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3-03-19王晋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边区医疗卫生卫生

王晋林

(甘肃省委党校,甘肃 兰州 73007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缺医少药的状况,提高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1 边区政府建立前的医疗卫生状况

1.1 经济文化落后

陕甘宁边区曾经是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地区,农耕技术落后,自然灾害频繁,同时这里山大沟深,交通阻塞,工商业经济凋敝,教育文化十分落后。据统计,“平均起来,全边区识字的人仅占到总人数的1%,小学只有120所,社会教育则绝无仅有”[1]。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分散落后的农村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统治着广大乡村,广大农民终日辛劳而难得温饱。这里一般是方圆几十里找不到一所学校,穷人子弟入学无门,“全区150万人口中,成年人文盲率高达99%”[2]。这就使得边区经济文化非常落后,也是边区建立前卫生医疗状况极差的社会原因。

1.2 医疗卫生人员极度缺乏

由于边区经济文化落后,导致长期以来边区区域卫生环境极差,缺医少药,医疗卫生人员极度缺乏。陕甘宁边区基本上没有西医,仅有的少数中药铺大都集中在城镇,广大贫苦农民有病却无钱医治,深受疾病困扰和死亡威胁。1936年初,中共中央进驻延安时,延安仅有六七家药铺和少数坐堂的中医,没有一名西医,医疗人员极度缺乏。

1.3 流行病频发,巫医盛行

由于边区经济文化落后,医务卫生人员匮乏,也使得边区区域流行病大量发生。长期以来,边区群众存在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和不讲卫生的习惯,加之绝大多数群众不识字,普遍缺乏医学卫生知识,因而流行病和传染病在边区大量发生并蔓延,导致巫医盛行,全边区共有巫神二千余人,利用迷信,招摇撞骗,甚至用各种巫术折磨残害病人,全边区成人死亡率达3%,婴孩死亡率高达60%[3],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边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1 边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尽快改善边区的医疗卫生状况,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以提高边区人民的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在陕甘根据地建立了4所后方医院,共有19个医疗所,大约有400名工作人员,这些医院主要是为红军部队和中央机关提供医疗保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边区医疗工作的需要。抗战爆发后,这4所医院的医疗人员大部分被派往抗日前线,因此,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根据边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为尽快改变边区的卫生状况,开始建立了一些医疗卫生机构。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在边区政府民政厅下设立了卫生科(后改为卫生处),专门负责开展边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各分区和一些县政府也随之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同时,在原红军一个卫生所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区医院,隶属于边区政府卫生处。边区医院院部和病室设在延安城内,在城外还设有门诊部,以方便群众就医。1938年,边区政府民政厅成立保健药社,这是为边区群众服务医药并举的医疗机构。1939年5月,中央军委卫生部在延安成立了八路军军医院。1939年11月,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延安中央医院。至此,边区卫生医疗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了中央系统、军队系统和地方系统的医疗体系。

2.2 边区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边区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后,积极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为八路军驻边区部队和边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并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1938年,边区民政厅创办的保健药社扩大为边区制药厂,以制造中成药为主,供应边区的医疗单位,同时以中医就诊,收费低廉,对军烈属优惠。1940年边区保健药社在边区各分区、县都设立分社,出售药品并进行医疗服务,推动了边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边区各级政府还积极鼓励群众集资入股,创办了许多医药保健合作社,坚持自力更生,就地采集药材,炮制加工成中成药品,积极为群众医病解痛,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就医吃药的困难,使广大群众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生活负担。边区地方医疗系统也先后建立了边区医专、干部休养所等医疗机构,边区的医疗卫生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39年11 月,八路军军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中央军委增拨经费用于增加病房和改进医疗设备,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病床床位由初建时的100张增加到了500张。延安中央医院创办后,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医院规模逐步扩大,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1942年已有病床170张,设置有内、外、儿、妇、传染、结核等科,还设立了检验室和X光室。为适应边区医疗卫生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央系统和军队系统又先后在边区建立了学生疗养院、野战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

2.3 边区医疗卫生的职业教育

抗战时期,为解决边区医疗卫生人员匮乏的问题,更好地促进边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开展了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先后建立了一批医疗卫生教育学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和培养医疗卫生人员。抗战爆发后,红军卫生学校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抽调了900名青年知识分子和八路军部队的卫生人员入校学习。1941年,为适应培养医疗卫生人员的需要,八路军卫生学校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适当延长了学制,增加了教学内容,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医科大学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干部和医疗专业技术人才。除中国医科大学外,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还先后在边区建立了边区医药学校、西北医药专门学校、延安医科学校、白求恩护士学校等一批卫生职业学校,为陕甘宁边区、八路军部队以及整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技术干部和基层医务工作者。

边区除了在卫生职业学校培养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之外,还在边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办了各种不定期或短期训练班,为地方训练和培养医疗卫生人员,为边区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如边区政府1944年开办的助产士训练班,1945年开办的中医训练班,中央医院开办的护士学习班等。边区各分区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培养卫生人员工作,以促进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如1941年4月,陇东分区在驻军三五八旅野战医院的帮助下,开办了医疗培训班,培训了卫生人员120人,为陇东分区各县培养了一批医疗卫生骨干[4]。

3 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成效

3.1 逐步改善了边区医疗卫生状况

抗日战争时期,为改善边区医疗卫生落后的状况,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作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了各种措施建立医疗卫生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医疗卫生人员,迅速在边区建立了中央系统、军队系统和地方系统的医疗卫生体系,为改善边区医疗卫生状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边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普遍建立了各级医院和保健药社、卫生保健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就医吃药的问题,以往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边区八路军驻军各医院,在完成收治前线伤病员的任务之外,还积极为当地群众医治疾病,促进了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如1945年春,驻守陇东合水县西华池的358旅第5团卫生队,在两个月中免费治疗军烈属和贫苦农民病人452人[4]。

3.2 增强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

边区政府在大力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宣传和普及卫生知识,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增强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活动,边区许多病人和地方流行病得到了有效的医治,科学治病防病的事实使边区人民群众开始相信科学医疗,讲究卫生,防病治病,自觉与愚昧、迷信和不讲卫生的习惯作斗争。边区政府还对巫医、神汉等进行了教育改造,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了边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

3.3 有力地支援了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

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与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同步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边区其他的建设事业。在边区医疗卫生的教育和宣传中,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医疗知识水平,也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了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文化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边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使边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群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民主政权建设,参加劳动生产,发展边区经济建设,建设和巩固边区。边区的医疗卫生工作者长期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解除了人民的痛苦,还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4 为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供了经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和网络,还培养了大批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极大地改变了边区过去缺医少药的状况,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治病防病的能力,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边区在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的做法,如坚持自力更生,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实行中西医结合以及优待知识分子和培养医疗卫生人员等,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1]社论.为扫除3000文盲而斗争[N].新中华报,1939-04-19.

[2]李维汉.回忆与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3]李鼎铭.边区文教工作的方向[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4]王晋林.陇东革命根据地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边区医疗卫生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