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13-03-20葛方启
葛方启
(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31)
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葛方启
(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31)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穴位注射与静脉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恢复速度、HBV-DNA下降程度、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方面均有差异。结论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较静脉用药疗效好。
乙型肝炎/治疗;胸腺五肽/治疗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应用;胸腺五肽/投药和剂量
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常用的治疗方法。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是常用方法之一[1]。胸腺五肽的常静脉输注或肌肉注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改变胸腺五肽的用药方式,采用穴位注射。探讨这种用药方式的疗效,以期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患者均系在我科就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的诊断标准[2],研究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在18~60岁之间。2)入选前血清HBeAg、HBsAg和HBV-D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3)血清谷丙转氨酶持续波动于正常上限2~10倍之间(80~400 u/L)达6个月以上。
1.2方法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患者50例(口服恩替卡韦、穴位注射胸腺五肽)年龄(38.60±7.30)岁,病程(6.25±3.17)年,ALT测得值(251.75±35.26)u/l HBV-DNA测得值(6.17±2.15)×107copy/mL。对照组患者50例(口服恩替卡韦、静脉滴注胸腺五肽)年龄40.11±6.80岁,病程7.12± 2.80年,ALT测得值(240.64±41.49)u/L HBV-DNA测得值(5.92±1.87)×107copy/m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穴位注射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口服;分别取足三里、三阴交两穴位,每穴位每次注射胸腺五肽1mL(1mg),左右侧穴位交替,疗程6个月。第一个月每天注射一次,第二、三个月每周三次,第四、五、六个月每周一次;同时口服(空腹)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给予胸腺五肽1mg加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慢滴,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用量、用法、疗程同实验组。观察期间两组均辅助一般护肝药物,所有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
1.4实验室检测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药品:瑞士罗氏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监测)、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法监测乙肝五项指标)、ABI7300Real timepcR System(HBV-DNA监测)、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胸腺五肽、江苏正大天晴公司产恩替卡韦分散片。
1.5标本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周末、24周末、48周末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5mL进行监测。
1.6监测指标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单位:U/ L)。2)乙肝病毒含量(HBV-DNA,单位:copy/ml)。3)乙肝五项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以阴性或阳性来表示。
1.7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ALT的变化情况均有程度不同的下降,两组治疗后ALT恢复速度在12周、2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快,有显著性差异,P<0.01,48周时两组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ALT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ALT变化比较(±s)
组别n期性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实验组50 251.75±35.26 70.25±30.14 50.25±18.47 40.26±18.52对照组50 240.64±41.49 100.10±32.58 61.75±20.47 42.35±20.67
2.2两组治疗后HBV-DNA变化情况均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在12周时HBV-DNA含量无差异,P>0.05。在24周、48周时HBVDNA含量两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变化比较(±s)
注:*HBV-DNA<1×103copy/mL的人数占观察人数的百分比。本研究HBV-DNA含量的监测下限为1×103copy/mL,监测不到均以小于1×103copy/mL来表示。
组别n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107copy/ml)(×105copy/ml)(×104copy/ml)(%)实验组50 6.17±2.15 3.26±1.58 1.17±0.54 70对照组50 5.92±1.87 3.10±1.42 2.47±0.67 40
2.3两组治疗后变化情况HBeAg HBeAg阳性率均有所下降,在12周与24周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48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BeAg阳性率比较(例,%)
2.4两组治疗后HBeAb变化情况HBeAg阳性率均升高,在12周、24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8W时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BeAb阳性率比较(例,%)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是2’-脱氧鸟嘌呤核苷的碳环类似物,可在3个不同的环节抑制HBV复制,包括HBV-DNA聚合酶的启动阶段、以前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HBVDNA负链的逆转录阶段,以及HBV-DNA正链的合成阶段。它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通过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抑制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但其不能清除肝细胞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停药后病毒可再度复制。胸腺五肽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也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目前研究认为胸腺五肽能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促进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破坏HBV感染细胞使肝细胞内的HBV-cccDNA降解而达到降低HBV-DNA,减少复发的作用[3]。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多属虚证,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肝脾气血不足,导致肝郁气滞,经络受阻所致,而现代医学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的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的复制,二者原理一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基础治疗是抗病毒,一般需联合免疫调节剂。故治宜“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由经络联络而成的统一有机体,人体通过经络进行气血运行,穴位是分布在经络上的针炙刺激点,是机体脏腑经络之气聚集和出入的部位,经穴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脏腑的机能变化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经穴上,同样,刺激经穴可影响脏腑功能。机体产生病变,针刺穴位,可调整组织器官的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足三里为保健要穴,具有强壮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有养肝益肾的作用[4]。足三里、三阴交两穴位注射胸腺五肽,可以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诱生白介素Ⅱ(IL—2)的作用,促使机体相关系统产生适应性调整,使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肝脏微循环,通过药物与穴位的综合协同作用,调理肝、脾、肾功能,更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使乙肝病毒清除,使病人病情得到缓解。
本研究提示胸腺五肽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5],可明显改善肝功能,能更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提高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降低HBV-DNA的反跳率,是慢性乙肝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杨齐华.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1,(5):203.
[2]贾继东,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1:278.
[3]康艳丽.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29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3):188.
[4]魏国丰.双虎清肝颗粒与胸腺五肽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92例的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9:185.
[5]王笑秋.恩替卡韦散片联合胸腺肽a1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29):199.
调查研究性课题
这类选题是为了弄清某些疾病在某一时点或时期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状况,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对被调查研究的对象搜集可靠资料,通过整理、分析、对比、综合、判断和推论,从中总结、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如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解决流行病学、非流行病学、职业病、地方病、环境与健康、临床病例分析等专业的调查研究课题。所选题目要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The Study of Thym opentin w ith Acupunctu re Poin t In jection Com bined w ith En tecavir Treated Ch ronic V iral Hepatitis B
Ge Fangqi
(HezeMunicipal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zeMedicalCollege,Heze 274031,China)
Ob 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ymopentin w ith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 ith Entecavir t reated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M ethodsThe patientsw ith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were divided into a experimentalgroup and a controlgroup,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treated chronic Viral Hep atitis B.Resu ltsThe recovery of liver dysfunction,declining in HBV DNA and ser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of HBeAg-HBeA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between a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ymopentinw ith acupuncture point injection haveabetterefficacy than thatw 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Hepatitis B/therapy;Thymopentin/therapeatic use;Entecavir/therapeutic use;Thymopentin/adm inistra tion&dosage
R512.62
:A
:1008-4118(2013)02-0021-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3.02.07
201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