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35例

2013-03-03余德元计美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利胆行气黄疸

余德元 计美平

(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普外科,婺源333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35例

余德元 计美平

(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普外科,婺源333200)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B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胆道综合征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上腹疼痛、发热、轻度黄疸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肝功能指标异常。

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患者35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34±7.56)岁;体重50~82kg,平均体重(63.45±6.93)kg;其中男21例,女14例;手术原因包括胆囊结石18例、胆囊炎10例、胆囊息肉7例。B组患者35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21±7.82)岁;体重49~85kg,平均体重(63.78±6.85)kg;其中男22例,女13例;手术原因包括胆囊结石20例、胆囊炎9例、胆囊息肉6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患者接受抗炎、抗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将头孢曲松钠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给药7d;地塞米松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3d;口服硫酸镁溶液20ml/次,3次/d,连续给药7d[1]。

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汤剂治疗,方用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郁金6g,木香10g,砂仁6g,白豆蔻6g,鸡内金15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6g,枳实6g,甘草6g。疼痛较甚者酌加延胡索、川楝子等;腹胀较甚者酌加厚朴、薤白等;胸肋胀痛者酌加柴胡、龙胆草等;黄疸较甚者酌加茵陈、栀子等。上药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300~400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用药7d[2]。

1.3 疗效标准治愈: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肝功能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肝功能指标下降,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胆管扩张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未改善或恶化。总

有效率=(治愈+有效)/总病例数×100%[3]。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率比较[n(%)]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是腹腔镜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西医临床主要以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或有创治疗为主,头孢曲松钠对杆菌所致的胆管部位感染效果较好;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感染、抗过敏作用,促进胆管内膜水肿消退;口服硫酸镁溶液可松弛oddis括约肌,并有利胆作用。但西医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治疗效果,使胆道综合征迁延难愈,甚至导致胰腺病变、肿瘤等严重后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损失[4]。

胆道术后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理论中“黄疸”、“胁痛”等范畴,其病机为手术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术后失养,脾胃运化失职,而致水湿阻滞,化生痰浊;气滞血瘀、湿阻中焦而发病。治则以疏肝利胆、行气化浊为法[5]。

本研究自拟的中药方剂以金钱草、海金砂共为君药,取其清热解毒、利胆排石之功效。郁金舒肝利胆、行气解郁,木香疏肝理气、化湿运脾,二者共为臣药,增强行气解郁之功效。佐以砂仁、白豆蔻醒脾和胃、行气温中;鸡内金溶石排石、利胆退黄;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和中;陈皮、枳实行气理气、开导坚结;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疼痛较甚者酌加延胡索、川楝子等以疏泄肝热、行气止痛;腹胀较甚者酌加厚朴、薤白等以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胸胁胀痛者酌加柴胡、龙胆草等以清热燥湿、泄肝胆实火;黄疸较甚者酌加茵陈、栀子等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行气化浊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疗效治疗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1]赵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592-1593,1595.

[2]孙家忠,梁久银,李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征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2):28-31.

[3]李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3-25.

[4]朱先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处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32):91-92.

[5]王华丽,成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0例适应证与并发症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25-322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51

1672-2779(2013)-19-0072-02

杨 杰

2013-08-22)

猜你喜欢

利胆行气黄疸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