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
2013-03-19李富森
李富森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论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
李富森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1888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武装入侵我国西藏的战争。英国发动侵藏战争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在这次战争中,尽管西藏人民英勇抗战,但由于各种因素,最终还是以失败结束。战争之后,英国对西藏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及各种资源。这次战争给中国及西藏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
英国;入侵西藏;经济掠夺;影响
1888年英国首次对我国西藏发动了侵略战争,中外史料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学术界也多有涉及,但对此次战争的起因、战争后英国对西藏的经济侵略及其对中国与西藏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后果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却依然显得十分薄弱,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
一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的背景
英国征服印度后,基于印度的安全战略、遏制沙俄以及侵略中国等方面的考虑,欲直接接触西藏,并将其变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乘机挑动西藏独立,使西藏成为英国控制下的缓冲国。因此,英国的战略家们提出了所谓“拱卫印度安全”的“三个缓冲区”的战略思想。其中第一个“缓冲区”就是“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保证印度不受中国威胁”[1]。从这一战略构思出发,英国必须从印度向北入侵喜马拉雅诸山国,进而控制西藏。因此,1835年,英国向锡金租得大吉岭。1860年,英军又进攻锡金,占领许多土地。同年,英国同尼泊尔签订条约,加强了对尼泊尔的控制。1864年,英军进攻不丹。1865年强迫不丹签订条约,强占大片土地。此后,英国在锡金境内大举筑路,准备以锡金为入侵西藏的跳板,实现其战略意图。
1857年,英国殖民主义者贺奇逊要求英国特使额尔金说服清廷同意印度政府派代表驻拉萨,在印藏边界开辟贸易市场。次年,英国强迫清廷签订《天津条约》,其中第9款规定:“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于是,1863年英国斯密士率“探险队”从印度出发去西藏,因未携有中国政府颁发的护照,被边境藏官拦阻,不得不返回印度。
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商界极力敦促英国政府开辟中国西部市场。1868年,英国冒险家库柏在英国商界资助下进入西藏东部,遭藏人拦阻,被迫退回。次年,他在印度政府帮助下,从阿萨姆试图进入西藏亦未成功。但库柏据此撰写了《关于印中贸易的备忘录》,强调开辟西藏市场,发展印藏贸易的重要性。如开辟一条从英属印度至东部西藏的商路,既能使英国的势力扩展至西藏等中国西部地区,又能切断中国内地同西藏的茶叶贸易。库柏估计每年西藏要消费川茶约600万英磅,如印茶能将川茶排挤出西藏,将会给英国商界带来巨大好处。库柏的备忘录在英国工商界引起热烈反响,英印政府要求驻华公使威妥玛就英人进藏游历与贸易问题同清政府谈判,威妥玛曾多次向总理衙门交涉,未获任何结果。为使英国势力进入西藏,威妥玛与英印统治者挖空心思,策划各种方案。威妥玛建议英印政府贿赂驻拉萨的汉、藏官员,特别是收买驻藏大臣。1874年,威妥玛再次与总理衙门交涉英人入藏游历、通商问题,总理衙门仍予以拒绝。
1876年,英国以“马嘉理案”为借口,逼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规定允许英国派人入藏“探访路程”。英国遂以“传教”、“游历”、“通商”等名义派出探险家、传教士入藏活动。英国还派间谍偷带测量工具,探测西藏的地理、矿产、交通及军备设施,记录气象资料,绘制地图,为进一步侵略西藏作准备。
1879年,英国修筑大吉岭与咱利山隘之间的道路。80年代初,英印政府将铁路修至大吉岭,从加尔各答至西藏边界只需几天时间,英国完成了对西藏进行进一步侵略的必要条件。
