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CA-IgM和EB-DNA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疗意义
2013-03-03亓龙兴江刘刚毅刘志华
容 亓龙兴江刘刚毅刘志华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柳州 545006;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儿科,广西 柳州 545006
EB-VCA-IgM和EB-DNA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疗意义
容 亓1龙兴江2刘刚毅1刘志华1
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柳州 545006;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医儿科,广西 柳州 545006
目的:探讨EB-VCA-IgM和EB-DNA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检测呼吸道感染与非呼吸道感染患儿的EB-VCA-IgM和EB-DNA,将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EB病毒(EBV)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感染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检出率以8岁以下为主;EB-VCA-IgM和EB-DNA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阳性率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进行EB-VCA-IgM和EB-D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EB-VCA-IgM;EB-DNA;小儿;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我院为市级综合性医院,每年收治住院的患儿中,患呼吸道感染的占70%以上。我院儿科门诊患者量的骤增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呈正相关,这与陈炫炜等[1]报道相一致。呼吸道感染伴有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容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引起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由EBV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486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EB病毒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患儿651例(男349例,女302例),年龄2个月至16岁,平均年龄为(4.6±1.2)岁。其中486例为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 (呼吸道感染症状组),另165例为无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 (非呼吸道感染症状组)。
1.2 检测方法
1.2.1 EB-VCA-IgM抗体检测:采用深圳华康公司的试剂,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
1.2.2 EB-DNA检测:用美国ABI公司5700自动荧光PCR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由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
1.3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测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B-VCA-IgM和EB-DNA阳性率比较经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症状组EB-VCA-IgM阳性率为13.99%,非呼吸道感染症状组EB-VCA-IgM阳性率为3.64%,两者差异显著(P<0.01);呼吸道感染症状组EB-DNA阳性率为24.07%,非呼吸道感染症状组EB-DNA阳性率为6.06%,两者差异显著(P<0.01);呼吸道感染症状组EB-VCA-IgM+EB-DNA阳性率为34.57%,非呼吸道感染症状组EB-VCA-IgM+EB-DNA阳性率为7.88%,两者差异显著(P<0.01)。呼吸道感染症状组中,EB-VCA-IgM+EB-DNA阳性率与EB-VCA-IgM、EB-DNA相比,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EB-VCA-IgM和EB-DNA阳性率比较(%)
2.2 不同年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CA-IgM+EBDNA检测阳性率比较 本次研究显示,168例呼吸道EB-VCA-IgM+EB-DNA检测阳性病例中,以8岁以下患儿为主,占85.71%(144/168),8岁以上患儿占14.29%。年龄低于8岁的患儿中,各年龄组间EBVCA-IgM+EB-DNA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8岁以下各组与大于8岁组患儿的EBVCA-IgM+EB-DNA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2。
2.3 呼吸道EBV感染的临床表现 对呼吸道EBV感染的16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其症状分布为支气管炎84例,肺炎41例,咽炎扁桃体炎2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脑炎1例,肾炎1例,心肌炎2例,淋巴结肿大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例。
表2 不同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CA-IgM+EB-DNA检测阳性率
表3 呼吸道EBV感染的16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
2 讨论
EB病毒是人类特异的嗜B淋巴细胞性疱疹病毒,分为A和B型,我国以A型多见。它比较容易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通常通过口腔的淋巴上皮细胞建立持续感染[2]。由于该病毒具有嗜B淋巴细胞的特性,之后T淋巴细胞出现杀伤反应,T细胞的异常分化使得机体出现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即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大多患者临床表现为多样性[3]。
EB病毒感染多见于青少年,发展中国家儿童EBV感染年龄大多在6岁之前[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大龄儿童和98%以上的成人受过感染[5],本研究168例EBV感染患儿中,8岁以下患儿占多数,达到85.71%,而8岁以上患儿仅占14.29%,验证了以上观点。这是由于低龄患儿免疫机制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相对低下[7],感染EBV后,较易出现包括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症状,而大龄儿童和成人免疫机制较成熟,大多数处于隐血感染状态,这部分患者感染EBV后大多数无临床症状或处于亚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患儿EBV检测阳性率为34.57%,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感染组,提示EB病毒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诱因之一。大多数患儿感染EB病毒后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只有少数患儿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这是因为EB病毒是条件致病病毒,一般情况下寄生在咽喉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进行一些创伤性治疗时病毒入侵口腔的淋巴上皮细胞,并首先在此进行复制,然后再感染B淋巴细胞,因此削弱了呼吸道粘膜屏障的功能,进一步导致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7]。本研究EBV感染的181例患儿中大多数以发烧、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少数除了以上症状外,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炎、心肌炎、肾炎等症状;而呈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仅为13例,其特点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脾大或皮疹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明显增高 (>10%),EB病毒的血清学试验阳性[6]。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由EB病毒引起、其次巨细胞病毒(CMV)也可引起此病。而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因素较多[8-9],腺病毒 (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柯萨奇病毒B组(CVB)、巨细胞病毒(CMV)及EB病毒(EBV)均可致病。临床上对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一般使用病毒唑或抗病毒口服液等抗病毒药物即可产生疗效,但以上药物对EBV感染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是无效的,更昔洛韦是治疗EBV和CMV感染的特效药。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对168例呼吸道EB病毒感染的患儿使用普通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112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另56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对普通抗病毒药物无效的56例患儿用更昔洛韦治疗,其中36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对余下20例使用普通抗病毒药物和更昔洛韦均无效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所有患儿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这说明在呼吸道EBV感染的患儿中,只有少部分是由于EBV引起致病,而大部分是由于同时感染了其它病毒,并由其它病毒致病,另外少部分患儿虽然同时感染了EBV和其他病毒,但这些病毒均非致病因素,其症状是由于呼吸道同时感染了细菌所致。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治疗无效时,应结合EBV检测结果和治疗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EB病毒的相关检查也较多,因检测条件和方法学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不同各有优缺点。EBV检测有抗体和抗原检测,EBV抗体检测包括检测病毒衣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病毒核抗原(EBNA)、膜抗原(MA)等相关的抗体,临床常用的是检测EB-VCA-IgM和EB-VCAIgG。EB-VCA-IgM检测是检测患者的急性期抗体,该项目阳性是早期、特异、敏感的临床诊断依据[10]。EB-DNA检测是检测EBV的抗原,两种方法均是实验室常用的EB检测方法,方法学有差异,因此患者同时检测两种指标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EB-DNA与EB-VCA-IgM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4.57%,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同时检测EB-DNA与EB-VCA-IgM能够提高检出率,同时对于临床用药能及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对患儿的及时诊断、防止漏诊有重要意义。
[1]陈炫炜,朱美华,胡湘,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J].广东医学,2011,32(6):764-765
[2]陶雪勤,梅金红,张振东等.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9,30(11):1669-1671
[3]柳文菊,杜琨,汪功文,等.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IgM与DNA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19-3220
[4]段巧艳,EB病毒感染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232-1233
[5]贾伟,师志云,赵志军,等.宁夏某医院儿童患者EB病毒感染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54-1955
[6]谢正德.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59-1760
[7]张翊,石磊.小儿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2):92-93
[8]方凤,蒋瑾瑾,陈若华,等.小儿呼吸道疾病CVB、CMV和EBV感染状态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5):467-468.
[9]梁健麟,梁燕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调查分析 [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14-115
[10]陈娴,夏克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种实验室检查方法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4):505-506
R446.61
A
1007-8517(2013)13-0045-02
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