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西格码管理在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应用

2013-02-20刘红芳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西安710054

吉林医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输液管六西格玛婴幼儿

刘红芳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我院儿科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日达30~40人次,平均静脉输液成功率仅达72.6%,由此引发的护患纠纷屡见不鲜。六西格玛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产物,告诉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1]。2009年我科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于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管理,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按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MAIC模式,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s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步骤,对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的各个流程、步骤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影响静脉输液成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控制计划,对各个阶段的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1.1 定义阶段:成立项目小组,明确角色与分工;项目范围为28 d~3岁婴幼儿;静脉输液成功的衡量标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通畅并能维持到当天输液完成,且拔针后局部无出血、淤血;项目目标为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成功率≥90%。

1.2 测量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婴幼儿静脉输液的框架流程图,从人员、环境、方法、材料等方面寻找影响静脉输液成功的可能原因,设计数据统计表,随机抽取2008年11月、12月“门诊静脉输液工作记录”资料共计1 540例,未成功420例,其中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331例,静脉穿刺一次未能成功58例,拔针后局部出血、淤血31例,成功率72.8%。

1.2.1 分析阶段:对测量阶段结果项目组成员群策群力、绘制鱼骨图,展开原因分析:①护患协作不良:陌生的工作人员、环境,患儿恐惧、哭闹,不能配合;卫生宣教缺失,家长疾病及输液知识缺乏,不能安心治疗;操作者与患儿家长沟通不良,未能耐心指导、示范;家长不理解、不信任,不能正确配合。②操作者技术水平低:穿刺部位、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用力速度等手法不当;判断失误;固定不当。③操作前准备工作不完善:操作室光线暗,环境嘈杂;止血带、胶布、固定板等用物准备不完善。④静脉输液操作时护患双方不良的心理状态,致使技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1.3 改进阶段

1.3.1 创造适合儿童特点的环境氛围:性格开朗,情绪饱满的工作人员统一着粉色服装,淡妆上岗;幼儿园式的输液室环境,避免陌生环境加重患儿恐惧;卡通片介入;稍大点儿童有类似《宝宝画册》、《爸爸妈妈讲故事》等书籍和玩具陪伴,辅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帮助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使其能主动配合;建立家庭式温馨病房,满足不同患者需要。

1.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轻松舒适的就诊环境;设经验丰富的导诊护士,及时解决家长提出的医疗和非医疗问题;常见疾病知识普及:定期举行专科专题讲座,开设健康宣教栏;耐心、细致服务:输液部位的保护是必须由家长配合的护理技巧,操作护士个别指导示范、反复讲解,直至家长能正确配合,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完成;和谐的工作氛围:学习沟通技巧,积极处理医患、医护和护患关系。

1.3.3 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临床工作2年以上方可进入儿科;在原有操作原则基础上,交流切磋、摸索操作技巧,力求精益求精。①一次成功排气法:反折输液管靠近茂菲滴管处,轻轻挤压茂菲管,待液面至2/3时,缓慢松开反折处。②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头皮静脉穿刺需区别动、静脉;四肢静脉穿刺,若周围静脉充盈不佳,采用肢体垂吊法,提高穿刺成功率。③15°~20°直刺法沿血管走行上方选择穿刺点,血管易固定,避免了斜刺法形成角度对肌纤维的过度损伤,减轻疼痛。④判断静脉穿刺成功标志是见回血,在头皮静脉穿刺中偶见无回血现象,应体会落空感;或采用折叠输液管法:排气后,在输液管末端靠近头皮针衔接处折叠约0.5 cm,将输液管内液体挤出,折叠处靠近头皮针端用夹子夹闭,针头刺入皮下时松开夹子,此法回血快,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2]。⑤有效妥善固定:尤其靠近关节部位,需用夹板妥善固定靠近穿刺点上下的两关节,并保持局部舒适体位。⑥指导家长使用最佳的拔针后按压方法:大拇指指腹直压式,防止局部出血、淤血。

1.3.4 加强管理:操作者心理状态不稳定也是造成穿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加强管理,改善操作环境,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舒心的环境;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

1.4 控制阶段:将以上改进措施逐步落实、规范,并形成制度和流程,护士长和质控组长不定时考核执行效果。

2 结果

六西格玛管理实施6个月后,收集2009年8月、9月“门诊静脉输液工作记录”资料共计1 290例,未成功110例,成功率91.5%,与实施前比较,静脉输液成功率提高了18.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使门诊婴幼儿静脉输液成功率由72.6%提高到91.5%,达到了预订目标,减少了患儿不必要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者和医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患者满意度由89%提升至95%,赢得了医疗市场,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顾客需求放在日常的具体工作及管理过程中,系统地分析、准确地测量,将差距量化,同时对指标体系中的要素质量进行流程审查,找到质量改进的关键要素,制订解决问题和控制问题的措施,优化质量生成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并使其真正服务于患者,最终达到提高服务对象满意率的目的。六西格玛管理对卫生服务价值链的完善和价值的增值十分重要。

[1] 刘 宇.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8-143.

[2] 李桂宝,许素芃,文 勇.折叠输液管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5):32.

猜你喜欢

输液管六西格玛婴幼儿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方法缩短航天典型非金属物资供应周期的探究与实践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在轨道电路状态修中的运用
六西格玛管理评价准则
大舅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利用六西格玛方法对造型线进行升级改造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