1882年,英国爆发新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异常持久。英国资本家急切要求开辟新的市场,挽救工商业的严重萎缩。《泰晤士报》报道:“我们到处听到商人诉说贸易停滞。如果我们坚决要求进入西藏,那儿有一个广大市场等待我们……西藏最富饶的部区实际是在我们一投石的距离以内,其居民自上而下,善于经商,乃由于全然无知和传统保守,与印度禁绝交往。”1885年,英国各地商会纷纷要求从速交涉藏印通商问题。同时,传闻俄国探险家普尔日瓦尔斯基领取清廷护照,准备入藏游历。这对英国构成了严重威胁,英国决意抢在俄国人之前,进入西藏[2]。
鉴于西藏地方政府极力反对英人入藏,英印转而采取雇佣印度人入藏以拉拢西藏上层人物的策略。1881年英印政府雇佣印度人萨拉特·钱达拉·达斯去西藏会晤班禅,但一无所获。1884年10月,英国派孟加拉省财政厅厅长马科蕾往哲孟雄调查边界情况。马科蕾在报告中强调:如果西藏开放,印茶定能取川茶而代之,和达赖及班禅交往将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1884年10月,英印政府派马科蕾去藏哲边界同西藏官员谈判通商问题。马科蕾在藏哲边界同干坝宗本会晤后,指出西藏对英国绒面呢、布匹、刀具等类产品的需求很大,藏民能向英国提供黄金和充足的羊毛。
1885年夏,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意马科蕾提出的派使团进藏计划。1885年10月,马科蕾偕达斯至北京专议印藏通商。清廷给予马科蕾入藏护照。1886年初,马科蕾使团至大吉岭。西藏人民坚决反对马科蕾入藏。英国政府遂宣布马科蕾使团暂停入藏。然而,英国商会纷纷上书英国外交部,述说印藏通商的重要性,敦促英国政府迅速打开西藏大门。
为了防止英国侵略,西藏噶厦派兵在隆吐山修筑堡垒炮台,设卡自卫。1887年,英国驻北京公使发出照会,胡说隆吐山属哲孟雄领土,要求限期撤卡,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武力驱逐,遭到西藏地方政府的严词拒绝。
打开西藏大门,控制西藏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既定方针[3],英国见讹诈不成,遂调集军队,于1888年3月20日,在格雷厄姆准将指挥下,向驻守隆吐山的藏军进攻,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第一次侵略战争。
二西藏军民反抗英国第一次入侵战争失败的原因
1888年9月24日,英军2 000余人攻占则利拉、亚东等地。西藏在反侵略战争中,虽然动员兵力1.4万余人,浴血抗战,但最终以失败结束。此次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藏军存在一些劣势和弱点
在组织训练、军火器械、攻守布局等方面,藏兵与英军相距甚远。藏军多系民兵,素质低劣,纪律差,没有经过很好的训练。藏军武器装备落后,用的是火绳枪、弓箭、刀、石头、梭标、矛和抛石器等极端原始的武器[4]149,缺乏辎重。穿的是破烂羊皮袄,衣食装备均需自备。西藏地方政府组织软弱,指挥无方,缺乏作战经验以对付由近代化武器装备的英军。西藏的抗英仅停留在少数的贵族僧侣上层,未能有计划、有组织和知彼知己地确定战略,迷信神能保佑,凭护身符去作战。西藏地方政府下令征调前后藏和康区约1万民兵前往增援,每批民兵在经过拉萨开赴前线作战时,十三世达赖都亲赴给每个民兵抚头祝福,并发给经过喇嘛念过咒语的一个特别白伞盖轮作为护身符。达赖还密令数十位知名喇嘛在布达拉宫念咒,诅咒英军失败,保佑藏军胜利。同时,西藏地方指挥失当。西藏地方没有权衡轻重缓急,处处相争,密集防守;不能扬长避短,徒以血肉之躯硬堵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的钢铁火炮。驻藏大臣文硕在被撤职后给第穆呼图克图信中,对交战双方的分析十分中肯:“唐古特自来心计钝拙,昧于随机应变,是以不及英人之心思巧诈;而军火器械,又复不及其精利;纪律部伍,不及其严肃;攻守布置,不及其周密。即此数端,胜败之机,不战已决。”[5]
(二)清政府对外妥协退让
19世纪以后,清朝政府内忧外患频仍,软弱无能,对于西藏的统治只能是穷于应付,对外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未能负起责任以领率藏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反而一再压抑藏族的抗英热情,以致于“此番战败,系因遵旨所误”[6]11。清朝政府屈服于英国的淫威,三番五次命令西藏地方军队从隆吐撤卡,不准与英国人接仗。1888年3月,就在第一次抗英战争爆发时,清政府以“识见乖谬,不顾大局”的罪名,将文硕罢官革职,另以死心塌地一味执行清政府对外妥协屈服政策的升泰接任驻藏大臣。这对西藏的政局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挫伤了西藏军民的反英斗志。就在西藏军民积极组织收复失地的关键时刻,升泰秉承“罢兵定界”的旨意,一到西藏,就极力阻止藏军继续作战,逼迫西藏地方政府严束藏兵,不准妄动,责令西藏地方政府把军队撤回到帕里,遣散各地征集的民兵和拉萨三大寺僧兵。在升泰的淫威和压制下,西藏军民的抗英士气、部署都受到很大破坏,致使前方爱国官兵得不到有效支援,只得孤军奋战。同时,清政府未能很好地利用外援。升泰拒绝了哲孟雄王族及爱国首领参与共同抗英的请求,以“重给赏需,勉以大义,饬其速回”的可卑手段,将不丹首领派至亚东来抗英的1 700名援兵予以遣回。
