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2013-03-19徐洪秋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育

徐洪秋

(连州卫生学校,广东 连州 513400)

如果说,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那么,每个学科的教育都在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方法展开其寓德于教的教学活动,体育也不例外。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门学科,而道德品质教育又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运动能力[2],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同时,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探索、研究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规律、途径、方法,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 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特征

1.1 德育的渗透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它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实载体,它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渗透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体育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表扬为主,树立典型,尤其要注意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正面的教育和讲解,寓教于乐。

1.2 德育的感化性

体育教学以练习为基本形式,然而它的实践性、实效性、集体性特点,使体育教学组织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形式,如运动竞赛、游戏规则、道德规范、团队精神、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都对青少年起着“感化”的德育效应[3]。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抓准时机,寻找突破口,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解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体育健儿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安排“困境”(如障碍跑)让学生锻炼,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和敢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永不服输,从而体会成功的来之不易,成功需要拼搏和毅力,体会成功后的喜悦和激动。

1.3 德育的复杂性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动态性,突发事件比较多、学生个体表现差异等特殊性,其教学、锻炼、游戏、竞赛活动都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行为,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多向复杂的网状联系。为保证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约束,另一方面也需特定的体育道德准则来对体育活动中各种思想、行为进行适当规范、调节和评价[1],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复杂性。

1.4 德育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活动性和集体性,学生在其中比较容易暴露出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加上青少年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可塑性强等特点,这就为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真情的表露,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为之感到光荣与自豪。同时,给他们讲解金牌背后的奋斗史和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信念,从而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体育教育中德育的内容与培养

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作风、意志品质、民主和法律、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

2.1 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学生怎样为国争光,国家的荣辱就是个人的荣辱,懂得国家的富强、繁荣、稳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2.2 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

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助人为乐,使学生在集体中发展个性,施展聪明才智。教会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培养他们互助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群体意识。

2.3 道德作风、意志品质教育的培养

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自觉的纪律性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

2.4 民主和法律教育的培养

利用体育课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通过游戏、比赛的方法,结合在游戏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民主、平等、公平竞争教育。通过著名运动员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

2.5 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教育的培养

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难免有摩擦、碰撞,产生一些小矛盾,个别好斗的男生甚至还会打架斗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调整自我,教育学生自尊、自强,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3 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

体育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比如利用中长跑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结合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既是“新课标”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4 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途径

“德育是灵魂,体育是基础”,体育与德育紧密相联,所有的思想品德内容几乎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比如: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优秀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等,均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队形队列练习,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开展各种游戏或竞赛,进行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文明礼貌教育;在进行中长跑、体操器械教学时加强对学生意志品德、拼搏精神的培养;在拔河、接力比赛时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5 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实施方法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寄寓性、渗透性,实际上“教养”和“教育”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同步的、紧密结合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5.1 结合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实践性、竞争性和社会适应性。由于体育课大多在操场上进行,学生有强烈的求动、求乐、求知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始终是处于兴奋和动的状态中,存在各种思想,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发现,抓住好的典型,及时表扬、鼓励;对错误的言行要及时给予纠正。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其本身的优势条件,要求学生自觉克服同集体需要与运动规则相悖的个人欲望,按照集体的思想来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

体育教学还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的肢体表现活动,有着突出的美育功能,有助于学生塑造与表现肢体动作的美,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的事例为素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2 结合教材的特点

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思想性,善于发掘其潜在的教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培养坚毅的性格,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多安排集体项目的活动,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在游戏中,游戏教材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情节、竞赛因素、游戏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在教学竞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在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学生必胜的信心。

5.3 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稳定,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德育进行全盘计划:(1)要注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做到正确对待;(2)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善于启发引导,热情耐心;(3)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树立典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注意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育,寓教于乐。

5.4 严格执教,积极引导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更能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才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体现出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团队精神。同时,要采用引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协作、进取、向上的方向转化,形成良好的学风。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克服困难,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仪表、仪容、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等都给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时刻教师的一句“你能行”、“你很棒”、“你能做到”都会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5.5 结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对队列的常规教学、教材安排、教学要求、组织形式、队伍调动、练习队形、场地布置等做周密考虑与安排,并运用这些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例如:利用队列队形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觉性;利用接力跑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5.6 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难以避免的突发事件。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言行要正确对待;善于抓住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与典型事例,进行适当表扬与批评。这对于表彰先进思想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制止不良倾向,分清是非界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常用的方法。

体育课是以行为为主的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做到灵活、适时地结合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并保证这种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重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开动脑筋,挖掘教育素材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会健身强体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1]黄桂所.加强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3(5):14.

[2]包昌明.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特征与方法[J].体育教学与训练,1991(3):10-11.

[3]饶远.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J].体育教学与训练,1990(1):16-18.

猜你喜欢

德育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