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亚三次大海战与《黄海战图》

2013-03-02张晓刚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战列舰巡洋舰海战

王 琰,张晓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 100037;2.大连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东北亚三次大海战与《黄海战图》

王 琰1,张晓刚2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 100037;2.大连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日本帝国前期对外一系列成功的侵略扩张无不是以旨在争夺东北亚制海权进行的海上战役为先导的。这一时期日本联合舰队进行过3次大规模海战,占蒸汽装甲时代世界大规模海战总次数的3/4。海战中,旅顺口要塞陷落后俄国大本营让未经训练没有海战经验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继续东进通过与联合舰队决战入泊海参崴只能是必败之道,而让舰队避免北上决战,通过辅助船定期赴胶州湾和上海港采买获得补给坚持在黄海、东海、南海施行一段时间破交战才是惟一能够实现开赴远东所抱战略目的的作战样式。日俄黄海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以蒸汽装甲战列舰编队交战为主的大规模海上战役。旅顺口分舰队突围港会合海参崴分舰队的成败是决定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命运的关键。20世纪初日本军史画家创作的《黄海战图》描绘的正是日俄黄海大战双方胜负发生逆转的一幕,而与中日黄海大战或日俄对马海战无关。

东北亚制海权;三次大海战;《黄海战图》;敌前大转向;机动破交战

本文所附的这幅海战图是20世纪初一位日本军史画家的作品,原图题是《黄海战图》(见文末附图),30年代初由中国学者王芸生收入《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作为反映中日黄海海战的日本画名作介绍给中国读者。半个多世纪以来此图被作为甲午黄海海战图或日俄对马海战图陈列在大小军史展并用于军事历史图书的封面、插图,广为中国人所知。此图绘的是一场大规模蒸汽装甲舰队间海上决战的情景。图中心成线式战斗队列正全速破浪疾进的舰队是画家着意要表现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远方敌方舰队亦成线式战斗队列运动,敌方舰队发射的大口径炮弹在日本舰队先导舰周边炸起多个巨大的白色水柱。画面无声地告诉观众,这是一场决定两国间战争胜负的激烈的大海战。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学者王芸生受“九一八事变”的刺激动手编辑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意在告诉同胞们不要忘记日本从1874年派陆海军侵略台湾;1894年派陆海军大举侵略中国本土,歼灭中国北洋水师,制造旅顺大屠杀,吞并台湾、澎湖;1927年出兵山东阻拦北伐军北上,制造济南大屠杀;1931年出动关东军侵占整个东北;1932年初出动海军陆战队和第三舰队侵略上海;1932年3月制造“满洲国”分裂中国;1933年4月出动关东军进攻热河省和冀东长城一线地区这60余年血淋淋的中日关系史,要政府和国民清醒地意识到日本全面侵华已经迫在眉睫,国家、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王芸生编纂《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意义重大,自不待言,但把日本军史画家画的这幅海战图作为中日黄海海战图收入书中,却是百密一疏。王芸生先生发生误判并不奇怪,毕竟不是研究甲午战争的专家,令人奇怪的倒是那些专门研究甲午战争的学者们,一直没有对王芸生如此认识使用此图表示过异议。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得知,此图不是中日黄海海战图。中日黄海海战无论双方舰队队形、舰队航向、海战重要阶段战场呈现的醒目特点,还是双方军舰受当时历史条件、世界海军技术发展水平制约决定的舰种以及外观主要特征,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1894年9月17日上午9时,刚刚完成为增援平壤前线中国军队海上航运护航,在大东沟口内外掩护登陆兵换乘登陆、物资装备驳卸上岸任务的北洋水师官兵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舰队各舰汽机蓄足蒸汽待命,11时启碇返航。10时,舰队吹号,官兵们正准备享用午餐,旗舰观测兵突然发现一片黑烟自西南缓慢移来。丁汝昌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11时升信旗传令舰队立即启碇以双纵列行军队列取西南航向进入深水机动区迎敌。12时过后双方舰队逼近,日本联合舰队由双纵列行军队列变为线式战斗队列,这是一个以进攻为主的作战队形。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海军中将根据海军“集中原则”和“半独立分队打击”理论,根据双方舰队实力特点,决定此战采取“奇正相合”的战术,即以第一游击队四艘新式快速装甲巡洋舰作为奇兵,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脱离本队作半独立机动打击作战,首先突击歼灭北洋舰队一翼;本队则作为正兵牵制北洋水师主要兵力,俾第一游击队得以全力突击。第一游击队歼灭北洋水师一翼得手后,插入北洋舰队后面,与本队配合作战,奇、正两队不断地环绕夹击对手,直至歼灭整个北洋水师主力。伊东临阵观察,北洋舰队左翼距离第一游击队前锋最近,左翼“广甲”号在北洋临阵10舰中最弱,不堪一击,又远远地落在后面,左翼此刻只有一舰,但是这艘军舰却是令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战中吃了大亏的方伯谦指挥下的“济远”舰,对“能战”的“济远”舰的畏惧迫使伊东不得不最终选择占据右翼阵位的老旧的“超勇”、“扬威”两舰进行突击。在双方舰队已经接近的形势下让第一游击队和本队横越北洋舰队正面实施远距离机动突击,是要冒相当风险的:联合舰队本队后部老式各舰完全有可能被北洋舰队截断歼灭。一些幕僚对伊东海军中将的这一战术突击目标选择甚不谓然,“病其行险以侥幸也”。但伊东为了避开“济远”,决心冒这个险以求一逞,遂下令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以17节高航速(是北洋舰队航速的2倍)横越北洋舰队阵前,直扑其右翼“超勇”、“扬威”二舰;旗舰“松岛”号率本队“千代田”、“岩岛”、“桥立”、“比睿”、“扶桑”五舰拉开一定距离于后以12节航速跟进,“西京丸”、“赤城”二舰则行驶在本队左后侧。接敌开战前后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和本队的航向由正东转为北偏东。

丁汝昌鉴于北洋水师皆为老式军舰,航速缓慢,主炮集中在舰首,舷侧、舰尾火力薄弱且大多数军舰舰首安装了锋利的冲角,遂决定北洋舰队采取“集中应敌,舰首攻击”战术,列成相并横列战斗队列迎战,以避免被机动力、火力均占很大优势的联合舰队分割、突击,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舰队被弹面积,最大限度发扬北洋舰队火力,有利于居中的“定远”、“镇远”两艘舰队装甲舰的8尊305毫米舰炮对两翼弱舰提供火力支援。丁汝昌于是下令北洋水师主力于行进中由双纵列行军队列变为相并横列战斗队列,“镇远”、“定远”两艘舰队装甲舰居中,其余左、右两翼各舰则依序列排列,即北洋水师左翼:“镇远”、“经远”、“致远”、“广甲”、“济远”;北洋水师右翼:“定远”、“来远”、“靖远”、“超勇”、“扬威”[1]。这是一个以防御为主的作战队形。由于北洋水师主力行进中由双纵列行军队列改为相并横列战斗队列比较困难,特别是队尾的老式军舰,距离两艘先导舰最远,航速又慢,而遵令运动到横列两翼尖部阵位的机动距离又最大,所以开战时,应占北洋舰队两翼尖部阵位的“超勇”、“扬威”和“济远”尽管吃力航行,仍是尚未完全到位,“广甲”则落在最后面。于是在日本海军官兵眼中,北洋舰队布成一个“奇怪的新月形队列”。