(三)英军的强大和狡狯
战争伊始,英军就以重兵相逼。隆吐之战,英军出动兵力1 600人,而藏军只有200人,力量悬殊。据英国《泰晤士报》披露,整个战争中英军出动士兵高达2 300名,配备大炮9门。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需供应甚为优越,“防寒衣服极为整备,毛巾(一万一千匹)、长短靴(四千一百双)、厚短衫(三千六百件)、羊皮上着(二千二百件)、毛织袜(八千双)、毛织裤(同上)、手套、毛织胫卷、背心、印度式冠防水布、防水覆肩背衣、眼镜等,均无一不有。”[7]454英军炮兵被藏人视为最大劲敌。“英军炮弹坠裂藏军中央,全队立乱,溃走不逞,退至高地,暂期堵御,复为英人所破。”[7]454
英帝国主义的奸诈阴险、诡计多端在这次战争中暴露无遗。英国极力分化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并争取清朝政府共同打击、孤立西藏地方。英人还善于玩弄两面手法。英军攻占隆吐后,一方面增兵、修路,运输作战物资,积极准备继续进攻;另一方面,英人策动廓尔喀国王向西藏地方政府致信,愿以廓尔喀国王名义,对藏英武装冲突进行调解。英帝还向清朝政府假惺惺地保证:只要藏军不越过边界,英军决不进攻。同时,英帝颠倒事实,玩弄阴谋。英人勾结廓尔喀王子果尔则念,将大批廓尔喀兵以协助英军修桥筑路为名,调驻英军侵占地区。
本来,英军远道而来,不悉地理,犯了兵家大忌,如清廷能据理力争,紧密依靠藏族,发动广大藏族军民,齐心协力,然后随机而变,采取文硕的战略战术,“利用埋伏,不宜显露,队用星散,不宜聚齐,攻利中路截击,不宜迎面对敌,时利昏夜冲袭,势利交手接仗,宜进不宜退……总利散住帐房,断不可聚集营寨之内,以免开花洋炮”[6]1,运用诱敌深入、空舍清野的游击战,这次战争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有利于西藏的局面。
三战争后英国对西藏的经济侵略
除了企图在政治上控制西藏这一重要军事战略基地外,英侵略者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西藏的原料。因此,战争结束后,英侵略者加剧了对我国西藏地区的经济侵略。
(一)向西藏倾销商品
倾销商品是英国侵略西藏的原动力。据凯曼的著作《通过喜马拉雅山的贸易》记载:也许是由于金罗奇上尉对尼泊尔的远征,英国人第一次有了对喜马拉雅山的近距离观察,这激起了人们对喜马拉雅山背后的浓厚兴趣。1768年3月,东印度公司在伦敦的董事会建议搜集情报,看能否以布品或欧洲其它商品通过尼泊尔在西藏及中国西部找到销售市场[8]。在清代前期,英国主要通过尼泊尔和不丹向西藏输入商品。这次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于1890年与英方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开放亚东为商埠,允许英国在该地享有治外法权,并规定5年之内通过亚东的进出口货物概不纳税。根据1893年12月5日中英签订的《中英藏印续约》,次年9月1日亚东开埠通商,英国商人可以经商贸易,印度派员进驻亚东,英国货物免税输往西藏,弹药、武器和鸦片成为免税商品。英国享有通商和其他经济问题特权。《中英藏印续约》规定:“凡英国商民在藏界内与中藏商民有争辩之事,应由中国边界官与哲孟雄办事大员面商酌办……如两边官员意见有不合处,须照被告所供,按伊本国律例办理。”“凡藏人仍在哲孟雄游牧者,应照英国在哲孟雄随时立定游牧章程办理。”[9]
亚东等商埠通关后,英国向西藏输入的商品急剧上升。根据英国官方资料,英印输往西藏的商品价值,1889年至1890年间是131 458卢比,1890年至1891年间199 788卢比,1891年至1892年间203 131卢比,1892年至1893年间229 177卢比,1893年至1894年间331 613卢比,1894年至1895年间447 802卢比。英印在1895年从亚东输入西藏的商品价值总额为416 216卢比,1896年561 395卢比,1897年674 139卢比,1898年718 475卢比,1899年962 637卢比,1900年730 502卢比,1901年734 075卢比,1902年761 837卢比,1903年686 041卢比[10]121-122。在1889年至1895年间,英印输往西藏的商品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22.7%。