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2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2013-03-03刘继攀赵光远尹长恒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空肠

刘继攀,赵光远,尹长恒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肠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论 著·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2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较

刘继攀,赵光远,尹长恒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胃肠外科,河北衡水05300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行功能性空肠代胃术,对照组行P形肠袢代胃术,根据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进行营养状态评估,根据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2种术式的效果。结果2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空肠间置吻合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简单易行,是全胃切除术后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胃肿瘤;胃切除术;治疗结果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随着对原发病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认识的提高,施行全胃切除的病例呈上升趋势[1]。而全胃切除术后胃的功能彻底丧失,很多患者会发生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为此,要合理地选择重建消化道的方式[2]。本文总结了我科86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2011年12月

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男性54例,女性32例,

年龄34~76岁,平均52.2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病16例,合并冠心病8例,合并糖尿病4例。肿瘤位于贲门及胃底部19例,胃体部44例,胃窦部18例,全胃5例。随机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性别、年龄、并发症及肿瘤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86例患者均经腹行胃癌根治手术,以D2+或仿D3作为根治性手术的标准。①对照组行P形肠袢代胃术,胃癌根治术后,距屈氏韧带15~20cm处离断空肠及系膜,先将远端空肠作环状端侧吻合,形成P形肠袢,经结肠前其顶部与食管行侧端吻合,然后封闭空肠残端,近端空肠断端与远端空肠完成端侧吻合,两吻合口相距40~50cm。②观察组行功能性空肠代胃术,上提屈氏韧带远端40cm处的空肠与食管行侧端吻合,距该吻合口的输出支肠管35cm处与十二指肠残端行侧端吻合,分别于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7cm处及距空肠十二指

肠吻合口远侧2~3cm处用丝线予以适度结扎,束扎紧张度以能容血管钳钳尖为宜。将空肠十二指肠吻合口下方约5cm处的输出袢与屈氏韧带远端20cm处的输入袢作空肠侧侧吻合。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均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大部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体质量较术前增加。对照组出现吻合口少量出血1例,反流性食管炎10例,倾倒综合征9例;观察组无吻合口出血病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倾倒综合征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136,P<0.01)。

表1 2组手术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s,g/L)

表1 2组手术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s,g/L)

*P<0.05与术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

组别例数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术前术后观察组40 24.0±5.3 45.0±11.2*#76.0±1.2 122.0±1.6*#44.0±5.6 69.0±10.5*#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对照组46 25.0±7.8 38.0±9.5*80.0±1.1 97.0±1.7*46.0±7.8 59.0±9.8*

3 讨 论

胃癌是现阶段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全胃切除术是较为有效甚至惟一的治疗方法,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术后必须要进行消化道重建以恢复患者整个消化系统功能[3]。理想的消化道重建应达到:①代胃有一定的容量并能混合食物;②保持食物经十二指肠通过,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③手术程序简单,创伤小,安全,易于推广;④远期疗效好,有较好的生活质量,术后无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等并发症;⑤维持正常的胃肠神经-内分泌功能及胃肠肽类激素释放等[4]。之前临床采用的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由于食物盛纳功能较差,食物向小肠排空的过程较快,较易引起患者出现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另外,由于此手术方法造成十二指肠空置,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无法做到胆胰同步,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不理想,表现为体质量及血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常[5]。

近年来,P形肠袢代胃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P形肠袢代胃术需切断肠管,有细菌过度生长的忧虑;而且脱离了小肠的优势节律控制,以其固有的较慢的曼波控制小肠运动[6]。十二指肠优势节律可经过吻合口逆向传入P形肠袢引起逆向蠕动及P形肠袢蠕动紊乱,由此可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目前,国内较为突出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首推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它不仅保持了重建消化道神经-肌肉功能的连续性,避免了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使食物仍然经过十二指肠通道,十二指肠优势节律仍然控制小肠有序收缩蠕动,避免了十二指肠液经输出袢反流的情况,降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尤其是减少术中的污染机会,操作简单省时,是一种更为合理的重建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及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恢复食糜经过十二指肠生理通道,让其与胆汁、胰液充分混和,可发挥十二指肠生理功能的合理性。

总之,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消化道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手术简单易行,是全胃切除术后比较合理的重建术式。

[1]邓玉江,孙华新,纪福.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12例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2,4(7):181-182.

[2]白卫兵,吴苏亚.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9):1004-1006.

[3]石志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疗效对比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杂志,2012,2(1):76-78.

[4]成亚农,李弼鹏.胃癌全胃切除ρ型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4):477-479.

[5]阮戈,谈凯.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37例胃癌患者临床作用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12,39(9):2377-2379.

[6]KIM JW,YOON H,KONG SH,et al.Analysis of esophageal reflux after proximal gastrectomy measured by wireless ambulatory 24hr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and TC-99m diisopropyliminodiacetic acid(DISIDA)scan[J].J Surg Onco1,2010,101(7):626-633.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35.2

B

1007-3205(2013)06-0690-02

2012-08-28;

2012-11-13

刘继攀(1976-),男,河北衡水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胃肠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3.06.025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空肠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单通道空肠间置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