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主体及内容体系之重构
2013-03-21刘国庚
刘国庚
(新乡医学院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453003)
研究发现,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一直在上升,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却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何重构自己的教育体系便显得尤为必要[1]。
一、各司其职,建立分工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体系
一直以来,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们大都认为这主要是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实际上,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有所担当。笔者以为,不同的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主体都能发挥独特的功能。
1.“两课”教师——教育内容的传授者。2008年,国家出台文件要求各高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两课教育”的重视,按中央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教学质量这个生命线,重点加强课程建设,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这一政策中,可以看出两课教师的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其主战场的作用,而作为传授者的“两课”教师,无疑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学生小学入学时便开始,一直贯穿至大学、研究生阶段,学生们普遍感觉学习周期过长,学习内容重复,并且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和教材,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2]。要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极为必要的。学生迫切希望两课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能够与实际相联系,能够解决他们实际遇到或关心的一些问题,基于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及时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困惑,从而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展开教学,真正发挥教师的释惑解难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就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门事件展开分析,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网络上众说纷纭的事件往往令他们无所适从,搅乱了他们正常的思维,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两课课堂能够抓住时事展开分析,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两课教师作为教育者更应当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2.辅导员——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辅导员制度是我国在建国初就设立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的设立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辅导员队伍的扩充和发展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高校都存在着人员配备不足,辅导员身兼数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应增加辅导员的人数,使每个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了解自己的学生。同时,作为辅导员,因与大学生的年龄相仿,他们更能够与学生交朋友,交心,从而与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另外,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就容易接受学生的新思想及个性化发展,从情感上更容易获得学生信任。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对自己的优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学生思想引导者的作用。
3.班主任——健康成长的指导者。高校班主任制度同辅导员制度一样,在建国之初便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对于班主任工作和职责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文件对高校班主任的配备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在该文件中,对于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放在了与辅导员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可见班主任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学风建设、日常管理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缺乏足够的关心与照顾。在与部分高校班主任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不少班主任对于自己的职责也不甚明确,似乎在他们的意识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而自己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基于此,我们希望班主任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在辅导员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承担起把握学生动向,了解学生思想的责任。尽管班主任一般为专职教师兼任,但还是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
4.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渗透者。专业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面对专业课老师的时间可能要多于“两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而且学生出于学习兴趣而对专业课教师的信任、尊重与喜爱都可能使学生们思想观念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从目前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来看,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培养目标而来,都致力于培养本专业的专门人才,但这也导致了专业课教师的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仅仅限于讲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似乎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时,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我们相信,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必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极佳的效果。
5.学校社会工作者——思政教育新理念的引入者。学校社会工作一词来源于英语 school social work,较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教育学和社会工作的交叉学科,是将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于学校,使学校成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使学生得以获得其适应今日与未来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有些理念如果能够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无疑将会拓展其思路,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都有发展的潜质”、“用生命影响生命”、“倡导社会公义”的价值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悟,关心学生的利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些基本的、积极的价值理念无疑正是当代大学生所极力追求的,这些理念的引入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若能够学习一定的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将其运用到指导学生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去,一定能达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说可以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学习问题、成长问题及人际关系问题。对于学习上有困难,人际关系障碍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社工所掌握的丰富资源为其提供帮助,这样就能真正地解决很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同样也能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把有类似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组员之间互动中的彼此分担、支持、感化、教育,引导他们向健康、积极、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每一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要破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专门部门、专门人员的工作的陈旧观念,广大教师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感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获得人格上的提升,这种教育是学生容易且乐于接受的。
二、勇于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同样也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便显得极为必要。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
1.信息化教育。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渠道,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自由性及平等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中,学生获得了愉悦感,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慰藉。因此,如何借助网络这一新的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便成为高校是否能够将这项工作做好的关键要素。首先,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媒体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网上的正确信息和正面宣传的传播,强化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对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答疑,正面引导。其次,高校也应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当前网络信息泛滥,学生面对着良莠混杂的观点也极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如果对此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成为思想演变的牺牲品。因此,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传播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书本理论知识得以应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走出校园,了解国家社会发展的直接有效的途径。当前所有高校几乎都设置了社会实践课程,学生们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也增强了对社会的了解和社会责任感。此外,“第二课堂”、系列讲座、学术研究和艺术等活动也是颇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另外,知识竞赛、征文赛、演讲赛、辩论赛也可作为“两课”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这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创造了条件,提供了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又推进了“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3.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足够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来出现的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等都是我们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当代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除了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通识课程,高校也要多组织相关的心理健康的讲座、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及时地疏导他们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4.就业与择业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我们从原来依靠政府计划分配工作转向了由学生自主选择职业,同时,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近几年来,不少大学生因就业问题而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不绝于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实施一定的就业和择业的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相关课程中设置职业规划教育,建立健全高校的就业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便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赵继伟.论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
[2]胡孝红,彭小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探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3(3).
[3]宁克强,王维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