尤其是1893年后,增长幅度极为明显。英印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1893年至1894年间比1892年至1893年间增长了102 494卢比,增长率达44.74%,1894年至1895年间英印输往西藏的商品价值额为1892年至1893年的两倍。可以看出,1893年后英印向西藏输入商品的急剧增长是由于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强迫西藏开埠通商的结果。就亚东关一口岸而言,英印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在1895~1899年一直保持持续上升。史载,1902~1903年间,英印向西藏输入的棉织品中英国生产的占六分之五,印度仅占六分之一。在1902~1903年间,英国从亚东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估计约为1 206 565卢比。据统计,仅西藏亚东一地的贸易额,1893年为690 412卢比,而在1894年,则增加到1 149 150卢比,一年增加近一倍[11]35。印藏贸易迅速增加,英国货物充斥西藏市场。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国闻报》的报道,英印当时从亚东商埠向西藏输入的商品主要有各式洋布、粗细呢片、糖、烟叶,也有珍珠、珊瑚、铜、铁、磁器等物品,其中,轻工业产品占绝大部分,棉、毛织品居首位。西藏变成了英国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4]160。
19世纪90年代,印茶生产过剩,世界市场上印茶售价持续下滑。阿萨姆、孟加拉一带茶业主及茶商欲向西藏倾销。原本四川茶叶每年运销西藏的数量约700万千克,征税银十数万两。印茶入藏将影响四川财政收入和数十万四川茶农生计,给中国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政治、军事带来严重的后果,并影响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关系。因此,清廷对此拒不退让,中英双方就印茶入藏问题争执不下。最后,中国提出一项折中方案,印茶在免税五年限满后方可入藏销售。英方恐藏人用高税或其他方法禁阻,表示反对。总理衙门又做了补充:应纳之税,与华茶输英应纳之税每担税银十两相等。根据过去马科蕾的调查,估计印茶纳税后,售价仍然较二等川茶便宜43%,英印政府考虑到有利可图,便不再反对。1893年12月,中英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4年5月开放亚东为商埠,印茶5年后方可入藏销售,“应纳之税,不得过华茶入英纳税之数。”[13]其实,英国并未遵守条约规定,仍偷运印茶入藏销售。1883年,内地输往西藏的茶叶总值为15~20万英磅,而1913年则降为7.21万英磅。印茶入藏倾销,影响到藏族人民的生活和内地茶叶在西藏的销路,给中国及西藏地方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掠夺西藏原料和各种资源
当时,西藏的羊毛比英国便宜20%,皮革便宜8%还多,黄金、麝香、砚砂等物品质优价廉,为英国资产阶级所垂涎。随着西藏门户的洞开,英国开始了对西藏资源的狂取豪夺。“印藏贸易以羊毛牛皮为大宗,前藏商人贩货由江孜运至帕克里而止,将货售与上下卓木土人,再由卓木脚夫转运往噶伦绷、大吉岭等处。”[12]我国西藏地区经由亚东出口的各年商品总值分别为1889年131 548卢比,1890年199 788卢比,1891年203 131卢比,1892年229 117卢比,1893年331 613卢比,1894年447802卢比。从1895年开始,从亚东出口的西藏商品总值大大提高。出口总值为1895年634 080卢比,1896年781 269卢比,1897年820 300卢比,1898年17 851卢比,1899年822760卢比,1900年710 012卢比,1901年783 480卢比,1902年805 338卢比,1903年687 324卢比[10]125。1889~1894年间亚东尚未正式开关,原料外流数额不大。1895年后西藏原料输出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7.76%。输往英国和印度主要是羊毛、羊皮等工业原料。1895年,英国从西藏掠去的原料有羊毛581 944卢比、麝香116 024卢比、牛尾42 628卢比、羊皮14 185卢比、骡马等31 823卢比。英国在1895~1898年间每年平均从西藏掠走羊毛15 000扪、麝香2 801托拉、牛尾316扪。例如1899年,在822 760卢比的出口总值中,牦牛尾占42 628卢比,绵羊毛占581 944卢比,麝香占116 024卢比,羊皮占14 183卢比,骡马等占31 823卢比[11]35。英国本对西藏黄金等矿产资源期望甚高,但由于当时西藏地区采矿技术比较落后,所以英国此愿未遂。英国掠夺西藏原料的重点集于羊毛、牦牛尾等上,主要通过两种手段掠夺,一是公开欺诈,二是压价购买出口原料,实行不等价交换。1906年,暂时代理鄂康诺为江孜商务委员的贝立上尉撇开西藏地方通行的付款价格,用自定的低格向藏民强购货物,最后激起当地藏民的强烈抗议。
