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阶层分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

2013-03-21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利益

杨 威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利益结构的调整,社会流动频率的加快,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逐渐分化,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阶层分化导致了不同阶层、群体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异质和多元,对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震荡,为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提出了挑战。应对阶层分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意识形态带来的新变化,凝聚不同阶层、群体的思想共识,增强不同阶层、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功能的重要内容。

一、阶层分化与社会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总是生活在一定的阶级阶层关系之中的。阶级阶层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总体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新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学者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为标准,把中国社会结构分为10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以及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1]。

阶层分化的发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提出了加强新时期社会整合功能的时代课题。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边界相对清晰,同一阶层的社会成员在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同质性,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便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整合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迁,以后致因素为主导的经济分层逐渐替代以先赋因素为主导的政治分层,不同阶层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逐渐产生。伴随着社会利益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多元化,我国社会的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也渐趋多元化。

阶层分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破除了封闭单一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发展,重构着社会的文化价值结构。社会分层调整了社会的利益格局,推动人们利益观念的变革;激活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们实现人生理想;促进了民主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等现代意识的形成。阶层分化在使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出现层化现象的同时,也使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居于社会分层结构体系中不同地位的社会阶层,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差异性逐渐增强,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的多样性逐渐凸显。阶层分化使不同阶层、群体的思想观念趋于异质化,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生活方式趋于多元化。

同时,阶层分化的发展又加剧了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冲突,对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震荡。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大量地表现为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正确处理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社会文化价值结构的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相对滞后于社会分层结构体系的急速发展,因而在社会文化价值结构与社会分层结构之间形成了文化堕距,造成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两者之间的紧张和失调。当前,贫富分化造成了社会心理的失衡,提出了社会心态建设的课题;利益冲突导致了阶层关系的紧张,滋生了社会矛盾形成的土壤;不同阶层、群体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发展,导致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难度的加大。急速变迁的阶层分化犹如一股强大的离心力,不仅撕裂了既有的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而且也使社会的文化价值结构趋于碎片化。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心理、阶层关系、主流文化等层面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震荡,给新时期我国的社会整合带来了挑战。加强阶层分化条件下的文化整合和意识形态整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防止阶层分化导致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增强社会阶层结构的稳定性,重点要加强制度设计、政策供给等社会硬件层面的建设,但利益协调、心理疏导、思想整合等社会软件层面的建设同样不可忽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维系社会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整合功能。它有利于消除不同阶层之间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利益矛盾、心理隔阂,有利于形成和凝聚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思想共识、价值认同,有利于缓解不同阶层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冲突导致的价值混乱、文化裂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体系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阶层分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利益整合、政治整合和文化整合等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整合功能

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是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深层根源。利益整合是防止利益差别过大和利益分配的两极分化,解决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关键。利益整合是通过一定手段对社会利益关系施加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使社会各个阶层处于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状态,对于执政党来说,利益整合意义重大。通过利益整合,执政党广泛地表达、综合和协调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利益整合方式。

1.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利益沟通来实现利益整合。利益沟通是不同利益主体表达、交流利益诉求的活动。只有让不同利益主体平等地、民主地、充分地进行利益表达,保障利益沟通渠道的透明、畅通,才能全面地了解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实现全面的利益整合奠定基础。尊重人民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广泛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促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沟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时代要求。民主、平等、对话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益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联系群众面广、组织网络健全、活动形式多样等优势,充分了解不同阶层和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将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贯彻落实到维护、保障、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践中。在出现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种推动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平等对话、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多起群体性事件的经验表明,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相对强势的一方,党和政府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运用对话、沟通而不是高压、粗暴的方法,让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平等地、畅通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才能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利益协调来实现利益整合。利益协调是处理不同阶层和群体利益矛盾,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的重要手段。财政、税收、福利制度等经济和政策手段能够从宏观上平衡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差别,而协商、调解等方法则能够在更加广泛多样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中发挥具体的利益协调作用。随着利益矛盾在基层的大量积聚,党的各种基层组织和群众组织,包括村委会、社区委员会以及妇联、共青团、各级各类工会等,在处理各种利益纠纷、协调不同利益矛盾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社会组织能够通过调查走访、权益维护、居间调解等工作,将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各种具体的利益矛盾解决在基层,从而阻断利益矛盾向利益冲突扩散升级的链条。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利益认同来实现利益整合。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利益群体往往难以超越各自局部的利益观,利益的天平更倾向于个体利益、局部利益、暂时利益的一方。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迫切需要用一种正确、科学的利益观来引导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用科学正确、与时俱进的利益观,帮助人们科学认识自身的合理利益,正确处理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引导不同阶层和群体形成利益共识。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对集体主义进行重新的诠释,更加要注重保护个体的合理、合法利益,但全局利益、国家利益、长远利益始终应作为人们利益认同和利益选择的根本指针。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利益格局中,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在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利益取向中发挥着利益导向作用,有利于形成不同阶层、群体对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长远利益的认同,从而在最大范围、最长时段实现社会的利益整合。

