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头颅CT动态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3-03-15成明富王水平程晋成余本松
成明富,王水平,程晋成,余本松
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在生产和生活中为较常见的窒息性中毒,中毒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组织缺氧,而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并首先受累。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在治疗CO中毒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文献报道较多[1-3]。而HBO治疗CO中毒前、后头颅CT动态观察脑部病变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方面报道不多。本文对HBO治疗CO中毒前、后头颅CT动态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2008年11月间我院高压氧神经内科收治的CO中毒患者85例。入选标准:均有明确的CO中毒史,符合《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2002);排除标准:既往有脑血管意外、脑炎病史患者。其中男47例,女38例。年龄9~85岁,平均年龄(46.7 ±11.2)岁。中毒原因:煤球炉取暖53例,木炭取暖14例,煤气管道泄漏18例。轻度中毒者45例,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烦躁、心悸、四肢无力、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中度中毒者16例,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对疼痛刺激可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重度中毒者24例,表现为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大脑局灶性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且有一系列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HBO治疗:治疗压力0.2 Mpa,空气加压舱,戴面罩吸纯氧30 min×2次,中间休息10 min,少数病情较重者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辅助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神经营养药、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用脑部治疗仪、针灸等物理治疗。
1.3 扫描仪及检查方法 扫描仪为GEHispeed Fx/i螺旋CT机,120 KV,智能mA,1.0 S/r;层厚10 mm,对感兴趣区2~5 mm薄层扫描。检查时患者仰卧,以OML为基线,行横断扫描。发病后12 h内行首次头颅CT扫描,并分别于1周及1个月时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CT扫描与临床表现比较 首次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改变54例(63.5%),有异常改变31例(36.5%)。异常CT表现为:(1)基底节区对称性卵圆形低密度影10例(32.3%);(2)脑白质广泛性低密度影15例(48.4%);(3)基底节区并脑白质广泛性低密度影6例(19.3%);(4)伴随病变:脑室系统轻-中度变窄,脑沟变浅、变平12例(38.7%)。发病后1周复查头颅CT,首次CT阴性54例患者中,有13例转为阳性,阳性率较首次检查明显增加,尤以重度患者增加最为明显;首次CT阳性31例患者中,有20例病变范围扩大。经HBO治疗1个月后复查,与1周时CT检查比较,有15例患者CT恢复正常,尤以轻度患者恢复最为明显。见表1。
表1 首次、1周、1个月CT扫描与临床表现比较
2.2 有无DEACMPCT扫描比较 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发生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26例(30.6%),其中轻度中毒发生1例,中度中毒发生6例,重度中毒发生19例;从急性中毒症状消除后至出现迟发性脑病的时间为5~27 d,平均17 d。CO中毒后1周头颅CT扫描阳性率DEACMP组明显高于无DEACMP组。见表2。
表2 CO中毒后有无DEACMP 1周时头颅CT扫描比较
2.3 有无DEACMP治疗结果比较 6个月后随访显示,85例患者治愈58例(68.2%),显效16例(18.8%),好转8例(9.5%),无效3例(3.5%),总有效率为96.5%,显效率无DEACMP组98.3%明显高于DEACMP组61.5%(P<0.05)。见表3。
表3 DEACMP组与无DEACMP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CO中毒是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甚至危及生命。CO经呼吸道吸入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而形成低氧血症,导致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CO中毒后首先受累。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急性脑水肿,皮质或苍白球区坏死、软化及脱髓鞘改变,因而CT早期表现为脑水肿伴或不伴苍白球改变,渐发展为苍白球和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或伴有脑萎缩[4]。本首次CT扫描31例阳性患者中,16例有基底节区低密度影,21例有脑白质广泛低密度影,亦充分说明脑白质和基底节为脑内最易受累的部位。
