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2013-03-21于秋影陈娟李永丽石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药械科老年病科河南开封475003
于秋影,陈娟,李永丽,石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药械科,.老年病科,河南 开封475003)
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是1992年首次在日本上市的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对于胃酸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便秘、腹泻、发热、瘙痒和皮疹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见,尤其是锥体外系反应,卢勇等[1]引用的文献在法国药物警戒系统中有关于该药锥体外系反应的1例报道,但是有关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疼、耳鸣、头晕、嗜睡、失眠、焦虑、指端麻木,严重者会引起共济失调、神经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的报道[2]。本文根据临床出现的1例兰索拉唑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用药进行监护,为以后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8岁,因左下肢肿胀1周,头痛1天为主诉于2012年12月7日入住我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多年,长期服药及间断住院治疗,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12月1日左右出现左下肢肿胀,自行服用利尿剂等药物,左下肢肿胀逐渐加重,向上延伸至髋部,12月7日起床后左下肢肿胀严重,活动受限;且出现头痛,以头顶部为重,为胀痛;大便次数增多,为褐色,下午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精神极差。查体:体温36.8 ℃、脉搏74 次/min,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较差,重度贫血貌,面色及睑结膜苍白,左下肢重度指陷性水肿,余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92×109个/L、中性粒细胞比率(NEU)81.7%、红细胞计数(RBC)2.26×1012个/L;血红蛋白(HGB)52 g·L-1、血小板计数(PLT)385×109个/L。电解质:钠134 mmol·L-1。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3.7 s,D-二聚体3 234 ng·mL-1。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彩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主动脉弹性差;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分再通)、双下肢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右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脑梗死。诊断:左下肢静脉血栓、重度贫血、上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功能3级)、2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临床情况,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5 mg,tid;格列齐特缓释片15 mg,qd;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tid;阿卡波糖片50 mg,tid;酮替芬片1 mg,qn;氢氯噻嗪片25 mg,qd;螺内酯片40 mg,qd;疏血通注射液6 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qd,静脉点滴;前列地尔注射液2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bid,静脉点滴;注射用头孢米诺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bid,静脉点滴。因患者贫血较重,给予B型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5 d,输注过程未见药物不良反应。12月11日复查血常规:WBC7.51×109个/L、NEU 64.4%、RBC 3.97×1012个/L、HGB 107 g·L-1、PLT220×10个/L,停止输注红细胞悬液;因患者大便潜血一直阳性,不排除消化道出血情况。12月11日开始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1820907)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bid,静脉点滴保护胃肠黏膜和止血治疗。12 月15 日患者出现右手不自主震颤,当时未予以重视。12 月16 日双手、头部出现不自主震颤,持物时减轻,而且出现呛咳、吞咽困难,不排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综合患者最近几日药物调整,考虑是因兰索拉唑引起,停用兰索拉唑,给予多巴丝肼0.25 g,bid,3 d后上述症状消失。患者继续治疗至入院时症状好转后于12 月26日出院。
2 用药分析
2.1 疾病的影响 从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脑部磁共振检查示未见新的梗塞灶,排除由于脑血管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神经功能。
2.2 异丙嗪的影响 异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组胺药,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用药过量可导致手脚动作笨拙或行动古怪,肌肉痉挛(尤其好发于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坐卧不宁、步履艰难、头面部肌肉痉挛性抽动或双手震颤(后者属锥体外系的效应)。该患者入院后(12月7日)每天输注B型白细胞悬液前给予异丙嗪注射液25 mg,肌肉注射,使用5 d(12月11日结束),期间未出现任何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时已经停药5 d,基本排除由于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2.3 用药剂量的影响 马琳等[3-4]认为老年人对兰索拉唑的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老年受试者2.9 h,受试者1.4 h),但是每天重复给药不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所以老年人服药不需要调整剂量,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高于一般患者群,兰索拉唑对65岁以上的患者是安全的。但是,对于该89 岁的老年患者,其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幅度大,兰索拉唑使用剂量应该调整为成人剂量的1/2~2/3。
2.4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兰索拉唑的肝脏代谢酶有CYP3A4和CYP2C19,该患者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而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由CYP3A4 代谢。显然,兰索拉唑的代谢会下降,导致血药水平升高。此外,兰索拉唑与其他经CYP3A4或CYP2C19代谢的药物存在相互作用[4],联合使用时也应该调整剂量。
2.5 兰索拉唑的文献分析 兰索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自上市以来临床应用广泛,且不良反应少见,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便秘、腹泻、发热、瘙痒和皮疹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道很少,尤其是锥体外系反应。卢勇等[1]引用的文献在法国药物警戒系统中,2名法国男子(66和73岁),左旋多巴合用兰索拉唑(1日15 mg),出现肌阵挛脑病及锥体外系综合征,兰索拉唑停用后症状好转。龙恩武[5]报道1例男性患者在服用雷贝拉唑后感觉迟钝、神志恍惚、口齿不清、听力下降、复视震颤等精神症状,停用后异常表现消失。本例患者在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bid,静脉点滴3 d后出现右手不自主震颤,且进行性加重,停用兰索拉唑,给予多巴丝肼0.25 g,bid,3 d后上述症状消失,基本可以肯定系该药引起了锥体外系反应。
3 讨论
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消化系统药物,兰索拉唑上市以来由于不良反应少见,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尤其是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长期使用多种药物,应该注意药物剂量和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出现如锥体外系反应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1] 卢勇,王金明.兰索拉唑的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10,22(7):250-251.
[2] 王国建.陈建.质子泵抑制剂过度使用常见不良事件的循证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1):919-922.
[3] 马琳.兰索拉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2):103-104.
[4] 王新桃,高萍,向道春.兰索拉唑药动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7):328-331.
[5] 龙恩武.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致严重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09,6(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