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控制权问题的研究

2013-02-28盛永祥黄小芳

关键词:报酬效用双向

盛永祥,黄小芳,吴 洁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组织,是企业克服自身研发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提高创新力的物质基础,故企业寻求大学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是双方共同提高研发组织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合作双方如何进行要素的合理流动而实现长期双赢局面,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发组织的经济效益.其中,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的控制权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方面的相关文献有,文献[1]中研究了研发组织控制权的形式和种类,评估了大规模跨国公司研发组织的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文献[2]中研究了中国和印度企业中在研发组织控制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在私有化和全球化浪潮下控制权面临的障碍;文献[3]中研究了CEO的个性对研发组织控制行为的影响,采用1721家公司从1980到1995的不同阶段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献[4]中研究了研发组织中的过度控制问题,在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较少的专业控制权将有助于研发组织绩效的提高,而对研发组织过多的控制,不论研发组织自身是好是坏,均可能降低其价值;文献[5]中研究了软件项目管理中的控制权,得到了软件项目管理的控制权问题和其他项目相同的结论;文献[6]中指出研发组织之间的控制合同会影响企业最终面临的市场结构,研究发现独占市场结构的企业对研发组织的控制力最大,而双寡头市场结构企业的研发组织对社会的福利最大;文献[7]中研究了随机条件下的研发组织中的联盟均衡,推导出了一个有效的纳什均衡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文献[8]中论证了不对称情况下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的纳什均衡不存在收敛性,但若给定多种约束,那么收敛的纳什均衡就有存在的可能;类似的文章还有,文献[9]中研究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的研发组织中的讨价还价均衡以及文献[10]中研究了研发组织讨价还价中的承诺和妥协,分析讨价还价的条件下承诺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及给出了不相容的承诺和妥协的纳什均衡模型.国内最新的相关文献有:文献[11]对空间区域合作创新机制进行了研究;文献[12]对基于链结构模型的区域产学研合作均衡进行了研究;文献[13]对合作系统的科技经纪产业进行了分析;文献[14]对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进行了研究;文献[15]对产学研合作对学术团队建设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献[16]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献[17]对转型升级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进行了研究,以及其他国内学者对新型产业以及转型升级条件下产学研技术合作问题的研究[18-20].

然而,相关模型在应用推广上依然匮乏,例如对产学研合作中研发组织治理形式、雇佣人数以及工资确定等问题就是一个难题,其难点在于不同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的控制,涉及到的双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努力程度和研发人数是不同的.文中采用博弈方法,在构造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各主体收益函数的基础上,以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不同主体工作报酬、人员数量和努力程度作为策略,各主体收益和双方共同收益为效用函数,对产学研合作中的研发组织进行纳什均衡分析.本文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① 通过对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的分析和归纳,建立了3种不同的研发组织管理控制形式;②分别建立了3种不同形式下研发组织的目标收益函数和约束条件;③ 通过上述3种不同模型,得到了产学研合作中研发组织治理形式下雇佣人数及工资的确定.

1 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控制权问题的模型描述

研发组织中合作双方的控制权,涉及到研发组织中两个主体对研发组织控制权的权力和责任的配置.在产学研合作中,对研发组织有控制权的主体有两个:一个主体是作为具有盈利动机的企业,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个主体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的特殊专业技能对研发组织经济效益的创造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就要给予研究人员对研发组织一定的控制权.但是,这两个主体从各自的目标出发,必然会产生利益上的对立,这就必须通过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商谈判来解决.假设对某个研发组织来说,存在L0个可能被选择的研发人员,L0个研发人员组成一个对立主体,与企业谈判确定研发人员的工作报酬w;然后企业从L0个研发人员中选择L(≤L0)个.被选中的研发人员在研发组织中的努力水平为e,付出的努力成本为c(e).未被选择的研发人员则得到相当于做其他工作的机会报酬效用).企业的收益取决于研发人员数量和个人的努力水平,假定每个研发人员都付出e的努力,企业获得R(eL)的收入,企业最终获得的净收入为R(eL)-wL,R′>0(即随着所有研发人员总努力水平的增加,企业获得的收入就会增加).研发人员作为一个总体效用,为被选中的研发人员的总效用与未被选中的研发人员的保留效用之和,具体可以表示为).假定企业有向别的研发组织投资的外部机会,机会收益就是与研发人员谈判破裂而不能向该研发组织投资时获得的收益,这里假设为

2 企业完全控制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

当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假设此时研发力量较强,但企业所需技术不全部靠内部研发,而是在内部研发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解决部分技术难题,并且参与研发的人员不参与企业的技术控股和剩余分配.若该研发组织为企业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则从收入中减去各种支出后的利润应该归企业所有.企业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以用下式表示:

根据有约束条件的最小值问题K-T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式中:e,L和w是K-T条件的拉格朗日乘子的变量.

