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

2011-02-21黄成彬任海燕赵丽丹杨家富李丽历茂刚

中外医疗 2011年18期
关键词:霉菌病窦口窦炎

黄成彬 任海燕 赵丽丹 杨家富 李丽 历茂刚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我科从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100余例,治疗效果良好,在其中随机抽出40例进行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颌窦良性病变包括上颌窦炎、上颌窦囊肿、上颌窦息肉、上颌窦霉菌病等疾病,40例病例中,上颌窦炎12例(其中全组鼻窦炎3例,双侧筛、上颌窦炎4例,单侧筛、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囊肿16例(其中6例为双侧),上颌窦息肉7例(其中3例为上颌窦及后鼻孔息肉),上颌窦霉菌病5例(其中4例累及筛窦,1例术前诊断为上颌窦肿物,5例病例中有3例患者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及工作),以上病例均经临床诊断,鼻窦CT(及鼻窦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2 手术方法

对上颌窦良性病变选择相应的鼻内镜下手术方法,采取了中鼻道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中下鼻道联合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3种手术方式,下面对不同上颌窦良性病变及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讨论,分析术后疗效。

1.2.1 中鼻道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 在鼻内镜下用鼻中隔剥离子伸入中鼻道,向中线(鼻中隔方向)骨折移位中鼻甲,充分暴露钩突,用镰状刀切除钩突,充分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根据病变的范围及术中需要决定开放上颌窦自然孔的大小,置入300及700鼻内镜观察上颌窦病变情况,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保留上颌窦正常粘膜及水肿粘膜。40例病例中,采取中鼻道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治疗的病例中有上颌窦炎12例(其中1例开放上颌窦副口),上颌窦囊肿6例,上颌窦息肉3例(其中1例为上颌窦及后鼻孔息肉),上颌窦霉菌病3例。

1.2.2 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 在鼻内镜下用鼻中隔剥离子伸入下鼻道,向中线(鼻中隔方向)骨折移位下鼻甲,充分下鼻道,在下鼻道距下鼻甲前端约2.0cm、距鼻腔底1.0cm处用粘膜刀做一圆弧向下的弧形粘膜切口,长约1.5cm,向上分离粘膜,充分暴露下鼻道外侧壁骨质,在下鼻道外侧壁做一骨孔,用反向咬骨钳及00咬骨钳扩大骨孔,骨孔呈1.0cm×1.0cm大小,置入300或700鼻内镜观察上颌窦病变情况,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保留上颌窦正常粘膜及水肿粘膜。40例病例中,采取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的病例中有上颌窦囊肿3例,上颌窦息肉1例。

1.2.3 中下鼻道联合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 先行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术,术中因病变切除不彻底或无法切除病变,在病变侧行下鼻道开窗术,经联合径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在40例病例中,经中下鼻道联合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上颌窦囊肿7例,上颌窦息肉3例(其中2例为上颌窦及后鼻孔息肉),上颌窦霉菌病2例。

2 结果

患者随访均为6~12个月,术后均未见并发症。经中鼻道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手术治疗24例病例中,有1例上颌窦炎(全组鼻窦炎)病例因术后上颌窦口开放后闭锁,导致上颌窦炎复发;有2例上颌窦炎(双侧筛、上颌窦炎)病例术后上颌窦口开放后缩小,窦腔内有少量粘液性分泌物潴留;其他21例病例术后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恢复正常。经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手术治疗4例病例中,有1例上颌窦囊肿病例于术后5个月复发,其他3例病例术后上颌窦内粘膜恢复正常。经中下鼻道联合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手术治疗5例病例中,有1例上颌窦霉菌病复发。

3 讨论

上颌窦炎、上颌窦囊肿、上颌窦息肉、上颌窦霉菌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上颌窦良性病变,其中上颌窦炎以北方为多见,上颌窦霉菌病以南方为多见。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清除病变组织,开放窦口,通畅引流,恢复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从唇龈沟切口经上颌窦前壁入路的柯-陆氏手术(Caldwell-Luc's operation)[1]及传统的中、下鼻道开窗术,其手术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局部反应重,术后鼻窦自洁功能(纤毛功能)恢复差,术后遗留上唇及面部麻木感等。近年来,随着鼻科学理论的不断更新与发展,随着鼻内镜系统的不断改进,传统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日渐被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所取代,合理地选择手术径路,对手术的成败及术后上颌窦生理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上颌窦炎症性病变(累及窦口鼻窦复合体[2])多采用中鼻道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对于位于上颌窦内侧壁偏下、外侧壁偏下及下壁的良性病变(未累及窦口鼻窦复合体,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良好的良性病变),多采用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经中鼻道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或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不能彻底清除良性病变组织,多采用经中下鼻道联合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采用下鼻道径路(下鼻道开窗术)和中下鼻道联合径路(上颌窦口开放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下鼻道前部的鼻泪管。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中术区可视性好、术后局部反应轻、鼻窦生理功能恢复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且术后鼻腔不填塞或仅鼻腔填塞聚乙烯醇海绵,患者术后鼻腔粘膜损伤小,大大减轻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缩短了鼻腔及鼻窦粘膜纤毛功能恢复的时间。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很重要,能随时观察上颌窦口的开放情况,能够及时处理上颌窦口的微小病变,防止术腔粘连,大大减少了上颌窦炎症性病变的复发。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164.

[2]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54.

猜你喜欢

霉菌病窦口窦炎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罕见疾病袭击印度新冠患者
鼻内镜术后影响上颌窦口引流的相关因素分析
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分析
牙源性上颌窦炎漏诊分析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在孤立性蝶窦霉菌病诊疗中的应用
针刺治疗海绵窦炎1例
鼻内镜上颌窦开口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