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药学服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3-03-19高振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药学岗位考核

高振宇,向 敏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公众越来越关注合理用药的问题,药学服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其理念源自“为药物使用负责的思想,以区别于之前单纯的药品调配工作”。具体而言,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治疗全过程相关的技术服务。包括向医务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提供药物选择、药物使用、药物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以帮助患者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和经济性,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药学服务的开展状况尚不尽如人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医疗机构目前的药学服务人才十分缺乏,许多药学工作者未能完全接受和系统研究药学服务的理论思想,未能将该理论与国内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创新和发展该理论方面仍有待突破。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国内的药师教育缺乏具有专业基础、适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药学人才及培养模式[1]。

如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药学人才以满足大众对药学服务的需要,是每位高职药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基于以上问题,我院从2009年开始,为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新开设了基础药学服务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我们尝试引入了德国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法,其核心目的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落实项目化的教学与实训模式,真正做到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我们的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整体设计,编写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的教材

药学服务本身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学术界目前尚未建立可以适应不同对象的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尚未形成药学服务工作的规范和评价标准。而各个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实践,也都处于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阶段。这就使得药学服务的理论教学,一方面,要不断紧跟实践步伐,更新内容,尽力保证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也要尽力构筑完整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增进学习效率。这无疑对于药学服务教学的内容选择和教材编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

为此,在课程内容构建阶段,我们就在对医院、社会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药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邀请来自三级医院、连锁药房的副主任药师及以上级别的专家,开展专家座谈会,分解药学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在教材的编写上,我们组织本校骨干教师和协作医院药剂科骨干药师通力合作,编写教材。简而言之,本课程从开发、设计到完成,均有行业专家深度参与,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课程的开发理念。

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包括:(1)药品调配;(2)药品验收、保管、出库;(3)用药咨询;(4)静脉输液配制;(5)医院制剂配制;(6)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辅助工作和血药浓度检测;(7)药物不良反应监测;(8)药品零售,作为我们项目化教学的八大主干项目,以此为核心,编写教材。同时,教材本身在使用以后,我们每年都会按照实践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进行增删改版,力求做到与时俱进,与实践不脱节,不滞后。

2 采用基于岗位工作的课程单元设计

基础药学服务教学是一项基于学生工作岗位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药学服务实践中,学生需要在多种特定的岗位情境中工作,而每一种岗位的工作,都需要学生综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全面合理地提供药学服务。因此,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中,都将项目化教学的思想贯彻始终。我们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论教学。此阶段不刻意追求知识内容本身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什么学什么,以“够用、实用”为度,为学生的岗位实践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采用角色扮演式合作学习、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分组实训和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这些学习方法各有优势,综合使用,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药学服务教学的实践性。比如,角色扮演式合作学习和读书报告会这两种形式,主要训练学生用药学专业术语进行药学服务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训练学生查询药学专业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在“药学信息服务和用药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多个项目中,我们以这两种教学方法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是项目导向下的综合实训和以工作为导向的校内外模拟实训,锻炼学生完成相应岗位任务的技能。这一阶段,我们尽量采用医院和社区药房见习的方式完成,让学生了解医院和社区药房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完成见习报告。例如,对于“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辅助工作和血药浓度检测”等实践项目,我们以分组实训为主,直接由协作医院的药师带教学生学习血药浓度的测定,教学生书写临床处方并对其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阶段,利用校内外的企业实习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工学交替教学,让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

这种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于岗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具有教学上的系统性,它紧密结合了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使学生在学完以后,能够独立在具体岗位上进行操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从而真正达到了以实践为教学,以教学为实践的目的。

3 采用与项目化教学相对应的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对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传统教学法的考核大多是针对书面理论的笔试考核,只注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理解程度,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忽略或不重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全面判断一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水平,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项目教学法的考核方式是多样化的,本课程的考核为:总成绩=(8个项目的考评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项目化教学的考核突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也就是将考核渗透到每一个项目中。因此,8个项目的总成绩所占比重很大。项目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表现来确定,每一个项目考核的方式都多种多样,有查阅资料、汇报方案、回答问题方面的评价;也有知识体系、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综合素质的评价等,力求兼顾学生的职业精神、技能熟练程度和逻辑思考、创新能力,并且通过教师、实习带教教师和同组学生综合评价的方式,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和主观性[3]。期末考试可以将开、闭卷相结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系统地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4 讨论

项目化教学法来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是适应德国“双元制”培养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项目化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项目化,通过学生亲身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的实施和评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4]。它有效地建立了课堂和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项目化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情境下的教学,教师需要注意教学设计理念的确定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

借鉴德国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理念,我们尝试采用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基础药学服务教学。由于我国传统的职业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主体,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强调知识体系自身的完整性、系统性。尽管学科课程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及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但缺乏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不利于学生对技术及工作过程知识的掌握,而这两类知识往往是职业教育内容的核心。因此,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是提高基础药学服务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药学服务工作内容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的内容、模式及教学资源需要不断丰富,而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技能必须跟上行业日新月异的变革,因此,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药学教育工作者来做。

[1]胡晋红,蔡溱,孙华君.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3):161-165.

[2]孙淑娟.探讨我国临床药师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药房,2007(11):1-3.

[3]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47-150.

[4]隋瑞歆,张亮.德国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16-17.

猜你喜欢

药学岗位考核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