12时50分,联合舰队正在冒险作敌前横向战场机动,双方旗舰相距8000码,“定远”的一尊305毫米前主炮在右翼总兵刘步蟾命令下突然发炮轰击行驶在联合舰队线式战斗队列中部、本队首端的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当时行驶在联合舰队线式战斗队列先导位置的是“吉野”号装甲巡洋舰,它是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海军少将的座舰,不是联合舰队旗舰),“定远”、“镇远”八尊主炮多数亦盲目随之开炮轰击“松岛”,但这些巨炮使用的发射药仍是落后的黑火药(相比之下日本海军舰炮发射药已经采用醇醚处理过的硝化棉火药),故射程只有5000多码,打击目标距离远大于火炮最大射程,以致炮弹纷纷落在距日本舰队线式战斗队列尚很远的海域爆炸(不可能在日本先导舰周围爆炸,也不可能在日本旗舰周围爆炸),中日黄海海战随着这一阵305毫米巨炮的轰鸣徐徐拉开了战幕。中日黄海海战初起阶段战场面貌特征是联合舰队奇正两兵紧密配合大胆横越敌阵实施远距离机动突击。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突击成功,击沉“超勇”号,重创“扬威”号(“扬威”退出战场后在小鹿岛附近海面搁浅焚没),击走来援的“平远”号。随后第一游击队奉命回援被北洋舰队截断攻击的比睿、赤城、西京丸3舰,使其得脱。然后与绕至北洋舰队阵后的本队前后夹击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旗舰信桅折断,提督受伤,舰队失去指挥,乱成一团。午后3时30分第一游击队击沉“致远”,重创“经远”、“济远”,乘势追击向西海岸水域引避的“广甲”、“经远”、“济远”。海战前期阶段的战场态势特征是联合舰队奇正相合,环绕夹击,北洋舰队溃散。第一游击队4舰在西战场长时间分头攻击“经远”、“济远”。午后4时48分击沉“经远”号后,第一游击队4舰始合队攻击“济远”。午后5时“济远”号舰伤数10处,船头开裂进水,炮械俱坏,受过严格训练的炮手也伤亡殆尽,已经战至无可战,被迫向大连湾方向突围,第一游击队4舰竟不顾本队穷追“济远”不舍,直至午后5时30分看到伊东发射的火箭命令─“停止战斗,与本队会合”,方停止追击。黄海海战前期作战,联合舰队奇正相合,第一游击队与本队配合紧密,战果累累;后期作战却奇正暌离,第一游击队竟西向独立作战不回,伊东不知其去向。本队被迫单独作战,旗舰“松岛”号受重创,失去战斗力,余舰也伤损破败不堪。午后5时北洋舰队“靖远”、“来远”修竣归队,“靖远”代旗舰升旗收队,北洋舰队散而复聚,声势复振。伊东盼第一游击队回援无望,独力难支,遂停止战斗,向南退出战场。又发射火箭命令第一游击队停止战斗与本队会合。于是黄海大战在东西两个战场同时落幕。海战后期阶段战场态势特征是联合舰队奇正暌离,北洋舰队散而复聚。

黄海之战联合舰队的成败利钝全系于奇正战术运用得正确与否,所以日本军史画家若画的是中日黄海战图,就不能不画联合舰队主力奇正配合犯险横越敌阵实施远距离机动突击这一幕。十分显然,中日黄海海战初起阶段和前期、后期鏖战阶段时的战场特征均与此图所画的两支舰队以线式战斗队列角逐互击的特征完全不合。王芸生先生似乎并不太了解大东沟海战。另外,王芸生先生对世界海军发展历史的研究似乎也不够深入。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海军装备的多为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建造的舰船,上层建筑低矮,主要大型水面军舰正常排水量不过2000多吨到4000多吨,只有“定远”、“镇远”二舰达到7000多吨,有设计周密的重装甲保护。而本图所绘日本军舰正常排水量已达7000多吨到15000多吨,都有重装甲保护,上层建筑普遍高大,这是19-20世纪之交时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一般特征。甲午战争前日本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工业基础尚薄弱,军事技术发展状况仍很落后,根本没有财力购买西方国家昂贵的战列舰和大型装甲巡洋舰,也没有可能仿造,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只是法国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装甲巡洋舰,正常排水量尚不足4000吨。联合舰队排水量最大的军舰“吉野”号是90年代初下水、入役的英国制造的新式装甲巡洋舰,正常排水量也只有4200多吨。甲午战争中的联合舰队主要军舰“松岛”号、“岩岛”号、“桥立”号、“吉野”号、“浪速”号与此图所绘的行驶在线式战斗队列前部的日本战列舰“三笠”号、“朝日”号、“敷岛”号、“富士”号无论舰种、外形特征、正常排水量大小均无相似之处。如此看来图中所绘的交战双方军舰与王芸生先生指称的时代的军舰竟然相差了整整一代。

通过上述辨析,笔者窃以为可以初步判定此图与中日黄海海战无关。

惟一对王芸生先生判定此图为中日黄海海战图提出过异议的是白化文先生。1985年第1期《文物天地》刊登的白文认为此图是日俄对马海战图,作者是根据日本《写真图说综合日本史》一书作出这一判定的。白先生的观点已经深刻影响了学界,一些权威的海军史著作甚至已经把此图图题径改为对马海战图。

白化文先生说:“该图画的是对马海战开始时俄舰率先炮击日本旗舰时的情景”。白文在介绍图中沙俄舰队时说:“图中可见俄方第一战队战舰四艘及第二战队装甲巡洋舰四艘,首舰为战舰苏沃洛夫号。”白文在列述了图中日本第一战队的6艘军舰名称后写道:“在六艘大舰之后,同成纵列的还有第二战队六艘装甲巡洋舰,其吨位均在九千余吨左右。”这是从日本《写真图说综合日本史》抄来的认为应是对马海战图的全部依据。它们是否能够作为判定对马海战图的依据呢?我们需要仔细考察一番。

