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激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3-03-06郭秀丽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动机积极性理论

郭秀丽

(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试论激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郭秀丽

(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而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先导,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运用激励,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阐述了激励及其相关的激励理论,并进一步强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激励的必要性,及其如何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以消除学生的倦怠心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激励;激励理论;动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是一个向受教育者灌输并培养其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而且也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激发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实践过程。[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人们的行为和动机进行调节,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因此,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激励,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重要命题。

1 激励的涵义及其相关的激励理论

激励,从狭义上说,是激发和鼓励;从广义上说,则是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人们的动机、热情,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潜能,使其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前进。[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激励就是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制造外部诱因,激发内在动机,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按照人的动力模式: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更取决于受教育者受到的激励程度。而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们未满足的需要。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影响较大的激励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等。

1.1 需要层次理论,通过提供一种未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激励效率的理论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又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激励就是对具体的社会系统中未满足的需要进行刺激的行为过程。首先,认为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得到了什么,还缺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即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其次,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需要的层次应该是由其迫切性来决定,某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这两个基本论点的基础上,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只有在认识了需要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有效激励。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激励时,要注意激励措施的针对性、层次性、创新性和良好的激励时机的把握。

1.2 期望理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具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V.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形成。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对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以下三种联系的判断:努力—绩效、绩效—奖赏、奖赏—个人目标。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M)是效价(V)和期望值(E)的乘积,即:M=V×E。。效价指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值指根据个人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这表明,良好的激励效果要以激励手段的效价和激励对象获得这种满足的期望都同时足够高为前提,激励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期望理论对于科学地设置目标,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设置合理的目标,并给予一定奖赏,从而在满足被教育者需要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1.3 公平理论,侧重于研究诱因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对被激励者积极性的影响

这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指出,人们总是将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获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和福利等,精神上的被赏识、受人尊敬等),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若两者的比值相等,双方就有公平感,因而心情舒畅,工作努力;如果比率不相等,他会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而满腔怨气,大发牢骚,影响工作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进行激励,而且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

1.4 激励强化理论,研究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如果这种结果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逝。强化理论研究如何通过行为的结果引导人们的行为,对行为加以分析和控制,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因此要及时采取一定的奖惩手段,修正或改变人们的行为。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建立并完善奖惩制度,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思想与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此外,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保健—激励理论”,即双因素理论,包括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把保健因素和励因素结合起来,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产生,但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人们的热情,形成奋发向上的局面,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激励的必要性

2.1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激励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人的行为活动规律的需要

根据人类行为模式图[4],人的动机是激励人实现某个目的主观原因,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内驱力,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即内在需要和外在刺激。内在需要固然是人的行为的内驱力,是动机的基础,而外部刺激通过强化或否定人的需要,对动机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既存在内部需要又存在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人们才会产生满足需要的欲望和冲动,即行为的动机。由此可见,动机对人的积极性和行为的效果有着直接而又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要坚持激励的原则正是基于人的行为活动的这一规律提出的。

图1 人类行为模式图

2.2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激励作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做人的工作,因人性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多变性,加之教育者面对的情景的多样性,因此,要根据教育对象及其面临的教育情境了解人们的需要,激发动机,确立适当、合理的目标,及时鼓励和强化正确的行为,批评和惩罚错误的行为,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如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选择上,对于特困生群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要比荣誉、表扬等精神奖励效果更好;对于学生干部群体,表扬与提升反而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主义激励时机的把握,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寻找、扶持和发展积极因素上,激其所需,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和谐相处,真心相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激励作用是形成良好的育人气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对整个组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激励先进、带动后进,惩罚后进、推动先进的双向管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育人环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激励有助于消除人们之间可能形成的摩擦和矛盾,使被教育者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形成归属感,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大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可以使人们的的态度和行为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从而使人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激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如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愿望和动机,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倦,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3.1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的个人目标和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趋于一致,以激励被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的目标一旦被人们确立起来,就会产生激发和吸引作用,促使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因此,目标激励的本质是增强人们的自觉能动性。在进行目标激励时要注意根据不同激励对象的实际,选择所设置不同内容和层次的目标。如对国家为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设立励志奖学金;对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设立更大数额、更高荣誉的国家奖学金。

3.2 奖惩激励

奖罚激励法是指利用奖励或惩罚的方法,对人们的一些行为予以肯定和表扬而对另一些行为予以否定和批评,激发人们内在动力的激励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就是旗帜鲜明地表扬、奖励先进,激发人们学习、效仿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同时,批评、惩罚错误的行为和观点,激起人们的警觉,引以为戒,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使用奖惩激励时,要注意度的把握,一定要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表扬、奖励数要多一些、面要宽一些;同时要注意实事求是、准确公平,急不可浮夸,也不可缩小,才能服人、服众。

3.3 竞争激励

竞争激励是行为激励法的一种,就是通过评价、比较造成一种相互竞争、不甘落后,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它根据人们在贡献与报酬之间的不平衡性和可比性,利用人们争强好胜的心里,来激发动力、鼓励上进。在运用竞争激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目的,这是搞好竞争激励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有严格的标准和明确的要求,这是保证竞争激励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再次,在竞争激励中既要鼓励大家争优取胜,又要发扬风格,比出干劲,增强集体荣誉感。

[1]陈天翼.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机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3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包国宪,钟占国.管理学理论与方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144.

[4]朱立言.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150.

On ApplicationofEncouragementi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G UO X iul i
(G ansu P ol itical S cienceand L a w I nstitute,S chool of A dminist ration,L an z hou G ansu730070)

T he ob j 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 itical education is human,and the moti v ation is the lead of human’s beha v ior,so encouragement should be used in col 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 itical education toma k e students ha v eacti v emoti v ation tode v elop their enthusiasm,initiati v e, and creati v ity.B ased on this opinion,this ar ticle e x pounds encouragement and its rele v ant theories,fur ther st ress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use encouragement in col 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 itical education,and e x plains ho w to ef fecti v ely play the role of encouragement to remo v e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tiredness,enhance the students’enthusiasm,and achie v e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 itical educational ef fect.

E ncouragement;E ncouragement T heory;C ol lege S tudents’I deological and P olitical E ducation

G641

A

1672-2094(2013)01-0048-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2-12-20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Y J A710 002);甘肃政法学院科研资助青年项目“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 Z F2012X Q N L W34)。

郭秀丽(1982-),女,甘肃平凉人,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动机积极性理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动机不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