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60例

2013-03-03汪建平曹晶晶杨卫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餐后吡格盐酸

汪建平 曹晶晶 杨卫杰 陈 英

(1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漯河462002;2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451191)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60例

汪建平1曹晶晶2杨卫杰2陈 英1

(1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漯河462002;2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45119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西药(盐酸吡格列酮)+中药(祛痰化瘀汤)+推拿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西药(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0%。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FPG、2hpG水平,显著降低患者的CHOL、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祛痰化瘀汤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属中医学“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为主,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收治120例患者均为漯河医专三附院和河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西药盐酸吡格列酮片+中药祛痰化瘀汤)和对照组(单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0岁,平均(52.63±7.7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平均(7.31±3.61)年;合并高血压15例、冠心病11例、神经病变4例、视网膜病变3例。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平均(53.14±7.23)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4年,平均(7.41±3.57)年;合并高血压16例、冠心病11例、神经病变3例、视网膜病变3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症等方面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经检查符合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脱落病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拟定,凡具有糖尿病症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②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③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 mmol/L(200mg/dl)。中医辨证标准:依据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拟定[3]。痰湿血瘀证:全身困倦、头胀肢沉、形体肥胖、胸闷脘痞、纳呆呕恶、面色晦滞、口唇舌暗、或紫暗、瘀斑、脉沉或沉涩。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两组病例在治疗的同时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加运动锻炼的基础治疗。

1.3.2 西医治疗两组均采用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餐后服用。

1.3.3 中医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基础上加服祛痰化瘀汤和推拿。祛痰化瘀汤(黄芪、白术、白芥子、僵蚕、泽泻、枳实、汉防己、大黄、三棱、莪术等),每日1剂,分2次口服;推拿(取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血海等穴位)用一指禅手法治疗,每日1次。

1.3.4 疗程两组1疗程均为30天,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和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咨询报

告标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观察指标变化拟定。显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治疗后血脂达到以下任一项者CHOL下降≥20%或TG下降≥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治疗后血脂达到以下任一项者CHOL下降≥10%但<20%或TG下降≥20%但<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10%;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血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CHOL下降或TG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未达到有效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χ±S)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水平比较(χ±S)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医认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不归正化,停滞体内,湿浊内生,就可产生湿、痰、浊等病理产物,临床上出现高血糖、高血脂,一旦阻滞气机,伤及脉道,致使血行不畅,形成瘀血、痰浊相互搏结,又可加重胰岛素抵抗、脂糖代谢紊乱、临床变证丛生。据现代药理研究,祛痰化瘀药物具有稳定细胞膜、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功能。祛痰化瘀汤是我院治疗糖尿病的经验要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临床应用的方剂,方中白芥子豁痰利气、消积散结为君药;汉防己、枳实、泽泻利湿化浊为臣药;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大黄、三棱、莪术、僵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佐使;又加上足三里调脾胃补益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阴陵泉祛湿、丰隆化痰、血海活血化瘀的特殊功能。诸药与穴位合用共奏豁痰利湿、活血祛瘀之功。湿、痰、浊除,则病体康健。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S].2010:2.

[2]WorldHeah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Gene-va:WHO,1999.

[3]吕仁和,张法荣,高彦斌,等.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S].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0-5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39

1672-2779(2013)-19-0058-02

吴义红

2013-08-21)

猜你喜欢

餐后吡格盐酸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辽宁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吡格列酮疗效的相关性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