该图是20世纪初日本宫廷军史画家为明治天皇战胜俄国的赫赫武功创作的“历史纪念性图画”,既然“该图画的是对马海战开始时俄舰率先炮击日本旗舰时的情景”,它就必须要准确抓住最能体现对马海战初起形势本质的特征来作画,即真实地描绘对马海战初起时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不惜拼掉旗舰“三笠”号指挥联合舰队主力进行“敌前大转向”战术机动抢夺T字头战列线阵位、阻截俄国舰队北进一幕,以达到为天皇纪功,为日本海军立威,为东乡海军大将扬名和令千千万万的观览者内心震撼油然生发出狂热的忠君报国意念的创作目的。遗憾的是此图表现的是联合舰队以战列线上排列的各舰右舷火力与敌方舰队互击的情景,这和对马海战初起情景又有什么关系呢?看来《写真图说综合日本史》的日本作者和白化文先生可能都没有仔细研究过对马海战,不知道或不能评价对马海战初起时战场上出现的“敌前大转向”战术机动动作,以致误认此图为对马海战图,他们都不过是在人云亦云罢了。

对马海战的初起情景是极富于特色的。1905年5月27日午间,俄国海军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东北冲之岛岛礁附近海域与从朝鲜釜山镇海湾赶来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主力相遇。日本海军上阵拦截的主力是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三笠”、“朝日”、“富士”、“敷岛”4艘战列舰,“春日”、“日进”2艘装甲巡洋舰;第二舰队第二战队“出云”、“常磐”、“吾妻”、“八云”、“浅间”、“磐手”6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午后1时联合舰队主力以双纵队行军队列出现在预计中的俄国舰队航线的右前方,然后改为线式战斗队列,航向东南东130度搜索前进。在这个航向上东乡根据第一舰队第三战队司令官出羽重远海军中将和第三舰队第六战队防护巡洋舰“和泉”号发来的跟踪情报了解到此时俄国舰队航向是北偏东23度,确定双方舰队相距8海里。俄国舰队的航向比得到的上一次报告更偏北,东乡认为俄国舰队将严守海参崴航向,联合舰队主力必须从太平洋第二舰队航线的左侧出击阻截、打击、压迫才能予其歼灭性打击或迫使其向右改向。午后1时39分俄国舰队出现在视野中,东乡下令舰队定点大转向,航向西北西310度。

俄第二太平洋舰队正以混乱的三列纵队前进,发现日本舰队后,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急令舰队恢复此前原有的线式战斗队列。为规避航路上可能有的水雷,中将曾命舰队右向齐转90度横移20链,不料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一动就乱了套,竟变成了混乱的三列纵队,舰队上下皆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支临时拼凑的庞大舰队(临战时尚拥有38艘舰船)实在不具有多少战斗力,多数官兵素质很低,平素训练极差,甚至根本没有经过训练,更无战斗经验;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核心第二舰队“苏沃洛夫公爵”、“亚历山大三世”、“博罗季诺”、“鹰”4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虽是20世纪初海军最新技术的综合体,指挥塔和主炮塔配备了日本人没有的先进的数据与命令传送仪表化电气化指挥系统和大型测距仪,但4舰都是舾装尚未完工或尚未及舾装就匆匆编入第二太平洋舰队踏上征程的,一路上由装配舰“勘察加”号负责完成未竟的工程,其舰员全未经过训练由此可想而知,舰队的核心打击力量根本就没有形成战斗力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第二太平洋舰队一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弄出了一些大乱子,士气十分低落,临敌之际官兵们都不免会感到紧张。午后1点50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运动到第二太平洋舰队左前方,遵照东乡命令立即左转向正西270度航行,1点55分再遵照东乡命令左转向西南南203度航行,逆向朝俄国舰队左侧驶来。双方舰队高速接近,在俄国人看来联合舰队主力似乎是要南下到俄国舰队后部,两支舰队擦肩而过之际只会有一场短促的大口径炮战,而且随着对马海峡北口门户洞开,北上冲入日本海辽阔水域的充满希望的前景分明已出现在目前了,进入朝鲜海峡以来俄军官兵们一直紧缩的心脏顿时舒张开了。

午后2点05分,双方舰队的距离迅速缩短到4海里,就在此时,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突然渐渐左转,绕过前方一个定点完成153度大转弯后向东北东50度方向疾速行驶,“三笠”号后面的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各舰皆依次左转绕过这一定点后追随旗舰疾驶。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上村彦之丞海军中将亦率领第二舰队第二战队各舰接着依次左转绕过前方一个定点完成153度大转弯后向东北东50度方向疾速行驶。联合舰队主力进行的这一出人意料的战术机动形成的轨迹分明是前后两个U字形,舰队调转航向时绕过的定点即在U形大弯儿的底端,各日舰通过定点时航速均极缓慢,那两分钟内军舰仿佛静止了一般,右舷整个暴露在俄舰火力打击之下,而且日舰为避免误伤自家军舰,进行这一机动时都不能开炮。敌前大转向两支战队一共持续了15分钟,这15分钟是俄国舰队绝好的定点打击日本重装甲军舰的良机,因为每一艘日舰通过定点转向时,俄舰只需瞄准定点,修正一下自己军舰的速度、航向两个参数即可射击,俄国人岂能白白错过!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立即下令开炮。尽管此时舰队正在恢复线式战斗队列,队形有些混乱,但居前的俄国战列舰都用主炮猛击日舰,日舰自“三笠”号以下一一皆被创,装甲巡洋舰“浅间”号甚至被迫驶出阵列引避到战场外紧急修理。对马海战的战幕在俄舰一阵密集炮击声中颇富于戏剧性地缓缓拉开了。

午后2点10分,疾速斜向压迫“苏沃洛夫公爵”号的“三笠”号在6400米的距离上向敌舰发炮轰击,陆续绕过定点的后继各舰也相继投入战斗,第一舰队第一战队日舰炮火集中打击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第二舰队第二战队日舰炮火集中打击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五战队旗舰“奥斯利亚比亚”号。斜向压迫俄国舰队战列舰的联合舰队主力利用速度优势很快出现在俄国舰队原航向的正前方,东乡孤注一掷要以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与敌人决战,但是这个战列线能否排成却是要由日俄双方舰队的特定互动关系即双方战列线必须大致成90度交角来决定的,联合舰队主力能否抢占到T字头战列线阵位,不仅要以“三笠号”为舰队基准舰,还要以“苏沃洛夫公爵”号为舰队基准舰,其难度可想而知。午后2点20分,随着俄国舰队旗舰的航向已经逐渐转为东北45度,双方舰队战列线已经大体平行,联合舰队主力不顾一切第一次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的努力未能成功。

在联合舰队主力斜向压迫攻击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二舰队、第五战队、第三舰队战列舰的同时,东乡下令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第二舰队第四战队,第三舰队第五战队、第六战队的16艘新式旧式防护巡洋舰也一齐扑向第二太平洋舰队队列后部的巡洋舰队、雷击舰队、辅助舰队和医院船。联合舰队各舰队的5个驱逐舰队21艘驱逐舰仍在所属舰队战列线非战斗一侧待命,12个鱼雷艇队47艘鱼雷艇因风浪大继续在港湾待命,直到黄昏才奉命出击。整个战役期间东乡利用联合舰队主力航速优势一次次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尽管都不算成功,但俄国舰队的实力毕竟仍被迅速地削弱了。海战持续了29个小时,5月28日傍晚日本海上已经再也听不到炮声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只有巡洋舰“钻石”号,驱逐舰“英勇”号、“强大”号侥幸躲过日舰搜截进入了海参崴港。

