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景治喘方药及其用量探析※

2013-03-02史锁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6期
关键词: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

史锁芳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

仲景治喘方药及其用量探析※

史锁芳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210029)

作者通过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喘方药用量及配伍意义的分析,指出当今临床用量远远低于仲景原来用量,要想获得高效必须适当增加治喘药物用量,为了减毒增效,需要结合病症特点选药择量,且可通过适当配伍达到避免药物的副反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张仲景;治喘;方药;用量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几张治喘名方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哮病、喘病的治疗,但时而有效、时而效微,分析其原因,除了与辨证、选方、遣药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当今医家中药的剂量恰当与否关系密切。因此,对经典方剂量效关系科学内涵的揭示,对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兹结合仲景治喘药方探析如下。

1 汉制今制 古今用量有别

按照汉制与今制的药量比例1两=15.625g[1]计,当今临床治喘中药用量明显不足,见下表。

方名原文原方用量1两=15.625g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桂枝、生姜、芍药各3两,炙甘草2两,大枣12枚,厚朴2两,杏仁50枚桂枝、生姜、芍药各为46.8753g,炙甘草、厚朴各为31.25g,杏仁17g,大枣48g麻黄汤太阳病,……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3两,桂枝2两,炙甘草1两,杏仁70个麻黄46.8753g,桂枝31.25g,炙甘草15. 625g,杏仁23g小青龙汤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麻黄、芍药、干姜、炙甘草、细辛、桂枝各3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麻黄、芍药、干姜、炙甘草、细辛、桂枝各为46.8753g,半夏48g,五味子45g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3两,麻黄、生姜各4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3两,五味子半升,大枣7枚,半夏半升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为46.8753g,麻黄、生姜各为62.5g,五味子45g,大枣28g,半夏48g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4两,石膏半斤,炙甘草2两,杏仁50个麻黄62.5g,石膏78.125g,炙甘草31.25g,杏仁17g小青龙汤加石膏汤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主之麻黄、芍药、干姜、炙甘草、细辛、桂枝各3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石膏2两麻黄、芍药、干姜、炙甘草、细辛、桂枝各为46.8753g,半夏48g,五味子45g,石膏31.25g越婢加半夏汤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甘草2两,半夏半升麻黄93.75g,石膏78.125g,生姜46.8753g,炙甘草31.25g,半夏48g

从上述治疗哮喘的经典方中不难发现,经方中的治喘药物用量远远大于当今的药量,以麻黄为例,麻黄汤、小青龙汤及小青龙加石膏汤三方均有风寒外邪,故用3两(46.8753g),取之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而射干麻黄汤侧重寒饮内伏郁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外邪入里化热郁肺,病已更深一层,故麻黄用量加大为4两(62.5g),以加强宣达驱邪之力;越婢加半夏汤不仅外邪与内饮勾结,且有郁热迫肺之候,病又进展,故麻黄加大到6两(93.75g)之多,且与石膏相配,取其宣肺达邪、清泻肺热之功,更用生姜、半夏散饮降逆。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其“止咳逆上气,除寒热”,《本草备要》“治痰哮气喘”,《幼幼集成》言“哮喘为顽痰闭塞,非麻黄不足以开肺窍”,《本草正》云“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法除寒毒”,“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者也。今见后人多有畏主药有毒而不敢用,若阴邪深入,则无论冬夏,皆所最宜,又何过之有。”从仲景用法可以得到启示,只要病情需要,阴寒较甚,麻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并注意灵活配伍,对于提高平喘效果有积极意义。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麻黄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及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具有很强的平喘、镇咳、抗炎、抗变态反应、解热、利尿等多种功效,因此,临床根据病情选择最佳剂量,以进一步提高其快速平喘效果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如果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者则应慎用,或配伍相应药物预防之。

2 恰当配伍 减毒增效

分析仲景治喘药方,除了对证用足量外,还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一方面为了加强散寒、化痰、止痉力量,另一方面还有减毒增效的妙用。如小青龙汤运用了3两麻黄、桂枝3两、干姜3两、细辛3两,还用量甘草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白芍在该方中一方面具有养血柔肝、敛阴收汗之功,可防麻黄、桂枝的过汗发散;与甘草相配,既能酸甘化阴,又能柔肝缓急,且《本经》谓芍药能够“利小便”,《别录》谓芍药能“去水气”,而麻黄也有利水消肿之功,故与甘草相配,也可防止甘草之助湿(水钠潴留)之弊。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药理证实其不仅能止咳祛痰,同时还有降压作用,与麻黄相伍又可防其升压之弊;与甘草同用,亦能解半夏毒,半夏散水气,又可防甘草之湿满之弊。因此,麻黄、甘草虽用3两之多,半夏用半升,却不会造成毒性,这就是配伍减毒增效的奥秘所在,这大概也是仲景善用大剂量组方的法宝所在,值得我辈师法。

再从甘草的用法可知,在麻黄汤中使用甘草是为了调和诸药,更为了缓解麻桂发散之力,以防过汗伤正,整方重在发汗,以达解表平喘之功,故其只用1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取甘草与桂枝、生姜辛甘化阳,与芍药相伍酸甘化阴,更与厚朴、杏仁相配以降气平喘;麻杏石甘汤中取甘草调和诸药,还需用之和中缓急;越婢加半夏汤中甘草一为了调和麻膏之性,还需取其安中缓急之用,方中甘草加大为2两;而小青龙汤及其加石膏汤中用甘草,一取其与芍药相配酸甘化阴,以防麻、辛、姜、夏辛温发散太过,更需要发挥芍药配甘草的平肝、缓肝、柔肝缓急解痉挛的作用,故甘草加大至3两。笔者师其意加大甘草用量,用于辨证方中用治哮喘发作获得了满意效果,其用量15~30g一般哮喘发作就能控制,如果药服1周,哮喘未平,而无舌苔腻、胃脘胀满之症,则可继续将甘草加大至40~60~80g,观察发现其平喘效佳。实际上甘草具有类激素样作用的,临床多与麻黄等平喘药物同用,不仅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而且可以达到互制互用的效果,如麻黄不仅平喘,还能利尿消肿,与干姜、半夏辈健脾化痰湿同用,就可以抑制或预防甘草的“甘能助湿”、“甘能令人中满”及水钠潴留之弊。

3 因证设方 选择不同用量

考上述经方治喘,重在据证设方,依症配伍,恰当用量。治风寒外束肌表之喘选用麻黄汤;治风寒迫肺、营卫不和、肺寒气逆之喘选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外寒内饮之喘选用小青龙汤;治寒饮郁肺、肺气上逆之喘,选用射干麻黄汤;外邪入里化热,热壅于肺之喘,选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外寒内饮夹热之喘,选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外感之邪与内伏水饮相合,饮热交阻,壅塞于肺之喘,则选用越婢加半夏汤。在制方选择药物剂量时,除了要考虑药物本来的功效,还要根据所治病症、病性的不同灵活选择用量,比如石膏,辛、甘、寒,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作用,其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中均用半斤(78.125g),而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只用了2两(31.25g),提示肺经痰热、邪热壅盛用量宜重,而用于寒饮郁热用量相对较轻矣。这些都是值得临床好好摸索的,正如张锡纯所言“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6.088

1672-2779(2013)-16-0119-02

苏 玲

2013-06-21)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猜你喜欢

麻黄汤小青龙汤麻黄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小青龙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观察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