当前,我国利益群体分化更加精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更加多元,利益纠纷更加频繁,利益矛盾更加复杂,这使得我国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整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利益导向,形成发展社会主义的利益观,发挥其在不同阶层和群体中的利益导向功能,在最大范围内凝聚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共识;另一方面,要科学把握当前利益群体分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社会氛围,综合利用和整合基层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载体,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沟通的渠道,保障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协调、化解利益矛盾和利益纠纷中的独特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建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沟通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中的独特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整合功能

政治整合(political integration)是指占优势地位的政治主体,将不同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力量,有机地纳入一个统一的中心框架,化解矛盾与风险、促进融合与合作,从而维护动态稳定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阶层分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着中国政治结构的转型,激发了各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了政治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动力;另一方面,阶层冲突增多、阶层结构失衡、分化动力不足以及各阶层政治参与需求增长,造成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之间的结构性紧张,为新时期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2]。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在政治整合中发挥着核心和主导作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整合方式。在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和政治结构发生急剧变迁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政治整合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党内教育来实现政党内部的政治整合。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实现党内政治整合,才能在更广范围内发挥社会政治整合的作用。阶层分化的发展,使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当前,部分领导干部面对自身阶层地位的变化,心理失衡,信仰发生动摇,导致党内腐败现象的蔓延,极大地削弱了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力,造成了合法性资源的流失。包括农民工和新兴行业工人在内的新兴工人阶级,对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缺乏认同和支持。阶层分化使原来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形成的单一、有序、紧密的社会结构日益松散,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不少农民工党员以及下岗和退休党员游离在党组织外,给基层党组织设置、党员管理等带来一系列新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应对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相继开展了党内思想讨论、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反腐倡廉的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解决了阶层分化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代表性和战斗力等问题。这些教育活动,不仅推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了党内的政治整合,而且为社会政治整合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政治沟通来实现不同阶层的政治整合。政治沟通是一种促进不同政治主体进行政治交流,协调政治行动,形成政治共识的活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独特的政治沟通方式。在战争和革命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沟通、动员、说服、转化等重要作用,从其他社会阶层中吸纳了大量的政治力量,最大范围地凝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共识,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不同阶层政治关系逐渐调整、政治诉求渐趋多元、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愿望日益强烈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不同阶层政治沟通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制度载体,广泛地听取民意,吸纳民智,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党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政治沟通。另外,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不仅能够实现政治交流和新社会阶层的社会流动,充分吸纳新生的政治力量,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通过系统的、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发挥这些新党员在各自所属阶层中的积极影响,加强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政治沟通,有利于增进新的社会阶层对我国政治体系的认同,提高我国的政治整合能力。只有与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实现充分的政治沟通,执政党才能全面了解他们的政治诉求,满足他们政治参与的意愿,并使他们认同执政党的政治主张,从而将不同阶层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参与聚合为统一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动。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实现全面的政治整合。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政治文化教化,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内化政治规范、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是社会政治体系的自我延续机制和功能运行机制[3]。政治社会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公民内化政治文化,推动既有政治关系再生产,从而实现政治整合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政治人格的政治社会化方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深入、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接受和认同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观点,形成政治共识和统一的政治行为,从而实现政治整合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新闻媒体的政治宣传、学校教育中的政治教育、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参与等多种政治社会化渠道,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广泛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将不同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动整合到政治共同体中。