东乡为什么在距敌4海里时突然下令舰队紧急作153度大转向机动?历来海军史学家有的说是为了让“三笠”号继续保持舰队之首位置,“东乡领着他的舰船相继转向以保持他(所乘坐的“三笠”号旗舰)前锋的位置。这是一个危险的机动,因为前头的舰船挡住了后面舰船的炮火,而且所有舰船在同一水域掉向为敌人提供了转弯水波处的固定目标。”[2]有的甚至写对马海战根本不提敌前大转向,直接写联合舰队主力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6时30分左右,俄舰队发现日侦察船和泉号。9时许,发现日第三战队。14时8分,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未等舰队组成战斗队形,就在7000多米的距离上先向日旗舰三笠号开炮。海战一开始,日舰队就抢占了T字头阵位。”[3]我们认为把“敌前大转向”解释为保持“三笠”号的前锋位置不能令人赞同,因为在联合舰队主力连续机动中“三笠”号一直是舰队的基准舰,西航中就可以掉转头仍以“三笠”号为先导舰东进,又何必左转南下迫近敌前弄险大转向去掉头呢?T字头战列线阵位也不可能轻易直接夺占,只能是近距离趁敌不备相机突然抢占。联合舰队主力要先左转到正西方向,西航一段时间好让敌人仍按既定航向继续北上接近,然后再左转到西南偏南203度方向高速南下接近敌人,做出似乎要从俄国舰队左侧插到她的后部的假象,麻痹松懈俄国人,直到敌前之际突然大转向,疾速向东北偏东50度方向疾驶,斜向压迫俄国舰队,同时集中火力轰击俄国旗舰,企图在其不及转向时出现在俄国舰队正前方,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所以联合舰队航向欺骗和敌前大转向这一系列机动动作是为了近距离出其不意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意义重大,决不可忽略不提。

我们以为东乡不惜准备损失掉旗舰作敌前大转向机动应是有其苦衷的,俄国舰队在战列舰数量方面占有较大优势,联合舰队主力必须占据T字头战列线阵位以整个舷侧火力轰击撞向T字头战列线的俄国舰队线式战斗队列前部的几艘战列舰,才有可能击沉击伤部分俄国主力舰,截住第二太平洋舰队。由于双方俱在运动中,联合舰队主力占据T字头战列线阵位的时机又是极不易把握的:早了,因双方相距尚远相互位置不断变化形不成T字阵型,所布战列线终于不成其为T字头战列线;晚了,俄国舰队冲过去了,已经没有T字头战列线阵位可占;即使时机把握比较适宜,将要处于T字柄位的俄国舰队通过紧急转向也能破坏双方的T字态势。确切地说T字头战列线阵位是要准确把握时机不惜代价出其不意在敌前迅疾出手抢占的,绝非是只要保持旗舰先锋位置就可以从容占据的。

1905年1月2日旅顺口要塞陷落,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旅顺口分舰队覆灭,这一消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1月9日在马达加斯加附近贝岛驻泊时就知道了。此时前往远东已经没有旅顺口分舰队接应配合作战了,不再会有形成远东海上优势的可能了,但俄国统帅部没有召回第二太平洋舰队,而是以5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在贝岛会师后不久加强了舰队,命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继续开往海参崴,并通知说由涅博加托夫海军少将率领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第3舰队(4艘旧式重装甲军舰和1艘巡洋舰)将在南中国海与他会合。俄国统帅部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旅顺要塞陷落舰队覆灭后,攻击旅顺的日军第3军7万人立即北上奉天附近沙河前线参战。由于没有海上威胁,沙河前线日军正在源源不断地从日本国内获得兵器和物资的增援补充,日军第5军也正在组建中。而俄军唯一的后勤补给线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单线铁路,通过能力有限,还有一些瓶颈路段,不能保障满洲前线持续获得兵力兵器和物资的增援和补给。为了挽回战争颓势,体面结束战争,俄国皇帝和大本营要求第二太平洋舰队必须进入海参崴要塞,然后依托本土和海参崴基地,威胁、攻击日本海岸大城市和主要海上运输线。但是俄国统帅部忘记了第二太平洋舰队事实上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个乌合舰队根本不是联合舰队的对手,没有能力和任何可能冲破联合舰队拦截进入海参崴,进行海上决战只能是葬送舰队的取败之道。即使舰队还能有些残部逃入海参崴,一旦被日本海军布雷封闭在港湾里,还能有什么影响战争结局的作为?俄国皇帝和大本营完全没有意识到第二太平洋舰队事实上只要前出到东海、黄海、南海进行一段时间机动破交战就能够达到派遣它开赴远东的基本战略目的。1904年11月日军第四次攻击旅顺口要塞时俄国人从一个日军俘虏(工程师)口中获悉日本财力军力已经全面枯竭。这一口供是可靠的,日本政府战前为进行战争所做的储备只能支撑一年,不胜靠滥发国债再支撑半年,再不胜国家崩溃破产即不可避免。奉天战役虽然日军侥幸战胜,但日本已经精疲力竭,满洲军不得不停止了作战行动,要求日本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结束战争。俄国统帅部对此应该洞察,及时改变第二太平洋舰队开赴远东的作战样式。第二太平洋舰队有辅助舰队随行补给,在黄海、东海、南海坚持作战一段时间并不成问题,即使进行3个月作战也不成问题,因为俄国舰队辅助舰队补给船可以定期往德国“租借地”胶州湾、“自由港”上海采买淡水、燃料和食品。10年前俄、德、法三国曾一起干涉还辽,日俄战争中德国皇帝鼓动、支持俄国出动第二太平洋舰队前往远东。1897年德国皇帝和俄国皇帝侵略瓜分中国时曾经无耻地达成过谅解:德军留驻胶州湾“不妨碍俄舰在该处停泊”[4]。然而俄国人见不及此,没有下令改变第二太平洋舰队抵达远东后的作战样式,所以是俄国统帅部战略谋划不周葬送了第二太平洋舰队,从而丧失了避免战争完全失败的最后一点讨价还价的筹码。

