减少、食物品种不足、质量下降和数量短缺的严峻形势。保护环境和生态、珍惜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包括社会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作为资源再利用),已经成为人类发展明智与必然的选择。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形势更加严峻和紧迫。爱护大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系我们自己的前途命运,也关乎到子孙后代的命运。每个国家、民族都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制机制和广义文化氛围。每个人和家庭都需要养成有利于环保、资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国际歌》中唱到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还远没有深入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内心。因此,保护自然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本身,保障我们自己和子孙有足够的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的需要。

自然科学要以提高人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生产力为目标;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的分布不均,人均优质资源少,难以满足所有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将是长期的社会问题,因此提高社会生产力是缓和与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主要办法。人文科学要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向善和向上,激发人的创造力,实现人与社会的潜力为目标。社会科学要以创建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与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性的运行体制机制为目标。如此这般,方能实现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方能摒弃丛林法则,彰显人文精神,熠熠环宇。

人类的命运从来紧紧相连,正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样,但在实现人类理想生活的漫长过程中,还有重重的障碍和误区,还有各种人为限制和自然制约有待克服和超越。

综上所述,命运是世界上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个人人生中的表现和反映,美好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个人好命的客观条件。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广义文化就像生物的基因,影响着个人的命运,构成人的文化性,是人的第二天性。一个国家的当前社会现状是其文化的集中表现。广义文化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其缺陷也必然反映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社会之弊。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之变是社会一切改革的滥觞。

〔1〕程昌明.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83.

〔2〕Robert D.Richardson Jr..The Mind on Fire〔M〕.Berkeley,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163-164.

〔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89.

〔4〕张延武,董守志.四书五经详解:礼记〔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219-220.

〔5〕王常则.孟子〔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7.

(责任编辑 杨斯斐)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Brilliance of Humanism

LI Guangy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nd abroad,history and reality,explic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fate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sonal destiny or fate,this essay analyzes the roles of individual,society,nature,and culture in a broad sense.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fate is the universal and pervasive links among things in the world which is reflected in personal life.Wonderful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ar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good individual fate;national culture in a broad sense is the social genes of a person.Any social reform originates from the change of idea.People should b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to meet and change their own fate.

fate;individual;society;culture in a broad sense;nature

B821.1

A

1672-2345(2013)02-0024-04

2012-11-13

李光毅,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广义命运文化
Rn中的广义逆Bonnesen型不等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命运的更迭
从广义心肾不交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命运秀
谁远谁近?
有限群的广义交换度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