(三)大量印度卢比输入西藏
随着英印货物销往西藏,东印度公司的卢比也逐渐成为主币占领西藏市场,取代了西藏货币“章卡”。亚东在1894年开关时还是以银两为计量单位来估算各种进出口货物总值,两年之后卢比就取而代之了。再说,卢比本身就属于获利相当大的金融商品。根据保守估计,清末数十年间西藏所使用的卢比,“其数量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若以每元卢比盈利一钱计算,英商仅铸币利润一项即有四百万两之多”[14]。由于卢比成色等优势,藏民极为受用,英商故意虚抬其价,造成卢比在市场上流通的价值远高于其币面价值。“每一卢比重量仅二钱一分,作银二钱七八分不等”[15]。西藏市场对卢比依赖性日趋增强,致使卢比不断升值。1894年前约两卢比折合为一两关平银,然而到了1907年,一卢比则折合为一两关平银。与此同时,卢比对章卡的比价也随之增大,“卢比一元,抵换藏币(章卡)四十余枚,以至七八十枚,藏中不能制止”[16]。纯银章卡六枚可兑换一两纹银,到后来章卡贬值过半,如果以劣质章卡来兑换,十几枚章卡可换一两纹银。西藏铸币机构损失惨重,无利可图。印度卢比的大量流通,强占西藏的货币市场,导致西藏商业贸易远远入超,商品价格飞涨,如青稞涨价达20%,雅安茶叶涨40%,面粉则涨83%。广大西藏农牧民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西藏地方的财政和金融深受冲击,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也遭到极大削弱。
四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战争的影响
英国入侵打断了西藏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客观上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变化,同时,也使西藏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次英国侵藏战争对西藏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严重后果。
(一)战争对中国及西藏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这次战争中,藏人死尸累累,血流成川。战争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而英国的经济侵略在一定地区瓦解了西藏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触动了西藏的社会经济结构。西方商品的传入,为西藏封建农奴主,尤其是西藏上层人士所喜用,促使西藏农奴主采取一些措施发展经济,积极扩大出口贸易,这势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导致西藏人民日益贫困化。英国疯狂地在西藏倾销商品,致使西藏经济畸形发展,西藏民族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工具简陋落后的西藏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例如,在英国毛毯的冲击下,西藏的纺织手工业生产规模日趋缩减,氆氇出口额也急剧下降,从1898年的8 262码降至1899年的818码[17]。西藏与内地的经济贸易也逐年减少,印度卢比在西藏的大肆泛滥,严重地破坏了西藏地方的财政和金融。亚东开关后,西藏几近一半的人口脱离农业生产,而去经营运输、旅馆、堆栈等业,每年约有2 000~3 000匹骡马征用于为商运,致使田地荒芜,粮食匮乏,农牧业受到很大破坏,长期停留在原始耕作和放牧状态,西藏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同时,英国并未遵守条约规定,5年期满后,百货也未定税则,长期免税入藏,亚东海关形同虚设。自1894年5月开关到1914年撤关时止,亚东20年没有征收关税,中国损失了大额税款。大量英印商品充斥西藏市场,并远及青海、四川、滇边,严重损害了中国内地与西藏地方传统的经济贸易和中国内地货物在西藏的正常销售。19世纪末,从西藏销往内地的羊毛数量骤减,导致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地区的羊毛价突涨,到19世纪90年代末,西藏输往打箭炉的黄金由原来的8000盎斯减少至4000盎斯,萎缩了50%。
