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MSCT评价
2013-03-05张中建
张中建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扬中 212200)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在癌症死亡率中居第2位,5年生存率在15%左右。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占世界发病率的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MSCT的广泛应用,其已成为食管癌术前检查的常规手段,尤其对食管癌的术前TNM分期及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238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随机抽取126例资料完整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34~76岁,中位年龄56岁。126例CT检查前均行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并且经病理证实。126例中食管鳞癌108例,腺癌18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扫描参数:120~140kV,250~300mA,螺距1.0,层厚、层距均为5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自颈部至腹腔干水平。检查前常规胃肠道准备,先行平扫,然后行双期增强扫描(注射开始后23s和56s)。采用高压注射器(Nemotodual shot),经18G导管针由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75~80ml,注射流率2.5~3ml/s。将部分患者的原始数据传输至Philips工作站行MPR,重组层厚2mm,层距2mm。
本研究将淋巴短径≥5mm,或淋巴短径<5mm同时伴强化视为异常淋巴结标准。MSCT观察异常淋巴结的部位、短径、数目及强化情况。126例均行食管癌根治切除术,术中记录淋巴结位置、性质,并与MSCT资料进行比对。
2 结果
126例中,异常淋巴结1~2个86例,≥3个40例,共发现异常淋巴结282枚,按区域划分:左右气管旁46枚(见图1,2),隆突下45枚(见图3),主肺动脉窗64枚(见图4),食管旁68枚,左下肺韧带周围13枚,锁骨上及膈下46枚。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共清扫淋巴结1 027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2个,发现转移303枚,总阳性转移率为29.5%。病理证实转移的303枚阳性转移淋巴结中,MSCT漏诊30枚,误诊9枚。MSCT检出的282枚异常淋巴结中,术后病理证实转移227枚,检出率为80.5%。依据淋巴结短径大小分成3组,与术后病理比较后,MSCT显示短径<5mm并有强化的淋巴结31枚,阳性淋巴结7枚,转移率为22.6%;短径5~10mm的淋巴结65枚,阳性淋巴结42枚,阳性率为64.6%;短径>10mm淋巴结186枚,阳性淋巴结178枚,阳性率为95.7%。比较发现,<5mm组与5~10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mm组与>10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mm组与>10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出并经病理证实阳性的227枚淋巴结中,增强扫描后静脉期CT值<60HU与>60HU的淋巴结分别为52枚(占22.9%)、175枚(占77.1%)。
3 讨论
食管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胃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明确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及部位,对于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预后评估等极为重要。由于食管是跨颈、胸、腹多个解剖部位的后纵隔中线肌性器官,其黏膜及黏膜下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汇成淋巴管穿出食管肌层后,不但注入附近的淋巴结,还有食管外上下、左右交通支吻合,所以食管癌患者的颈段与胸段、胸段与腹段之间有广泛的淋巴联系。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部位、个数越多,说明转移的范围越广泛,预后越差[2]。
随着MSCT的广泛应用,其术前检查的意义已不仅限于确诊,其除了能够显示食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及异常强化外,还能清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大小、形态、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依据[3]。本研究共清扫的1 027枚淋巴结中,病理证实阳性303枚,总阳性率为29.5%。MSCT共发现短径<5mm并有强化的淋巴结31个,阳性淋巴结7枚,阳性转移率占22.6%;短径5~10mm淋巴结65个,阳性淋巴结42枚,阳性转移率64.6%;短径>10mm淋巴结186个,阳性淋巴结178枚,阳性转移率95.7%。结果显示,随着淋巴结短径增大,检出的数目增多,发现转移的可能性亦随之提高。淋巴结短径<5mm组与>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4]中纵隔淋巴结>1.5cm作为转移的诊断标准不符,这可能与MSCT分辨力高,能检测出更多、更小的转移淋巴结有关。
图1,2 同一患者,男,74岁,食管上段癌术前。左侧气管旁见一截面积约1.8cm×1.4cm的肿大淋巴结影 图3 男,58岁,胸部不适,胃镜发现食管下端癌。气管隆突下见一约0.5cm×0.3cm的淋巴结影,中度强化,CT值64HU,
由于MSCT具有连续扫描以及对兴趣区容积式采样的特点,所以较传统CT对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明显提高[4]。本组阳性转移的227枚淋巴结中,对照MSCT增强表现,静脉期CT值<60HU与>60HU的淋巴结分别为52枚(22.9%)、175枚(77.1%)。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淋巴结大小诊断有无转移不可靠,若将静脉期淋巴结CT值>60HU作为辅助标准,将会大大提高阳性淋巴结的诊断率。
食管癌术前行MSCT常规扫描,不但有助于临床对其作出准确的TNM分期,而且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5-6]。本组MSCT发现的282枚异常淋巴结中,位于左右气管旁46枚,隆突下45枚,主肺动脉窗64枚,食管旁68枚,左下肺韧带周围13枚,锁骨上及膈下46枚。符合文献[7]报道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存在区域性、上下双向性及跳跃性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能够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MSCT的检出意义不仅不在于肿瘤的确诊,更多地在于对淋巴结位置、大小、形态、血管情况的评价,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因此,食管癌术前行MSCT检查较有价值且必要。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 图4 男,65岁,临床诊断为食管中下段癌,主动脉窗见数枚小淋巴结显示,增强扫描后中度强化,最大截面积约0.6cm×0.4cm;CT值57HU,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
[1]白人驹,张雪林,孟悛非,等.医学影像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05.
[2]周海军,郑海军,陈华平,等.食管癌的CT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12):1 289-1 291.
[3]诸葛雪朋,许起荣,张合林,等.淋巴结转移范围较数目能更好地反映食管癌手术治疗的预后[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4):278-282.
[4]漆军,宋彬.食管癌术前的螺旋CT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4):227-229.
[5]李鹤成,张亚伟,相加庆.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淋巴结清扫方式的影响[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23(4):252-254.
[6]姚沛旭,许建生,黄伟鹏,等.容积CT和重建技术对食管癌术前评分法N分期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2):22-24.
[7]林若柏,林培裘,周仑,等.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附200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6,18(4):292-295.
(回修日期 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