综观对马海战,我们认为日本军史画家若画对马海战初起情景,是不可能不描绘联合舰队主力敌前大转向那精彩的一幕的。下面再来分析白化文据日本人写的《写真图说综合日本史》一书判定《黄海战图》应是对马海战图的所谓依据。白文在介绍图中的沙俄舰队时说:“图中可见俄方第一战队战舰4艘及第二战队装甲巡洋舰4艘,首舰为战舰苏沃洛夫号。”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五战队(白文称“第二战队”)并不是一支装甲巡洋舰战队,它们是新式战列舰“奥斯利亚比亚”号,稍旧的战列舰“西索伊—维力基”号、“纳瓦里林”号,仅有1艘装甲巡洋舰“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此外俄国舰队重装甲军舰还包括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二舰队(白文称“第一战队”)的“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鹰”号4艘最新式战列舰;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三舰队的旧式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以及老掉牙的岸防装甲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谢尼亚文海军上将”号、“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重装甲军舰一共12艘。第二太平洋舰队第三舰队的4艘重装甲军舰虽然是些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宁愿不要的“多余的累赘”,被俄军官兵讥为“自沉”级行动迟缓的“古董”,但海战开始时却行驶在舰队的前部,由于4舰官兵平时训练有素,在U型定点炮击时正是靠这4艘军舰而不是其他新式或稍旧的战列舰的准确射击,才打坏了一些日舰,包括重创“浅间”号装甲巡洋舰。所以日本军史画家要真画对马海战初起情景,图中所画的正向日本先导舰射击的俄国重装甲军舰就不能没有这4艘老舰,数目决不会是8艘,而应该是12艘[5]。

白文在列述了图中日本第一战队的6艘军舰名称后写道:“在六艘大舰之后,同成纵列的还有第二战队六艘装甲巡洋舰,其吨位均在九千余吨左右。”白先生大约不清楚此时的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阵容早已今非昔比了。1904年2月8日战争爆发时第一战队六舰都是战列舰,3个月后5月15日“初濑”号和“八岛”号在旅顺口东南海域炮击要塞时触俄国海军预敷的水雷相继炸毁沉没,日本海军只好把1月初从阿根廷手中购来的意大利新制造的装甲巡洋舰“春日”号、“日进”号编入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充数,二舰正常排水量均为7080吨,不及“三笠”号等“敷岛”级战列舰正常排水量一半,属中型装甲巡洋舰,哪里能够和战列舰一样并称为“大舰”?此外,第二舰队第二战队(白文称第二战队)的6艘装甲巡洋舰也并非“吨位均在九千余吨”,“吾妻”号的正常排水量只有8640吨。

《写真图说综合日本史》的作者显然不是研究海军的专家,才会发生这些海军知识错误。可能他只知日俄对马海战不知道日俄黄海海战,或认为日俄黄海海战远不如几乎全歼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对马海战重要,才把《黄海战图》径直改为对马海战图。同样,不知日俄黄海海战或误判了其价值的白化文先生不能辨别日本作者书中的这一错误,竟信以为真,遂据之著专文去纠正王芸生先生的错误,称此图应为对马海战图。于是在中国对此图就有了中日黄海海战图和对马海战图两种不同的认定。

日本军史画家为表彰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的决定性功绩作画,在选择艺术反映对象时看来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联合舰队主力在这场战争中共进行过两场舰队规模的海战,一场是黄海海战,一场是对马海战。显然,画家必须选择对于赢得这场战争最为关键的一仗作画。作为亲身经历过日俄战争的军史画家,我们以为他应该也只能选择黄海海战,因为只有黄海海战的结局才是决定日俄战争作战双方命运的关键。

作战双方实力对比俄国占有很大优势,1903年底,俄国现役陆军有200万,日本陆军一再扩充后也只有24万;俄国海军拥有战列舰15艘,舰艇总吨位80万吨,日本海军拥有战列舰6艘,装甲巡洋舰6艘,舰艇总吨位只有26万吨。但是在远东,1903年底俄国军事力量只有24万陆军,7艘战列舰(泊旅顺口),4艘装甲巡洋舰(泊海参崴),太平洋舰队舰艇总吨位19.1万吨;日本陆军与俄国远东军大体呈均势,但海军有10:7的优势。俄国虽然军力庞大,但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单线,通过能力有限,尤其是贝加尔湖段尚未能建好,这对陆军增援远东进行一场大规模持久战争有很大限制。海军力量分散,3支舰队中黑海舰队被国际条约和海峡封锁在黑海里,无法应援远东,波罗的海舰队距远东18000多海里,也难以及时支援作战。太平洋舰队又违背海军“集中原则”分泊旅顺口和海参崴两港,战列舰战队、巡洋舰战队在旅顺口,装甲巡洋舰战队在海参崴,驱逐舰战队大半在旅顺口、少数在海参崴。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则居于内线,能够随时集中兵力任意选择一个目标进行打击,并有效地控制着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使旅顺口分舰队和海参崴分舰队无法会合形成拳头,极为被动,难有大的作为。特别是1904年3月刚就任的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中将马卡洛夫4月间不幸被日本人预敷的水雷炸死后,舰队不再积极出海行动,制海权完全掌控在日本手里,日本陆军立即大规模跨海跨江来攻。

4月29日,先已海运到朝鲜仁川登陆的第一军(日本陆军编制的“军”相当于集团军,辖3-10个以上师团;“师团”相当于军,辖2-3个旅团;“旅团”相当于师)强行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向辽阳方向推进。5月13日第二军完成在辽东半岛登陆,26日攻陷金州和南关岭,切断了辽阳和旅顺俄军的联系。6月6日已经上陆的第三军向旅顺口要塞外围地区展开攻击。6月30日已经上岸的第四军参与第一军、第二军进攻辽阳地域俄军的作战行动。日本大本营预备发起辽阳会战的目的是击破辽阳地域俄军,阻止其南下恢复与旅顺要塞的联系,屏蔽乃木希典中将的第三军完成进攻要塞的军事展开,掩护第三军全力攻夺要塞,消灭旅顺口分舰队。7月底第三军已经把旅顺外围地区俄军全部压迫到要塞内,完成了对要塞的包围,开始作大规模攻击要塞的兵力兵器部署。日本倾举国之力攻夺旅顺口要塞,志在必得,要塞陷落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海参崴基地有3艘装甲巡洋舰、1艘防护巡洋舰(触礁破损,无船坞修理)和部分驱逐舰,虽然一直在日本海积极展开破交战,击沉了数艘日本运输船,一度还出现在东京湾,但力量终究单薄,不足以有力配合辽阳地域俄军解救旅顺口要塞的作战努力。鉴于抽调波罗的海舰队舰船和官兵组建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短时间内尚不能出动,航程又太远,指靠它来解要塞和分舰队之围实是缓不济急,8月7日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和战时大本营电令旅顺口分舰队“全部撤退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这一命令的意图是让旅顺口分舰队与海参崴分舰队重新会合一处能够自保,并威胁下关至朝鲜元山港的日本海航线,在海参崴要塞等待第二太平洋舰队到来。一旦会师后以近2:1的海上力量优势一举控制远东所有重要航道和海峡,对岛国实行海上封锁,完全遮断日本海、黄海的军事运输航线,从而赢得战争。但是这一战略意图并没有告诉全体舰队官兵,甚至也没有告诉高级将领。突围之前刚刚晋升海军中将的舰队司令维特格甫特告诉各舰指挥官:“此行的主要任务便是突围。”[6]这即是说舰队此行目的是突围轉港,免于被日军攻城重炮炮火击毁和随同要塞陷落全军覆没,不是与联合舰队主力决战。这就是太平洋舰队司令维特格甫特对大本营和俄国皇帝命令的理解。至于舰队广大官兵们的理解就更在此之下了,大约不出逃命求生存范围。旅顺口分舰队是从8号下午开始进行紧张的突围准备工作的,除了加足燃料、淡水,补足食品、弹药外,还包括立即竣工“塞瓦斯托波尔”修理工程,紧急抢修7号刚被日军攻城重炮击伤的“列特维尊”号战列舰,直到9号午夜准备工作才大体就绪。不可思议的是偏偏保障突围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件工作被遗忘了,维特格甫特没有在8号下午及时电告海参崴分舰队自己将要突围,而是直到舰队出动前即9日午夜才发出电令:“全舰队向海参崴突围,命贵舰队速出航接应。”这让海参崴分舰队如何来得及密切配合突围作战?海参崴分舰队司令耶森海军少将虽然接电后立即下令舰队加煤,补充食品、淡水和弹药,毕竟也要一昼夜时间完成准备,而两支分舰队会合前的航程是差不多同样远的。10日午夜准备就绪的3艘装甲巡洋舰都带着一船不及清洗的煤灰匆匆编队出动,一路小心避开日舰,隐蔽赶往对马海峡北口一带海域。由于维特格甫特临出动才电告耶森,致使耶森舰队8月14日破晓才赶到预定接应水域对马海峡北口。如果旅顺口分舰队不溃散,她应当于12日午夜出对马海峡北口。根本没有可能在这一海域配合旅顺口分舰队击败上村舰队,接应太平洋舰队主力进入日本海。