求解方程组(2),可以得到下式:

结果表明企业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的边际收益等于研发人员的边际努力水平,研发人员得到的工作报酬等于努力水平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并且研发人员的报酬减去努力成本的效用等于研发人员做其他研发工作所得的工作报酬的效用.该研发组织的特点是企业得到全部利润并且承担全部风险,而外部研发人员得不到企业的利润,只得到保留最低工资的效用,因而该组织的外部研发人员缺乏积极性.

3 研究人员完全控制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

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假设在高新技术领域),研发组织人数比较少,并且通常由高校和研究所的具有技术成果的研究人员组成,而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投资需求.若产学研合作组织由研究人员完全自主管理,则该研发组织的目标可以表示如下:

根据有约束条件的最小值问题K-T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式中:e,L和w是K-T条件的拉格朗日乘子的变量.

求解方程组( 2) ,可以得到下式:

结果表明研究人员完全控制的组织首先将该研发组织的收益分配控制在可以阻止企业抽出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的最低收益的水平上,然后将收入减去报酬等各种生产费用后的剩余在全部研发人员之间进行分配.因此,追求研究人员总体效用最大化是该组织的目标.

4 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双向控制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

针对复杂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等),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研发组织,鉴于企业和高校院所有各自的发展目标,故研发组织的目标应使企业获得长远的技术竞争优势并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同时研究人员能增强解决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若该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为企业和研究人员共同管理的组织,则该组织的目标应该同时考虑满足企业和研发人员这两个主体的目标需求,因此可以表示为使两个主体谈判成功时各自实现目标的乘积最大化,具体如下:

对w微分得到下式:

对e微分,再把式(8)代入得到

对L微分得到:

所以 F(x)>0,即

F(eL)=R(eL)-R-L·e·R′(eL)>0

因此下式成立:

式(10)是双向式控制下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的报酬确定问题.如果这个组织是研发人员控制的组织,只要保证企业得到与外部同等收益水平的机会,研发人员的报酬根据式(5)可以得到w=,但是在双向式控制下 必须考虑企业的控制权,因此研发人员得到的w 比低,根据式(8),要低说明对研发人员控制的组织决定的w而言,双向式控制下的报酬还受到和乘积的影响.其中τ表示企业谈判时地位的大小τ越大,在,不变的条件下 双向式控制下的研发人员报酬就越低式中分子是研发人员谈判成功的效用和谈判失败的效用之差,体现为研发人员谈判破裂时害怕的绝对损失量,分母是谈判成功的边际效用,因此两者相除可以表示研发人员对谈判破裂害怕的相对程度,若害怕相对程度高,则研发人员得到的w就低.这种害怕相对程度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 研发人员谈判成功的效用和谈判失败的效用之差u(w-c(e))-);② 研发人员谈判成功时的边际效用.如果①大,因为谈判失败造成的损失大,研发人员要求的w就不会太高;如果②小,表示即使得到高报酬w,但得到的边际效用低,因此研发人员也不会要求高报酬w.

在不对称的双向式控制纳什谈判解的条件下,式(8~10)同时成立.式(10)和式(3)中的w=e·R′(eL),前者大说明对完全由企业控制的组织的w而言,双向式控制下的报酬还受到(1-τ)和乘积的影响.τ越大即企业的控制力越大,在,不变的条件下 双向式控制下的研发人员报酬就越低可以表示企业对谈判破裂的害怕程度,若害怕程度高,则研发人员得到的w就高.这种害怕程度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 企业谈判成功的收益和谈判失败的收益之差与从业研发人员的数量之比,,如果该比值大 企业谈判失败造成的单位人员损失大,研发人员要求的w就会高;②企业谈判成功时的单位人员边际收益,即使单位人员边际收益低,但由于企业得到较高的平均收益,研发人员也会要求高报酬w.

根据上式可知,只要报酬低于企业单位人员的边际收益与单位人员的企业保留收益之和,企业就可以增加外部研究人员的数量.比较式(10)和式(3)中的w=e·R′(eL)可知,外部研究人员在双向式控制下的报酬比在完全由企业控制下的报酬高,表明双向式控制下的组织具有选择较多外部研究人员的倾向,即在双向式控制的研发组织中,企业使用较多的外部研究人员.在完全由企业控制的研发组织中,外部研发人员按照利已的方式行动,则完全不努力是最佳选择;而在双向式控制的研发组织中,根据式(9)R′(eL)=c′(e)可知,外部研究人员采取的努力水平使得努力的边际成本与企业的边际收入相一致,也就是说外部研究人员给企业这样的努力水平的承诺,这种承诺是企业和研究人员双向控制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的一个特征.为了让这种承诺发挥作用,必须去除双方各自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因此,企业要维持和研究人员长期合作的关系,就要将长期利益置于短期利益之上,这样才能让承诺可信.在双方不配合的情况下,企业蒙受研究人员完全不努力带来的利益损失,而研究人员则承担得不到合作机会的损失.因此,在双向式控制下决定研究人员的报酬和使用外部研发人员上更具有效率.

