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做好麻醉专业实习带教工作

2013-03-19陈延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2期
关键词:实习生麻醉临床

陈延英

(北京空军总医院,北京 100142)

麻醉专业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多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以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ICU)和疼痛治疗、急救复苏为主的综合性临床围术期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麻醉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转化的必要过程。麻醉专业实习生既要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又要有临床的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做好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是确保医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如何根据麻醉专业的特点,做好实习带教工作,是临床麻醉医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现浅析如下。

1 科室建立完善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是确保完成实习带教计划的根本措施[1]。科室应高度重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建立教学小组,明确临床教师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选派专人负责实习生的组织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建立实习生出科考核制度、实习中期考核制度,同时建立教学奖惩机制,将教学工作质量与医疗、教学职称的晋升相关联,以调动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实践表明,临床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2]。

2 加强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

(1)带教教师要有良好的带教意识,不是简单的认识或者觉悟,而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医学是世代传承的学科,“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实习生刚进入临床,对临床十分陌生,因此带教教师要有责任心。带教教师从术前访视到麻醉操作再到术中管理各方面均要积极为实习生创造操作机会。在开始时对实习生做一些访视前训练,与实习生一同前去访视,给实习生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增加患者对实习生的信任。在操作时根据实习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作,同时教师要“放手不放眼”,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让实习生得到锻炼。在术中管理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带教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良好的医德医风,热爱并忠诚于医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由于各种因素,患者对麻醉医生的工作仍存在误解,认识不到麻醉工作的重要性。超负荷的工作使麻醉医生经常处于工作倦怠中,这给麻醉安全带来隐患。而严肃认真、关爱患者的工作作风可以减少隐患,创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带教教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实习生,使实习生自觉养成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作风。要求实习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如教师要在手术前提前到手术间做麻醉前准备工作;麻醉过程中绝不无故离开手术间(即使有事离开也要让其他的麻醉医生替代);不管手术多晚只要不结束绝不提前离开患者;各种操作尽量轻柔,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让实习生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术,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3)带教教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规范化的技术。高素质的带教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必备要素。带教教师的操作手法流程准确与否常常影响实习生的麻醉操作规范性,带教教师的麻醉管理理念也往往影响着实习生的专业思路。因此,科室要挑选理论功底扎实、临床操作过硬的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实习带教。正规的操作、合理的用药和高度的责任感是避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或事故的重要保证,因此,制订统一的操作常规是十分必要的。带教中实行规范性教学,从麻醉前准备到麻醉技术操作、麻醉仪器操作等均遵循统一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临床训练的规范性。否则,每名带教教师都按照自己的工作习惯教授学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位教师的方法是正确的。

(4)带教教师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随着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国际互联网技术和远程医疗、教育的广泛应用,医学与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临床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教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医学模式下的教学。

(5)带教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麻醉是一个特殊的专业,不能有一丁点的疏忽。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的后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麻醉医生的工作特点是时间上无规律性,常因手术未结束或抢救危重患者而不能按时就餐、下班、休息。带教教师均是科室业务骨干,日间多需处理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工作,专业的高危性和工作的超负荷对带教教师心理、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的疲倦不能影响带教的热情,面对临床上和带教中的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带教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调整自我来缓解压力,提高带教质量。

沟通能力是医生基本人文素质的表现之一。医患关系是医疗行为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带教教师在术前访视、术中管理和术后随访等环节应尽可能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麻醉的方法、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了解患者的特殊要求,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应教会实习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融洽而信任的关系,并增加实习生参加实践的机会。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和改进教学方法

3.1 个性化带教

要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许有的学生操作非常好,但临床思维不好;有的学生临床思维很好,但操作不好;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好,但一到临床实际操作中情况就变了,这说明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作为带教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考虑教学的方式方法。

3.2 采用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带教方式

在入科一个月内,强调固定式带教,从术前患者访视、麻醉计划的制订、麻醉前准备到麻醉具体操作和围麻醉期管理、术后访视均采用一对一模式。对实习生严格训练,规范基本操作手法,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其全程参与麻醉工作,以提高实习生对麻醉事业的热情,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这种带教方法也能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信任。一个月后采用流动带教,即一名实习生轮流跟多名带教教师学习。这种带教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积累多名临床教师的临床经验,使实习生的学习更全面。通过流动带教,也可使教师的临床经验得到相互交流。固定带教和流动带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取长补短,比单用一种方法更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3.3 发展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模式,培养实习生主动思维能力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新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发展实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实习生在临床麻醉中遇到的特殊病例进行病例讨论,有利于其临床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临床问题,如实习生判断回答正确,可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让实习生自己来处理,通过正确的处理来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做到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实习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4 改善教学条件、设备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验室的气管插管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多媒体教学片、临床中应用的可视喉镜技术等,使一些原本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表现出来,增加实习生的感性认识,使实习生对解剖知识和操作原理有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尽快掌握硬膜外穿刺、气管内插管等基本操作技术奠定基础,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这样既激发了实习生的学习热情,也保护了患者。

5 建立健全的教学督导监护体系

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不定期的监控和考核,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了解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反馈、调控并改进、提高。定期进行学生评教、督导专家评教工作,将评教意见及时反馈给临床教研室和教师本人。

麻醉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知识面很广的学科,麻醉学的气道控制技术、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控制技术及凝血体液等各系统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基础生命支持方法等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麻醉学发展的水平对外科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麻醉学教学质量,才能为麻醉学科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1]廖少玲.做好新时期临床实习管理初探[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21(6):598-599.

[2]路志红,杨磊.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279-1281.

猜你喜欢

实习生麻醉临床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