(二)战争导致中国主权遭到极大损害,西藏逐渐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开启了英印向西藏进行政治扩张、军事进攻、商业渗透的序幕,哲孟雄彻底丧失了中国西藏属地的地位,自此改称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可以委派政治专员常驻锡金,且以则利拉为藏哲边界,割占中国西藏南部隆吐、捻纳至则利拉一带领土,侵害了西藏地方势力的利益,严重损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中国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影响日益没落。1893年,中英再订《中英藏印续约》中有关藏锡边界分水岭的提法以及通商、游牧、交涉等诸项缓议问题,成为英印进一步侵略西藏的新借口。在通商的幌子下,英国不断深入西藏腹地,向清政府勒索开矿特权。1899年至1901年,英国以印度总督名义多次与十三世达赖协商,企图越过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当局直接谈判,阴谋策划分裂中国西藏。此举虽然遭到达赖的拒绝,但英国并不甘心,1902年又派哲孟雄政治专员怀特率兵以“划界”为借口,侵入西藏的甲岗和思补布纳一带,拆毁中国的哨卡和原有国界标志,私立石堆,擅插英国国旗21处。这些不法行径加速了中国西藏及西南边疆的半殖民地化过程。
(三)战后一部分西藏贵族对清朝中央政府产生了离心倾向,埋下了西藏政治动荡的祸根
英国的经济侵略在西藏培育了一个为英侵略者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在战前,西藏大部僧俗贵族都坚决反对开展英属印度与西藏的贸易,严厉禁止民众在大吉岭等地经商。西藏门户洞开之后,江孜、亚东地区的藏印贸易迅速膨胀,几乎占了藏印贸易中的半数之多。西藏贵族开始出现分化,部分经营藏印贸易的贵族牟取暴利,政权势力增大。一些反动的大农奴主投怀英国,赞同英国驻军西藏,开埠通商,享有商品免税进口等特权,甚至还为英商无偿运输货物。英国殖民者和西藏农奴主互相勾结,共同欺压西藏广大农牧民,垄断藏印贸易,操纵西藏市场,巧取豪夺,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由于英国入侵和挑拨离间,西藏僧俗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加剧。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出现达赖喇嘛与班禅之间的矛盾。英国入侵使西藏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异和经济重心西移。西藏僧俗贵族为藏印贸易巨大利润所诱,其经济利益与藏印贸易越来越密切,转向投靠英国,进行破坏祖国统一的活动。
1899年寇松出任印度总督,英国对西藏的政策由过去的“耐心等待”变为积极进取,准备侵入西藏腹地,并绕开清朝中央政府和驻藏大臣,直接接触西藏地方当局。而且,在这场战争以及《中英会议藏印权约》与《中英藏印续约》签定前后,清政府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恃威高压的嘴脸暴露无遗,使西藏地方上层与清朝中央政府之间、西藏人民与清朝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日趋恶化,逐渐出现离心倾向[18],西藏局势岌岌可危。
综上所述,西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国在种种试图侵入西藏的努力失败后,最终悍然以武力入侵西藏。由于英国侵略者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船坚炮利,又狡狯阴险,而清政府落后软弱,妥协退让,加以西藏武器装备极端原始落后,英国与中国西藏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力量悬殊,虽然西藏人民浴血抗战,不免失败。英国初步打开了西藏的门户,开始疯狂对西藏进行经济剥削和掠夺,对中国及西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和严重后果。
[1]Jiawei Wang&Nimajianzan.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China’s Tibet [M].Beijing: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1997:81.
[2]Charles Bell.Tibet Past And Present[M].Delhi:Motilal Banarsidass Pub,1992:64.