旅顺口分舰队的突围为何如此匆忙?从8月8号午后在要塞司令部紧急军事会议上作出舰队突围决定到8月10号凌晨1点舰队实施突围行动一共只有33个小时,俄国皇帝和大本营的电令并没有如此严限时间。这里还另有原因,即日军攻城重炮的威胁。8月7日即俄国皇帝来电那天中午,日军部署在旅顺城东小孤山水库后一座小山反斜面的11英寸(280毫米)口径攻城重炮联队开始对市区和军港轰击。虽然日军尚没有占据旅顺口地区的任何一个制高点,不能观测指挥这支重炮兵精确射击军事目标,但循序次第按部就班地轰击旅顺城区港口每一块地区这种盲射毕竟也十分可怕。第一天落下的200多发500磅重炮弹只有1发在战列舰“列特维尊”号舷侧水线下撕裂了一个大口子,其余炮弹不过击毁了十几间民房而已,但正是这颗炮弹后来直接影响了黄海大战的结局。8月8日9时,旅顺口分舰队使用全部大口径舰炮密集突击压制日军攻城重炮兵发射阵地,只是由于日军炮弹使用无烟火药,又只在白天射击,炮位皆设在小山反斜面上,俄军无法观测到发射阵地准确位置,只能根据声音和来弹方向大致推测设在小孤山一带,所以这次由近及远的炮火压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当天午后,日军攻城重炮群再次轰击城区港口,这次炮击严重地动摇了旅顺防御者们的自信心,似乎感到末日将临的俄国将军们马上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作出了立即突围的决定。

8月10日凌晨1时,太平洋舰队旅顺口分舰队开始突围行动。实施突围的舰队兵力包括6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另有伤重的“巴扬”号巡洋舰和8艘完好的驱逐舰一起留下守卫港口)。东乡海军大将10日晨6时35分得到担任斥候任务的第一驱逐舰队发来的旅顺口分舰队正在出港的电报。深知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是能否在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援军到来之前在旅顺口或黄海海域歼灭旅顺口分舰队的东乡,此时却发现日本大本营和他自己共同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兵力分散。3月上旬为了对付俄国海参崴分舰队对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破坏,他遵照大本营命令派上村彦之丞海军中将率领第二舰队第二战队的“出云”、“磐手”、“常磐”、“吾妻”4艘新式装甲巡洋舰,第四战队的“浪速”、“高千穗”、“明石”、“新高”4艘防护巡洋舰,替换实力较弱的第三舰队到釜山驻泊,控扼朝鲜海峡;在日本海游弋寻歼俄国海参崴分舰队,迄今5个月毫无战果,自己拆散削弱了联合舰队的核心打击力量“六六舰队”。余下的“八云”号、“浅间”号新式装甲巡洋舰和第一舰队的第二、第三驱逐舰队,第二舰队的第四、第五驱逐舰队以及两支舰队配属的鱼雷艇队又按东乡部署一直驻泊长山列岛锚地,远在对旅顺口实施近程封锁的联合舰队主力的圆岛锚地以北50多海里。5月15日“初濑”号、“八岛”号两艘战列舰在旅顺口外海面相继触雷,“初濑”号当即沉没,“八岛”号勉强返航,在遇岩海域沉没。联合舰队只有4艘战列舰了,只好把年初从阿根廷购来的两艘装甲巡洋舰编入第一战队充数。旅顺口分舰队在战列舰和大口径舰炮上已占有一定优势,日本大本营和东乡却没有能够保持“六六舰队”集中使用,以致长期两线作战,实在是不智之举。联合舰队主力违背“海军用兵必须集中”的原则长期兵分三处驻泊使用,其结果日本在战略上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一旦太平洋舰队两个分舰队密切配合突围会合成功,在海参崴坐待第二太平洋舰队到来,等待日本的就只能是战败。如今旅顺口分舰队在联合舰队处于最不利的态势下开始突围了,东乡此刻惟一能够指望的支援力量只有驻泊长山列岛锚地的“八云”、“浅间”2艘装甲巡洋舰和第三舰队的第五战队、第六战队的8艘旧式巡洋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驱逐舰队的16艘驱逐舰和40多艘鱼雷艇了,虽然命令立即升火出动来援,但这至少要10个小时以后才可能会合一处。东乡海军大将今天白天将不得不只能依靠4艘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5艘防护巡洋舰(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笠置”、“千岁”、“高砂”、“音羽”,加强1艘“对马”号)、4艘驱逐舰这些兵力去堵截拼死突围的旅顺口分舰队。

