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提高产业规模的对策研究

2013-03-22萍,苑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重点装备制造业

李 萍,苑 旸

(1.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大连医科大学 组织人事部,辽宁 大连 116000)

大连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提高产业规模的对策研究

李 萍1,苑 旸2

(1.长春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大连医科大学 组织人事部,辽宁 大连 116000)

近年来,大连将产业发展的重点向装备制造业转移。大连应运用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法规;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实施倾斜金融政策等产业结构政策,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运用企业的合并、改组政策;培育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培养引进人才,力支持自主创新等产业组织政策,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

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产业政策

大连是老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具有百年多的历史。建国60多年来,形成了雄厚的装备工业基础,是大连市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根据建设“大大连”、“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战略部署,大连装备制造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春天。

一、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2003年,国家提出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此时正值世界装备制造业日益向重型化、成套化发展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连市敏锐而准确地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装备制造业成为大连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2007年,按照辽宁省委的部署,大连市提出加快“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发展的战略规划,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在规划引导下,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各类生产要素不断向临港临海集中,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开始布局,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初见成效。近五年,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大连沿黄海和渤海岸线、由众多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相连接的呈“V”字形的“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轮廓日渐清晰,竞争优势日益突出,成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坚实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大连的传统支柱产业,它的发展使大连工业体系更加完整,成为大连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于大连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引擎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大连装备制造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相关企业已拥有中国创造的自主知识产权,例如大连造船重工公司,曾经制造中国首条万吨巨轮,并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303万吨油船,使中国在超大型油船设计建造上实现“零”的突破[1]。但是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虽然大连企业具备重大装备的生产能力,但基础硬件和基础工艺发展较为落后,很多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而且当前大连重点装备制造企业陷入研发资金不足的困境,极大限制了尖端技术的研发。此外,生产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也是制约大连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因素之一。

二、发展经济学与大连装备制造业振兴

发展经济学家赫尔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增长”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2]。而投资项目序列中的偏好应当是“引致决策”最大化,即能通过自身发展“引致”其他项目最快发展的投资项目。同时,他认为一个国家在选择投资项目优先发展时,应当选择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而在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中,又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优先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尤其是加工业还是具有较大联系效应的。因此,联系效应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的。

赫尔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为大连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理论依据。装备制造业属于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前后产业联系效应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无疑是带动整个大连工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但目前看来,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资源、尤其是资本短缺的“瓶颈”,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培育重点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则是必然选择。而且,大连发展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环境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装备制造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是推动工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发达国家开始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中,装备制造业成为转移的首要目标,而发展中国家成为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内环境中大连应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支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振兴装备制造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一轴、两翼”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大连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综上,大连应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抓住历史机遇,培育重点企业,提高企业规模,实现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三、培育重点产业,提高产业规模与产业振兴:来自日本的启示

二战后日本的工业化奇迹充分验证了发展经济学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也为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二战后,日本运用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培育重点产业,提高产业规模,成功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从而完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赶超。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前者处理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后者处理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高速增长初期,日本产业政策以产业结构政策为主,以产业组织政策为辅。1963年日本提出《6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设想》,从根本上确立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向为重化学工业化。根据这一设想,产业结构政策以产业振兴为目标,根据“收入弹性标准”和“生产率上升率标准”,选择合成纤维、石油化工、一般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以及造船和钢铁等成长型产业为战略工业[3]。从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就制定一系列法规,对以上产业进行保护和扶植,如《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法》和《石油化学育成对策》等,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倾斜金融政策:如对重点产业实行低利率政策和“政策金融”;优惠税收政策:政府对重点产业实行倾斜减税(如税收扣除,收入扣除,特别折旧等)以及各种特别措施(如准备金制度、压缩记账等)。根据租税特别措施法,小汽车的合理化机械第一年折旧1/2,对重要机械实行了年提高50%的特别折旧[4]。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取得显著成果,日本重化工业化产业结构初具规模。

60年代中期以后,产业政策以产业组织政策为主,其核心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即在高度技术基础上建立大批量生产体制,同时抑制生产集中所引起的垄断因素,努力实现钢铁、造船、汽车、机械、电子等新兴支柱产业的规模经营。产业组织政策既是进口替代时期产业结构政策的完成,又是它的延续。政策意向主要体现在试图建立新的产业秩序。其主要内容是要促进企业的集中、合并和建立官民协调方式,以新产业体制论作为贸易自由化的对策,并制定《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为建立规模经济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利用政策推进大型企业合并,以产业改组论作为资本自由化的对策。这一时期在政府主导和调控下形成“协调性垄断”的组织形式[5]。具体政策有调整设备投资,建立大批量生产体制;企业的合并、改组政策;尝试调整生产领域,确立专业生产体制等。这一时期产业政策的成果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日本二战后迅速实现工业化的事实充分印证了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培育重点产业,实现产业规模经济,使弱势产业成为国际强势产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提出大连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的具体策略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大连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提高产业规模的对策