针对阶层分化带来的政治整合压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政治导向、政治沟通、政治教育等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政治社会化方式,引导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政治认知,广泛开辟各种政治交流的通道,加强与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政治沟通,从而最大程度地凝聚政治共识,形成一致的政治行动,避免出现政治冲突和政治动荡。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

精神生活领域里的多元化,是社会分层的文化镜像。由于社会分层结构体系发展尚不完善,社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阶层结构体系转型,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思想矛盾和文化冲突,给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振荡,使我国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紊乱甚至断裂。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是社会整合的精神前提和文化基础。当前,阶层分化在社会精神文化领域所带来的分化和断裂,必须用某种相应的文化机制进行凝聚和修复。而主流文化特别是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文化整合机制的核心内容,它在增进不同阶层之间的思想共识,引领多元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社会整合的精神指针和文化水泥。作为我国主流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整合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社会心理实现文化整合。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平衡,在不同阶层和群体中形成一定的心理落差甚至心理对抗。利益受损阶层和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与某些改革受益阶层和先富阶层的优越感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炫富心理、仇富心理、仇官心理等不良社会心理,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产生了心理裂痕,加深了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心理隔阂。这些消极的社会心理一旦蔓延开来,必将加剧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心理对抗,成为社会冲突的心理助燃剂。培育积极、向上、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是阶层分化条件下社会心理整合和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目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针对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使他们正确地对待自身社会地位的升降,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缓解人们的失落感、紧张感,理性地对待社会的某些不公正现象,帮助人们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当前,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既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表达空间,也成为传播社会舆论、放大社会心理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有关“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事件,经过网络传播的放大,引发了社会公众强烈的心理震荡,加深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隔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等方式,动态地监控社会心理的嬗变,适时地发现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进行舆论引导,化解不同阶层之间的心理隔阂,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心理认同,从而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理。

2.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设主流文化实现文化整合。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亚文化的发展,体现和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也给主流文化认同带来了挑战。有的亚文化有利于丰富和推动主流文化的发展,如社会公益性组织倡导的慈善文化、环保文化等。有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差异甚至背离现象,如一部分先富阶层中流行的消费文化、一部分“90后”青少年的非主流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共存发展,特别是非主流文化和反主流文化的冲击,增加了主流文化认同的难度。要在文化价值观念分化发展的条件下实现社会的文化整合,必须加强主流文化建设。一方面,面对亚文化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传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巩固主流文化建设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挥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引领纠偏作用,增强主流文化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中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运用各种亚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主流文化渗透到不同阶层和群体中,以主流文化包容、吸纳亚文化,通过对亚文化的涵化吸收丰富、发展主流文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整合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领社会思潮实现文化整合。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是社会思潮产生发展的重要社会动因。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心理需求、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通过知识分子的理论升华,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从而形成了多样的社会思潮。改革开放以来,新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在一部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企业家、管理者等群体中产生了一定影响[4]。在这些社会思潮中,既有反映特定阶层、群体利益诉求的合理思想主张,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如果不进行辩证分析和正确引导,必然会导致不同阶层、群体的思想紊乱和认识分歧,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总是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论争中发展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信仰,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能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凝聚不同阶层、群体的思想共识,促进不同阶层、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当前,阶层分化在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生活领域所带来的冲击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势。在多元复杂的文化生态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担负起文化整合的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健全的社会心理,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提升意识形态的引导力,提高不同阶层、群体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扩大不同阶层、群体的价值认同和思想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0-23.

[2]吴晓林.新中国阶层结构变迁与政治整合60年[J].天津社会科学,2010(4).

[3]李元书.政治社会化的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2007(6).

[4]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的历史与未来[J].社会科学论坛,2010(8).

[5]胡联合,胡鞍钢,廖立勇.空前巨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六大跃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利益
新联会聚合新阶层新能量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