[3]Derek J.Waller.The Pundits:British Exploration of Tibet and Central Asia[M].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4:98.
[4]Alastair Lamb.British India and Tibet,1766-1910[M].Washington, DC:Taylor&Francis,1986.
[5]吴丰培,曾国庆.清代驻藏大臣传略[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 1988:216-217.
[6]吴丰培.清季筹藏奏牍(第1册)[M].北京:商务印务馆,1938.
[7]山县初男.西藏通览[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8]Schuyler Cammann.Trade through the Himalayas:The Early British Attempts to Open Tibet[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1:22.
[9]陈健夫.西藏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11.
[10]成崇德,张世明.清代西藏开发研究[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11]列昂节夫.外国在西藏的扩张[M].张方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 1960.
[12]何藻翔.藏语[M].上海:广智书局,1910.
[13]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G].北京:三联书店,1982:567.
[14]陈一石.卢比侵淫康藏及其影响[J].中国钱币,1990(6):43-50.
[15]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编.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1辑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4:844.
[16]吴丰培.赵尔丰川边奏牍[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93.
[17]余素.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97.
[18]PremenAddy.Tibet on the Imperial Chessboard:The Making of British Policy Towards Lhasa,1899-1925[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4:62.
(责任编辑:田皓)
The First British Invasion of Tibet
LI Fu-se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Central China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In 1888,England launched its first invasion of Tibet fo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ideration.Despite their heroic resistance,the Tibetan people eventually failed in this war due to various factors.After the war,England dumped frantically goods,plundered raw materials and a variety of resources in Tibet.The invasion brought great impact to politics,economic,and society of China and Tibet.
England;invasion of Tibet;economic plunder;impact
K512.42
:A
:1674-9014(2013)04-0108-06
2013-04-16
李富森,男,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欧洲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