大连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提高产业规模,应在借鉴二战后日本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大连现有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一)运用产业结构政策,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

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扶植和保护法规。政府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准确选定重点发展企业,进而又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扶植和保护。保持并加强大型船舶、内燃机车、组合机床及自动线、散料输送和冶金设备、工业制冷设备、风电整机、轴承等领域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地位。在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大型化工设备等领域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与创新,争取研发出更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政府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对重点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装备、船舶配套、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给予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如贴息、投资补助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帮助提高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功能部件生产水平。对成功开发重大产品和成功引进外部大企业、大项目的创新型人员及机构要给予重奖。2005年,在全市安排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中,涉及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就有32项,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06年,大连市又确定以后3年每年拿出6亿元,建立自主创新基金[6]。今后支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实现基金来源多元化。

实施倾斜金融政策。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大企业、工业园等重点投资项目,要优先审批、优先扶持、优先提供融资服务。今后大连应进一步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的援助,并加大对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的金融倾斜力度,通过提供技术援助贷款、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和外汇贷款等各种贷款品种组合的传统金融产品服务和引入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买(卖)方信贷以及利率掉期、远期结汇等金融衍生产品服务,支持企业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及日常生产经营。同时,应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向装备制造业倾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实施优惠税收政策。借鉴日本经验,政府对重点产业实行倾斜减税(如税收扣除,收入扣除,特别折旧等)以及各种特别措施(如准备金制度、压缩记账等)。

(二)运用产业组织政策,提高产业规模

调整设备投资,建立大批量生产体制。通过这一政策,政府力图将企业投资控制在政府预期的增长率范围,其主要对象是船舶、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等,力图形成竞争性市场、成套设备规模的大型化,使价格迅速降低和需求增加,促使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得到发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7]。

运用企业的合并、改组政策,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产业资源,推动装备制造企业与工程公司、设计公司的战略重组合作,打造具有系统成套、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凭借突出的优势和发展潜质,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向我省重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聚,促进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区域整合,构建多元化产业结构。引进和承接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配套产业体系。

培育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六大产业链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打造拉大产业链。利用各种政策培育企业集团,提升装备产业集聚。以机车、新船重工、冰山、重工、机床、瓦轴、电瓷、船阀、船推等企业为主体,积极构建产业集群,整合产学研相关资源,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和大项目为依托,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群区。

积极培养引进人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环境,采取期权、技术入股、特殊津贴等灵活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国内尖端人才,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专家。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引导和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难题。择优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重点抓好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构建产业联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综上,大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培育重点装备制造业,提高产业规模是其加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根据现实情况,采取恰当、有效的对策才能实现大连装备制造业的腾飞。

[1]李楠.大连昂起东北装备制造业“龙头”[N].大连日报.2007-12-14.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87.

[3]李萍.日本“入关”后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阶段性动态调整[J].东北亚论坛,2003(3).

[4]小松勇五郎.新版日本贸易图说[M].东京:东洋经济新闻社,1971:162.

[5]李萍.日本“入关”后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J].亚太经济,2003(2).

[6]关于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考[EB/OL].(2008-3-11).中经专网http://ibe.cei.gov.cn/.

[7]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2007-7-18).华侨华人经济技术网http://www.sh-overseas.com/.

Suggestions on Dalian's Cultivation of the Ke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cale

LI Ping1,YUAN Yang2
(1.College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 China;2.The Department of Organization,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00,China)

In recent years,Dalian focused its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putting more weight o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So,Dalian has to setup special organizations to formulat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et up special funds to provide fnancial support;produce policies related to industry structure such as preferential fnancial policies to cultivate the ke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mplement policies of corporate merger or regroup;cultiva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strengthe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troduction;carry out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polices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scale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dustrial scale;Industrial polices

F260

:A

:1008-2395(2013)04-0115-04

2013-04-25

李萍(1973-),女,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苑旸(1984-),女,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基金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11AJL008);吉林省科技厅项目(20130420043FG);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

猜你喜欢

重点装备制造业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