文献报道CO中毒后CT表现与中毒时间、临床体征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5],中毒时间长和昏迷时间长者CT改变明显且重。本资料40例中、重度患者中,24例(60%)首次CT扫描就发现异常改变,其中5例CT检查显示明显异常者,临床昏迷时间长,达48~96 h,并有2例伴有精神错乱症状。1周时CT复查阳性率较首次检查明显增高,且与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亦即病情越重CT改变明显且重。1周时CT检查41例阴性患者中,其中轻度中毒36例,占87.8%,提示CO中毒较轻,脑组织缺氧不严重,这部分患者经过高压氧治疗后,容易恢复,预后良好。本研究还显示,不同时期患者临床症状与CT表现密切相关,临床症状加重的患者1周时复查CT则提示有脑白质低密度影的扩大、皮质或苍白球区新病灶的出现;1个月时CT跟踪检查表明,当脑白质、苍白球病变逐渐好转,患者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也逐渐改善。因此,CO中毒早期CT检查能直观反映脑组织的改变,判断中毒程度及脑损伤程度,并早期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患者CT检查发现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病变,不可冒然诊断脑梗死,要结合临床病史排除CO中毒引起。
DEACMP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脑部小动脉内皮细胞缺氧变性、微小血栓形成、自由基损伤、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等因素综合所致,其CT表现主要是苍白球和脑白质低密度,或伴有脑萎缩。CO中毒后DEACMP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文献记载在0.8%~43%[6],本研究显示发生率为30.6% (26/85)。DEACMP在一定程度上属可逆性改变,经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甚至可达临床治愈水平,另有部分患者则会遗留长期损害。本研究显示治疗后CT检查病灶缩小者,病情亦明显减轻,尤其缩小早和单纯性脑水肿患者,恢复快,转归好;如病灶无明显改变,则预后欠佳,2例病灶无变化并伴轻度脑萎缩患者半年后再次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头颅CT跟踪观察是显示DEACMP病理变化及演变的可靠方法,可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HBO治疗CO中毒疗效显著,且早期使用有助于降低DEACMP[1-3]。其治疗机理为:(1)增加血液和组织中的物理溶解氧,机体代谢所需的氧已无需依赖氧合血红蛋白,仅靠明显增加的物理溶解氧即可满足[7];(2)明显提高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有效改善机体缺氧状态[8];(3)加快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加速CO的廓清,使血红蛋白恢复携氧功能,从而迅速改善CO中毒机体的缺氧损伤[9]。轻、中度患者HBO治疗疗程一般在30次左右,重度患者则需反复多次治疗方能好转或痊愈。临床上对50岁以上,伴有脑动脉硬化、昏迷时间长、有脑水肿者更应延长HBO治疗时间,待脑电图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才能中止治疗。因此对严重CO中毒的患者有了明显恢复之后,应继续进行HBO治疗1~2疗程,防止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患者,HBO治疗仍然是唯一可靠、有效的方法,但疗程较长,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较好的康复。本研究中85例CO中毒患者HBO治疗的显效率为87.1%,总有效率为96.5%,无1例死亡,也说明了HBO治疗CO中毒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CO中毒早期CT检查能直观反映脑组织的改变,判断中毒程度及脑损伤程度,并早期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而治疗后的CT跟踪观察是显示DEACMP病理变化及演变的可靠方法,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HBO治疗CO中毒具有疗效显著、降低DEACMP发病率的特点。
[1] Rogatsky GG,Meilin S,Zarchin N,et al.Hyperbaric oxygenation affects ratbrain function after carbonmonoxide exposure[J].Undersea Hyperbar M,2002,29(1):50-58.
[2] Varon J,Marik PE,Fromm RE.Carbonmonoxide poisoning:a review for clinicians[J].JEmerg Med,1999,17(1):87-93.
[3] Raub JA,Mathieu NF,Hampson NB,et al.Carbonmonoxide poisoning-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J].Toxicology,2000,145(1):1-14.
[4] 陈新晖,张 廷,李荣民,等.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9,17(1):48-49.
[5] 王普新,罗韵文,李 光,等.重症CO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动态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3(5):311-313.
[6] 王为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296.
[7] 李 宁.高压氧治疗学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与展望[J].重庆医学,2004,33(3):321-323.
[8] Tibbles PM,Edelsberg JS.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J].New Engl JMed,1996,334(25):1642-648.
[9] Weaver LK,Hopkins RO,Chan KJ,et al.Hyperbaric oxygen fo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J].New Engl J Med,2002,347 (14):1057-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