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咽喉镜在诊断鼻后滴漏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3-03-19卫旭东
张 虹,卫旭东
(1.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 737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是指在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部位产生的脓性分泌物经鼻腔倒流,通过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这种脓性分泌物的长期慢性刺激能够引起上述部位的继发性炎症及相关症状,是儿童及成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1]。
电子鼻咽喉镜可清晰显示鼻部及咽部微细病变,我院使用德国XION电子鼻咽喉镜及成像系统进行PNDS的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在67名患者中,男性28名,女性39名,年龄9~89岁。其中,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者41人,病程1周至4年;以咽部干痒、爬虫感为主要症状者12人,病程2周至2年;以鼻咽部异物感为主要症状者8人,病程2~6周;以咽部贴叶感,反复清嗓为主要症状者6人,病程7~60天。
检查方法: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双侧鼻腔粘膜,以1%丁卡因溶液约2ml喷涂鼻腔粘膜及口咽粘膜,进行表面麻醉,如需检查声门下区,可选用环甲膜穿刺注射法,嘱患者平卧,头后仰,环甲膜区皮肤常规消毒,用5ml空针抽取1%丁卡因溶液1ml经环甲膜穿刺注入声门下区,注射完毕嘱患者坐起,咳嗽,使表面麻醉药分布均匀;检查时患者可取卧位或坐位两种体位。一般采用经鼻腔插管术,术者站在患者头侧,右手持镜柄,左手扶镜体固定于患者一侧前鼻孔,镜体远端通过鼻腔进入,进镜后依次检查总鼻道、中鼻道、鼻咽部、口咽、会厌、会厌谷、喉前庭、梨状窝、室带、声带、声门下区。随患者呼吸及发“衣”音时,可仔细观察到声带运动情况,锁定所需图像并保存,同时将彩色图谱打印在检查报告中。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主诉有鼻塞,脓涕、头痛者进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CT检查。对可疑变异性哮喘者进行气道激发试验与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主诉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者和可疑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者请消化科会诊。诊断为非PNDS者均排除出本研究。
2 结果
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结合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67名患者被诊断为PNDS。无麻醉意外等不良并发症出现。67名患者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9例(28.36%),慢性鼻炎14例(20.90%),过敏性鼻炎13例(19.40%),慢性鼻咽炎11例(16.42%),鼻中隔偏曲5例(7.46%),其他5例(7.46%)。其中,电子鼻咽喉镜下见中鼻道后端蓄脓21例(31.34%),口咽部粘膜铺路石样改变16例(23.88%),鼻咽部充血14例(20.90%),鼻咽部/口咽部粘液附着12例(17.91%),后鼻孔息肉4例(5.97%)。
3 讨论
PNDS是一类主要以咳嗽为主的症候群,它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或只是一种症状尚存在争议。由于介于呼吸科和耳鼻咽喉科之间,因此,临床误诊及漏诊率较高。其病理表现复杂,目前认为,该病发病时,鼻/鼻窦分泌物增多,倒流入咽喉部或下呼吸道,刺激该处咳嗽感受器产生冲动,通过神经反射而产生咳嗽、咽部异物感、爬虫感等不适[2]。同时PNDS还可以引起咽后壁粘膜下淋巴滤泡增生,也增加了下呼吸道的炎性反应,导致支气管反射性收缩,引起阵发性咳嗽。因此,美国有学者建议,PNDS 应更名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3]。PNDS 典型临床表现有:患者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咳嗽较少;多数患者伴有鼻内分泌物后流、口咽部粘液附着、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并频繁清喉,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患者多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电子鼻咽喉镜是一种软性仪器,镜体纤细、灵便,可转变镜头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方位观察。其前端有CCD成像系统,可锁定瞬间图像,即时摄像并保存,因其是数码成像,图像清晰,无论是摄像功能还是画面质量均优于传统的纤维鼻咽喉镜。硬性鼻内窥镜也可检查鼻腔及鼻咽部,因其头端不能转动故存在一定的盲区,且对口咽及喉咽部病变无法观察。鼻腔、鼻道、鼻咽部位置较深,腔隙细小,临床上PNDS患者常缺乏明显体征,易造成漏诊。使用电子鼻咽喉镜,可以对鼻腔及咽部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在诊断PNDS中具有独特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1]李丽,王宁宁,葛晓辉.鼻后滴漏综合症[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29(3):164-166.
[2]Hesham Saleh.Rhinosinusitis,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and cough:An ENT viewpoint[J].Pulmonary 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09(22):127-129.
[3]Patricia Macedo,Hesham Saleh,Alfonso Torrego,et al.Postnasal drip and chronic cough:An open interventional study [J].P Respiratory Medicine,2009(103):170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