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的转变

2013-03-16吴美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10期
关键词:企业化会计报表会计制度

吴美芳

我国国务院于二零一一年四月颁布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表明了我国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启动。而我国财政部于二零一二年二月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展开了修订。根据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应划分为公益服务、生产经营、行政职能执行等类别,根据这种分类,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应向企业化管理转变,而事业单位这种企业化管理方式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的转变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大方向。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跟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日益频繁,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企业化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是社会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事业单位实现企业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内容

(一)会计报表科目的转变及调整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的转变,首先必须将之前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的会计结果转变成同时点的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的会计结果。对某一时点进行会计报表科目的转换,在转变之后必须根据重要性原则对报表科目中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差异的部分展开调整和追溯。其步骤如下:第一,进行会计报表科目的转变。根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财务报表项目转换参考格式》将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报表及科目跟企业会计报表及科目进行对应的转变。第二,对差异进行调整和追溯,并编制分录。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各会计报表科目进行核算时,其方法和基础都不相同,从而使得会计报表科目转换后会出现内容上和数量上的差异。所以还必须在科目对应转换的基础上对出现的差异进行调整分录的编制并进行差异追溯。其调整分录的编制应该根据企业会计科目和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并且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于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事项根据未来适用法处理。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差异调整的事项有:根据权责发生原则而反映的收入、支出调整,根据权益法或者成本法而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无形资产摊销调整、固定资产折旧调整等等。第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科目向企业会计报表科目转变及其差异调整前后数据和调整分录必须制成会计档案进行保管。

(二)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

第一,会计核算基础的转变。会计核算基础应由之前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向企业会计所遵循的权责发生制进行转变。随着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发展,其成本核算必须面对市场,必须体现出真实、完整等原则。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向企业会计制度方向转变,接受企业会计核算所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度。第二,风险控制的加强。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于之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高,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实现了较强的谨慎。因为许多经营活动往往存有比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一种谨慎的职业作风,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性原则。第三,会计核算思路的转变。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跟企业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和内容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别。(1)在会计科目设置方面,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比较全面和细化,而事业单位设置会计科目比较简单,所设置的科目数量也比较少。(2)在核算内容方面,企业一般对成本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而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尽管有些项目是营利性而必须采取成本核算的,其也仅仅采取内容成本核算。(3)对于一些相同的业务方面,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核算方法不一样。比如对外股权投资、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等,其中事业单位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增加了基金核算,企业在核算中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进行摊销折旧,企业也对各项资产进行资产减值等等。对于这些差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过程中必须对其核算思路进行转变,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转变

在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基本上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以及相关的附注。而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贷款增多、投资多元等等,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要求更高。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与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报表有较大差距,给报表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如报表项目无流动、非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划分,不利于对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长期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不利于反映投资成本及收益;净资产科目如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科目的内容有较大差异。不易被投资者、银行等外部报表使用者理解;报表体系不完整,不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不利于反映事业单位的现金流情况;与企业报表有较大差异,无法直接与下属公司进行报表合并。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必须要求其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以方便债权人、投资者等获得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制度向企业会计报表制度转变,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体系的要求。要求其对会计报表的财务分析由之前的事业收支较为简单的分析向对其增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投融资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比较综合的分析转变,为经营者、债权人、投资者对事业单位现在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判断提供有效的、真实的、完整的信息。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在转变过程中,必须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科目的转变及调整、会计核算模式的转变、会计报表体系的转变,方能实现事业单位完全的企业化管理。

[1]林杰.事业单位转制中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11,6.

[2]张勇,赵轶尘.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能性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张帆,张耀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

猜你喜欢

企业化会计报表会计制度
关于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究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论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项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关于财务会计报表的若干思考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