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03-19谭会恒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风医学院校教学研究

谭会恒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出台和《中国医学教育认证办法》的逐步实施,必将大力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在地方性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工作的经验,就如何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

确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理念是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医学院校教学改革是一项以临床医学专业特殊性为背景,涉及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体制、教学方法等多层面的综合性改革[1],而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是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

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具有学科单一的特点,在接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相对滞后,为此,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由单项式教学转向双向式、互动式教学,由专业中心论转向知识架构论,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以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人才培养转向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开放式人才培养等。同时,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成才,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出路所在。

2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当前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教学改革已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高校管理制度也应顺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建立起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相统一的教学运行机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使其更加符合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2]。

当前,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就是树立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创新素质和营造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全局出发去组织协调、健全完善各种制度,以保障并推动各项教学改革。

3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的内容、活动和安排,应体现教学活动作为相互交流与互动过程的教学本质,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与支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知识生成和师生共同探索经验的过程[3]。这一过程可以促使教师以课程为媒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超越传统的角色限定,主动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状态,使学生能积极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以及研究与解决问题。因此,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促使课程引起教与学两方面的变化,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当前,虽然很多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与整合,但多数局限于简单的内容删减或合并,并没有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难以真正实现不同专业之间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有“新瓶装旧酒”之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

4 建设教学团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

2007 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分别就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通过高效的团队合作,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最终实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关于其意义,著名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当前,虽然很多高校提倡“集体备课”,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很难,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因此,加强教师间合作,整合教学资源[4],建设教学团队是知识创新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

5 提高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及时转化研究成果是教学改革的有效保证

当前,多数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不太重视教学研究,认为教学研究不是其专业内的事情。参与教学研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改革、完善教学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为了职称申报,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完成和发表为最终目的,对成果实际推广和运用较少,背离了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教师一旦通过职称评审,特别是高级职称的评审后就对教学研究失去兴趣,转而注重专业领域的研究[5]。因此,只有使教师从“为职称而研究,为功利而研究”转变为“为教学而研究,为学生而研究”,及时开展教学研究,应用、推广其研究成果,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研究收到实质性效果。

6 加强学风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之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学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有研究指出:“大学生不爱学习,学习质量不高。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学风问题。”早在2008年的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呼吁,大学的教学模式亟待改进,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创新,要加强师生互动和学风建设。学风问题的存在促使各高校在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加强了研究和改革,同时,学风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成效。即使学校各方面做得再到位,投入的教学改革成本再高、资源再多,如果没有学生的有效配合,所有的改革都是枉然。因此,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生中形成钻研科学、不断向上的学风,是推进教学改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

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创新、改革、反思、完善的过程,涉及教育的各条“神经”,需要教育各部门、教学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方可实现的一项重大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只有在高等教育这条漫漫长路上不断探索,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创造辉煌。

[1]付真彦,马依彤.我国医学教学改革走向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6):27.

[2]朱慧,段敏娜.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领导问责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建设教育,2008,2(2):27.

[3]徐同文.现代大学经营之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敏琴.论“四维一体”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143.

[5]谢大蓉,曾晓荣.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5.

猜你喜欢

学风医学院校教学研究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学风就是质量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