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建设现状及探索
2013-03-19侯园园
闫 灿,侯园园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战略地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医疗器械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医疗器械相关人才表现出旺盛的需求。高职教育有责任全面提高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 专业建设现状
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包括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调试、销售、维修养护、采购、管理、检测等。通过对就业市场调研,师资、教学设施条件及生源分析,我校于2008年开设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2011年开办了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较多,需要我们逐一克服。
1.1 师资力量
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跨度大。而目前既掌握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易得。我们一方面招聘对口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授专业课;另一方面从医院设备科或医疗器械公司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临床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担任维修技术、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为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专业技术和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
1.2 课程和教材
专业开设伊始,考虑到其所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优势,开设了较多检验技术相关课程。首届毕业生就业较好。之后的两年,随着师资、实验条件的改善,我们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删减了一些与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增设了更多医疗器械类课程。目前开设的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人体结构与功能、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治疗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用传感器、医用检验仪器、单片机及其应用、医疗器械专业英语、医用光学仪器等。为规范教学,编写了配套的课程标准。
该专业许多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少,现有资料要么知识太陈旧,要么偏重从设计角度介绍理论知识,维修实例很少[1]。我们通过去外校参观学习、到医疗器械公司借阅等多种渠道搜集专业相关资料,组织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1年组织编写了一套全国高职高专医疗器械类专业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满足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学的需要,我们有幸参与了部分教材的编写工作。
1.3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该专业涉及的基础实验条件优良,如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设备充足,实验教学方法丰富,为学生的电工电子技能训练提供了保障。而专业课程需要的实验设备较少,如X线机、CT、磁共振成像设备、核医学设备、B超、彩超、麻醉机、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这些设备昂贵,投入产出比低,不易大规模购买新设备。
为此,我们通过几种渠道来建设实验室:一是购进价位较低的新设备,主要有心电图机、监护仪、超声雾化器、麻醉机、超声诊断教学仪器等。这类仪器侧重于向学生演示正常工作过程及结果分析,与故障仪器形成对比,故尽量不拆卸。二是从医院设备科或医疗器械公司收购淘汰的设备,要求这些设备结构完整,能对照讲解结构、工作过程,最好能通电运行。这类仪器的优势在于可以多次拆卸,让学生观察认识内部器件,练习寻找故障及简单故障的排除。三是本系其他几个专业(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技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换代新仪器,陈旧的仪器可以拿来充实本专业的实验室,该类设备大多没有故障,能正常工作,学生可以从本专业的角度进行学习,也可以与其他专业学生交流使用方法,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扩展就业方向。
1.4 校外实践教学
专业课开设期间,安排短期的见习环节。在学制的第三年,为学生安排了8个月的顶岗实习,岗位包括医院的设备科、放疗科,医疗器械公司的生产调试、销售、售后服务等。医院设备科的职责不尽相同,医疗器械公司以效益为根本致使其合作意向不强烈,故联系合适的实习点也颇费周折。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确定一个熟悉的题目,深入调研分析和实践并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与人沟通等能力。
2 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2.1 重基础,动态优化课程体系
不仅是该专业,其他处于交叉学科领域的专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门类繁多。考虑到我院电工电子实训室及医用检验仪器实训室的优势,参考学生就业及实习心得,依据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我们将电工电子定为该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保证学时,狠抓质量[2]。删减与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增设人际沟通和心理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选择开设专业基础课,如单片机、微机原理、C语言、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医用传感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等。整合各专业课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微型课,扩宽学生视野。
2.2 重技能,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该专业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在学生掌握多种医疗仪器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看到一台仪器,要求其说出临床意义,分析工作过程,判断故障与否,推测故障区域,并提出解决办法甚至排除故障,该过程可以分段、分组进行[3]。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请教教师等途径来解决。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优良的实训条件、师资队伍来保障。实训条件包括合适的实训设备、场地和操作性强的实训指导[4]。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则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执行者。
2.3 重就业,与知名医疗器械公司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既能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亲和力,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双方的合作可以渗透到多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学校教师可与其合作,对宝贵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写成教材或实践指导。二是可以选几家公司作为固定实习点,相互交流,不断改善实习效果。三是双方合作研发项目或开发实验教学设备,既能提升教师水平,又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四是经过长期合作,学校逐渐具备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重基础、重技能、重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在此思路指导下,必定会为医疗器械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李迅茹,陈雅楠.建设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医用电子仪器专业[J].中国医学装备,2009,6(10):28-30.
[2]张慧.医学高职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效果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6):41-43.
[3]严荣国,王成.医用检验仪器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29-230.
[4]董海新,甘焕英.高校生医类实验仪器的维修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