旅顺口分舰队9点离开外碇泊场,10点10分舰队航速提高到13节,航向东南东120度。中午12点15分在旅顺口东南30多海里处发现联合舰队,东面左前方是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西面是第一舰队第三战队,第一舰队第一驱逐舰队。12点25分到12点58分,东乡的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在俄国舰队前方10多海里处多次图劳地变换队形和航向,并从俄国舰队航线左侧转到右侧,终因相距过远始终没有可能占据T字头战列线阵位。俄国舰队则一直维持原速度原航向向朝鲜半岛南端前进。13点08分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左转90度,逆序向东北东60度航行,以第一舰队第一战队旗舰“日近”号为先导舰,“三笠”号殿后。13点13分西面的俄国舰队左转55个罗经点,向东北东65度航行,双方大致平行前进,距离不足5海里。13点15分东乡下令炮击敌旗舰“泽萨列维奇”号。日俄黄海大海战—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以战列舰编队交战为主的大规模海上战役(令人遗憾的是这次大海战的意义竟一直被世界海军史学界忽视)在战争爆发半年后终于在隆隆的12英寸舰炮轰鸣声中拉开了战幕。由于双方舰队相距较远,所以只有舰队装甲舰大口径舰炮参战,炮火多丛集在旗舰身上。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的“三笠”、“朝日”、“敷岛”、“富士”4艘战列舰共拥有16尊12英寸(305毫米)45倍径舰炮,“春日”号装甲巡洋舰拥有1尊10英寸舰炮;俄国舰队的“泽萨列维奇”、“列特维尊”、“塞瓦斯托波尔”、“波尔塔瓦”4艘战列舰共拥有12英寸40倍径舰炮16尊,“胜利”、“别列斯维特”两艘快速战列舰共拥有10英寸舰炮8尊。俄国人在大口径舰炮上占有明显优势,炮手射击技术也高于平素缺乏实弹射击训练的对手。13点30分,东乡下令舰队左转20个罗经点,航向东北北,再次企图占据T字头战列线阵位。不料俄国舰队立即转舵南行,双方距离迅速拉开。东乡13点45分下令舰队向右齐转180度,恢复顺序的线式战斗队列高速南下截击俄国舰队。但俄国舰队立即左转,向东偏北航向前进,切向日本舰队尾部。俄国舰队在定点转向时遭到日本舰队的炮火集中打击,旗舰和“列特维尊”号受伤,一度离队施救。不可思议的是日本舰队竟然仍按原航向右转南下,直到14点10分到了原先预定截击海域才将航向改为东南。维特格甫特指挥舰队以两个漂亮的战术机动动作远远地把对手甩在了身后,迅速向朝鲜海峡方向疾驶。一向骄横自大的联合舰队战术无比笨拙判断屡屡失误,事实说明此时的日本海军无论指挥水平还是训练水平都离世界海军一流水平差得很远。

15点20分炮声止息,双方展开一场“烧锅炉”航行竞赛。8月7日日军攻城重炮兵盲射旅顺城区港口时“列特维尊”号舷侧水线以下中了一弹,撕开了一个口子,仓促修补的补丁由于高速行驶水压大漏了水,舰队不得不把14节航速降至12.5节,这就拖了舰队的后腿。联合舰队第一舰队航速16.5节,终于在午后5时30分在山东半岛成山角以北四五海里处追赶上来。如果舰队不是如此仓促突围,把列特维尊这艘美国制造的崭新战列舰伤损处修补结实,舰队能够一直维持14节航速,联合舰队第一舰队和第三舰队(从长山列岛锚地赶来)天黑时也追不上俄国舰队,舰队不幸的局面或许不致发生,突围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得多。联合舰队第一舰队距离俄国舰队7000米时,行驶在队尾的“波尔塔瓦”号发炮轰击“三笠”号,日本舰队也立即发炮轰击,东乡下令6英寸速射舰炮也投入战斗,俄国军舰的一半副炮战争开始时即被拆卸下来加强要塞防御,而且多数巡洋舰位于战列线内侧无法射击,日本舰队遂在副炮火力上明显占了上风。激烈的炮战一直持续了近90分钟,俄国官兵们表现出战争以来罕见的勇敢顽强。维特格甫特海军中将一直沉默地坐在舰桥安乐椅上督战,旗舰四周每分钟落下大口径炮弹5-6枚,落下的152毫米炮弹则难以计数。部下多次提出进司令塔指挥的建议都被他拒绝了。东乡海军大将也始终站立在舰桥上用望远镜观察整个战场战况,日本舰队伤损的情况使他开始焦虑不安:“三笠”号4尊12英寸主炮被击毁了3尊,惟一的1尊射速也大减,左舷6英寸炮半数被毁,炮手死伤过半,旗舰已经丧失了战斗力;“敷岛”号前后舰桥皆被轰毁,1尊后主炮也被轰毁,舵机一度失去作用;“富士”号损失1尊前主炮,仍在猛烈轰击;“朝日”号前桅被打断,战斗力未损。俄国舰队中弹相对少一些,没有严重损伤,凶猛的炮火没有明显减弱的迹象。舰队越来越重的损伤状况迫使东乡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联合舰队主力再也无力打下去了,非常担心战列舰再有丧失。18点25分,第一舰队超越了旅顺口分舰队,东乡下令舰队逐渐左转,再度去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不甘失败的他决心最后再搏一把,如果仍不能够阻截住俄国舰队,就退出战斗。18点35分,就在维特格甫特意欲下令舰队右转切过东乡舰队尾部东进时,“富士”号发射的1颗12英寸炮弹击中了俄国舰队旗舰舰桥,炸死了维特格甫特和他的参谋们。18点39分“泽萨列维奇”号舰长伊万诺夫上校看到联合舰队第一舰队正企图从俄国舰队正前方横跨过去,急忙悬起“跟随我舰前进”信旗,下令左转90度企图与日本舰队平行前进。命令已经执行,就在此时1颗6英寸炮弹飞来炸死了舵手,旗舰不由自主地向左转起圈儿来,舰长随即也负了重伤。俄国舰队官兵不知应该怎么做,舰队顿时陷入一团混乱。18点43分,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次抢占了俄国舰队正前方T字头战列线阵位,猛烈炮击旅顺口分舰队前部军舰。然后东乡下令舰队左转,从东北向俄国舰队压过来,在5000米的距离上继续轰击俄国舰队。1 8点50分俄国舰队5艘战列舰受东乡阻截压迫,只好向西北折返。巡洋舰分队大部分舰只在旗舰“亚斯科里德”号带领下向南驶去。“泽萨列维奇”号转了一圈舵机恢复后因船行无主也向南驶去。驱逐舰分队大部分舰只也南下了。东乡乘俄国舰队混乱之机再次左转,航向正南,发起追击,防止南下俄舰驶向朝鲜海峡。此时“浅间”号、“八云”号装甲巡洋舰分别率领第三舰队第五战队、第六战队的巡洋舰和鱼雷艇队,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的4支驱逐舰队赶到战场,遵照东乡命令从西北跟踪监视折返的俄国战列舰编队。此战俄国舰队未沉一舰,有5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回到旅顺,3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进入中立国港口被解除武装。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第一战队“三笠”号以下各舰也都受到重创,无力再战。