5 结论

产学研合作中的双方主体对研发组织的控制权争夺是影响现实经济中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文中把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的主体分为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这两大类,通过分析企业完全控制的、研究人员完全控制的以及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双向控制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主体不同的目标行为,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的边际收益等于研发人员的边际努力水平,研发人员得到的工作报酬等于努力水平和边际收益乘积,研发人员的报酬减去努力成本的效用等于研发人员做其他研发工作所得的工作报酬的效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这类研发组织的目标.

2)研究人员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则将该研发组织的收益分配控制在可以阻止企业抽出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的最低收益的水平上,然后将收入减去报酬等各种生产费用后的剩余在全部研发人员之间进行分配,因而追求研究人员总体效用最大化是这类组织的目标.

3)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双向控制的产学研合作研发组织中研究人员的工作报酬比企业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中高,但比研究人员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中低;在这3种控制类型的研发组织中,企业的边际收益均等于研发人员的边际努力水平.

4)这3种控制类型的研发组织在发挥外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方面,双向式控制下的研发组织更有利于外部研发人员积极性的发挥.这是因为,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由企业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只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以研发人员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由研发人员完全控制的研发组织只考虑到研发人员的利益,而双向式控制下的研发组织则同时考虑到了企业和研发人员两者的利益.

References)

[1]Chhaochharia V.Corporate governance norms and practice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9,18(3):405-431.

[2] Rajagopalan N.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s in China and India: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Business Horizons,2008,51(1):55-64.

[3]James N.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CEO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5,11(1):197-228.

[4]Bruno V.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egulation:can there be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9,19(4):461-482.

[5]Marnewick C.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govern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s in South Afric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0,29(6):661-670.

[6]Yasuhiko N.Bargaining over managerial delegation contracts and merger incentives in an international oligopoly[J].Research in Economics,2010,65(1):47-61.

[7]Akira O.Coalitional bargaining games with random proposers:Theory and application[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11,73(1):227-235.

[8]Herings P.On the asymptotic uniqueness of bargaining equilibria[J].Economics Letters,2011,111(3):243-246.

[9]Dongmo Z.A logic-based axiomatic model of bargaining[J].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0,174(16/17):1307-1322.

[10]Duozhe L.Commitment and compromise in bargain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0,77(2):203-211.

[11]许彩侠.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再思考[J]. 科研管理,2012,33(5):19-25.Xu Caixia.Th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the rethinking based on innovation relay center[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2012,33(5):19-25.(in Chinese)

[12]陈洪转.基于链结构模型的区域产学研合作均衡研究[J]. 软科学,2012,26(2):6-9.Chen Hongzhuan.Study on the balance of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ased on the chain structure model[J].Soft Science,2012,26(2):6-9.(in Chinese)

[13]沈滢,宋玉祥,郭晓立.基于合作系统的科技经纪产业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2):102-105.Shen Ying,Song Yuxiang,Guo Xiaoli.Analysi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oker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system [J].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2012,30(2):102-105.(in Chinese)

[14]周青,杨伟,马香媛.浙江企业产学研合作主体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4):142-146.Zhou Qing,Yang Wei,Ma Xiangyuan.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zhejiang firms′main body with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 T,2012,33(4):142-146.(in Chinese)

[15]马卫华,刘佳,樊霞.产学研合作对学术团队建设影响的实证研究:团队特征差异的调节效应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2,26(2):42-47.Ma Weihua,Liu Jia,Fan Xia.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on academic team building:a test of regulating effect of team heterogeneity[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2,26(2):42-47.(in Chinese)

[16]朱兆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1):112-117.Zhu Zhaobin.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to promot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J].R&D Management,2012,24(1):112-117.(in Chinese)

[17]曹斌,刘志超.基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校企产学研合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5):14-17.Cao bin,Liu Zhichao.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ve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MES[J].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12,9(5):14-17.(in Chinese)

[18]王贺元,胡赤弟.学科—专业—产业链:知识转移视角下的组织与制度[J].江苏高教,2012(2):32-35.Wang Heyuan,Hu Chidi.Disciplines-professional-industrial chain:knowledge transfer perspective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J].Jiangsu Higher Education,2012(2):32-35.(in Chinese)

[19]申俊喜.创新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2):37-43.Shen Junxi.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modes for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on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J].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 T,2012,33(2):37-43.(in Chinese)

[20]李志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2(4):9-10.Li Zhijun.Suggestions to promote SM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J].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12(4):9-10.(in Chinese)

猜你喜欢

报酬效用双向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医生的最佳报酬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