俄日黄海大战的结局连东乡也一时不能相信,在他看来,俄国舰队已经占了上风。学者们普遍认为俄国舰队败在运气不好上,日军攻城重炮联队8月7日向要塞城区和港口盲射200多发炮弹,只有一颗击中了军事目标,偏偏损伤了战列舰“列特维尊”号,正是这艘仓促间修补不牢固的军舰在突围中拖累了舰队,致使黄昏时被日本舰队追上再度爆发激烈海战。海战中在弹雨中坐了1个小时的维特格甫特没有丝毫伤损,却在日本舰队火力已经大大减弱,明显不支的最关键时刻被射击技术普遍不精的日本炮手一炮轰成齑粉肉糜。“泽萨列维奇”号舰长伊万诺夫上校在东乡抢占T字头战列线阵位时主动肩负起舰队指挥责任,已经发出指挥舰队进行机动的命令,舵手却被一弹打死,军舰暂时失控,舰长也负了重伤。这些固然是事实,但我们认为不是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支训练有素、有明确目的、意志顽强的舰队,在一场实力均衡的海战中决不会因为司令伤亡旗舰伤损会由胜转败甚至溃不成军,一败涂地。海战中双方旗舰是炮火丛集的主要目标,司令死伤、旗舰受损甚至沉没都是正常现象,战前都有准备措施。俄国舰队的预备指挥舰是“别列斯维特”号快速战列舰,候补舰队司令是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分队司令海军少将乌赫托姆斯基。但是整个舰队突然失控陷入严重混乱中,他也无法恢复局面继续前进,只好听任舰队溃散,率领战列舰分队返回旅顺。所以,旅顺口分舰队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运气不好,不是突围仓促,更不是实力不敌,官兵素质不佳、训练不足、炮术不精,也不是舰队指挥官战术素养差,懦弱怯阵,而是俄国皇帝和大本营没有把舰队突围的战略意图和意义事先告诉舰队将领、各舰舰长以及广大官兵们。日军包围了要塞一周后攻城重炮即开始猛烈轰击城市和港口,第一天就击伤了战列舰“列特维尊”号,舰队上下普遍认为要塞危在旦夕,舰队危在旦夕,突围是为了求生存,逃命,虽然为了求生能够勇敢作战一时,但是当舰队突然失去指挥,旗舰失控,前路被阻,难以前进,官兵们顿时对继续突围海参崴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整个舰队有组织的逃生一下子变成了各自暂时逃命,于是分舰队便突然瓦解溃散,飞鸟各投林了。坐在四号舰上的继任指挥官乌赫托姆斯基甚至来不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该不该接过指挥权发号施令,舰队已经不存在了。

太平洋舰队旅顺口分舰队回到旅顺口后再也没有出海作战,由一支“存在的舰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要塞舰队”。围困旅顺口的乃木希典中将的第三军于8月19日对要塞展开全面攻击,这种不计死伤的大规模强攻先后发起了4次,以损失6万多人的惨重代价终于在1905年1月2日迫使要塞投降。旅顺口分舰队黄海战后的余烬不是被日军280毫米攻城重炮轰沉就是最后时刻自己凿沉于港内,终于没有能够坚持到波罗的海舰队援军的到来。日本满洲军在连续的辽阳会战、本溪湖——沙河会战和奉天会战中皆战胜了优势的俄军,使俄国统帅部从陆路解要塞之围和夺回要塞的努力也归于失败。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战中的覆灭,使俄国皇帝和大本营失去了稍微存些体面结束战争的最后一个筹码,于是不得不承认战败。日俄战争作战双方的命运其实在1904年8月10日傍晚随着旅顺口分舰队突围的失败就已经基本决定了,除非俄国统帅部在第二太平洋舰队到达远东以前充分意识到必须避免与联合舰队决战,依靠舰队辅助舰队补给船定期到胶州湾和上海港采买获得补给,进行一段时间的海上机动破交战。无情的历史事实无论是当时还是战后,俄国人始终是“见不及此”。

创作《黄海战图》的日本军史画家没有以普通人的眼光来评价日俄战争中的这两次大海战,他着眼的是海战的性质、战略意义,而不仅仅看海战击沉的俄国舰艇的多寡。黄海海战没有击沉1艘俄国军舰,却使俄国夺取远东制海权的努力彻底失败,从而决定了俄国战败的命运;而使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对马海战决定的却是能否让俄国人稍微存些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而已。《黄海战图》忠实地再现了1904年8月10日傍晚日本联合舰队第一舰队在成山角外黄海大海战中最后压向突然瓦解的俄国舰队的历史性一幕。

参考文献:

[1]王宜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海军世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7:197.

[2][美]E·B·波 特.世 界 海 军 史[M].北 京:解 放 军 出 版社,1992:335.

[3]施友群.世界海军知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691.

[4]査攸吟.日俄战争[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29.

[5][美]E·B·波 特.世 界 海 军 史[M].北 京:解 放 军 出 版社,1992:338.

[6]汤重南.日本帝国的兴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463.

Three Major Northeast Asia Sea Battles and“The Chart of Battle on the Yellow Sea”

WANG Yan1,ZHANG Xiao-gang2
(1.Encyclopedia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Beijing 100037,China; 2.Institute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Japanese Empire,the imperial navy won all their invasions by launching sea battles to seize the sea power of Northeast Asia.The combined feet waged three large-scale sea battles,accounting for three-fourths of the world sea battles in the steam armor era.This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Russian Headquarters lost the battles,after the fall of the L¨ushun Fort,because it sent its untrained and tired Pacifc feet eastward,trying to enter Vladivostok through the battle against the Japanese combined feet;and that it would be a better war model if it had not sent its feet northward but obtained supply regularly through its auxiliary ships from Jiaozhou Bay and Shanghai Port to break the trafc line in the Yellow Sea,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It was a key to decide the fate of Russia if L¨ushun squadron could successfully break out to join Vladivostok squadron.“The chart of battle on the Yellow Sea”by the Japanese military drawers in early 20th century precisely depicted the reversed changes of Japan and Russia,which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war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Yellow Sea or the battle of Tsushima between Japan and Russia.

Sea power of Northeast Asia;Three sea battles;The chart of battle on the Yellow Sea;An aboutturn before the enemy;Sea motor to break the trafc line

K304

:A

:1008-2395(2013)04-0001-11

2013-02-05

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A710005)

王琰(1948-),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中国编辑学会编辑规范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哲学、佛学、明清史、军事史研究;张晓刚(1962-),男,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日本史、东北亚近现代史研究。

猜你喜欢

战列舰巡洋舰海战
中途岛海战
这海战没法打了
曾经的战舰之王
陆军海战第一连
《丰田陆地巡洋舰多故障灯点亮》一文读后感
陆地巡洋舰4700车发动机怠速抖动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下篇:九·一海战
英赠慈禧太后巡洋舰今何在
珍珠港事件中美军受创战列舰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